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境和语义的关系
浅议语言学习中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

浅议语言学习中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语境语义[论文摘要]当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时,它所表达的意义只能是众多义项之一,甚至变成了词典上所没有的临时含义,究其原因,语境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学习语言的人,除了学习词语的基本含义外,还要了解语境对词语含义的影响,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
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很多时候会求助于词典,然而词典并不是每次都能帮上忙。
原因在于,词典上罗列的是词语的基本含义,而当词语进入特定语境或言语片断时,其意义往往要发生变化。
因此,要想正确理解这类词语,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含义外,更重要的是“揣摩词句的语境含义”。
一、什么是语境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人的语言活动也不例外。
“语境”一词,由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首先提出。
对这一术语的理解和使用学术界历来有较大的分歧。
但大体上,人们认同于把“语境”看成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
”在我国,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汉语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最早明确提出语境问题并作出理论探讨。
后来王德春教授又把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
他说:“什么是语境呢,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性格、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二、分析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1.语境使语义单一化“一个多义词虽有几种或十几种含义,但只要把它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把这个多义词的其他讲不通的含义都排除了。
”(1)语境有助于义项定位词的多义现象使得语言可以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体现了语言的节约多效机制,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这种现象给阅读带来的不便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往往看着众多的义项无法确定是哪一个。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分析语境。
例如,“走”的义项很多,但是在“讲话~了嘴”一句中只适用“漏出,泄漏”这一义项。
举例说明语境对语义的作用

举例说明语境对语义的作用【篇一:举例说明语境对语义的作用】句义中包含四种成分,即谓词(predicate)、项(argument)以及描述成分和连接成分。
谓词是句义中说明话题的成分。
项是句义中表对象的成分,一般与语法中的名词、人称代词相应,也叫做谓项。
描述谓词和项的成分我们叫做描述成分。
连接成分是连接词、词组、句子或引出有关的项的成分,只要起连接作用的就是连接成分,不限于语法上的连词。
例如:去年和前年夏天都很热。
谓词:热项:夏天描述成分:去年前年都很连接成分:和14.语义组合要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语义组合是指语义单位在动态使用过程中按照一定条件所进行的搭配。
语义组合要受语法规则、语义条件和语言实际三个方面的制约。
15.句子的语义结构形成主要依靠哪些手段?句义的形成与表现,既要依靠语序、虚词、语调等语法手段,也要依靠词义、上下文和语境等非语法手段。
16.歧义有哪些类型?如何消除下列词组的歧义?在路西的邮局反对的是少数人部分被侵占的国家开刀的是他父亲根据语言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两大类。
口头歧义主要指同音词所形成的歧义。
书面歧义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两类。
消除歧义的手段主要有如下三种:⑴利用语音条件,口头上消除歧义。
主要通过轻重音和停顿的不同来消除歧义。
⑵利用句法手段消除歧义。
主要有语序的变换、添加实词或虚词、词语的移位和替换等几种方法。
⑶利用语境因素消除歧义。
在路西的邮局:语音消歧在∣路西的邮局在路西的∣邮局句法消歧他在路西的邮局邮局在路西语境消歧小王在哪?你去哪个邮局?在路西的邮局。
在路西的邮局。
反对的是少数人:句法消歧她反对的是少数人少数人反对语境消歧她赞成哪一派?投票结果怎么样?她与多数人意见一致,反对的是少数人。
反对的是少数人,多数人赞成。
部分被侵占的国家:句法消歧有些被侵占的国家有些国家被侵占了部分国土语境消歧部分被侵占的国家联合了起来。
二战期间,中国属于部分被侵占的国家,尚有部分国土没有沦丧开刀的是他父亲:句法消歧住院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医生是他父亲语境消歧听说小李的母亲手术了。
现代汉语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
▪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 文语境和情景语句
➢ 上下文语境——狭义语境
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 情景语境——广义语境
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扯到的人或物、 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地域语境、时令语境、景物语境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语境的其他角度分类 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 手势语境、表情语境、动作语境、间距语境
狭义语境的构建都是由语言成分形成的,它依赖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这些语言因素,依赖于一定的修辞手段。
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丰富性——内涵丰富,包容面广
▪ 言辞性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狭义语境——上下文语境
▪ 从情绪上 手势语境、表情语境、动作语境、间距语境
上下文语境——狭义语境
语语境义对 单解一释,词词➢义语的和情作句用子绪的选语用也境是单:一的易。变性、主观性、可感知性
理智语境:逻辑性、客观性、简易性 情绪语境:易变性、主观性、可感知性
➢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丰富性——内涵丰富,包容面广
▪ 从表现形式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上下文语境——狭义语境
浅谈语境和语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和语义的关系汉师0701 张纪红 1502070126语境在语境在语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英国,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论主要是根据言语环境来研究意义的。
”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
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这就导致语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
没有语境的变化,语义的变化就没有了依托,语言就变得缥渺不定,令人费解;语境变化了,而语义不变,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分析语境和语义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语言交际的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语言交流。
语言在孤立状态下,语义是静止的、抽象的,是形式上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当语言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时,语义丰富的表现能力便被激活,语义变得具体而灵活。
一般来说,语言的含义有两层意义:基本语义,即概念意义;转变语义,关联意义基本语义就是语言的直接含义,是词典含义的反映;而转变语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基本语义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节语境。
上下文语境包括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交际参与者;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
语义的转变与语境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语境是影响语义转变的前提。
在一定的语境下,语义的转变取决于语义的多重性以及语言使用者共同的语言知识。
由于语义具有多重性,语境就可以要求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下实现语义转变,使多种意义单一化或者具体化或者增加临时性意义。
或者改变语义的色彩。
所以语境要求语义的转变,只是在语词本来具有的多重意义上的转变,并不是完全改变或完全杜撰新的语义。
一,语境使多种意义单一化。
多义词的存在为什么不会造成意义表达的混乱呢?这是因为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多义词的义素义素只有一个起作用。
所以,语境可以把多义词变成单义词。
④例如“打”是一个有很多义项的词,但是在“~铁”这样的语境中只适用”锻造这一义项。
浅析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浅析语境在避免汉语语义歧义中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字逐渐产生,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其目的无非都是要在可理解的前提下搭建一个人们相互交流的平台。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平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而不可能像许多自然物那般精致完美、巧夺天工。
其中很主要的一个缺陷就是,语词有时会产生歧义,这就造成了人们在相互理解时的困难,甚至往往造成误解和混乱。
很多语言学家们企图通过建立一种规范的逻辑语言来消除自然语言的这种弊端,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几乎很难具有现实的意义。
每一种自然语言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甚至也可以说每一个语词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都有各自的“发展史”。
因此,当我们使用它的时候,我们很难完全顾及到它所承载的庞杂的信息,这就容易造成语义的误解。
对于汉语而言,语词的歧义问题尤为突出。
因为它历史悠久,演变过程十分复杂,汉字的信息承载量往往又比拼音文字大。
那么,怎样尽可能地减轻这种误解从而尽量正确理解一个语词所要表达的含义呢?注重对语境的把握就是一个非常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一、汉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汉语中歧义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以下三种原因造成:一是读音,首先汉语中的同音字非常多,但它们的语义往往却完全不同;其次由于汉字并非是完全的表音文字,这就容易使我们误读一些汉字的读音,而造成听话者理解的偏差;再次,汉语方言众多,语音自然也是千差万别,许多人在说普通话时都有一些不规范的读音,这又给理解带来了一重困难。
二是多义,包括一词多义和同形多义,一词多义即同一个词有好几种不同的意义,如果说话者不加说明,听话者就可能将本来要表达的甲意义理解为乙意义;同形多义即汉语中有许多形同但音、义都不相同的字,有时容易造成误解。
三是语法,汉语的语法结构十分灵活,往往表面上看似相同的句子或短语,如果从语义上来分析却拥有不同的语法结构。
语境与词汇语义

现代汉语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语境是其简称。 语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句 (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 杜鹃:山上的杜鹃开了。 树上的杜鹃叫了。
• 词的一种解释应能在相当多的上下文语境中 适用,没有这种概括性,就会产生随意性。 句子是最直接的语境。 • 别吹了。 • 他又在拍了。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原因
• 其一是有些东西是该方言区特有的。
• 蕹菜、洋桃、靰鞡。
• 其二是有些方言词能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 普通话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替代 。 • 噱头 、龌龊、鱼腩
• 其三是有些方言词可以表示特 定的感情色彩和地域色彩。
• 瘪三、弄堂、货色
对港台方言词的吸收
• 吸收港台方言词的深层心理基 础是崇尚心态和趋新意识。 • 收银台、买单、新登场
2.结构的凝固性
•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 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 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 首先是词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 其次是语素定型,不能随意调换。
• 再次是字数固定,不能随意增减。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 掩耳盗铃、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女娲 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
• 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 只使用一个义项。 • 打酱油、打铁、打格子、打伞
• 语境也可以分化同音词。 • 仪表:仪表堂堂、仪表测试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 词义具有概括性,但是词义又可以指整类 事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 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 定。 •马
• 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 其中的某一部分。 • 角球、扣球
翻译中的语境与语义

翻译中的语境与语义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语境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此外,本文还谈了如何确定词义。
关键词翻译语境词义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篇章在不同的文化心态上体现着明显的民族特征。
要准确表述和传播其他民族的文化,增进交流和沟通,必须提高翻译的质量。
而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很多,语境是其中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一、翻译与语境的关系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所涉及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而小而言之仅指具体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
既然语境研究语言所处的具体环境,那么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其研究也一定离不开对语境的研究。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其复杂性不言而喻。
要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出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相同的效果,译者首先必须正确捕捉原文话语的核心。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就不得不考虑原文的语境因素,诚如“一字之含义取决于其上下文”。
Newark也曾指出:“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
”由此可见,不管是关注具体原文的上下文还是其所处的大的文化环境,或关注表达为翻译语境的诸方面综合因素,有一点都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语境决定着翻译的理解与表达,离开语境翻译即无从谈起,两者关系十分紧密。
二、语境的主要分类(一)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是指词、短语、语段或篇章的前后关系。
它可以帮助理解词、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
例如“soft”一词,除在一般情况下它与汉语中的“软的”、“柔的”(not hard) 对应外,还具有其它的词义。
所以翻译时,我们要注意它与什么样的词搭配。
例如:soft fire(文火) ;soft breeze(和风) ;soft hat(呢帽);soft words(和蔼的话);soft answer(委婉的回答) ;soft goods(毛织品);soft drink(果汁饮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境和语义的关系
汉师0701 张纪红 1502070126
语境在语境在语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英国,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论主要是根据言语环境来研究意义的。
”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
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这就导致语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
没有语境的变化,语义的变化就没有了依托,语言就变得缥渺不定,令人费解;语境变化了,而语义不变,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分析语境和语义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语言交际的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语言交流。
语言在孤立状态下,语义是静止的、抽象的,是形式上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当语言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时,语义丰富的表现能力便被激活,语义变得具体而灵活。
一般来说,语言的含义有两层意义:基本语义,即概念意义;转变语义,关联意义基本语义就是语言的直接含义,是词典含义的反映;而转变语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基本语义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节语境。
上下文语境包括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交际参与者;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
语义的转变与语境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语境是影响语义转变的前提。
在一定的语境下,语义的转变取决于语义的多重性以及语言使用者共同的语言知识。
由于语义具有多重性,语境就可以要求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下实现语义转变,使多种意义单一化或者具体化或者增加临时性意义。
或者改变语义的色彩。
所以语境要求语义的转变,只是在语词本来具有的多重意义上的转变,并不是完全改变或完全杜撰新的语义。
一,语境使多种意义单一化。
多义词的存在为什么不会造成意义表达的混乱呢?这是因为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多义词的义素义素只有一个起作用。
所以,语境可以把多义词变成单义词。
④例如“打”是一个有很多义项的词,但是在“~铁”这样的语境中只适用”锻造这一义项。
“打”的词义被单一化了。
语境不仅可以把多义词变成单义词,而且可以把多义结构变成单义结构。
从而消除歧义。
例如,“鸡不吃了了”这个句子,如果没有相应的语境对它进行意义限制,它就有歧义。
如果给它不同的间接语境,例如在吃饭的场合说,就只有一种意思了。
也可以通过直接语境限制,例如:“鸡不吃了,不要再喂它了。
”“鸡不吃了,我们吃点别的吧。
”
二,语境可以使概括意义具体化。
如果是单一的意义,那么语境还可以使这个有概括性的单一具体化意义。
例如“蛇”是一种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
这个意义很抽象。
当一个人在草地里行走,
突然发现一条蛇,这个人很有可能会惊叫一声:“蛇!”这时,“蛇”的意义就具体化了,它指特定时间、特定地点、被特定人遇到的蛇。
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其中的某一部分。
例如“球”,“削~”中的“球”是乒乓球,“又会拦网又会扣~”的“球”是排球,“用头顶~”的“球”是足球。
三,语境可以增加临时性意义。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
例如“他们正在观赏鱼。
”中的鱼一定是活的,突现了[+活]这样的义素,“他们在吃煎鱼”中的鱼也一定是死的,增添了[-活]的义素。
这些义素是“鱼”由上下文语境临时赋予的,与“父亲”的义素[+有子女]不同,[+有子女]是父亲的词义中必须具备的义素,[-有子女]便不能是父亲。
鱼不论死活却都是鱼。
四,语境可以改变语义是色彩。
色彩义是指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上的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可以说色彩义离不开语境,尤其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义是语境中词义变化的重要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褒词贬用,即语言的感情色彩义为褒义,而言语的感情色彩却为贬义。
例如: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鲁迅《拿来主义》)“进步”,其实是一种辛辣的嘲讽,应是贬义,可是它的贮存义却是褒义的。
第二,贬词褒用,即语言的感情色彩义为贬义,而言语的感情色彩却为褒义。
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孙犁《荷花淀》)中的“狠心贼”就语言感情色彩义来说是贬义的,但是在这里却是指自己日夜牵挂、今日又憋不住冒着危险出来寻找的丈夫,实为褒义。
第三,还有一些中性词,借助某些修辞格的作用也能产生言语感情色彩义。
这种情形的感情色彩义多半是比较强烈、鲜明的。
例如前一些日子,有一口白母猪,一胎下了12个猪娃,像一团白绒球,好看极了,谁见了都喜欢。
(马峰《韩梅梅》)把“刚生下的猪娃”比喻“白绒球”,透露出作者强烈的喜爱之情,为褒义。
正如黄国文认为“语言与语境是互相依赖的,特定的语言形式创造了特定的语境,而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言。
”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这就导致语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
没有语境的变化,语义的变化就没有了依托,语言就变得缥渺不定,令人费解;语境变化了,而语义不变,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分析语境和语义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语言交际的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境的领悟和判断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语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