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和语境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语境和词义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语境和词义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语境和词义目的要求1.掌握语境的分类2.掌握语境的作用一、语境的分类语境指语言环境,有小语境与大语境之分,小语境指上下文语境,大语境则指情景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例如:——你好!吃饭了吗?(问候语)——哼,你好!(讽刺)(二)情景语境1.情景语境内容(1)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性格、职业、身份等。

(2)交谈的话题。

(3)交谈的时间、场合等。

(4)双方生活的时代背景。

(5)双方所使用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青年流行语的某些词语其使用频率(说/不说/偶尔说)与说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有密切关系。

有些流行语的使用频率与交际场合有关:2.上下文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关系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影响。

情景语境越具体,上下文语境的作用就越小;反之,情景语境越少,上下文语境的作用越大。

日常会话情景语境比较具体,所用词语简短;小说、剧本的作者与读者不在同一具体语境中,多用上下文语境来补偿。

二、语境的作用(一)根据语境解释词义1.直观法(指示法)书:装订成册的著作。

2.语境设计法例如:果然(下雨)/终于(买书)3.根据语境确立多义词的义项,并使词义单一化。

(涉及第四节多义词)(1)搭配对象不同,义项不同。

【打】①打门/打鼓--撞击;敲击。

②打碗/打鸡蛋--器皿、蛋类因撞击而破碎。

③打架/打援--殴打;攻打。

④打官司/打交道--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

⑤打墙/打坝--建筑。

⑥打刀/打烧饼--制作(器物、食品)。

⑦打卤/打糨子:搅拌。

⑧打包裹/打铺卷--捆。

⑨打毛衣--编织。

⑩打蜡/打格子--涂抹;画。

(11)打井/打开盖子--涂抹;画。

(12)打伞/打灯笼--举;提。

(13)打雷/打电话--放射;发出。

(14)打介绍信--付出或领取证件。

(15)打旁杈--除去。

(16)打水/打粥--舀取。

(17)打油;打车票--买。

(18)打鱼/打鸟--捉。

(19)打草/打柴--割。

[语境与词义新解]词义和语境

[语境与词义新解]词义和语境

[语境与词义新解 ]词义和语境语境的观点,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他以为语言不是一套齐备的系统,语言的意义不行能完整由它自己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样事件,可称为“情形语境”,包含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序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又称小语境 ;广义语境则包含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含狭义语境外,还包含与人的语言表达行为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氛围、社会背景等,因此又称为大语境。

伦敦学派的首创人约翰 ?鲁伯特 ?弗斯汲取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点,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构造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 ;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面,即语言是不行能和语境分开的。

西方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的论述对于我们今日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词义除了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增补、确立的。

所以,词义的运用、理解与社交的环境,说听两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亲密的关系。

一个句子终究说的是什么意思,常常需要参加社交的人自己去增补。

而社交的语言环境则能够使词语拥有比较切实的意义。

详细的说,语境就是客观要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语境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解说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

语境不单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备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

所以,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需的。

下边来共同商讨一下:(一 )社会语境决定词义(1)历史社会环境在不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必定有所不同。

学习时必定要注意到这类不同,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义,理解文章的要旨所在。

比如: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信息吗?”方:“什么信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 ”方:“什么病开刀?”季:“你还睡觉 ! 杀人 ! ”明显方没联系到 1927 年社会革命局势的变化,就不理解“开刀”两字终究指什么,要他人做进一步的解说。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导致了语境中的词义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语境的变化造成了词义的变化,语境对词义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和词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标签:语境;词义;影响;关系一、概念阐述(一)语境概念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套不完备的体系,词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决定,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

狭义的语境指一定的语言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以及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包括狭义语境,及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等等。

(二)词义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等。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就是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发生的以上的变化。

二、语境和词义的关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词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因为没有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讲话者想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哪个确切意义,很多词的词义往往是特定的语境中扩展出来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语境和词义优质课件

语境和词义优质课件

这里,小唐铁嘴对“拖拉斯”(托拉斯)做了 创造性的理解,是由于其学识修养不能理解这 个美国字,而按原有的背景知识理解的结果, “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形式之一,由许 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 合并而成。北京话“包圆儿”,全部担当的意 思,也就是这个创造,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把小刘麻子包圆儿计划的本质揭露无遗。而老 舍通过这种积极的语言创造,揭示出深刻的含 义,显示了他非凡的略作 用也是明显的。如在火车站的检票处,检 票员对旅客说:“票”,就是受现场环境 影响所作的省略,在这样的语境中,交际 主体即说话人不用说:“请拿出你的火车 票我要剪口”之类的词语,只用“票”这 个独词句就可以达到交际目的了。
在文艺创作中也就是文学作品中,情景语境在人物 语言上下文里叙述出来,例如:„„ 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他正不知怎样拿, 那人却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押。 “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 惶恐而且惭愧地说。 光“我„„我„„不认得字”。这句话是绝不 会联想到画押的。但这的确只是当时阿Q说的唯一 的话,这前后的文字起的只是介绍情景的作用,有 了它们,读者才能准确理解阿Q说的那句话。
2.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 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 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手势 等非语言因素)。实际上情景语境指的是人们进 行交际的活动场所和舞台背景。不同的语境规定 了交际的不同类型和方式,也限定了交际者的角 色(说话人、听话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 话语形式的组合,选择和语义的隐显,变化也都 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语境是交际中十分重要的因 素。
语境和词义
教学目的:语境分上下文语境和情 景语境,二者对词义都有深刻的影 响,应更重视上下文语境,通过学 习,掌握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一、什么是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一般分为两类: 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 现实语境)。

词义和语境及同义词

词义和语境及同义词

“自然”是个多义词,有不只一个义项,在这句 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需要注意的是,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 的意义。例如: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有粗犷。(刘 湛秋《雨的四季》) “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指 “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这个语境中则带上了 “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词语的感情色彩 (1)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 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毛泽东《纪念白
求恩》)
(2)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 主义的国际主义。(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这两个句子,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句(1) 的“高尚”“纯粹”充满赞美、喜爱、肯定的情感; 句(2)的“狭隘”充满贬抑、厌恶、否定的情感。 汉语中有不少像上面那样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 语,如“伟大”“温柔”“慈爱”“纯真”“奋不顾 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称为褒义词; “愚蠢”“卑鄙”“丑陋”“贪生怕死”“损人利 己”“见利忘义”等,称为贬义词。
的意义,叫引申义。
(3)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这是通过
比喻产生的意义,叫比喻义。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 中,我们称其为语境。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 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莫怀戚《散步》)
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有的同义词 存在集体和个体的不同。例如“布匹”和“布”所指 事物相同,但前者一般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后者多 指具体的、个别的布。还有些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 在差异(语体色彩)。例如“父亲”和“爸爸”,前 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
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表扬—— 赞扬 讽刺—— 挖苦 狡猾—— 狡诈 美丽—— 漂亮 失败—— 挫败 阴险—— 奸诈 丑陋—— 难看 爱护—— 保护 谦虚—— 谦虚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
对词义和语境及这两者的关系解释如下:
一、词义的意思
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二、语境的意思
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

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三、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1、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
2、语境直接决定着某个词在其间的含义;
3、语境的更改,影响着词义的改变。

现代汉语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现代汉语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人——人民、人类、人权、人道、男人、军人、文人、老人、病人、生人、 熟人、诗人、主人、客人 天——天才、天空、天平、天气、天然、天生、天堂、天文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3)全民常用性 全民常用性是指基本词汇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为全民族所 共同理解。 基本词汇是表示最必需、最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因此是掌握和使 用这一语言的人谁也不可能缺少的词汇,是被全民普遍使用的。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时,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如: “观鱼”的“鱼”一定是活的,凸显了[+活]这样的义素; “煎鱼”的“鱼”一般是死的,增添了[-活]的义素。
“鱼”的义素是由上下文临时赋予的,与“父亲”的义素[+有子女]不同, [+有子女]是“父亲”的词义中必备的义素,[-有子女]便不能是“父亲”, 鱼却不论死活都是鱼。
再能独立成词了,但作为一个能产的构词语素,仍然活在很多复 合词中,如:人民、农民、公民、市民、良民、民主、民生、民 族、民俗、民风、民情……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2)能产性 所谓能产性,是指基本词的构词能力强,能作为语素不断地派
生出新词。 汉语中,基本词的这种极强的构词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如:
xxxxxxxx学院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语言中最重要的、最核
心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但反映
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纪不大,便不会用“小伙子”,如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则合适,并表达 了对小伙子的喜爱。因此,只有依靠当时的语境才能确定“小伙子”用得是否正确。

5.第五节语境和词义

5.第五节语境和词义

(二)两种语境的相互影响: 两种语境共同产生影响; 两种语境此消彼长(日常交际、文学作品)。
二、语境和词义
1.根据语境揭示词义。 ①释义中的“指示法”,就是使词义直接在 情景语境中获得解释。 ②词义的概括离不开上下文语境。根据上下 文语境解释词义是“因文定义”,而不是“望 文生义”。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两种语境 (一)语境即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情 景语境。 1.上下文语境:与一个词有关的前后词语或者 一句话前后的语句。 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例: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看不见。
2.情景语境:言语交际中的人物、背景,包括 时间、地点、具体背景、社会环境、交际对象及 辅助性的交际手段等。 例:(在两个朋友之间)有钱吗? (在深夜僻静无人处)有钱吗? 例:(对中国人)——吃过了吗? ——吃过了/没有。 (对西方人)——吃过了吗? ——吃过了/没有。
4.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①墙:砖、石或土砌成的房屋周围或中间起间隔作 用的建筑体。 用的建筑体。 +[完成 完成] 完成] 刷墙(+[完成]) 砌墙(-[完成]) ②书:装订成册的著作。 装订成册的著作。 翻书( +[完成 完成] 写书( 完成] 翻书( +[完成]) 写书(-[完成]) 有鳍和脊椎、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卵生动物。 ③ 鱼:有鳍和脊椎、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卵生动物。 他喂鱼(+[活 他吃鱼( 他喂鱼(+[活]) 他吃鱼(-[活]) 语境使词义增添新的义素, 语境使词义增添新的义素,这些义素并不是该词 固有的。 固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实”:真实,实在。
• 比喻义 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 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 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比喻义 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
• 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
得很多很盛。
•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 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 过困难。
•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 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 概。
•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 烟火。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 (6)“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 • 比喻义为:比喻已经在望的幸福。
• 如: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源自姓终 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上下文语境是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在某 语言单位之前的词、语、句都是该语言单位的上 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
•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 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 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 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 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 久。
如: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词义和语境
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 本义 说明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 (1)“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如:“这里的河水很深。”
• “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 • “这个宅院很深。” • (2)“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 • 如:“这是一个实心儿的铁球。” • “河水已经冻实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