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和语境的关系-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与语境
本义: 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1)“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如: “这里的河水很深。” “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 “这个宅院很深。” (2)“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 如: “这是一个实心儿的铁球。” “河水已经冻实了。”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3)“风雨同舟” 比喻义: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 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4)“曙光” 本义:清晨的日光。 比喻义:比喻已经在望的幸福。 如: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百姓终于看 到了胜利的曙光。
(5)“冰霜”比喻义:神色严肃。 如:他从不苟言笑,神情冷漠,凛若冰霜,谁 都不敢接近他
示例及分析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 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实”:真实,实在。
当一个人在草地里行走,突然发现一条蛇, 这个人很有可能会惊叫一声:“蛇!”这时, “蛇”的意义就具体化了,它指特定时间、特 定地点、被特定人遇到的蛇。
语境可以增加临时性意义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中增 添了一些新的意思。 如:“他们正在观赏鱼。”中的鱼一定是活的, 突现了[+活]这样的义素,“他们在吃煎鱼”中 的鱼也一定是死的,增添了[-活]的义素。 这些义素是“鱼”由上下文语境临时赋予的。
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 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示例及分析: (1)“风浪” 本义: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 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

现代汉语词义和语境的关系(2021精选文档)

现代汉语词义和语境的关系(2021精选文档)

广义语境——宏观语境
▪ 丰富性——内涵丰富,包容面广 ▪ 多层性
➢ 社会语境
政治语境 文化语境
➢ 民族文化心理语境 ➢ 民众语境 ➢ 宗教语境
时代语境 民族语境
➢ 交际语境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 自然语境
地域语境、时令语境、景物语境
➢ 体态语境
手势语境、表情语境、动作语境、间距语境
▪ 从运用
➢ 伴随语境 ➢ 模拟语境
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 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64.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这是我们要坚定的信念! 9.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10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44.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务中获得成功。——歌德 38.做前,可以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11.如果你是强者,坎坷对于你,就像个吹火的鼓风机,只能是越吹火势越旺。如果你是个弱者,坎坷对于你,就像个害人的病魔,慢慢会致你于死地。 21.我不能说只要坚持就能怎样,但是只要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 33.你今天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你明天才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成功的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最大的安全感和答案。也不要在乎身边的闲言碎语,因为未来是你自己的,每天给自 己一个完美的交代,为自己而努力!!越努力,越幸运!
语境的其他角度分类
▪ 从表现形式
➢ 外显语境:直接性、辅助性、临时性 ➢ 内隐语境:潜在性、积淀性、广泛性
▪ 从情绪上
➢ 情绪语境:易变性、主观性、可感知性 ➢ 理智语境:逻辑性、客观性、简易性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摘要】Gedtrey Leech说:“语境是语言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词义、活语义以及正确选择词语表达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词义;种类;影响语境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英国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论主要是根据语言环境来研究意义的。

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状态,这就是导致了词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

没有语境的变化,语义的变化就没有了依托,语言就变得飘渺不定,令人费解,语境变化了,而词义不变,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再者,语言、语义和词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语境和词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1]换言之,分析语境和词义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语言交际的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语言交流。

一、语境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语境这一概念是由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家Malinowski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语言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对理解词语是必不可少的,确切的说,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没有语言环境的词只不过是臆造出来的东西,其本身不代表任何意义,所以在口语中,言语只能在有语境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Malinowski还认为语言是“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的信号”。

任何话语的意义都是某一情景语境中的行为意义。

话语是在共有的语境条件下产生和理解的,要理解语境,按Malinawski的说法,话语的意义不是由构成话语的词义获得的,而是从话语产生的语境中获得的。

伦敦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J.R.Firth接受并发展了Malinowski情景语境理论。

由Firth创立的费斯语言学习中有一个主要观点,即认为句子的意义只能在语境中确定,认为在话语与说话时情景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Firth将其整个语义学理论构建在语境这一概念上。

他认为词义存在于语言语用中,词义就是语言机构某个层次的一个成分与其他层次的关系。

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语境对词义的作用:1.语境决定了词语的选用2.语境决定了多义词义项的选择多义词有若干义项,但一般情况下多义词进入句子不会造成歧义,这是由于上下文的控制,决定了一个义项得以实现。

3.语境是具有概括性的词义具体化概括程度越高,越是离开具体的语境。

只有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词的意义才非常具体。

4.语境对词义作出补充作用。

5.语境帮助解释和理解词义。

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

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一般词汇1.一般词汇的特点是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但却有很大的灵活性。

一般词汇是经常变动的。

不一定为全民所接受。

2.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的给语言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是词汇日益丰富。

一般词汇中有的词,现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又能初见的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

3.基本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般次转化为基本词,在进入基本词的过程。

古语词1.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人是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语,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

因为她们可以表示特殊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所以才被普通话所吸收。

2.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先是生活中,但由于为别的词所替代,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

3.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一般叫做历史词。

她们在一般交际中不使用,在叙述历史事物或现象是,才使用它们。

4.在表达上的作用:可使语言简洁匀称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方言词一是从方言(非北方方言进入普通话的词);二是方言区通行的词。

注意:方言词不能滥用,方言词与普通话词的区别。

外来词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一下四类:音译,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或音意兼译,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借形行业语和隐语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导致了语境中的词义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语境的变化造成了词义的变化,语境对词义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和词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标签:语境;词义;影响;关系一、概念阐述(一)语境概念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套不完备的体系,词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决定,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

狭义的语境指一定的语言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以及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包括狭义语境,及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等等。

(二)词义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等。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就是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发生的以上的变化。

二、语境和词义的关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词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因为没有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讲话者想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哪个确切意义,很多词的词义往往是特定的语境中扩展出来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5.第五节语境和词义

5.第五节语境和词义

(二)两种语境的相互影响: 两种语境共同产生影响; 两种语境此消彼长(日常交际、文学作品)。
二、语境和词义
1.根据语境揭示词义。 ①释义中的“指示法”,就是使词义直接在 情景语境中获得解释。 ②词义的概括离不开上下文语境。根据上下 文语境解释词义是“因文定义”,而不是“望 文生义”。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两种语境 (一)语境即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情 景语境。 1.上下文语境:与一个词有关的前后词语或者 一句话前后的语句。 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例: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看不见。
2.情景语境:言语交际中的人物、背景,包括 时间、地点、具体背景、社会环境、交际对象及 辅助性的交际手段等。 例:(在两个朋友之间)有钱吗? (在深夜僻静无人处)有钱吗? 例:(对中国人)——吃过了吗? ——吃过了/没有。 (对西方人)——吃过了吗? ——吃过了/没有。
4.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①墙:砖、石或土砌成的房屋周围或中间起间隔作 用的建筑体。 用的建筑体。 +[完成 完成] 完成] 刷墙(+[完成]) 砌墙(-[完成]) ②书:装订成册的著作。 装订成册的著作。 翻书( +[完成 完成] 写书( 完成] 翻书( +[完成]) 写书(-[完成]) 有鳍和脊椎、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卵生动物。 ③ 鱼:有鳍和脊椎、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卵生动物。 他喂鱼(+[活 他吃鱼( 他喂鱼(+[活]) 他吃鱼(-[活]) 语境使词义增添新的义素, 语境使词义增添新的义素,这些义素并不是该词 固有的。 固有的。

《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以《城南旧事》为例》摘要:本文以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为例,将分别阐述语境、词义的基本概念,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子,来剖析语境与词义的关系,着重在于通过例子剖析得出相应的关系,最后给出自己的比较新的观点。

引言:本文拟通过举例剖析语境与词意的关系,具体分析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并且得出相对新的论点。

第一部分:概念阐述。

词义即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当然词义可以分为概念义,色彩义。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是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的。

第二部分,剖析《城南旧事》,分点论析语境与词意的关系。

(1),“我把鼻子顶着鱼缸向里看,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的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了”,这一段原文是出自“我”在秀贞家里玩的场景。

这里可以看出在特定的环境下,作者用了特定的“我与鱼鼻子顶牛了”,这词语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而只是特定语境下的一个特殊词。

作者以老北京的身份,加上童年的眼光,来运用京味十足的方言进行画面,便是贯彻了情景语境对词的特殊解释。

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看出作者的天真,以及与秀贞悲惨形成对比。

这段原文的两个顶字,也由于所处语境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了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同字而不同义,但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所深刻理解。

(2)“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这一段文字里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指的便是作者的爸爸已经离开人世。

只要是读过这个作品的人,联系上下文的语境便可以非常简单的理解这个词义了,所以说语境也可以使词义单一化。

亦或是鲁迅《祝福》里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老是“死”的意思,因为语境明确,所以适用的义项也便只有一个了。

(3)语境也是可以表现在对词义有选择性,例如“而且珉姐也是被那位姐姐看中的,她说珉姐老实,因为从小没有父亲,颇知节俭,家庭人口也非常简单,这样的两家婚姻,也可说是门当户对了”,在这之中所表现的颇知节俭,节字和俭字的配合作用,既可以非常好的表现出珉姐的贤惠,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用另外一个字去和节搭配的话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意境了。

现代汉语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现代汉语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语境是其简称。 语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句 (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 杜鹃:山上的杜鹃开了。 树上的杜鹃叫了。
• 词的一种解释应能在相当多的上下文语境中 适用,没有这种概括性,就会产生随意性。 句子是最直接的语境。 • 别吹了。 • 他又在拍了。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原因
• 其一是有些东西是该方言区特有的。
• 蕹菜、洋桃、靰鞡。
• 其二是有些方言词能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 普通话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替代 。 • 噱头 、龌龊、鱼腩
• 其三是有些方言词可以表示特 定的感情色彩和地域色彩。
• 瘪三、弄堂、货色
对港台方言词的吸收
• 吸收港台方言词的深层心理基 础是崇尚心态和趋新意识。 • 收银台、买单、新登场
2.结构的凝固性
•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 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 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 首先是词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 其次是语素定型,不能随意调换。
• 再次是字数固定,不能随意增减。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 掩耳盗铃、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女娲 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
• 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 只使用一个义项。 • 打酱油、打铁、打格子、打伞
• 语境也可以分化同音词。 • 仪表:仪表堂堂、仪表测试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 词义具有概括性,但是词义又可以指整类 事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 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 定。 •马
• 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 其中的某一部分。 • 角球、扣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可以把多义结构变成单义结构,从而消除歧义。
鸡不吃了——鸡不吃了,不要再喂它了。
——鸡不吃了,我们吃点别的吧。
6
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概括程度越高,越是离开具体的语境。只有特定的
语言环境下,词的意义才非常具体。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
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
饮食穿着类:麦当劳、可口可乐、雪碧、比基尼
艺术体育类:保龄球、呼啦圈、奥运会 11
2、吸收外来词的方法:
(1)音译 巧克力(chocolate) 咖啡(coffee) 夏威夷(Hawaii) 奥林匹克(Olympic) 迪斯尼(Disney) 沙龙(salon) (2)一半音译一半意译(音译兼意译) 马克思主义(Marxism)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新西兰(New Zealand) 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 (3)音译加意译
• 有关生活、生产资料的:米、面、菜、布、车、船
• 有关人体各部分:心、头、牙、手、脚、眼睛
• 有关亲属称谓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
• 有关动作行为的:走、想、跑、跳、吃、学习、喜欢
• 有关性质、状态的:大、小、多、少、好、坏、苦谁、什么、怎样
• 有关数量的:十、百、千、万、斤、两、尺、寸
4.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骑马、*骑床 马嘶、鸟鸣 (人、小孩、*钟、*表)走进公园 (*盲人)走进公园欣赏梅花
8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1、什么是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整个词汇体系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部分,是基本词的总和。
一般词汇
词基 词汇本 汇
• 有关自然界事物的:天、地、风、云、水、火、雷、电
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
,“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
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鲁迅《狂人日记》
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其中的某
一部分。如:
球:削球、又会拦网又会扣球、铲球、角球
7
二、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他们正在观赏鱼[+活]、 他们正在吃煎鱼[-活] 这些义素是“鱼”由上下文语境临时赋予的
狗子 老梆子你管他妈的什么闲事,你身上也痒痒吗?
大妈 (看赵老拿起她的切菜刀来)二嘎的妈!娘子!拦住赵大爷,他拿着 刀哪!
赵老 我宰了这个王八蛋!
—— 老舍《龙须沟》
赵老 放开手,我来斗斗他!(大家的嘈杂声突然停止)你们欺负人总算 欺负够了吧!怎么?打人还打个连蚂蚁都不肯踩的人,要造反啦!
狗子 (放开娘子,向赵老)有你什么事?(向赵老一步步慢腾腾地走来) 老梆子,你身上也痒痒吗?
3
(二)情景语境
1.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性格、职业、身份等。
2.交谈的话题。 3.交谈的时间、场合等。 4.双方生活的时代背景。 5.双方所使用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4
“什么人说什么话”是指不同身份,不同情境中说的话应该不相同。老舍 剧本《龙须沟》中赵老与狗子的对话同导演焦菊隐的演出剧本比较:
赵老 (由屋里气得颤巍巍地出来)娘子,四奶奶,躲开!我来斗斗他!打 人,还打个连苍蝇都不肯得罪的人,要造反吗?(拿起大妈的切菜刀 )
(1)某个方言区特有的词,普通话中没有,又要用到。 (2)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目的,而普通话中没有相当的词。
(三)外来词
例如汉语从英语中借来的
1、什么是外来词?
科学技术类:基因、克隆、B超、厄尔尼诺 思想文化类:托福、GRE
从外民族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 政治经济类:欧佩克、WTO
生活娱乐类:巴士、桑拿浴、的士、KTV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周恩来》
10
(2)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双方全权代表在本条约上签字盖章,以昭信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和平友好条件》
(3)可以表达讽刺幽默的意味 什么叫顽固?固者硬也,顽者,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进步 之谓也。
(二)方言词
1、什么是方言词? 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 2、普通话为什么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方言词?
• 有关程度、范围、关联的:就、很、最、都、把、和、跟、
因为、所以、但是、吗、了
9
2、基本词汇的特点
(二)一般词汇
(1) 稳定性 (2) 能产性 (3) 全民常用性
1.什么是一般词汇 2.一般词汇特点: 3. 一般词汇与基本词汇的关系
(1) 数量多 (2) 缺乏稳固性,灵活性强 (3)构词能力弱 (4)非常用性
2
一、语境的分类
(一)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是具体言语片断中的前言后语。 言语交际过程中有许多省略的现象,就是借助上下文 提供的信息保证省略的表达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 a.许可:“你在这次西部之行当中也采访了一些毒贩 子?” b.张西:“对!” c.许可:“还记得你最先采访的是什么样的?” d.张西:“最先采访的是一对贩毒姐妹,年龄非常大 的。姐姐五十七岁,妹妹五十三。”(《张西:西 部禁毒调查》,安徽卫视《记者档案》2004年11月 11日)
赵老 (气得浑身发抖……缸盖上有一把菜刀,便奔过去抄起来要砍狗子)
我宰了你这个王八蛋!
5
二、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1.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1)可以把多义词变单义词。
打:打铁——锻造、 打格子—画、打伞—撑举)
“什么”:你写的是什么?——表示询问写的对象。 你写了些什么东西。——表示责难。 你写的算什么。——表示否定。 老王老了。(岁数大、死)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
1.什么是古语词 古语词是来源于古代书面语而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词。
2.古语词的种类
(1)文言词:之、乎、者、也;诞辰、陵寝、噩耗 (2)历史词:皇帝、太监、鼎、丞相
3.古语词的运用 (1)使得语言简洁,富有节奏感
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功盖中华,誉满天下,从不居功。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目的要求: 1.掌握语境的分类 2.掌握语境的作用
1
一、语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
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夫斯基 20年代初 “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最早提出的是修辞学奠基人——陈望道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语境,就像人的呼吸离不 开空气一样”——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江西教 育出版社,198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