《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摘要】Gedtrey Leech说:“语境是语言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词义、活语义以及正确选择词语表达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词义;种类;影响语境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英国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论主要是根据语言环境来研究意义的。
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状态,这就是导致了词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
没有语境的变化,语义的变化就没有了依托,语言就变得飘渺不定,令人费解,语境变化了,而词义不变,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再者,语言、语义和词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语境和词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1]换言之,分析语境和词义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语言交际的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语言交流。
一、语境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语境这一概念是由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家Malinowski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语言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对理解词语是必不可少的,确切的说,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没有语言环境的词只不过是臆造出来的东西,其本身不代表任何意义,所以在口语中,言语只能在有语境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Malinowski还认为语言是“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的信号”。
任何话语的意义都是某一情景语境中的行为意义。
话语是在共有的语境条件下产生和理解的,要理解语境,按Malinawski的说法,话语的意义不是由构成话语的词义获得的,而是从话语产生的语境中获得的。
伦敦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J.R.Firth接受并发展了Malinowski情景语境理论。
由Firth创立的费斯语言学习中有一个主要观点,即认为句子的意义只能在语境中确定,认为在话语与说话时情景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Firth将其整个语义学理论构建在语境这一概念上。
他认为词义存在于语言语用中,词义就是语言机构某个层次的一个成分与其他层次的关系。
现代汉语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
▪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 文语境和情景语句
➢ 上下文语境——狭义语境
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 情景语境——广义语境
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扯到的人或物、 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地域语境、时令语境、景物语境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语境的其他角度分类 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 手势语境、表情语境、动作语境、间距语境
狭义语境的构建都是由语言成分形成的,它依赖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这些语言因素,依赖于一定的修辞手段。
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丰富性——内涵丰富,包容面广
▪ 言辞性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狭义语境——上下文语境
▪ 从情绪上 手势语境、表情语境、动作语境、间距语境
上下文语境——狭义语境
语语境义对 单解一释,词词➢义语的和情作句用子绪的选语用也境是单:一的易。变性、主观性、可感知性
理智语境:逻辑性、客观性、简易性 情绪语境:易变性、主观性、可感知性
➢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丰富性——内涵丰富,包容面广
▪ 从表现形式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上下文语境——狭义语境
现代汉语词义和语境的关系(共6张PPT)

➢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 一现般代分 汉为语上词下义文和语境和的情关景系语句
指语与境本 对词解语释有词关义系的的作前用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一情般绪分 语为境上:下易文变语性境、和主情观景性语、句可感知性
狭义语境的构建都是由语言成分形成的,它依 ➢ 地情域绪语境、:时易令变语性境、、主景观物性语、境可感知性 赖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这些语言因素, 依赖于一定的修辞手段。
语境的其他角度分类
▪ 从表现形式
➢ 外显语境:直接性、辅助性、临时性 ➢ 内隐语境:潜在性、积淀性、广泛性
▪ 从情绪上
➢ 情绪语境:易变性、主观性、可感知性
广义语境——宏观语境
▪ 丰富性——内涵丰富,包容面广
▪ 多层性
➢ 社会语境
政治语境 文化语境
➢ 民族文化心理语境
➢ 民众语境
➢ 宗教语境 时代语境 民族语境
➢ 交际语境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 自然语境
地域语境、时令语境、景物语境
➢ 体态语境
手势语境、表情语境、动作语境、间距语境
➢ 理智语境:逻辑性、客观性、简易性
▪ 从语种上
➢ 单语语境
➢ 双语语境(双语制 bilinguilism)
➢ 多语语境(多语制 multilinguilism)
▪ 从运用
➢ 伴随语境
➢ 所出现的语境
现代汉语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
▪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 文语境和情景语句
➢ 上下文语境——狭义语境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导致了语境中的词义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语境的变化造成了词义的变化,语境对词义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和词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标签:语境;词义;影响;关系一、概念阐述(一)语境概念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套不完备的体系,词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决定,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
狭义的语境指一定的语言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以及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包括狭义语境,及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等等。
(二)词义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等。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就是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发生的以上的变化。
二、语境和词义的关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词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因为没有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讲话者想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哪个确切意义,很多词的词义往往是特定的语境中扩展出来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以《城南旧事》为例》摘要:本文以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为例,将分别阐述语境、词义的基本概念,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子,来剖析语境与词义的关系,着重在于通过例子剖析得出相应的关系,最后给出自己的比较新的观点。
引言:本文拟通过举例剖析语境与词意的关系,具体分析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并且得出相对新的论点。
第一部分:概念阐述。
词义即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当然词义可以分为概念义,色彩义。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是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的。
第二部分,剖析《城南旧事》,分点论析语境与词意的关系。
(1),“我把鼻子顶着鱼缸向里看,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的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了”,这一段原文是出自“我”在秀贞家里玩的场景。
这里可以看出在特定的环境下,作者用了特定的“我与鱼鼻子顶牛了”,这词语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而只是特定语境下的一个特殊词。
作者以老北京的身份,加上童年的眼光,来运用京味十足的方言进行画面,便是贯彻了情景语境对词的特殊解释。
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看出作者的天真,以及与秀贞悲惨形成对比。
这段原文的两个顶字,也由于所处语境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了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同字而不同义,但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所深刻理解。
(2)“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这一段文字里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指的便是作者的爸爸已经离开人世。
只要是读过这个作品的人,联系上下文的语境便可以非常简单的理解这个词义了,所以说语境也可以使词义单一化。
亦或是鲁迅《祝福》里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老是“死”的意思,因为语境明确,所以适用的义项也便只有一个了。
(3)语境也是可以表现在对词义有选择性,例如“而且珉姐也是被那位姐姐看中的,她说珉姐老实,因为从小没有父亲,颇知节俭,家庭人口也非常简单,这样的两家婚姻,也可说是门当户对了”,在这之中所表现的颇知节俭,节字和俭字的配合作用,既可以非常好的表现出珉姐的贤惠,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用另外一个字去和节搭配的话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意境了。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谢谢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如:打铁(锻造) 打格子(画) 打伞(撑举)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如:“屋里有人(指的整类)吗?” 他回答说:“只有一个病入膏肓的 老人(指的具体某个人)。”
语境也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 割,即可指其中的某一部分。
如:削球(乒乓球) 又会拦球又会扣球(网球) 铲球(足球)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1)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 境语境一般分为上下语境和情景语境 (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上下文语境: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 在某语言单位之前的词、语、句都是该语言 单位的上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 **注意:上下文语境是就语言内部说的。 如:宏伟的拦河大坝高高耸 立
(三)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 中添加了一些新的义素。
如:观鱼 煎鱼
(四)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1、运用词语应注意的是词语搭配 (也可以解释为词语在怎样的语境中 出现)。
如:可以说“骑马”但不能说“骑床” 可以说“吃饭”但不能说“吃黑板檫”
2、词的出现语境有宽有窄
如:“嘶”只能在“马嘶”这样的语境 中 鸣只适用于“鸟鸣”、“虫鸣” 3、词语组合影响词义的选择,组合的 词越多,它所形成的语境框架中可能 出现的词就越少。
情景语境: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 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 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如:“这小伙子不错嘛。”
(2)解释词义要根据中出现, 有些词甚至可以直接在情境中得到解 释。
如:“这就是黑板檫”
“因文定义”即许多词语所表示的被内容无法指示, 需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来解释。
举例说明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举例说明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词义就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小精怪,而语境则是它们表演的大舞台。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啊,那可有趣得很呢。
比如说“厉害”这个词。
在平常语境里,“厉害”就是表示一个人很有本事,像武林高手一样,功夫高强。
可要是换个语境,那可就完全变味喽。
有一次我朋友跟我说他吃了超级辣的辣椒,然后辣得眼泪鼻涕横飞,还大喊“我可真厉害,居然敢挑战这种辣椒”。
这时候的“厉害”就带着一种自嘲和搞笑的意味了,仿佛他是一个不自量力的小勇士冲向了辣度的高峰,结果被辣得狼狈不堪还嘴硬说自己厉害,就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被雨淋湿了羽毛还仰着头。
再讲讲“可爱”这个词。
正常情况下,可爱就是形容那些萌萌的小动物或者长得甜美的人。
但要是在朋友之间,那可就有戏了。
我有个朋友长得高高壮壮,满脸胡子茬,有次他做了个特别傻的动作,另一个朋友就笑着说:“你可真可爱啊。
”这“可爱”在这里就像是给一头凶猛的大熊穿上了花裙子,原本很粗犷的形象突然变得诙谐幽默,有一种反差萌,就好像把坦克装上了粉色蝴蝶结一样格格不入又特别好笑。
还有“傻瓜”这个词。
要是在情侣之间,女生娇嗔地说男生“傻瓜”,那可一点也不是真的说他傻,反而有点甜蜜的宠溺,就像小猫咪用爪子轻轻拍了一下主人,看似攻击其实是亲昵。
但要是在严肃的工作场合,说别人是“傻瓜”,那可就像扔了一颗炸弹,会引发一场风暴,这个词在这种语境下就从亲昵的小绵羊变成了愤怒的公牛。
你看,词义就像多变的魔术道具,语境就是魔术师的手。
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会儿是乖巧的小兔子,一会儿是威风的大老虎。
它可以是温暖的小火苗,也可以是冰冷的小冰块,全看语境这个大导演怎么安排。
所以啊,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可不能只看表面,得像探险家在不同的地域探寻宝藏一样,在不同的语境里去发现词义的奇妙变化。
不然就像盲人摸象,只摸到一部分,却以为自己了解了全部,那可就闹笑话啦。
这词义和语境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喜剧,充满了惊喜和意外,总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无数有趣的小细节。
《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以《城南旧事》为例》摘要:本文以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为例,将分别阐述语境、词义的基本概念,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子,来剖析语境与词义的关系,着重在于通过例子剖析得出相应的关系,最后给出自己的比较新的观点。
引言:本文拟通过举例剖析语境与词意的关系,具体分析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并且得出相对新的论点。
第一部分:概念阐述。
词义即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当然词义可以分为概念义,色彩义。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是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的。
第二部分,剖析《城南旧事》,分点论析语境与词意的关系。
(1),“我把鼻子顶着鱼缸向里看,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的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了”,这一段原文是出自“我”在秀贞家里玩的场景。
这里可以看出在特定的环境下,作者用了特定的“我与鱼鼻子顶牛了”,这词语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而只是特定语境下的一个特殊词。
作者以老北京的身份,加上童年的眼光,来运用京味十足的方言进行画面,便是贯彻了情景语境对词的特殊解释。
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看出作者的天真,以及与秀贞悲惨形成对比。
这段原文的两个顶字,也由于所处语境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了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同字而不同义,但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所深刻理解。
(2)“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这一段文字里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指的便是作者的爸爸已经离开人世。
只要是读过这个作品的人,联系上下文的语境便可以非常简单的理解这个词义了,所以说语境也可以使词义单一化。
亦或是鲁迅《祝福》里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老是“死”的意思,因为语境明确,所以适用的义项也便只有一个了。
(3)语境也是可以表现在对词义有选择性,例如“而且珉姐也是被那位姐姐看中的,她说珉姐老实,因为从小没有父亲,颇知节俭,家庭人口也非常简单,这样的两家婚姻,也可说是门当户对了”,在这之中所表现的颇知节俭,节字和俭字的配合作用,既可以非常好的表现出珉姐的贤惠,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用另外一个字去和节搭配的话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意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以《城南旧事》为例》
摘要:本文以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为例,将分别阐述语境、词义的基本概念,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子,来剖析语境与词义的关系,着重在于通过例子剖析得出相应的关系,最后给出自己的比较新的观点。
引言:本文拟通过举例剖析语境与词意的关系,具体分析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并且得出相对新的论点。
第一部分:概念阐述。
词义即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当然词义可以分为概念义,色彩义。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是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的。
第二部分,剖析《城南旧事》,分点论析语境与词意的关系。
(1),“我把鼻子顶着鱼缸向里看,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的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了”,这一段原文是出自“我”在秀贞家里玩的场景。
这里可以看出在特定的环境下,作者用了特定的“我与鱼鼻子顶牛了”,这词语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而只是特定语境下的一个特殊词。
作者以老北京的身份,加上童年的眼光,来运用京味十足的方言进行画面,便是贯彻了情景语境对词的特殊解释。
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看出作者的天真,以及与秀贞悲惨形成对比。
这段原文的两个顶字,也由于所处语境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了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同字而不同义,但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所深刻理解。
(2)“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这一段文字里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指的便是作者的爸爸已经离开人世。
只要是读过这个作品的人,联系上下文的语境便可以非常简单的理解这个词义了,所以说语境也可以使词义单一化。
亦或是鲁迅《祝福》里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老是“死”的意思,因为语境明确,所以适用的义项也便只有一个了。
(3)语境也是可以表现在对词义有选择性,例如“而且珉姐也是被那位姐姐看中的,她说珉姐老实,因为从小没有父亲,颇知节俭,家庭人口也非常简单,这样的两家婚姻,也可说是门当户对了”,在这之中所表现的颇知节俭,节字和俭字的配合作用,既可以非常好的表现出珉姐的贤惠,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用另外一个字去和节搭配的话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意境了。
而在这篇小说的另外一个地方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恋爱、婚姻完全自由与顺利的我,真想像不出一个千金小姐,为了挣破爱情的阻网追寻他所爱的人,是要鼓出多大的勇气?”这里面的爱情的阻网必须是要用挣破来形容的,才可以更好的符合这一文本的语境。
正是因为挣破这两个字的巧妙运用,才非常好的展示了一个希望取得婚姻自由的女人的内心渴望。
(4)词义具有概括性,正如“雪子,雪子,是我对不起她,不是您一个人害她的,也有我,我为什么不答应陪她到外岛去!为什么让她一个人觉得孤单无助,才走到这条死路上!雪子,我对不起你!”一句简单的忏悔,提到了两个一个人,对于孟珠而言第一个“一个人”指的是社会上很多的人,应该是一个泛指的范围吧,而后面的出现则是特指文中的另一个歌女——雪子,这种词义所反应的则是语境使词义的具体化。
特殊的语境酝酿出了具体的表现,这在我看来便是语境对于词义的最深刻的影响。
(5)语境可以增加临时性意义,例如“我闹不清楚,如果那里面是刘专员的卧室,我怎好进去?或者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为什么不自己来呢?”文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引出则是依赖于一个“闹”字,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把闹解释为不安静,喧哗和发生,可
是在文中的闹字,主要是解释为“搞不清楚”这一义项,这个非常好的证明了语境可以增加临时性义项。
再比如说,生活中的一些网络词汇常常是开发新的义项来创造各种网络体。
第三部分,总结主要观点并抛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前面的两个部分通过解释这两个名词为阐述语境对于词义的关系进行了铺垫,并且运用一些书中的的例子进行深刻剖析。
但是其实仔细品读《城南旧事》里的很多句子,我们同样可以得出词义对于创造与语境具有很独特的作用的。
文中的“眼睛真的什么都看不清楚了,不知道是歌声感动了我,还是歌词,或者是孩子们的天真,使我不能忍耐,人家在热烈鼓掌的时候,我的许多莫名的伤感和快乐,化成一股泉水,流下来了。
”这一段话很真实,真切,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但是如果这其中没有“鼓掌”、”热烈”等词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情感的流露,更加不会感动读者了。
各种巧妙的词汇运用,描写了一副悲惨的画面,创造了一个很多的感人语境。
这不正是说明了词汇可以构建出感人的语境吗?
另外的还有一点就是语境可以使词汇陌生化,比如说“它的调子很特别,我对它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我听到它,总觉得我是在一个陌生可怕的地方,有什么力量掌握着我,”文中有很多的它,我们把它们放入本文的语境中可以理解出很多的义项啊!个人不同的理解能力,而对于特殊的语境里面,我们永远不能完全理解这一个词汇的意思,所以语境也是可以使词义陌生化的。
四、总结:本文通过举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的片段,运用平时学到的一些知识,以及结合一些自己的看法来回答了词义与语境的关系问题。
纵观整篇文章最重要的便是词义对于语境的反作用论点,推成出新。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本文所有引文均参考于林海音《城南旧事》,浙江文艺出版社关键词:词义;
语境;关系;;《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