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项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尊老爱幼B. 勤俭节约C. 个人主义D. 礼义廉耻3.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包括:A.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 保守国家秘密C. 参加选举和被选举D. 服兵役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集体主义B. 社会主义荣辱观C. 个人品德D. 社会公德5.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A. 著作权B. 商标权C. 发明专利权D. 姓名权6. 我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A.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B. 有技术、有经验、有创新、有领导力C. 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有担当D. 有思想、有品质、有才能、有贡献7.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是:A. 宪法B. 刑法C. 民法D. 行政法8. 以下哪项是公民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A. 遵守公共秩序B. 保护环境C. 参与公益活动D. 所有以上选项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要求是: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劳动、教育、科学、文化10.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消费观?A. 奢侈浪费B. 节约资源C. 盲目跟风D. 过度消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体现。

2. 论述我国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3. 描述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并简述其对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及其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2. 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过程,并探讨当前教育目的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

3. 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提出你的观点和建议。

思修答题考试题库及答案

思修答题考试题库及答案

思修答题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2.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什么?A. 社会主义制度B. 资本主义制度C. 封建制度D. 共产主义制度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A. 爱国守法B. 明礼诚信C. 团结友善D. 个人主义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财产权答案:ABCD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和谐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答案:正确2.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五、论述题1. 论述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答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在个人层面,要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在社会层面,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在国家层面,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支持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利益。

通过教育、媒体宣传、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

六、案例分析题1. 某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居民积极参与,但有个别居民不遵守社区规定,乱扔垃圾,给社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请分析这种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这种情况反映出虽然大部分居民能够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但仍有少数居民缺乏公共意识和责任感。

思修单选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修单选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修单选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______。

A. 和谐B. 法治C. 自由D. 平等答案:A2. 道德的基本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______。

A. 规范功能B. 评价功能C. 调节功能D. 激励功能答案:C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______。

A.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 社会公序良俗的体现C. 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D. 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答案:C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______。

A. 集体主义B. 爱国主义C. 为人民服务D. 社会主义荣辱观答案:C5.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_。

A. 一律平等B. 有特权C. 有特殊权利D. 有优先权答案:A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是______。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D. 公平正义、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答案:A7. 在我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______。

A. 效率优先B. 兼顾公平C. 社会稳定D. 经济发展答案:B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中,______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A. 民主法治B. 公平正义C. 诚信友爱D. 安定有序答案:D9. 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______。

A. 宪法B. 民法C. 刑法D. 行政法答案:A10. 公民道德建设以______为着力点。

A. 社会公德B. 职业道德C. 家庭美德D. 个人品德答案:A二、结束语本套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思修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与道德、法治理念、社会公平正义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试题的练习,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修考试试题附答案

思修考试试题附答案

思修考试试题附答案思修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BA、民事行为能力B、民事权利能力C、民事代理能力D、民事赔偿能力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A、改革创新B、不屈不挠C、爱国主义D、民族融合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DA、敬业奉献B、爱国守法C、团结友善D、诚实守信4、在交通事故中,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CA、百分之二十的责任B、百分之五十的责任C、百分之十的责任D、百分之八十的责任5、在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中最权威的规则是DA、风俗B、道德C、纪律D、法律6、婚姻和家庭的本质属性是它的B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个性属性D、群类属性7、国家的核心利益是BA、维护祖国统一B、实现民族复兴C、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D、实现个人人生价值8、“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这句话体现了CA、个人比社会重要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活动C、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D、社会比个人更重要9、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BA、理想B、信仰C、道德D、价值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A、集体主义B、“八荣八耻”C、爱国主义D、为人民服务11、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AA、1年B、2年C、3年D、4年12、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DA、法律适用B、法律执行C、法律遵守D、法律制定13、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予以执行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是DA、缓刑B、假释C、拘役D、管制14、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C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完全刑事行为能力人15、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是BA、制定与修定B、制定与认可C、修定与认可D、制定与沿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目及答案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目及答案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目及答案
1.在哲学思考中,思维是指: A. 人类的智力活动 B. 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C. 抽象的思维过程 D. 意识的呈现形式
答案:A. 人类的智力活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
答案: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 动态性 B. 实用性 C. 社会性 D. 生产力
答案:A. 动态性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 A. 实践 B. 辩证法 C. 唯物史观 D. 革命斗争
答案:B. 辩证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D. 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建构的世界观是: A. 唯物论世界观 B. 唯心论世界观 C. 辩证法世界观 D. 科学世界观
答案:A. 唯物论世界观
7.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 A. 唯物辩证法 B. 阶级斗争理论 C. 功利主义 D. 社会主义
答案:A. 唯物辩证法
8.。

《思修》试题与参考答案(共十套)

《思修》试题与参考答案(共十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三是(公私兼顾、不损人利己)。

2、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4、我国的《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劳动法》)和(《公务员法》)。

6、民事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实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

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实效期间为( 2 )年;短期诉讼时效为(1)年。

7、我国国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有《国防法》、《反国家分裂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8、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

二是(反对轻率离婚)。

9、《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0、《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二、名词解释(12分)1、社会公德2、行政复议3、民事主体4、故意犯罪形态三、简答题(每小体6分,共30分)1、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处理人事争议的途径有哪些?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四、论述题(22分)试论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自考思修试题与答案

自考思修试题与答案

自考思修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是指导人们用什么方式改造自身的过程。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培养人们的知识和技能B. 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C. 培养人们的思想和品德D. 培养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答案:C2. 思修教材中所提到的“思修”,是指什么意思?A. 思考和理论学习B. 思想修养和品德提高C. 思辨和批判思维D. 思索和感悟人生答案:B3. 思修教材中提到的“坚定的原则”是指什么?A. 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信仰和主张B. 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C. 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D. 坚定地遵循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答案:A二、判断题1. 道德是社会和法律规范的基础,没有道德就无法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公正。

答案:正确2. 人的情感是独立存在的,与道德无关。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的自由意志?答案:人的自由意志是指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来行动的能力。

人的自由意志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也是人类行为的基础。

2. 什么是道德情感?答案:道德情感是指人在面对道德问题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

例如,对于善行和恶行,人们常常会产生赞美、愤慨、羞耻等情感。

道德情感的存在使得人们对道德行为有所认同和评价。

四、论述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以思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就以下问题进行论述:1. 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人的价值?2. 现代社会中,道德问题日益突出。

请列举一些你所感知到的道德问题,并提出你认为应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文章继续,自己根据题目和内容要求进行论述)总结:通过这次关于自考思修试题与答案的讨论,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思修教材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思修教材中提到的道德、人的自由意志等问题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议题。

通过学习和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意识,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思修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2024年10月自考《思修》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

2024年10月自考《思修》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

2024年10月自考《思修》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题干]时代新人的要求。

【答案】(1)时代新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决定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2)时代新人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3)时代新人要有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

青春至美是担当,青年的担当是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是影响时代进程的重要力量。

27.[题干]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答案】(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基础性工程。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28.[题干]大学生如何履行实际行动贡献报效祖国。

【答案】(1)刻苦学习,掌握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过硬本领。

(2)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3)躬行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29.[题干]刑法的原则。

【答案】刑事法律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0.[题干]提高公正司法和公信力的措施。

【答案】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②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③推进严格司法。

④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⑤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⑥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题干]论述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少和得失;(2)立志做大事,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3)立志须躬行,实现崇高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7.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1
答:(1)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2)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3)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8怎样评价人生价值?P78-79
答:(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9.大学生应该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P81 答:(1)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3)走与社会实践相
结合的道路
10.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P83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84-88
答:个人与他人的关系:(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如下四个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大学生不仅要在思想上正确的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更要在行动上正确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公平竞争与友好合作相得益彰。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2.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是什么?P92-94 答:本质:(1)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2)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
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其中,(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作用:(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3)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3大学生应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P113-115
答:(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3)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4)
自觉学习道德模范;(5)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4.大学生应当任何增强公德意识?P121
答:(1)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2)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3)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15.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创业观?P126-127 答:(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6.如何认识和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P133 答:(1)以学习为主,爱情为辅;(2)处理好爱情带来的积极作用,让爱情促进学习;(3)在失恋时,应善于缓冲痛苦,可把这些不良情绪转移到学习中去
17.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作用?P144-145,p149-150
答:(1)特征: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2)作用1.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行为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注:大家自
己稍加一些内容)
18.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153-154 答:(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19.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格局的部署有哪些?P167-169
答:(1)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
20.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P178-182
答:1.(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2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P185-188 答:(1)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
守护者、具有良知的守护者。

(2)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3)坚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

22.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96-197
答:(1)法律权利为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2)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存在一点差距;(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

23.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P215-p218
答:1.依法行使权利;2.依法行使救济权利。

当公民的权利一旦受到损害或侵犯时,公民可以依法采取权利救济的手段,予以补救、恢复或对损害或侵害行为予以纠正和惩罚。

这些权利救济手段包括: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
力救济、司法救济(注:稍加一些内容)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