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义与词义描写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摘要】Gedtrey Leech说:“语境是语言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词义、活语义以及正确选择词语表达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词义;种类;影响语境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英国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论主要是根据语言环境来研究意义的。
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状态,这就是导致了词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
没有语境的变化,语义的变化就没有了依托,语言就变得飘渺不定,令人费解,语境变化了,而词义不变,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再者,语言、语义和词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语境和词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1]换言之,分析语境和词义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语言交际的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语言交流。
一、语境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语境这一概念是由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家Malinowski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语言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对理解词语是必不可少的,确切的说,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没有语言环境的词只不过是臆造出来的东西,其本身不代表任何意义,所以在口语中,言语只能在有语境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Malinowski还认为语言是“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的信号”。
任何话语的意义都是某一情景语境中的行为意义。
话语是在共有的语境条件下产生和理解的,要理解语境,按Malinawski的说法,话语的意义不是由构成话语的词义获得的,而是从话语产生的语境中获得的。
伦敦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J.R.Firth接受并发展了Malinowski情景语境理论。
由Firth创立的费斯语言学习中有一个主要观点,即认为句子的意义只能在语境中确定,认为在话语与说话时情景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Firth将其整个语义学理论构建在语境这一概念上。
他认为词义存在于语言语用中,词义就是语言机构某个层次的一个成分与其他层次的关系。
[语境与词义新解]词义和语境
![[语境与词义新解]词义和语境](https://uimg.taocdn.com/6f1e40c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9.webp)
[语境与词义新解 ]词义和语境语境的观点,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他以为语言不是一套齐备的系统,语言的意义不行能完整由它自己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样事件,可称为“情形语境”,包含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序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又称小语境 ;广义语境则包含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含狭义语境外,还包含与人的语言表达行为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氛围、社会背景等,因此又称为大语境。
伦敦学派的首创人约翰 ?鲁伯特 ?弗斯汲取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点,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构造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 ;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面,即语言是不行能和语境分开的。
西方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的论述对于我们今日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词义除了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增补、确立的。
所以,词义的运用、理解与社交的环境,说听两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亲密的关系。
一个句子终究说的是什么意思,常常需要参加社交的人自己去增补。
而社交的语言环境则能够使词语拥有比较切实的意义。
详细的说,语境就是客观要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语境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解说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
语境不单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备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
所以,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需的。
下边来共同商讨一下:(一 )社会语境决定词义(1)历史社会环境在不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必定有所不同。
学习时必定要注意到这类不同,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义,理解文章的要旨所在。
比如: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信息吗?”方:“什么信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 ”方:“什么病开刀?”季:“你还睡觉 ! 杀人 ! ”明显方没联系到 1927 年社会革命局势的变化,就不理解“开刀”两字终究指什么,要他人做进一步的解说。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导致了语境中的词义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语境的变化造成了词义的变化,语境对词义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和词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标签:语境;词义;影响;关系一、概念阐述(一)语境概念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套不完备的体系,词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决定,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
狭义的语境指一定的语言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以及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包括狭义语境,及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等等。
(二)词义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等。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就是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发生的以上的变化。
二、语境和词义的关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词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因为没有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讲话者想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哪个确切意义,很多词的词义往往是特定的语境中扩展出来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浅析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换 ,语境 可 以为 词义 的使 用恰 当与否 提供 前提 和 条件 。在 言语 交
我 们 可 以根 据语 境 所 涉及到 的 各种 因素 对词 义进 行理 解 ,从 而得 际 中 ,说话 人和 听话 人 正是 根据 言语 交 际 中的具 体上 下 文和行 为 出正确 的选择 。 环境 来判 断 言语 中使 用词 语 的意 义 的。如 “ 子 没有 锁 ” ,在 不 箱 关键 词 :词 义 ;语境 ;影 响
定 具体 词汇 意义 的先 决条件 。 2 语 境常 使言 语产 生 言外 之意 ,起 到 “ 内意 外 ”的表 达 效 . 言
果
在 人们 的 言语 交 际活 动 中,原 来字 面 上没 有 的意义 ,有时 也 会 因为语 境 的存在 而 能够 为听 者所 理解 和 接受 。如 杜牧 《 秋夕 》
、
同语 境之 中表 示 的是 不 同意 思 ,可 能 是箱 子有 锁但 是 没有 把锁 锁 住 ,也有 可能 是箱子 本身 不带 某 一类 现 实现 象 ,也
的 目的 。任 何 一种 语 言交 际活 动都 是具 体 的 ,语义 内容 则是 通过 可 以变 成单 一 结构 。多 义词 只有 在特 定 的语 境 中才 能确 定它 的具 兵 兵 词 语 的组 合 来 实 现 的 ,是 在 一 定 的 时 间和 空 间里 进 行 的 ,对 谁 体 意义 ,如 “ ”有很 多个 义项 ,我 们 只有 知道 “ ”所 出现 的 说 ,在什 么 时间 、场合 以及 说 什么 事情 等都 会 影响 到人 的言 语 行 具 体语 境才 能够 分 析 出 “ ”的具 体意 义 。 比如 , “ 器 ”的 意 兵 兵 为 和 表 达 方 式 ,人 们 只 有 合 起 来才 能很 好 地 表 达 思 想 , 传递 信 思 是武 器 ,成 语 “ 短兵 相接 ”至 今仍 保 留着 这个 意 思 ; “ 士兵 ” 息 。人 们把使 用语 言 时的这 些环境 ,称 作语 境 。 则 一般 被用 作对 军 士和 兵 的泛称 ; “ 用兵 ”指 使 用武 力 ,进行 战 兵 战争 ” 、 “ 军事 ” 的意 思。 正是借 助 了语 语 境 的概 念 ,源于 人类 语 言学 家马 林诺 夫 斯基 。他 认为 语 言 争 , “ ”在这 里 有 “ 不是 一套 完备 的体 系 ,语 言 的意义 不可 能完 全 由它 自身 的语 境 来 境 的帮 助 ,我们 才 能够 分辨 出 “ ”在 不 同句 子中 的不 同意 义 。 兵 决定 。学 术界 对 “ 语境 ”的理 解和 使用 有较 大 的分 歧 ,对语 境 因 由此可 见 ,语境 对确 定 词语 的确 切 意义 有十 分重 要 的作 用 ,是确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文档资料

(2)可以把多义结构变成单义结构,从而消除歧义。
鸡不吃了——鸡不吃了,不要再喂它了。
——鸡不吃了,我们吃点别的吧。
6
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概括程度越高,越是离开具体的语境。只有特定的
语言环境下,词的意义才非常具体。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
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
饮食穿着类:麦当劳、可口可乐、雪碧、比基尼
艺术体育类:保龄球、呼啦圈、奥运会 11
2、吸收外来词的方法:
(1)音译 巧克力(chocolate) 咖啡(coffee) 夏威夷(Hawaii) 奥林匹克(Olympic) 迪斯尼(Disney) 沙龙(salon) (2)一半音译一半意译(音译兼意译) 马克思主义(Marxism)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新西兰(New Zealand) 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 (3)音译加意译
• 有关生活、生产资料的:米、面、菜、布、车、船
• 有关人体各部分:心、头、牙、手、脚、眼睛
• 有关亲属称谓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
• 有关动作行为的:走、想、跑、跳、吃、学习、喜欢
• 有关性质、状态的:大、小、多、少、好、坏、苦谁、什么、怎样
• 有关数量的:十、百、千、万、斤、两、尺、寸
4.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骑马、*骑床 马嘶、鸟鸣 (人、小孩、*钟、*表)走进公园 (*盲人)走进公园欣赏梅花
8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1、什么是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整个词汇体系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部分,是基本词的总和。
一般词汇
词基 词汇本 汇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
对词义和语境及这两者的关系解释如下:
一、词义的意思
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二、语境的意思
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
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三、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1、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
2、语境直接决定着某个词在其间的含义;
3、语境的更改,影响着词义的改变。
现代汉语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3)全民常用性 全民常用性是指基本词汇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为全民族所 共同理解。 基本词汇是表示最必需、最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因此是掌握和使 用这一语言的人谁也不可能缺少的词汇,是被全民普遍使用的。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时,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如: “观鱼”的“鱼”一定是活的,凸显了[+活]这样的义素; “煎鱼”的“鱼”一般是死的,增添了[-活]的义素。
“鱼”的义素是由上下文临时赋予的,与“父亲”的义素[+有子女]不同, [+有子女]是“父亲”的词义中必备的义素,[-有子女]便不能是“父亲”, 鱼却不论死活都是鱼。
再能独立成词了,但作为一个能产的构词语素,仍然活在很多复 合词中,如:人民、农民、公民、市民、良民、民主、民生、民 族、民俗、民风、民情……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2)能产性 所谓能产性,是指基本词的构词能力强,能作为语素不断地派
生出新词。 汉语中,基本词的这种极强的构词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如:
xxxxxxxx学院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语言中最重要的、最核
心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但反映
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纪不大,便不会用“小伙子”,如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则合适,并表达 了对小伙子的喜爱。因此,只有依靠当时的语境才能确定“小伙子”用得是否正确。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理解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理解一、语境的概念什么是语境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文字: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同学们知道是选自哪篇文章吗?这是冰心的《小橘灯》,我们去理解里面两个“好”字的词义,就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也就是语境,语境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特定环境。
一般情况下,把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上下文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构成的言语环境,文段中第一个好字,联系上下文语境,是指妈妈的病会好起来,健康、痊愈的意思。
情景语境是交际时的具体场合或社会背景。
文段中第二个好字,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即文章写作背景,爸爸回来指革命胜利,大家都好,显然指生活美好。
正是由于语境涉及的面特别广泛,会影响对词义的解释,使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那么,词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二、词义在语境中具体化婆借冷笑道:“你这黑山倒乖,把我一似小孩儿般捉弄,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向你讨金子……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水浒传》“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个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滴的往下滴。
——鲁迅《药》第一个例子,选自《水浒传》,第二个例子,选自鲁迅的《药》。
单个的词语表意是概括性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就会变得具体、单一。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没有具体语境,表达的意思是泛指的,但在更大的语境中,表达就很清楚了,阎婆惜手里拿着的这封信,就是“货”,梁山泊送的一百两金子便是“钱”;而在鲁迅的文章《药》里面,这“货”特指沾着人血的馒头。
其实,我们充分了解语境使词义具体化的作用,还有助于我们文言文学习。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暗地里)——《陈涉世家》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现代汉语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语境是其简称。 语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句 (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 杜鹃:山上的杜鹃开了。 树上的杜鹃叫了。
• 词的一种解释应能在相当多的上下文语境中 适用,没有这种概括性,就会产生随意性。 句子是最直接的语境。 • 别吹了。 • 他又在拍了。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原因
• 其一是有些东西是该方言区特有的。
• 蕹菜、洋桃、靰鞡。
• 其二是有些方言词能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 普通话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替代 。 • 噱头 、龌龊、鱼腩
• 其三是有些方言词可以表示特 定的感情色彩和地域色彩。
• 瘪三、弄堂、货色
对港台方言词的吸收
• 吸收港台方言词的深层心理基 础是崇尚心态和趋新意识。 • 收银台、买单、新登场
2.结构的凝固性
•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 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 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 首先是词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 其次是语素定型,不能随意调换。
• 再次是字数固定,不能随意增减。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 掩耳盗铃、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女娲 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
• 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 只使用一个义项。 • 打酱油、打铁、打格子、打伞
• 语境也可以分化同音词。 • 仪表:仪表堂堂、仪表测试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 词义具有概括性,但是词义又可以指整类 事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 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 定。 •马
• 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 其中的某一部分。 • 角球、扣球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词义的理解受语境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任何一个词语的词义都是由其背景所决定的,即语境的语言特性、字面含义以及它被用来表达的具体概念。
因此,要完全理解一个词语,必须了解其背景、语境和词义。
首先,要理解词义,就必须要理解语境。
简单说,语境就是使用这个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
例如,一个词语可能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对语境有清晰的认识。
比如“愚昧”这个词,在某些语境中,它可以是一种褒义词,代表某种纯洁的态度;但在另一些语境中,它可以是一个贬义词,代表无知或愚蠢。
因此,正确理解这个词的词义,首先需要对语境有一定的认知。
其次,词语的词义还受其字面意义和概念表达的影响。
字面意义就是词语本身的意思,而概念表达是指该词语能表达的语义概念。
比如“狗”这个词,它的字面意思就是一种常见的家养的动物,而在表达上它可以象征贪婪、诡计,也可以代表卑贱或下等,也可以暗示忠诚、护卫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每一个词语的字面意义和概念表达都有清晰的认识。
最后,词义还受到语言特性的影响。
在不同的语言中,“狗”这个词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而且在使用这个词时,也有可能需要考虑除语法规则之外的语言特性,例如调式、句子结构等。
因此,要理解词义,就必须对语言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综上所述,词义的理解受语境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词语的词义受语境、字面意义和语言特性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完全理解一个词语,就必须要考虑语境、字面意义和语言特性三方面的因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理解一个词语,进而更好地使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不同文化背景会给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不一样的挑战,而信息的交流就要求我们能熟练掌握每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使用特性。
有效理解一种语言,首先要理解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即通过分析语境中的语言特性、字面含义以及该词语被用来表达的概念来准确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每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使用特性,进而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境义与词义描写关系
摘要:词义的描写通常包括概念义、句法义和语境义(文化义)。
如果说,词的概念义和句法义更侧重语言普遍性认识的话,那词的语境义就侧重了的词义的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方面的认识。
释文化,所以词义具有文化性。
语境义是我们完整的认识词义和运用语词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境义;词义;描写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03-01
一、什么是语境义(文化义)
词的语境义,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这里的语境义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体现的词的具体意义,而是指已经固定在词语的运用中,由于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的不同而形成的民族文化语境义,我们在这里把它包含在语境义之中。
语言具有民族性,所以词义当然会具有民族性,我们用语言来解释文化,所以词义具有文化性。
所以,本文的语境义是指已经凝固在词义的固定使用中,而不是指临时语境义。
这里我们所说的语境,是指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大的生态语境。
“文化义是词语本身所隐含的文化色彩或者附加在词语之上超
语言的文化意蕴,它负荷着汉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必然反映到语言层面并表现为种种语言差异,而
透过某个民族的语言层面便可获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
”我们可以看出(语境义)文化义在词义描写中是必要的,并且是必需的。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人们所进行交际的社会、这个社会具有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等因素都会影响语词的交际使用,渐渐地而形成一种民族所特有的词义色彩内容,这就是我们讨论的语境义(文化义)。
当代的词义描写我们在对客观事物现象最大程度上的科学认识之外,词义内容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方面的意义必须而且应当进入词典编撰与描写之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文化义最集中的体现在词义上,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汉语词义、特别是汉语在一定历史时代特殊词义的形成,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比如:“红”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开门红、满堂红。
我们看到《现汉》已经注意到词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描写,汉语的颜色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色彩,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汉民族自古对红色都赋予的幸福、温暖、喜庆、兴旺、吉祥、热烈等文化涵义。
这样的意义,可以说是一直沿用至今,词典编撰学者在对词义内容进行描写时,当然要把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容涵盖进去。
只是那些文化意义哪些可以进入词典编撰,那些不行,还没有固定的结论,这就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语境义(文化义)与文化词的关系
对于文化义的认识,许多学者提出了文化词的这一概念,“文化词汇本身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风、华表’等;有的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已经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词语的文化意义有两个来源:一是专门为表示文化意义而创制的词语,即文化词语;二是非文化词语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被赋予的文化意义。
”在词义描写中,我们认为语境义(文化义)是词义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对于词义内容而言,其概念义和句法义是其最基础的含义。
即使,学者们提出了文化词这一概念,但是,我们认为其具有基本的概念意义,比如“龙,①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②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之帝王使用的东西。
”当然,“龙”所具有的许多特征,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而是有现实依照的。
我们认为义项①就是“龙”的概念义,义项②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赋予“龙”特殊的意义,这是“龙”词义内容的一部分。
所以,无论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词,还是具体的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具有的文化义,我们都认为是词义内容的一部分,其词义的基础仍然是客观事物现象的概念义。
三、词的语境义(文化义)进入辞典编撰描写的必须性
词的文化语境义,在词义内容的分析描写中,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
学者们都认识到词义中所蕴含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色彩,但是具体到词典编撰时,词义内容中本应该涵盖的文化义,在词典中并无解释。
在汉语中,有许多词本身具有文化意义,比如数词,“数词在汉文化只能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民族在古代对数词的崇拜,认为有些数词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和财富(六、九),有些数词则被认为会给人们带来不幸与厄运(四、七),即使到现在数词的这样的文化义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文化义应当被词典编撰所收录。
一是最小的数词,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从许慎的说解中,我们了解到“一”在古代表示一种哲学概念(万物的本源“道”)。
我国古代赋予“一”哲学意义,认为一为万物之源,是世界的起源。
这样的意义至今沿用,我们所说的“一元复始”就是表示开始的意思。
《现汉》对“一”的释义中,没有这样文化义的说解。
词典是人们学习用的工具书,如果人们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于“一元复始”,为什么是“一”,并不能完全了解。
我们认为,能够反映民族文化色彩的语境义有必要归入词典编撰中去。
在本文,我们只是把语境义(文化义)作为词义内容的一个层面来讨论,把词义内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探讨,不论是从认识论上来分析的概念义,还是从语言学上分析的句法义,到最后从民族文化的认知上分析的语境义,其统一于词义本质属性的认
识,语言学上的分析理解。
同样,语境义的认识也是服务于词义内容的完整描写的分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