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域名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合集下载

DNS域名系统

DNS域名系统

1.8.3.1 域名系统(DNS)域名系统DNS的功能是把Internet中的主机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

是一个连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采用客服/服务器工作方式。

DNS名字空间目前,英特网的命名方法是层次树状结构,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者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domain name),域是名字空间中一个可被管理的划分。

域可以继续划分为子域,如二级域,三级域等等。

域名的结构由若干个分量组成,各分量之间用点隔开,各分量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

每一级的域名都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不超过63给字符,并且不区分大小字母)完整的域名不超过255个字符。

顶级域名(Top Level Domain,TLD)有国家顶级域名,国家顶级域名,通用顶级域名三大类。

.com表示公司企业,.net表示网络服务机构,.org表示非营利性组织,.edu表示教育机构,.gov表示政府部门因特网的名字空间是按照机构的组织来划分的,与物理的网络无关,与IP地址中的“子网”也没有关系。

2.资源记录DNS资源记录语法:{name} {TTL} addr-class record-type record-specific-data*name:域记录的名字。

TTL:Live栏可选择的时间。

指定该数据在数据库中保管多长时间。

Addr-class:地址类Record-type:记录类型。

常为:A NS MX CNAMERecord-specific-data:记录类型的数据3.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分为: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root name server):最高层次的域名服务器。

存有所有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 地址和域名。

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对一个域名无法解析时,就会直接找到根域名服务器,然后根域名服务器会告知它应该去找哪一个顶级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

顶级域名服务器(TLD server):负责管理·管理在本顶级域名服务器上注册的所有二级域名。

域名解析系统DNS

域名解析系统DNS

服务器监控
实时监控DNS服务器的工 作状态,根据服务器的负 载情况动态调整流量分配。
容错能力
通过设置备用DNS服务器, 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确 保域名解析的稳定性。
DNS加速器
分布式DNS
采用分布式DNS架构,将域名解析任务分散到多个DNS服务器上, 提高解析速度。
DNS预取
通过预取DNS记录的方式,提前获取域名解析结果,减少实际解析 时间。
DNS的组成和功能
DNS组成
DNS由多个DNS服务器组成,这些服务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庞大的分布式数据库网络。
DNS功能
DNS的主要功能包括域名解析、域名授权和域名注册等。域名解析是指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过程, 域名授权是指对域名的管理权限进行控制,域名注册则是将域名与注册者信息进行关联的过程。
全问题的风险。
05 DNS性优化
缓存优化
缓存设置
合理配置DNS缓存服务器,减少不必要的DNS查询次数,提高 解析效率。
缓存刷新
定期刷新DNS缓存,确保域名解析记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缓存共享
实现DNS缓存共享,降低重复查询的频率,提高解析速度。
负载均衡
01
02
03
负载均衡策略
根据不同的策略(如轮询、 随机、最少连接等)分配 网络流量,减轻单一服务 器的负担。
根服务器的重要性
是DNS解析体系中的基础,所有域名解析都从根服务器开始。
顶级域名服务器
顶级域名服务器
负责管理特定顶级域名的解析,例 如.com、.org、.net等。
权威顶级域名服务器
负责解析特定顶级域名的IP地址,非 权威服务器则从权威服务器获取IP地
址信息。

DNS的配置

DNS的配置

DNS的配置DNS 是计算机域名(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

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

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

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

域名服务器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的服务器方,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主服务器和转发服务器。

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DNS 命名用于Internet等TCP/IP 网络中,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

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DNS 名称时,DNS 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如IP 地址。

因为,你在上网时输入的网址,是通过域名解析系统解析找到了相对应的IP地址,这样才能上网。

其实,域名的最终指向是IP。

准备两台windows server 2003 分别一台做DNS Server一台做DNS Client主机: IP Address:172.16.16.1Net mask:255.255.255.0Gateway:172.16.16.254DNS:172.16.16.1创建区域为:拓扑1.Setup命令配置IP地址2.启动网络服务---挂载光盘---安装服务3.编辑主配文件vim /etc/named.conf4.正向区域的配置5.反向区域的配置9.启动服务10.客服机上解析。

DNS服务器的配置

DNS服务器的配置

DNS服务器的配置
1. DNS服务器的启动与停止
在进行 DNS 服务器配置之前,首先要检
查系统中是否安装了 BIND 域名服务器, 检查的方法可使用下面的命令: # rpm –qa | grep bind

(1)首先挂载安装盘,从第1张盘上找到如下rpm包: /RedHat/RPMS/caching-nameserver-7.33.noarch.rpm 从第2张盘和第4张盘上找到如下rpm包: /mnt/cdrom/RedHat/RPMS/bind-libs-9.2.42.i386.rpm /mnt/cdrom/RedHat/RPMS/bind-utils-9.2.42.i386.rpm /mnt/cdrom/RedHat/RPMS/bind-9.2.4-2.i386.rpm /mnt/cdrom/RedHat/RPMS/bind-chroot-9.2.42.i386.rpm /mnt/cdrom/RedHat/RPMS/bind-devel-9.2.42.i386.rpm
3. 正向主区块配置
1.
正向主区块配置主要的作用是进行从域名到IP 地址的转换。其设置步骤如下:
4. 反向DNS服务器的配置
4. 反向DNS服务器的配置
在Windows中DNS客户端的设置方法
在Windows中DNS客户端的设置方法
在Linux中DNS客户端的设置方法
3. 测试DNS服务器 当DNS服务器配置完成之后,要想在客户端对 其进行测试,必须首先使用下面的命令来重新启动 DNS服务器: # service named restart
假设需要配置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主域 名服务器: (1)域名为,网段地址为 192.168.10.0/24。 (2)主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为 192.168.10.10,主机名为 。 (3)需要解析的服务器包括: (192.168.10.11), (192.168.10.12), (192.168.10.13)。

域名系统中的动态DNS如何配置与使用(八)

域名系统中的动态DNS如何配置与使用(八)

域名系统中的动态DNS如何配置与使用一、什么是动态DNS在深入探讨动态DNS的配置与使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动态DNS。

动态DNS(Dynamic DNS)是一种将动态IP地址与域名相对应的技术,允许用户通过域名来访问其IP地址随时发生变化的设备或服务。

传统的DNS系统将一个域名解析为一个固定的IP地址,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作良好。

然而,由于很多用户使用的是动态IP地址,每次重新连接网络时都可能分配不同的地址。

这就导致当用户想要从外部访问他们的设备或服务时,由于IP地址的变化而无法实现。

动态DNS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允许用户在动态IP地址更改时,仍然能够通过域名访问他们的设备或服务。

二、动态DNS的配置1. 选择合适的动态DNS服务提供商在配置动态DNS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动态DNS服务提供商。

市场上存在着许多这样的服务提供商,如No-IP、Dyn、DNSPod 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它们的特点、可用性、稳定性以及用户评价来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服务商。

注册一个账号并完成域名的添加及认证。

2. 路由器的配置动态DNS的配置通常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的。

打开路由器的管理界面,进入动态DNS相关的设置页面。

大多数最新的路由器都有内置的动态DNS选项,我们只需要填入所选动态DNS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账号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和主机名,然后点击保存即可。

3. 端口转发设置为了使动态DNS正常工作,我们还需要进行端口转发的设置。

路由器通过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将来自外部网络的请求转发到我们的设备。

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中设置端口转发规则,将特定端口的请求转发到设备的内部IP地址和端口。

三、动态DNS的使用1. 远程访问设备一旦动态DNS配置完成,我们就可以通过域名访问我们的设备。

只需要打开浏览器,输入我们配置的域名,然后输入设备的登录信息,就能够远程访问设备了。

DNS域名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DNS域名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D N S域名系统参数及技
术指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DNS域名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1.支持数据中心GSLB负载均衡技术:
-支持负载均衡,实现多数据中心之间的全局维度负载(记录管理)以及数据中心内多服务IP之间(pool管理)的负载;
-支持记录管理,通过记录管理定义域名对应的地址池(即对应的数据中心pool),支持包括负载均衡算法等设置;
-支持全局地址池管理(pool),通过域名维度调度到服务成员池,然后再通过二级负载均衡算法进行池内成员的调度,支持基于优先级的多种算法的组合;
-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实现灵活动态的业务流量调度:
静态就近性
全局可用性
返回备用IP
轮询
加权轮询
2.支持会话保持技术:
-对于一定周期内同一用户相同的域名解析请求,实现解析结果的固定,避免出现频繁的跳动现象,从而实现流量的稳定牵引;
-支持会话保持时间设置;
-支持会话保持技术,与GSLB负载均衡技术联动;
3.支持多站点健康检测技术:
每个数据中心都会对本地站点的各个服务成员进行主动探测,并在远程通信失效的或用户自定义的情况下向远程服务成员进行探测,通过探测结果综合判断服务地址是否可用,当某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捕捉,以最快速度将该服务地址禁用,确保智能解析返回的地址能够正常提供服务,从而用户在服务链DNS解析后方访问部分能够得到健康有保证的服务体验。

-支持多种检测方式的组合;。

DNS技术资料

DNS技术资料

DNS技术资料InternetDNS域名系统DNS系统作为Internet的重要领域,起源于美国的ARPANET-host.txt系统,当时ARPANET拥有80~100台机器,由一个组计表文件完成该系统机器名字与地址的对应工作。

该系统由Stanford数字网络中心通过SRI-NIC集中管理对host文件进行维护,每星期对文件更新1~2次。

ARPANET通过E-mail把它们要求变更的主机文件发给SRI-NIC,经更新后,各个网点用FTP把文件取出去。

通过该种手段保持ARPANET主机表的一致性。

伴随网络的迅速增长,该系统出现了SRI-NIC的网络流量和主机负载不堪重负、主机名和网络地址分配控权不能统一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体制来取代单机独裁体制。

能够超越单机独裁体制的是分散管理体制,于是1984年提出了RFC822-823,由它们管理所有地址的转换,由各个本地的网络管理员定名,并在全网中查询。

有关的RFC建议和组织RFC822-823是早期应用于DNS系统的工具,现在它们已被RFC1034和RFC1035代替。

RFC1034规定了Domainname(域名)的概念和它的一些使用中的基本原理,RFC1035规定了DNS 的运行、操作机制原理和一些说明。

RFC1591讲解了域名系统的树形结构。

DNS(域名系统)在运行中需要进行委派,这项工作由Internet协会的授权委员会完成,并管理Internet的地址和域名的登记。

其下属有三个机构,分别管理全球的不同地区的域名和地址的分配。

它们是欧洲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管理欧洲的域名分配;InterNIC,负责管理南北美和非亚太所属区的域名;亚太地区的APNIC,管理该地区域名和地址的分配。

APNIC 分配地址有两种方式,对于有国家网络中心的四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泰国),APNIC向这些国家(或地区)分配域名,该国(或地区)内的机构向国家和当局申请和分配域名;对于没有成立国家网络中心的机构,如中国,APNIC成立了ISP机构负责该项工作,由APNIC把地址分给ISP,由大的ISP分给小的ISP,层层划分域名。

DNS域名系统图文详解

DNS域名系统图文详解

DNSDNS是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的缩写,是一种组织成域层次结构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命名系统。

DNS命名用于TCP/IP网络,如Internet,用来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定位计算机和服务。

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DNS名称时,DNS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此名称相关的其他信息,如IP地址。

基本上,我们通常都认为DNS只是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然后再使用所查到的IP地址去连接(俗称“正向查找”)。

事实上,将IP地址转换成域名的功能也是经常使用到的,当login到一台Unix工作站时,工作站就会去做反查,找出你是从哪个地方连线进来的(俗称“反向查找”)。

现在在Windows下常用其自带的DNS组件作DNS服务器,而在Linux下常用Bind工具作DNS服务器,它们都能建立动态更新的DNS服务器,以及正反向查找区域。

下面以Windows自带的DNS组件为例来建立DNS服务器。

通常需要配置以下两种DNS 服务器:主服务器当在一台DNS服务器上建立一个区域后,该区域内的所有记录都建立在这台DNS服务器内,用户可以新建、删除、修改这区域内的记录,这台DNS服务器就是该区域的主服务器。

辅助服务器当DNS服务器区域内的记录都是从另外一台DNS服务器拷贝过来的,也就是说该区域内的记录只是一个副本,这些记录是无法修改的,即是辅助服务器。

一、区域的建立Windows Server的DNS允许我们建立以下3种类型的区域:¾主要区域主要区域用来存储此区域内所有记录的正本。

在建立了主要区域后,可以直接在此区域内新建、修改、删除记录。

¾辅助区域用来存储此区域内所有记录的副本。

辅助区域内的记录是只读的、不可修改的。

¾存根区域存根区域是一个区域副本,只包含标识该区域的权威域名系统服务器所需的那些资源记录。

1. 建立主要区域选择管理工具/DNS,然后从“正向查找区域”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区域”如图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基于域名的自动解析限速安全防护;
-支持基于IP的自动解析限速安全防护;
7
管理和分析报表要求
1.具有丰富的图形化报表和DNS解析日志、统计报告、审计日志,所有节点DNS解析实时展示和统计,帮助网络管理员跟踪和快速解决与DNS配置有关的问题。包括QPS、Top域名、Top IP、解析记录统计、系统操作日志记录等,以上数据应达到1分钟以内的更新粒度。
1.管理设备对DNS业务节点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管理节点故障时不影响业务节点的正常工作。管理节点应支持HA部署方式。
2.业务节点支持多机冗余部署方式,任何一个业务节点的损坏不影响整体的业务服务。
3.具备设备级、系统级、软件功能级冗余备份方案,支持HA机制来保护其安全、可靠运转。
4
DNS基础功能
1.DNS系统能够处理来自互联网或指定网络区间内的任意合规域名查询请求,能够向互联网络上任意权威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并接收结果。
-支持记录管理,通过记录管理定义域名对应的地址池(即对应的数据中心pool),支持包括负载均衡算法等设置;
-支持全局地址池管理(pool),通过域名维度调度到服务成员池,然后再通过二级负载均衡算法进行池内成员的调度,支持基于优先级的多种算法的组合;
-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实现灵活动态的业务流量调度:
-支持与智能解析技术和告警模块的策略联动;
6
DNS安全要求
1.支持DNS安全加固
-支持对外并发查询数量限制,相同IP维度的并发查询限制,相同域名维度的查询限制,以抵御递归放大攻击和传统IP散列或域名散列的DDoS攻击;
-支持DNSSEC、EDNS等协议或算法机制。
2.支持解析限速技术,预防DNS DDOS攻击:
DNS域名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1.系统技术指标
序号
设备类别
技术要求概要
数量
备注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NS域名解析设备
高性能一体化硬件平台,10/100/1000M网络接口*8,冗余电源。
3台
品牌:
ZDNS-5100,F5-BIG-DNS-2000S,Infoblox-2215。
2
硬件管理平台
管理设备对DNS业务节点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管理节点故障时不影响业务节点的正常工作。
1
设备统一管理
3
DNS改造咨询
项目由原厂实施改造,并提供期间的项目咨询工作。
1
1.1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要求
1
硬件规格
1.软硬件一体化DNS专用设备
2.标准19英寸机架式
3.接口数量≥8个:其中业务端口≥6个1000M端口,
4.冗余电源
2
处理性能
1.QPS指标:单设备不低于8万QPS
3
部署架构要求★(方案架构要求有集中管理和配置节点功能)
2.需支持多级管理员,不同的管理员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
8
维保和技术支持
3年7*24小时维保服务,3年原厂质保服务。
设备使用期间,提供售后技术支持完成应用的域名化改造
7.系统必须支持标准的递归和权威DNS功能包括:view、zone、访问控制、axfr/ixfr、DNSSEC、IPV6,存根区、转发区、本地数据、资源记录排序等功能。
8.可单独启用或停止递归功能。
4
DNS调度功能
1.支持数据中心GSLB负载均衡技术:
-支持负载均衡,实现多数据中心之间的全局维度负载(记录管理)以及数据中心内多服务IP之间(pool管理)的负载;
静态就近性
全局可用性
返回备用IP
轮询
加权轮询
2.支持会话保持技术:
-对于一定周期内同一用户相同的域名解析请求,实现解析结果的固定,避免出现频繁的跳动现象,从而实现流量的稳定牵引;
-支持会话保持时间设置;
-支持会话保持技术,与GSLB负载均衡技术联动;
3.支持多站点健康检测技术:
每个数据中心都会对本地站点的各个服务成员进行主动探测,并在远程通信失效的或用户自定义的情况下向远程服务成员进行探测,通过探测结果综合判断服务地址是否可用,当某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捕捉,以最快速度将该服务地址禁用,确保智能解析返回的地址能够正常提供服务,从而用户在服务链DNS解析后方访问部分能够得到健康有保证的服务体验。
-支持多种检测方式的组合;
5
DNS智能解析功能
1.支持智能解析技术:
-支持多线路智能解析;
-支持基于源IP视图的解析结果排序策略;
-支持自定义线路;
-支持与宕机检测功能的策略联动机制,实现解析结果的自主切换;
2.支持宕机检测技术:
-支持监测方式的多样化,如PING、TCP、HTTP、HTTPS
-支持监测参数的自主定义,如超时时间、健康频率、重试次数等;
2.需支持记录类型NS、SOA、A、AAAA、A6、TXT、MX、CNAME、PTR
3.管理数据加密传输;
4.可设定管理IP和IP段,只有允许的IP才能安全进入管理页面;
5.支持全局调配区数据资源,系统自动维护区数据一致。
6.要求具有灾难恢复机制,能够自动备份和恢复单个节点,支持解析记录的定时自动备份(可设定备份周期)和人工触发的数据备份,备份时要求将备份文件上传到备份服务器,不会形成数据损坏、错误或丢失,从而可确保网络基础架构服务可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