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治疗传统护理与鸟巢式护理的比较

合集下载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6-06-18T14:28:47.7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作者:占胜芝[导读] 鸟巢式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新生儿的并发症,促进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生长发育。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510180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方法随机选取96例新生儿,入选新生儿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无先天性疾病和产伤。

孕妇不伴有糖尿病,心脏病,肺部和肝胆系统疾病,且均获得知情同意。

后9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仅予以传统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鸟巢式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等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新生儿体质量增长快,体温波动小,血氧饱和度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和出箱时间时间均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硬肿,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鸟巢式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新生儿的并发症,促进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适用于新生儿护理的新型护理技术,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新生儿;应用前景鸟巢式护理是最近兴起的一种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的护理模式,她模拟了婴儿在母体所处的环境,为刚出生的婴儿提供了最大的保护,为这一人生中发育起步的关键时期保驾护航,避免新生儿因安置于暖箱内,四肢暴露于外在空间中而出现的不适感和陌生感,同时也降低了新生儿脱离母体后而出现的并发症;本研究意在对传统常规护理和鸟巢式护理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统计学差异,为鸟巢式护理的推广添砖加瓦。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其中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26例,胎龄29~38周,体质量1100~3500G;观察组女性21例,男性27例,胎龄29~38周,体质量为1100~3400G;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临床资料对比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鸟巢式护理是一种适用于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它基于对孩子自然睡眠习惯的了解,将
婴儿放置在一个舒适而安全的环境中,让他们白天和夜晚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与传
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不同,鸟巢式护理注重家庭氛围和家长与孩子亲密的关系,鼓励家长
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帮助家长成为更好的护理者。

鸟巢式护理的原理是模仿胎儿在子宫中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给予新生儿最舒适和最
安全的护理。

鸟巢式护理通常在床上放置一张浅一点的床垫,上面覆盖一些柔软的毛毯,
孩子被放置在毛毯中间,之后用其他毛毯或小枕头将孩子包裹起来,让他们感觉像在母亲
的子宫中一样。

浅睡眠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状态之一,因此鸟巢式护理非常适合新生儿。

浅睡眠可以促
进婴儿认知的发展,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安慰。

鸟巢式护理可以帮助新生儿更好地适
应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环境,同时也能够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鸟巢式护理还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喜好和生活习惯。


巢式护理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抚养孩子的技巧和知识。

家长需要定期检查孩子的姿势和呼吸情况,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生命体征监测、喂养、清洁等基础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因此,鸟巢式护理成为了新生儿护理中的一种重要护理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效果。

一、鸟巢式护理概述鸟巢式护理是一种基于家庭的模式,它是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采用家庭分级、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新生儿护理中的鸟巢式护理主要是针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将患儿安排住院的病房模式改为床旁式家庭模式,由护士和社工组成团队,与家庭密切合作,实现对患儿及家庭的全面治疗。

1、提高患儿的生存率根据相关研究分析,鸟巢式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由于早产儿疾病较复杂,需要更多的护理和关注,因此将患儿与家庭载入“鸟巢”中,通过个体化的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对患儿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2、提高患儿的发育水平鸟巢式护理还可以提高患儿的发育水平。

在家庭模式下,患儿与父母可以建立更牢固的情感联系,这是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儿的需求,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和睡眠,保持充分的营养摄取和充足的休息,有利于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3、促进家庭融入感在鸟巢式护理模式下,患儿与家庭的联系得到充分的维护。

不仅可以满足患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护理人员和社工的专业指导,家长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护理技能。

他们与患儿共同成长,互相扶持,相互支持,大大提高了家庭融入感和参与度,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患儿的健康发展。

4、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鸟巢式护理模式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新生儿鸟巢式护理的核心是个体化、全面性和多学科协作式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师、社工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紧密合作,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

通过学习、交流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三、总结鸟巢式护理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特别适用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对于新生儿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并住院治疗的新生儿9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成分常规护理组(n=48,采用常规护理)和鸟巢式护理组(n=48,采用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体温波动情况、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鸟巢式护理组的出暖箱时间、体温波动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鸟巢式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常规护理组(14.58%),P<0.05。

结论针对新生儿的护理给予鸟巢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新生儿出暖箱的时间、减缓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鸟巢式护理;临床效果新生儿指的是出生未满28天的婴儿。

由于新生儿刚脱离母体不久,自身的生长发育尚未健全,抵抗力较弱,免疫力较低,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从而引发感染,造成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研究发现,常规的护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护理所需,而鸟巢式护理的出现为新生儿创造了一个与宫内相似的环境,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新生儿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

为此,本研究选用了9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开展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进行分娩并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96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鸟巢式护理组,每组48例。

其中,常规护理组男32例,女16例,胎龄35~40周,平均胎龄(37.42±1.69)周,体重2.6kg~4.8kg,平均体重(3.27±1.58)k。

鸟巢式护理组男29例,女19例,胎龄36~41周,平均胎龄(38.21±1.03)周,体重2.5kg~4.6kg,平均体重(3.59±1.27)kg。

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比较,组间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研究李奕霞(揭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揭阳 522081)【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研究。

方法:择选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及研究组(n=33),对照组单独进行蓝光治疗,研究组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增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呼吸障碍、腹泻、发热、皮疹)及对治疗方案适应情况(睡眠时间、不安时间、排泄次数、母乳摄入)。

结果:研究组经联合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皆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对治疗方案的适应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 h及3 d后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鸟巢式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光疗及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单独使用光疗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换血疗法;鸟巢式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6-0110-04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积聚引发的皮肤或巩膜及其他器官黄染的疾病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1周左右的新生儿身上最为常见, 且在近年呈现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趋势。

该疾病有极大概率引发急性胆红素脑病,造成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并能穿越血脑屏障,沉积于脑皮质、下丘脑神经或脊髓等脑组织部位,造成黄染引发脑病,对机体孱弱的新生儿有极高的致死和致残率,引发落日眼、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1]。

目前该疾病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蓝光光疗、补充液体、换血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鸟巢式护理是一种以模拟母亲怀抱环境为基础的新生儿护理方法,通过提供温暖、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鸟巢式护理的概念、原理和优点入手,探讨了其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总结,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推广和完善鸟巢式护理提供了参考。

研究表明,鸟巢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促进其早期发育和情感交流。

仍需进一步研究其适用范围和具体效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护理工作。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效果分析, 健康发展, 优点, 应用, 评价, 局限性, 总结, 展望未来, 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是人类生命发展中最脆弱的阶段,他们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容易受到感染和损伤。

在传统的新生儿护理中,护士通常会将新生儿放置在保温箱或婴儿床中,进行常规的护理。

这种传统的护理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温和安全感,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深入研究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对于改善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为新生儿护理提供更科学、人性化的方法和理念。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评估其对新生儿健康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比传统护理方法和鸟巢式护理的优缺点,分析鸟巢式护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可行性,为新生儿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通过评价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健康发展的影响,探讨其在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情感联系方面的作用,为今后在临床实践中推广鸟巢式护理提供依据。

此研究旨在为新生儿护理领域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为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和促进新生儿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研究对象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浅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一、鸟巢式护理的概念鸟巢式护理最早是由美国加州了蒙塔利公园的妇幼保健中心提出的,它是一种特殊的新生儿护理模式,旨在保证新生儿在靠近自然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照顾和治疗。

这种护理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亲子接触、母乳喂养和家庭式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合适的生理、心理和环境支持,来促进新生儿的成长与发育。

1、促进早期皮肤接触早期皮肤接触是新生儿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促进母亲与婴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家庭感情,同时有助于婴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免疫功能发展。

鸟巢式护理模式充分利用了亲子接触的优势,鼓励母亲与婴儿进行早期皮肤接触,从而有助于减少新生儿的疼痛反应和厌食症等问题的发生。

2、促进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还能促进其智力发展。

鸟巢式护理模式通过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并为母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3、促进新生儿发育在鸟巢式护理模式下,新生儿得以接受到充分的自然光和自然声音,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

同时,这种护理方式所提供的适宜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条件也有助于维持新生儿体内的稳定环境,避免它们遭受环境紊乱和伤害。

4、降低医疗成本鸟巢式护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式护理的优势,将婴儿从重症监护室中转移回家庭,使医院所需的资源大大减少。

同时,它也可以减少因医院住院而导致的家庭和社会成本,对于提高医疗效益和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鸟巢式护理模式对于促进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提高母婴情感交流和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这种护理模式需要有专业的医疗保障和合适的环境条件,不能盲目推广和过度依赖。

因此,在实践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和改进。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1. 引言1.1 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鸟巢式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方式,以及它对新生儿的益处和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中的作用。

我们还会对鸟巢式护理与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鸟巢式护理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强调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背景新生儿是人类生命的起点,是社会的未来。

由于新生儿生理系统未完全发育,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新生儿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主要侧重于生理、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缺乏对新生儿的情感关怀和心理支持,容易造成新生儿的情绪不稳定,影响健康成长。

针对传统护理方法的不足,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鸟巢式护理应运而生。

鸟巢式护理源自于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医学中心,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生儿护理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仿照鸟类自然孵化小鸟的方式,将新生儿温暖、安全地放置在母体怀抱下,以模拟胎内环境,提供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帮助新生儿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和成长发育。

鸟巢式护理强调建立亲子关系,注重对新生儿的爱与关怀,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基于鸟巢式护理模式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关注并采用这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以期提升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当前,关于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临床实践的重视。

有必要深入研究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际效果,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1.3 研究意义研究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鸟巢式护理的实施方式和益处,可以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护理知识,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和技能。

针对鸟巢式护理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有助于改善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光治疗传统护理与鸟巢式护理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4-05-14T11:03:30.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覃芳云
[导读] 每小时监测经皮测SpO2<90%、心率>160次/min的例数,观察两组黄疸患儿体温和皮肤损伤,哭闹和呕吐情况。

覃芳云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545007)
【摘要】目的研究鸟巢式护理在护理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应用。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体重在3.0-3.9kg之间的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式蓝光护理,研究组采取鸟巢式蓝光护理,比较两组蓝光治疗的护理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温差和皮肤破损发生率明显减少,经皮测SpO2<90%、心率>160次/min的例数要少,哭闹及呕吐情况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着显著意义(P<0.05)。

结论鸟巢式护理能更好地维持患儿体温和高血氧饱和度,能较好控制心率,同时患儿比较安静,有利于黄疸患儿身心健康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黄疸患儿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281-02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TSB>102μmol/L(6mg/dl);②足月儿
TSB>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255μ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④TSB每天上升
>85μ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60例体重在3.0-3.9kg之间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传统式蓝光照射方法与加用鸟巢式配合治疗的比较,每组30例,其中男婴34例,女婴26例,现将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式蓝光护理,放置蓝光箱内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取鸟巢式蓝光护理,将温暖的棉布环绕在黄疸患儿四周,黄疸患儿可以更换不同体位,使其有安全感。

1.3研究项目
每小时监测经皮测SpO2<90%、心率>160次/min的例数,观察两组黄疸患儿体温和皮肤损伤,哭闹和呕吐情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黄疸患儿生理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温差和皮肤破损发生率明显减少,经皮测SPO2<90%、心率>160次/min的例数要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着显著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黄疸患儿的生理指标
3 讨论
蓝光照射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可靠,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如免疫性溶血病、G-6-PD缺乏、感染、血肿等,光疗不能替代换血疗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换血次数,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为保证治疗效果应尽量增加皮肤暴露面积以提高疗效,因此光疗时应保持患儿四肢呈舒展的姿势,洗浴后不要扑粉,尿布面积要小,并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及光强度。

光疗相当安全,但也有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皮疹、低血钙、核黄素缺乏,甚至青铜症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光疗知识及操作规程,熟悉每个患儿的病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勤巡视,多观察,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以保证获得最佳疗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鸟巢式护理能给予患儿减少热量散失,维持黄疸患儿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让患儿安静舒适,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3],感觉更舒适,安静,减少哭闹。

此外婴儿在的姿势是抬头俯屈,颌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接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和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小腿交叉或平行于宫内[4]。

患儿置于有类似鸟巢布置的蓝光箱内,由于安全感增加,减少了乱踢腿和手乱抓的高危因素。

由于光疗时患儿易哭闹、出汗、呕吐,污染了玻璃床板,可影响蓝光治疗的效果,鸟巢式护理患儿较安静,保持了玻璃床板透明度,保证了蓝光治疗的效果[5],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节省了患儿家长的经济开支。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体温差和皮肤破损发生率明显减少,经皮测SPO2<90%、心率>160次/min的例数要少,研究组在蓝光治疗时用镇静药物少,哭闹、呕吐少,患儿较安静,说明研究组黄疸患儿各项生理指标要更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鸟巢式护理能更好地维持患儿体温和高血氧饱和度,能较好控制心率,减少使用药物和皮肤破损情况,保证蓝光治疗的效果,
有利于黄疸患儿身心健康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73.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7.
[3] 樊立伟,李血芹.新生儿病房实施心理护理体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3)213.
[4] 王曼.妇产科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47.
[5]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02.3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