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视角的科技文本翻译教学技巧探析

合集下载

科技英语语篇词串翻译策略研究

科技英语语篇词串翻译策略研究

科技英语语篇词串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科技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技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其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对科技翻译的质量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基于信息交流理论和语篇分析理论,探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词串翻译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翻译实践方法。

一、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词串翻译策略词串作为语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翻译中的常见难点和焦点。

传统翻译方法通常采用逐字逐句翻译,忽略了整体语境和语用功能。

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新的词串翻译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1. 整体翻译法整体翻译法是基于信息交流理论的,它认为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工具,翻译的目的就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准确传递信息。

这种翻译策略将整个词串作为一个信息单位进行翻译,强调整体信息的传递和语用功能的保留。

例如,“最大值”一词串可以翻译为“maximum value”,“最小二乘法”一词串可以翻译为“least squares method”。

2. 分类翻译法分类翻译法是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它认为语篇中的词串按照语义和语用功能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策略将词串的语义和用法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

例如,“一次方程”一词串可以翻译为“linear equation”,“二次方程”一词串可以翻译为“quadratic equation”。

二、科技英语语篇翻译实践方法实践证明,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科技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本文提出的一些科技英语语篇翻译实践方法。

1. 理解信息在翻译词串时,要首先理解其在语篇中的信息量和语用功能。

针对不同的功能和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2. 对比译文对照源语词串的不同翻译策略和对应的译文,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符合语境和语用的翻译方法。

在对比中,要注意语序、词性和双关语的处理。

3. 留意上下文在翻译语篇中的词串时,要注意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影响。

交际翻译理论在科技文本中的应用研究

交际翻译理论在科技文本中的应用研究

3、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译文的流畅性 和可读性。译文应尽量避免出现语法错误、表达不清晰或语言累赘等问题,以确 保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
4、保持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在参考书翻译中,专业术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译者需要确保使用准确的科技术语和名词,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读者。
1、意译:这种方法常用于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不同的情况。通过意译, 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2、增译:为了使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适当增补原文中省略或暗含的 信息是必要的。这有助于确保译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删减:在某些情况下,删减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可以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提高目标读者的阅读体验。
感谢观看
在进行参考书翻译前,首先要对源语言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这包括对文本的 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作者的意图以及目标读者群体进行全面考量。在理解原文 的基础上,译者可以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理 解源语言文本的信息。
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参考书翻译 的质量:
2、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你拥有多 少,而在于你对所拥有的感到满 足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通过增译“what you have”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主语, 使得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中的逻辑关系。
如何进行交际翻译
要进行有效的交际翻译,首先需要抓住文本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对于 励志文本,通常需要其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的核心信息。其次,运用多种翻译 策略和技巧也是关键。这些包括但不限于:
维护面子,如通过暗示、间接提醒等方式表达不满或批评。
此外,中西方在对待面子受损时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化中,当面临 面子受损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而在中国文化中,面对面子 受损,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挽回面子,比如通过寻找借口或者辩解来恢复受 损的面子。

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

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

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英语的翻译也因此而逐渐发展起来。

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技英语翻译的交际功能,科技文本适用的翻译方法也是当今科技翻译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科技文本;翻译方法;专业术语;句子翻译首先靠考虑的就是语篇风格,科技文本的翻译与文学类等其他文体翻译相比,有其自己的独特性[1]。

第一,科技文本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科技内容,所以不像文学作品那样重在生动的描写或多用表现文采的修辞手法,而是着重把握文体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客观性。

科技文本用语不讲究华丽,但内容必须表达精准,要体现科技文体科学严谨的特性;第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科技文本重点在于准确表达内容,无须带有任何主观成分,以客观的表达方式叙述事实和真理,以显示其科学性。

科技文体不存在夸张夸大的语句,更不存在华丽的辞藻,表达方式大多平铺直叙、逻辑性强。

因此,科技文本的翻译也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一要准确,就是理解和表达科技内容、科技术语、语言形式、逻辑关系、符号公式、图表数字等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简洁,就是用词、造句、行文要简洁明了,精炼通顺;三要规范,就是语言、文字、术语、简称、符号、公式、语体、计量单位等都要规范统一,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这三条翻译标准是密切联系的,在翻译实践中应同时兼顾,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必须要把握好原语文本的语篇风格才能保证科技文本翻译之后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确定科技文本翻译的整体风格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句子的翻译。

科技文体中,作者常用的几种句子结构包括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第三人称和一般现在时等。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使得科技文体的这些特征在翻译时都无法保留或无须保留,必须保留的是其中的语法意义和所传达的信息。

因此,句法作为语言的外壳有时可以舍弃。

比如被动语态在汉语中不常用,翻译时应尽量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转换成主动语态。

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

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

2532020年13期总第505期ENGLISH ON CAMPUS 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文/王华云英语翻译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何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化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在进行探讨的主要问题。

语篇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英语翻译理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我们应当注重从语篇分析的视角下进行分析,将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一、语篇分析概要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进行了相应的转变,语篇分析在当前的英语翻译教育过程中逐渐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为一种指导英语翻译的方法,其不同于传统的英语翻译形式,语篇分析要求译者能够从文章的整体来进行分析,对于文章的题目以及每一个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找出文章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并且以此入手来进行分析,这样翻译出来的内容才能够更加的贴合。

在实际的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应用语篇分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

首先,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有着很多困难的英语语法以及单词知识,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译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应用语篇分析的形式,译者能够对文章的整体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找出具体的意思,将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

其次,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单词,这些单词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果译者仅仅从一个句子或者段落当中来进行分析,那么很难能够确定这个单词具体的意思,这就需要译者应用语篇分析的形式,从整体上来进行理解。

最后,相较于其他的英语翻译形式,语篇分析会占据更多的时间,但是往往也能够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

对于熟练的翻译者来讲,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而自动地忽略一些分析和理解的时间,对于不同的类型也能够采取不同的翻译形式,但是对于高校的英语翻译新手来讲,还不具备这种对应的能力,所以想要进行高效的英语翻译就需要采取语篇分析的形式,来提升翻译的质量水平。

科技翻译技巧教学的语篇视角点击下载科技翻译技巧教学的语篇视

科技翻译技巧教学的语篇视角点击下载科技翻译技巧教学的语篇视

科技翻译技巧教学的语篇视角3李 莉(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昌市 330013)摘 要 传统的科技翻译技巧教学应提高到语篇的层次。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跳出词句层的约束,从语篇的整体角度考虑,用译入语恰当的表达形式忠实、充分、准确地传达原文。

关键词 语篇 翻译技巧 教学Abstract Thr 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 onal teaching of translati on skill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ransla2 ti on skills teaching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textual pers pective.Only in this way,students can be taught t o translate in the faithful,comp rehensive and accurate way.Key W ords text translati on skills teaching1 科技翻译技巧教学的词句视角传统的翻译研究在词义、词法、句法以及辞。

如词法翻译技巧包括“对等译法、具体译法、抽象译法、增词译法”等;句法翻译技巧有“转句译法、断句译法、语态变换法、合句译法”等。

而且各种翻译技巧在说法上还略有不同,如“增词译法”又称“增益法、增文字法、添词法”等。

这些翻译技巧也被运用在科技翻译中。

结合科技英语的特点,用的较多的有“语态变换法、断句译法、词类转移法”。

讲解这些技巧是传统翻译课的重要内容。

但传统的翻译技巧教学拘泥于词句层面,使学生只会从词句层次上寻找翻译规律,在词句层次上评判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对于技巧的理解和掌握也只是机械的,不能从根本上领悟和灵活运用,从而导致追求局部形式对等,“见树不见林”,忽视整体语义和功能的对等。

此外,在词句层上讲解翻译技巧,未能将本应归入翻译应用研究范围的诸如“加注”和“目的语语篇重构”等表现形式纳入翻译技巧描写的视野。

浅析科技文本汉译英的步骤与翻译策略

浅析科技文本汉译英的步骤与翻译策略

浅析科技文本汉译英的步骤与翻译策略在蓝译编译看来,科技文本汉译英,不仅涉及信息的转换,还涉及语言模式的转换。

首先要把握原文含义,确定逻辑结构,翻译时还要根据文本信息确定翻译手段,最后对比原文与译文,进一步修改润色。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译者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策略,以准确简洁地进行意义转换为目的,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自然,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第一步:准确理解原文含义,确定逻辑结构。

科技文本由于涉及专业知识,所以在翻译前应对背景知识进行研究。

否则,翻译将举步维艰,甚至出现错译、专业词语表达不规范、曲解文意等现象,所以对原文进行充分研究,正确理解其中含义是科技文本翻译的第一步。

第二步:运用翻译技巧,着手进行翻译。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文要尽量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科技英语的语体特征。

科技英语不单一追求艺术性,而更注重准确性、逻辑性、简明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翻译时有必要根据逻辑顺序调整语序,甚至重组译文,以使译文紧凑而层次分明。

第三步:对比原文进行调整修改,加工润色。

译后修改是翻译的升级阶段,好的翻译更多依赖于译后多次修改润色,还要对比原文,检查是否出现漏译、错译或曲解等。

反复阅读对比原文和译文后,进行修改加工能使译文更加地道流畅。

考虑到科技英语的自身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应主要采用直译的策略,不加修饰地向目标读者传达原文内容。

翻译策略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并不意味着逐字逐句生译、硬译,而是在尽量不改变意群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翻译手段而最低程度地进行句式调整。

此外,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手段,考虑到科技文体特点,意译只能作为辅助性策略进行运用。

总而言之,翻译手段的运用必须以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只有直译无法实现意义成功转换时,才能运用意译手段作为辅助。

这种修辞可见于科普类文章中,严格的科技论文和说明书中几乎见不到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类文本的翻译仍以直译手段为主。

英语笔译技巧之科技文的常见翻译法

英语笔译技巧之科技文的常见翻译法

英语笔译技巧之科技文的常见翻译法英语笔译技巧之科技文的常见翻译法英语笔译综合能力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同时要求考生掌握必要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英语笔译技巧之科技文的常见翻译法,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一、准确理解英文原文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考验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说再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词组,尚且能够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解决的话,那么英语中繁复多样的句式不是一本字典可以打发的。

尤其在阅读科学性较强的英语文章是,这些文章与我们日常教科书本中选取的文章相比,往往来得更为难懂。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科技知识来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

因此,英语水平和科技知识的修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从事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基本功。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广泛阅读科技文献,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逐渐累计翻译知识和技巧。

二、使行文变得“地道” 第二步是用地道的中文表达原文的含义。

这对中文功底是一个十足的考验。

这里的“地道”指的是,译文不会让人感觉到有英语原文的痕迹,就好像它原来就是一篇中文作品一样。

很多时候,对原文的理解没有问题,但是要将这粗糙、原始、零碎的理解升华为通顺、精致、具整体性的另一种语言,并用符合该语言习惯用法的表达转述出来,往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尤其当原文是以精确简约著称的英语,而目标语言是惯于华美繁复的汉语时,我们往往就得花费更多的工夫去打磨译文,才能弥合两种语言之间的沟壑。

1.短译法英译汉时,有时候某个词或者某个短语在字典上找不到合适的意思时,应根据上下文活用词义。

如果死扣语法生译硬译,必然使译文晦涩难以达意。

这事应该在弄通原文准确的含义之后,灵活处理。

如:stationary waves are distinct from the progressive where in the waves move across the body of the water——as if we had dropped a pebble in the dish of water.朱波与前进波不同,在后一种情况下,水波向四周传去——就像我们曾向盘中投下一块卵石时的情景一样。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原文中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语言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语篇分析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解释,更是对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文化、社会和语言信息的解读。

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帮助译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语篇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处理原文中的隐晦意义、语言搭配和篇章连接,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2. 正文2.1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语篇分析是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境,从而保持原文的信息和语境完整性,确保译文与原文一致。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把握原文的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

通过对原文的语言风格、逻辑结构、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原文。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解决原文中的歧义和难点。

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方式,翻译者需要通过语篇分析来确定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贴近原意。

语篇分析还可以帮助翻译者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

通过深入分析原文所处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翻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内涵和外延,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或语言错误。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只有深入理解原文的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翻译者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确保译文与原文一脉相承。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务必重视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将其作为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2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分析可帮助译者理解原文的语篇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通过对原文的段落结构、句子连接和语段衔接进行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整体信息,避免翻译出现断裂和不连贯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语篇视角的科技文本翻译教学技巧探析【摘要】本文旨在从语篇和动态翻译意识的角度,提出针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教学技巧。

分析结果显示,翻译技巧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境意识、专业知识意识与语句结构意识着手,最终使学生的科技文本翻译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科技文本;语篇视角;翻译技巧教学0 引言由于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日益发达,不同国家间的科技交流愈来愈频繁,因此对科技文本翻译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科技英语是用来描述自然界、科技界所发生事的规律、特点与过程的语言”,(陈桂琴,2005)其主要任务就是准确传播科技知识,实现科技交流,追求译文内容的精确与规范应是科技翻译的核心与第一要义。

但翻译市场的需求与翻译人才供给之间却出现了断层,如今高校翻译技巧教学大部分仍然注重传统翻译技巧的传输,拘泥于词句层面,不能有效传递科技信息。

1 语篇与翻译关系概述Beaugrande将语篇定义为:语篇语言学将覆盖符号学的语言范畴,研究从一个词组成的语篇到形成一篇著作语篇的过程。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而“语言交际总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

” (Wilss,2001),因此翻译又可被称为“由源语语篇诱发的译语语篇的生成过程。

” (Neubert,1992)译语语篇必须符合译语规范。

传统翻译研究总结出了许多技巧,这些技巧同样被运用在科技翻译中,但传统的翻译技巧忽视整体语义和功能的对等,而语篇视角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

语篇是指有独立语用意义和交际意义的语言单位,在形式上可以是大篇幅,也可以是一个词或词组。

因此,译者在进行科技文本翻译时只有从语篇视角出发,使原文暗含的语义得到透彻解读,再对译文语句与语用进行合理构建,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准确传达原语意义的目的。

2 科技文本翻译技巧教学探析语篇视角作为从宏观角度看待翻译过程的基点,应当被当作“工具”用于科技文本翻译教学技巧探究,并结合科技文本的内容特点,以培养学生文本整体意识为目的,这一目的的培养又要以树立学生文化意识、语境意识、专业知识意识与语句结构意识为途径。

2.1 跨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语境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

”(胡壮麟,1989)语篇、语言与文化背景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语篇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是语言的使用单位,语言又是文化背景在语篇中的具体体现。

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反映了不同文化思维方式间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篇视角意识能够提高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翻译内容做出更系统、深刻的解读,最终在翻译实践中自如地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

中英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很多地方,如中国哲学自古认为人为世间的主体,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认为认识人类自身就等于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而西方则强调“自然本位”的思想,将自然作为主要认知对象。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就表现为汉语常用主动语态,而英语反之,特别在翻译科技文本时,实施“语态转换”就更加重要。

例1:High voltage current is usually carried by over head wire system so as to prevent living things being electrocuted.分析:由例句可知,主语为“High voltage current”,此处运用了被动语态“is carried by”,在翻译为汉语时,要转换为主动语态。

译文:高压电通常要用架空线传输以防生物触电。

再如,中国文明力求精炼,如中国四字成语与谚语都是力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表现,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为词汇与句式的“意合”,因此中国人在说明一个事件时习惯先用附加信息渲染氛围,继而得出结果,语义重心往往后置。

西方则恰恰相反,注重“形合”,习惯直接点明主题,然后对背景信息依次阐述,致使英语句子多为长句,语义重心往往前置。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调整语句重心,如先因后果、先让步后结论。

例2:Aluminum remained unknown until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ecause nowhere in nature is it found free, owing to its always being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 most commonly with oxygen, for which it has a strong affinity.分析:这个句子的主句是“铝直到19世纪才被人发现”,并且经过分析句子发现本句为因果句,汉语的习惯是先阐述原因后表明产生的结果,因此该句结构应进行调整。

译文:铝总是跟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最普遍的是跟氧结合,因为铝跟氧有很强的亲和力。

由于这个原因,在自然界找不到游离状态的铝,因此,铝直到19世纪才被人发现。

2.2 语境意识培养语境与语篇相互依存,语篇存在于语境之中,并先于语篇存在。

(Halliday, 1986)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胡壮麟,1989)上下文语境指语言内部环境,既制约某一语言单位(单词或句子)的前后句、段落甚至整个作品;情景语境指的是事件发生时的周围情况,如事件参与者间的关系;文化语境指动作发出者所处的生活团体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

从语篇视角进行科技翻译技巧教学能就语义、语用、功能等进行全面分析。

例3:I need two, one is three, one is four.分析:此句为一段口语化的表达,如若不结合活动发生的情景,是完全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以及相关信息。

据了解该句的情景为:安装人员在空气分离机安装现场,因此推断出意思为: I need two pieces of pipes. One piece is three meters and the other is four meters. (姜华,2002) 2.3 专业知识意识培养专业术语是不同学科拥有的特殊词汇,熟悉这些词汇和句子可使译文地道而规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专属词汇。

这些词汇的含义一般都具有不可替代性,译者需对翻译文本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了解之后方可翻译。

例4:Multiple reflections,mistakes,and diffraction effects at the edges of the sample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main sources of errors. To enhance them easure mentaccuracy, special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choice of the radiating elements,the design of the sample holder,and the sample thickness and location between the two radiating elements.分析:其中Multiple reflections, mistakes和diffraction effects三个单词都为专业术语,应及时查询,提高正确度。

参考译文:多次反射、失配,及样品边缘的衍射效应是误差的主要根源。

为提高测量的精度,应特别注意辐射元件的选择、样品支架的设计以及辐射元件间的样品的厚度和取向。

日常词汇表达专业概念。

虽然专业术语会增加翻译的困难,但只要认真查询就能避免歧义。

译者更应该注意的是具有独特含义的日常词汇。

如table和form在常用词汇中都可译为“表,表格”,但在科技文本中‘table’指的是数据库中的电子表格,而‘form’则指输入和查询数据的窗口。

如不仔细区分这两个词,定会使译文失真。

2.4 语句结构意识构建为了对自然界与科技发展状况做出更详细的记录,科技文本的句子都较文学文本更长、结构更复杂,是翻译的一大阻碍。

面对结构复杂的长句时,必须找出主句,理清短语与主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分析清楚句子不同层次的含义,再依照汉语表达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因此“分译法”是处理长句、难句较为实用的方法,将句子化整为零(根据逻辑关系单独翻译从句)、化短为长(根据修饰关系将短语译为句子),并应当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连词使文章有连贯性。

例5:It is because of the close association in most people’s minds of tools with man that special attention has always been focused upon any animal able to use an object as a tool, but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this ability,on its own,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any spe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creature concerned.分析:It is because of…that…,but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是这个句子的主要框架,将整个句子拆分为but连接的两个句子。

需要注意的是“on its own”原意为“独立地”,根据上下文这里应译为“就其自身而言”。

按照“分译法”,将从句与短语选择性译成句子。

参考译文:正是由于在大多数人头脑中工具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人类才特别关注可以把物体当工具使用的任何一种动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力就其自身而言,并不表明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别的智慧。

3 总结科技翻译技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仅强调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敏感性。

在翻译技能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专业意识与语境意识(以下简称“翻译意识”),科技文本翻译、翻译技巧教学与翻译意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翻译技巧教学有助于初步树立学生的翻译意识,翻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文本翻译结果的完善;反过来,大量科技文本的翻译工作会使学生翻译意识逐渐内化,翻译意识的内化又会促进翻译技巧教学的完善。

由此可见,按照这样的技巧教学来树立学生初步的翻译意识,就会逐渐建立一个良性的、可循环的体系,最终实现能够用译入的语忠实、充分、准确地传达原文。

【参考文献】[1]Beaugrande,Rodebert de&Dressler W..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 London: Longman,1981.[2]Halliday,M.A.K. &Hassan, Ruqaiya. 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86.[3]Neubert,Albrecht& Gregory M. Shreve. Translation as Text[M]. 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4]Wilss,Wolfram. The Science of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6]陈桂琴.科技英语长句翻译方法例析[J].中国科技翻译,2005(3):5-7.[7]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8]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9]姜华.语境在科技翻译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2(2).[10]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1]司显柱.论翻译技巧研究的语篇视角[J].上海科技翻译,2004(2).[12]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谢庆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