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语境与词义新解]词义和语境
![[语境与词义新解]词义和语境](https://img.taocdn.com/s3/m/6f1e40c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9.png)
[语境与词义新解 ]词义和语境语境的观点,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他以为语言不是一套齐备的系统,语言的意义不行能完整由它自己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样事件,可称为“情形语境”,包含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序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又称小语境 ;广义语境则包含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含狭义语境外,还包含与人的语言表达行为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氛围、社会背景等,因此又称为大语境。
伦敦学派的首创人约翰 ?鲁伯特 ?弗斯汲取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点,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构造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 ;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面,即语言是不行能和语境分开的。
西方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的论述对于我们今日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词义除了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增补、确立的。
所以,词义的运用、理解与社交的环境,说听两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亲密的关系。
一个句子终究说的是什么意思,常常需要参加社交的人自己去增补。
而社交的语言环境则能够使词语拥有比较切实的意义。
详细的说,语境就是客观要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语境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解说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
语境不单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备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
所以,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需的。
下边来共同商讨一下:(一 )社会语境决定词义(1)历史社会环境在不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必定有所不同。
学习时必定要注意到这类不同,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义,理解文章的要旨所在。
比如: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信息吗?”方:“什么信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 ”方:“什么病开刀?”季:“你还睡觉 ! 杀人 ! ”明显方没联系到 1927 年社会革命局势的变化,就不理解“开刀”两字终究指什么,要他人做进一步的解说。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导致了语境中的词义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语境的变化造成了词义的变化,语境对词义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和词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标签:语境;词义;影响;关系一、概念阐述(一)语境概念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套不完备的体系,词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决定,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
狭义的语境指一定的语言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以及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包括狭义语境,及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等等。
(二)词义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等。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就是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发生的以上的变化。
二、语境和词义的关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词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因为没有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讲话者想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哪个确切意义,很多词的词义往往是特定的语境中扩展出来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浅析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换 ,语境 可 以为 词义 的使 用恰 当与否 提供 前提 和 条件 。在 言语 交
我 们 可 以根 据语 境 所 涉及到 的 各种 因素 对词 义进 行理 解 ,从 而得 际 中 ,说话 人和 听话 人 正是 根据 言语 交 际 中的具 体上 下 文和行 为 出正确 的选择 。 环境 来判 断 言语 中使 用词 语 的意 义 的。如 “ 子 没有 锁 ” ,在 不 箱 关键 词 :词 义 ;语境 ;影 响
定 具体 词汇 意义 的先 决条件 。 2 语 境常 使言 语产 生 言外 之意 ,起 到 “ 内意 外 ”的表 达 效 . 言
果
在 人们 的 言语 交 际活 动 中,原 来字 面 上没 有 的意义 ,有时 也 会 因为语 境 的存在 而 能够 为听 者所 理解 和 接受 。如 杜牧 《 秋夕 》
、
同语 境之 中表 示 的是 不 同意 思 ,可 能 是箱 子有 锁但 是 没有 把锁 锁 住 ,也有 可能 是箱子 本身 不带 某 一类 现 实现 象 ,也
的 目的 。任 何 一种 语 言交 际活 动都 是具 体 的 ,语义 内容 则是 通过 可 以变 成单 一 结构 。多 义词 只有 在特 定 的语 境 中才 能确 定它 的具 兵 兵 词 语 的组 合 来 实 现 的 ,是 在 一 定 的 时 间和 空 间里 进 行 的 ,对 谁 体 意义 ,如 “ ”有很 多个 义项 ,我 们 只有 知道 “ ”所 出现 的 说 ,在什 么 时间 、场合 以及 说 什么 事情 等都 会 影响 到人 的言 语 行 具 体语 境才 能够 分 析 出 “ ”的具 体意 义 。 比如 , “ 器 ”的 意 兵 兵 为 和 表 达 方 式 ,人 们 只 有 合 起 来才 能很 好 地 表 达 思 想 , 传递 信 思 是武 器 ,成 语 “ 短兵 相接 ”至 今仍 保 留着 这个 意 思 ; “ 士兵 ” 息 。人 们把使 用语 言 时的这 些环境 ,称 作语 境 。 则 一般 被用 作对 军 士和 兵 的泛称 ; “ 用兵 ”指 使 用武 力 ,进行 战 兵 战争 ” 、 “ 军事 ” 的意 思。 正是借 助 了语 语 境 的概 念 ,源于 人类 语 言学 家马 林诺 夫 斯基 。他 认为 语 言 争 , “ ”在这 里 有 “ 不是 一套 完备 的体 系 ,语 言 的意义 不可 能完 全 由它 自身 的语 境 来 境 的帮 助 ,我们 才 能够 分辨 出 “ ”在 不 同句 子中 的不 同意 义 。 兵 决定 。学 术界 对 “ 语境 ”的理 解和 使用 有较 大 的分 歧 ,对语 境 因 由此可 见 ,语境 对确 定 词语 的确 切 意义 有十 分重 要 的作 用 ,是确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文档资料

(2)可以把多义结构变成单义结构,从而消除歧义。
鸡不吃了——鸡不吃了,不要再喂它了。
——鸡不吃了,我们吃点别的吧。
6
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概括程度越高,越是离开具体的语境。只有特定的
语言环境下,词的意义才非常具体。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
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
饮食穿着类:麦当劳、可口可乐、雪碧、比基尼
艺术体育类:保龄球、呼啦圈、奥运会 11
2、吸收外来词的方法:
(1)音译 巧克力(chocolate) 咖啡(coffee) 夏威夷(Hawaii) 奥林匹克(Olympic) 迪斯尼(Disney) 沙龙(salon) (2)一半音译一半意译(音译兼意译) 马克思主义(Marxism)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新西兰(New Zealand) 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 (3)音译加意译
• 有关生活、生产资料的:米、面、菜、布、车、船
• 有关人体各部分:心、头、牙、手、脚、眼睛
• 有关亲属称谓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
• 有关动作行为的:走、想、跑、跳、吃、学习、喜欢
• 有关性质、状态的:大、小、多、少、好、坏、苦谁、什么、怎样
• 有关数量的:十、百、千、万、斤、两、尺、寸
4.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骑马、*骑床 马嘶、鸟鸣 (人、小孩、*钟、*表)走进公园 (*盲人)走进公园欣赏梅花
8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1、什么是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整个词汇体系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部分,是基本词的总和。
一般词汇
词基 词汇本 汇
现代汉语课件词汇(5、6节语境、词汇组成)

❖ 二者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第一,基本词汇具有能产性,是构成新词的
基础,不断地给语言创造新词,向一般词汇输入 新鲜血液。
电:电流 电路 电压 电解质 第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可以互相转化。
革命、电子、手机、微信 一般词汇的特点:
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但有很强 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词义具有概括性,进入语境中可使词义具
体化,如: 笔 他画着画着,笔尖断了,只好拿刀削一削。
词义即可以指整类事物、也可以指这类事 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指整类, 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定。 例如: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 右,……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 仍然笑着说,“又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 (《狂人日记》)
借来的词。 ❖ 引进外族有、本族无的词语的方法,不
外是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 这三种方法。
❖ 德先生和赛先生
❖Democracy 德莫克拉西-音译 民主-意译
❖ Science
赛因斯-音译 科学-意译
❖借用外来字母:DVD CT
根据吸收方式和构造,外来词大致分为四大类:
1.音译——照着外语词的声音对译过来的,
警察就在桥上维持秩序,看到有人逆行或 停留,立即上前导引。
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1.指示法:在语境中出现的有些词
甚至可以直接在情景语境中得到解释。 如:这是一支粉笔。
2.因文定义:许多词语所表示的内 容无法指示,需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来解 释,这就是所谓“因文定义”。这里, 上下文不是指 一处两处,而是指可能得 到和必须得到的尽可能多的上下文。
❖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 词。它们同文言词不同,在一般的交际中不 使用,在叙述历史事物现象时,才使用它们。 如:皇上、宰相、丞相、尚书、太监、驸马
现代汉语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3)全民常用性 全民常用性是指基本词汇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为全民族所 共同理解。 基本词汇是表示最必需、最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因此是掌握和使 用这一语言的人谁也不可能缺少的词汇,是被全民普遍使用的。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时,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如: “观鱼”的“鱼”一定是活的,凸显了[+活]这样的义素; “煎鱼”的“鱼”一般是死的,增添了[-活]的义素。
“鱼”的义素是由上下文临时赋予的,与“父亲”的义素[+有子女]不同, [+有子女]是“父亲”的词义中必备的义素,[-有子女]便不能是“父亲”, 鱼却不论死活都是鱼。
再能独立成词了,但作为一个能产的构词语素,仍然活在很多复 合词中,如:人民、农民、公民、市民、良民、民主、民生、民 族、民俗、民风、民情……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2)能产性 所谓能产性,是指基本词的构词能力强,能作为语素不断地派
生出新词。 汉语中,基本词的这种极强的构词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如:
xxxxxxxx学院
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语言中最重要的、最核
心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但反映
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纪不大,便不会用“小伙子”,如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则合适,并表达 了对小伙子的喜爱。因此,只有依靠当时的语境才能确定“小伙子”用得是否正确。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理解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理解一、语境的概念什么是语境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文字: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同学们知道是选自哪篇文章吗?这是冰心的《小橘灯》,我们去理解里面两个“好”字的词义,就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也就是语境,语境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特定环境。
一般情况下,把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上下文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构成的言语环境,文段中第一个好字,联系上下文语境,是指妈妈的病会好起来,健康、痊愈的意思。
情景语境是交际时的具体场合或社会背景。
文段中第二个好字,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即文章写作背景,爸爸回来指革命胜利,大家都好,显然指生活美好。
正是由于语境涉及的面特别广泛,会影响对词义的解释,使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那么,词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二、词义在语境中具体化婆借冷笑道:“你这黑山倒乖,把我一似小孩儿般捉弄,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向你讨金子……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水浒传》“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个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滴的往下滴。
——鲁迅《药》第一个例子,选自《水浒传》,第二个例子,选自鲁迅的《药》。
单个的词语表意是概括性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就会变得具体、单一。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没有具体语境,表达的意思是泛指的,但在更大的语境中,表达就很清楚了,阎婆惜手里拿着的这封信,就是“货”,梁山泊送的一百两金子便是“钱”;而在鲁迅的文章《药》里面,这“货”特指沾着人血的馒头。
其实,我们充分了解语境使词义具体化的作用,还有助于我们文言文学习。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暗地里)——《陈涉世家》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现代汉语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语境是其简称。 语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句 (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 杜鹃:山上的杜鹃开了。 树上的杜鹃叫了。
• 词的一种解释应能在相当多的上下文语境中 适用,没有这种概括性,就会产生随意性。 句子是最直接的语境。 • 别吹了。 • 他又在拍了。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原因
• 其一是有些东西是该方言区特有的。
• 蕹菜、洋桃、靰鞡。
• 其二是有些方言词能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 普通话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替代 。 • 噱头 、龌龊、鱼腩
• 其三是有些方言词可以表示特 定的感情色彩和地域色彩。
• 瘪三、弄堂、货色
对港台方言词的吸收
• 吸收港台方言词的深层心理基 础是崇尚心态和趋新意识。 • 收银台、买单、新登场
2.结构的凝固性
•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 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 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 首先是词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 其次是语素定型,不能随意调换。
• 再次是字数固定,不能随意增减。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 掩耳盗铃、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女娲 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
• 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 只使用一个义项。 • 打酱油、打铁、打格子、打伞
• 语境也可以分化同音词。 • 仪表:仪表堂堂、仪表测试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 词义具有概括性,但是词义又可以指整类 事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 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 定。 •马
• 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 其中的某一部分。 • 角球、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