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器官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妇科超声诊断 PPT课件

妇科超声诊断 PPT课件

第四节 子宫疾病
二、子宫腺肌症
(一)病变特征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可合并外在性异位 子宫体积多呈弥漫性增大,以后壁明显 切面无螺旋状结构,其间可见粗厚的肌纤维小囊腔,腔隙间可见陈旧血液。 可呈局限性即子宫腺肌瘤,但无假包膜 约50%合并子宫肌瘤 (二)声像图表现 子宫均匀性增大 内膜多数居中 肌壁回声不均匀、可呈实质性低回声、强回声、小无回声区 子宫大小及内回声随月经前后有变化 子宫腺肌瘤呈局限性异常回声区,内有无回声,边界较模糊无包膜,后壁居多 CDFI:无特异性表现,血供来源于子宫正常血管,血管分布上无环状或半环状 血瘤,可于子宫肌瘤鉴别
一、子宫肌瘤 (一)子宫肌瘤的病理特点 形态: 实质性球形肿块 大小、多少不一 假包膜:被压缩的肌纤维组成 瘤体切面:白色或带有红色,由旋涡状排列的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继发变性: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样变、钙化、肉瘤样变 生长部位: 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宫颈、阔韧带 (二)声像图表现 子宫增大 形态失常 回声不均 内膜受压 肿瘤回声 壁间肌瘤呈同心圆排列的中低回声 ,浆膜下者为低回声,黏膜下或 强回声,肌瘤与肌壁间有衰减的裂隙为低回声。 宫颈肌瘤:子宫内膜线以下,宫颈前后唇部实性肿物,宫颈管受压 阔韧带肌瘤: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突到阔韧带,表现为子宫一侧实性肿物 继发变性:玻璃样变为低回声,囊性变为无回声区,红色样变为妊娠期肌瘤无 回声或低回声;钙化为强回声伴声影;肉瘤样变为快速增大并低阻血流。 CDFI:1、无血流型 2、内呈点状血流型 3、周边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型4、内 呈丰富血流型 5、频谱多普勒:阻力指数≥0.5
妇科超声诊断
第一章 妇科超声诊断
第一节 一、子宫

浅表小器官超声诊断规范

浅表小器官超声诊断规范

浅表、小器官超声诊断规范第一节甲状腺甲状腺位于颈前区,呈蝴蝶形,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部分有椎叶。

甲状腺的动脉有甲状腺上动脉和下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来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甲状腺下动脉发自手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从下级的背侧进入。

甲状腺动脉的血流频谱,最大流速15-45cm/s,甲状腺的动脉是低阻力动脉,阻力指数在0.5到0.6。

甲状腺主要产生甲状腺激素T3和T4甲状腺激素(T3,、T4)。

T3、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胶体中;经蛋白水解酶作用释放入血,血液中T3占10%,T4占90%,T3生理作用较T4高4〜5倍.甲状腺激素影响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增高时表现为甲亢:代谢增强,消瘦、多汗、心率快;减低时表现为甲低:代谢降低,水积蓄,粘液水肿。

一、适应证1、甲状腺肿大或萎缩。

2、鉴别甲状腺囊性或实性结节。

3、鉴别单发或多发结节。

4、协作临床鉴别良性与恶性结节二、检查方法1、仪器选用7.5〜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2、患者准备一般采用仰卧位,肩下垫枕,头部后仰,使颈部充分暴露。

个别病例一侧甲状腺明显肿大,仰卧位不能得到满意的声象图时,可采用颈部侧向健侧探查。

或采用侧卧位,躯体侧向健侧,可分别探测左、右甲状腺组织及其病变部位。

如检查颈侧方淋巴结时,头可偏向对侧,也可采取左侧或右侧卧位。

3、操作方法颈部两侧纵向扫查:显示甲状腺完整的上、下极,为最大长径,横向扫查:应从上至下逐渐移行,在甲状腺外侧缘显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横断面水平内侧为气管处测量甲状腺的左右径和前后径。

于正中横扫探查峡部。

正常参考值上下径40-55mm,横径20-25mm,前后径10-15mm,峡部的前后径<4mm。

4、扫查切面与测量1右叶矢状切面(纵切面)测量上下径及前后径。

2右叶横切面(峡部水平)测量右叶横径。

3峡部横切面(包括左、右叶)测量峡部前后径。

4左叶矢状切面(纵切面)测量上下径及前后径。

5左叶横切面(峡部水平)测量左叶横径。

妇科超声检查

妇科超声检查
检查时,患者取卧位,腹壁涂以耦合剂,可先在耻骨上缘从宫颈 至宫底上下移动横切扫查,观察子宫各横断面及卵巢情况,并在宫体 两侧作比较(bǐjiào)观察,然后在耻骨联合上方正中线处纵切,再左右移 行,观察子宫的方位,轮廓显示出子宫的最大切面,测其长径、厚径。 对盆腔肿块患者。可嘱患者侧动体位及用触诊法加压肿块,了解活动 度及肿块内容物的性质。
(5)、壁立结节征
(6)、多囊征
(7) 、杂乱结构征
(8)、线条征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
四、卵巢 囊腺瘤 (luǎncháo)
卵巢囊腺瘤是发生在体腔上皮的良性上皮瘤,系来自覆盖卵巢表面的 生发上皮,它在卵巢肿瘤中为最常见的肿瘤,且恶变率高,B超检查可提供 术前大致病理类型及预选治疗方案(fāng àn)。 (一)、浆液性囊腺瘤 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双侧占15%,可分为单纯性和乳头状两种。 1、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 (1)病理:占所有卵巢良性肿瘤15%左右,直径一般为5—10cm,瘤内 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含血清蛋白,偶有少数为黏液性。 ( 2 )声像图表现:
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
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
子宫 肌瘤 (zǐgōng) 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
子宫肌瘤彩色血流 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
(2)、子宫肌瘤变性的声像图表现:
a、玻璃样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变性,直径>4cm的肌瘤都有不同
程度的玻璃样变,是肌瘤缺乏血供的结果。变性区没有漩涡状及条纹状结构, 而为质地较柔的组织。在图像上出现相应的弱回声区域,后壁回声略增强。
声像图表现:
早期无特殊改变。中晚期表现有: (1)、子宫体积增大,其轮廓尚规则。如合并子宫肌瘤时形态可不 规则呈分叶状;
(2)、宫腔内为不规则强、中、弱回声或杂乱分布,粗糙不整的 点状,小线状及团块状回声;

浅表器官包括乳腺、甲状腺、涎腺眼睛、睾丸、浅表软组织

浅表器官包括乳腺、甲状腺、涎腺眼睛、睾丸、浅表软组织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临床 因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增生, 增生复原交替进行。女性多见。 超声 甲状腺不对称增大 表面不光滑 多发、大小不等结节 回声不均 无正常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腺瘤
临床 无明显症状,女性多见
超声 园形、界清、光滑、有包膜;
光点均匀密集 无、低、高回声
涎腺(salivary glands)解剖
•腮腺(parotid giand)呈三角形,位于外耳
道的前下方,分浅层及深部,见腮腺导管; •颌下腺(maxillary gland )呈卵园性,位于 颌下三角区,分浅、深两部。
涎腺正常声像图(颌下腺)
浅表均匀点状低回 声光团,边界尚清,
涎腺正常声像图(腮腺)
浅表均匀点状低回
声光团,边界尚清,
超声引导组织学活检 (biopsy)
适应证
怀疑早期肿瘤或细胞学检查未能确诊 良性病变需获得组织病理诊断 CT 或超声显示肿块较大、侵犯较广, 无法手术 手术未取活检或活检失败 怀疑转移性肿瘤须确诊
禁忌证
出血倾向、 大量腹水、 嗜铬细胞瘤、 动脉瘤、 肝表面血管瘤、胰腺炎发作期
穿刺器械
Tru-cut 活检枪 Tru-cut 活检针
穿刺针
Chiba 针,20-23G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有
出血倾向者,应纠正;
禁食8-12小时;
向患者说明穿刺步骤,解除紧张情绪。
操作方法
患者取合适体位,普通探头明确肿瘤部位, 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无菌探头 再次明确进针点及穿刺途径;局部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穿入肿瘤浅表拔出 针芯,接针筒抽吸,针腔在肿瘤内提插数 次,解除负压后拔针,抽吸物推片固定。 重复操作3-4次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人体左上腹部,是一个负责调
节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而脾脏超声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首先,脾脏正常大小的测量标准是通过B超或彩超仪器测量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脾脏的大小受到年龄、性别以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成人脾脏的长、宽、厚度一般为10-12cm、7-8cm、3-4cm左右。

在测量时应注意患者体位的影响,一般采用左侧卧位,使脾脏得以自然下垂,减少计算误差。

其次,脾脏的形态特征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呈椭圆形或椭球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没有明显异常结节或囊肿。

在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脾脏的形态特征,及时发现和诊断异常情况。

另外,脾脏的内部结构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包括纹理、脾静脉及脾动脉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重点观察脾实质的密度均匀性、血液供应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脾脏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脾脏的功能状态。

例如,脾脏增大可能与贫血、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脾脏缩小可能与肝硬化等疾病相关。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脾脏超声测量标准对于评估脾脏病变及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掌握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希望本文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超声诊断学-14-小器官-葛贻珑

超声诊断学-14-小器官-葛贻珑

第十七章小器官葛贻珑第一节眼正常眼部的超声表现眼轴位扫查,由前向后同时显示眼睑、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球后组织和视神经。

1、角膜呈光滑的略向前的弧形稍高回声,其后方为中间缺损的弧形带状回声,即虹膜。

缺损处是瞳孔,虹膜与角膜之间为无回声的前房水。

2、晶状体虹膜后方紧贴着向前略膨隆的扁圆形晶状体,前后缘薄,光滑,回声高,分别为晶状体前囊和后囊,内呈无回声。

3、玻璃体晶状体后方近圆形一致性无回声为玻璃体,三层球膜(巩膜、脉络膜、视网膜)形成一条清晰、光滑的球壁高回声。

4、球后眶内脂肪组织呈稍高回声区,眼眶壁为“W”形强回声,在眼球后稍高回声内见略呈“S”走行的弱回声或无回声为眶内段的视神经。

5、眼动脉呈红色搏动血流信号频谱,收缩期高速陡峰,呈三峰或二峰型,持续到舒张末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与视网膜中央静脉同时显示,前者呈红色血流信号,后者呈蓝色血流信号,走行在视神经中央,血流频谱宽,收缩期波峰稍陡,部分下降支可有1~2个小切迹,持续到舒张末期。

视网膜中央静脉呈连续有波动的血流频谱。

6、眼的超声测值(1)眼轴:2.3~2.4cm,3岁约2.06±0.08cm,6岁约 2.14±0.08cm,10岁约2.26±0.08cm,14岁约 2.28±0.06cm。

(2)角膜厚度:0.05~0.1cm。

(3)前房深度:0.2~0.3cm,15岁以后约0.21cm。

(4)晶状体厚度:0.35~0.50cm,3~15岁晶状体厚度约 0.31~0.39cm。

(5)玻璃体长度:0.16~0.17cm 小儿约0.13cm。

(6)球壁厚度:0.20~0.22cm。

(7)视神经眶内段内径:0.4±0.023cm。

(8)眼动脉内径:0.1~0.2cm,血流峰值速度30~43cm/s,小儿约为30~40cm/s。

(9)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速度:10.3~13.89cm/s,小儿为10~14cm/s。

研究全景超声成像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的应用

研究全景超声成像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的应用
器 官 肿 块 患 者 作 为实 验 组 , 用 全 景 超 声 成像 技 术 进 行 检 查 , 采 其
学检查 的定位下 确数为 8 7例 , 合 率 为 8 . % , 组 经 统 计 学 符 70 0 两
分析 , 具有 显 著 的差 异性 (< . ) P 00 。见 表 1 5 。
断 与手 术 病 理 学 定 位 的 准 确 性 , 比较 其 符 合 率 。 并
13 统 计 方 法 .
数 据 采 用 S S 01分 析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表 分 析 . 量 资料 卡 P S1 . 计
方 检 验 进 行 比较 分 析 。以 P 00 < .5为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者, 恶性 肿 物 3 6例 , 中 乳 腺 癌 1 其 5例 , 甲状 腺 癌 7例 , 性 淋 巴瘤 9例 , 经 纤 维 肉瘤 1 , 丸 精 原 细 胞 癌 2例 , 余 6 恶 神 例 睾 其 4 例 均 为 良性 肿 物 。实 验 组 检 查 与 手 术 病 理 学 检 查 的 符 合 率 9 . % , 于 对 照 组 的符 合 率 8 . % , 组 经 统 计 学 分 析 , 有 90 6 高 70 两 0 具 显 著 的 差 异性 ( < .5 。 结论 经 全 景超 声成 像 技 术 在 浅 表 软 组 织 及 小 器 官诊 断 中 具 有 高 分 辨 率 特 征 , 显 提 高 了浅 表 软 P 00 ) 明 组 织 及 小 器官 肿 块 的诊 断 率 , 得 临 床 广 泛 推 广 和使 用 。 值
年 7月 对 2 6例 患 者 , 0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验 组 16例 , 用 全 景 超 声 成 像 技 术 进 行 检 查 , 照 组 10例 , 用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实 0 应 对 0 应

23 小器官造影成像 2

23 小器官造影成像 2
Grad:梯度,从到达强度到峰值强 度的梯度,与平均灌注速度相关。
10.TIC时间强度曲线
选中需要分析的动态造影图像后,启动TIC。
启动TIC
10.TIC时间强度曲线
可选择拟合曲线进行分析。
曲线拟合
10.TIC时间强度曲线
目前团注法为常用拟合公式。
团注法
10.TIC时间强度曲线
• 把取样容积任意地放在感兴趣区域 • 多点采样和分析
A: Difference between baseline and peak B: Baseline k: indicator for the gradient of curve MSE: Mean Square Error
TIC曲线分析
超声造影的一般过程
• 造影准备 • 建立通道 • 造影开始 • 图像存储 • 造影结束 • 图像分析
TIC曲线的作用
超声造影剂进入人体以后,微泡会随血流经过身体的各个组织 或器官。 以微泡为指示剂,观察同一位置在不同时刻微气泡浓度(强度) 的变化,即可以得到以时间为横轴、浓度(强度)为纵轴微气 泡的时间-浓度(强度)曲线,然后根据注射方式的不同用数 学模型进行拟合,可以得到反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的参数。
tC:递增函数;
exp(-Kt):递减函数;
A、K、C:决定峰值强度 MSE:均方差
B:造影剂到达时强度;
伽马变量曲线
伽马变量曲线
TtoPk:达峰时间,在曲线到达时 间(First)和末尾时间(Last)之 间最大强度的时间。
Area:曲线下面积,以到达时强度为 基线,与感兴趣区的血容量和血流 速度相关。
超声造影成像

超声设备
超声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玻璃体混浊 声像图表现: 1、玻璃体暗区弱回声光点 2、后运动活跃
四、白内障
声像图表现:
1、晶体前后缘(弧形光带)之间的无回声
区内见弱光点,云雾状光团、光斑
2、晶体前后缘光带模糊、粗糙呈洋葱状
3、如外伤等可有玻璃体腔内出血和机化物
声像图如有异物则玻璃体暗区内见异物
强回声五、眼内Leabharlann 状回声鉴别小器官的超声诊断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黄帼英
小器官在超声诊断应用较广,准确率 较高.常用的包括:
眼部(眼轴测量,白内障,视网膜剥离, 玻璃体病变等) 甲状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乳腺(慢性囊性增生症,乳腺Ca)
眼部疾患的超声诊断
第一节 眼的解剖
眼球 : 前后径(眼轴24MM)
当B超显示病变后嘱患者转动眼球,而 后突然停动。 主要观察病变与眼壁关系,观察眼球 动静态病变、活动度、病变位置
(2) 压迫试验:
(3) 磁性试验:
第三节
正常眼部超声图像
角膜、虹膜: 线状高回声
前房、玻璃体: 无回声区 晶状体囊前后缘:
线状光带,梭形
眼球壁: 两侧—暗回声
球后脂肪体: “W”型强
回声 视神经: 位于球后脂肪体 中部为低回声暗带
4.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1)玻璃体暗区内出现异常带状回声,其下方 为无回声区 (2)玻璃体暗区内可见不规则机化物之强回声, 与脱离的视网膜粘连 (3)玻璃体内见散在光点
5. 视网膜剥离术后观察 手术成功:声像图上玻璃体内无光带,眼球 壁完整 手术失败:声像图上视网膜与眼壁之间有暗区
应注意观察:
(1)如视网膜裂孔或锯齿缘离解时,声像 图上可见玻璃体内光带离断,光带随眼球活动 而移动 (2)如视网膜伴脉络膜脱离时,在玻璃体 内可见两层相对平行的光带
从形态、内部回声与眼球壁连点及后运动的变化而鉴别
名称 形态 规则、凹面 向前呈漏斗 状 凹面向后, 环形或半 不规则 带状、不规 则、分叉状 回声 强 与眼球壁连点 后起视乳头 前上锯齿缘 后端不连视乳头 前界越过锯齿缘 无或不定位 无固定位置 后运动 明显
视网膜脱 离 脉络膜脱 离 玻璃体出 血 玻璃体机 化物
(一)视神经胶质瘤
(二)视神经鞘脑膜
(一)视神经胶质瘤
声像图表现:
1、视神经暗区扩大,呈棒状或梭形状
2、扩大的暗区边界清、整齐
3、内部回声均匀较少而弱 4、视乳头水肿征:(1)视神经增厚 (2)三角形暗区增强 (3)视神经鞘间隙增宽
(二)视神经鞘脑膜瘤 1、视神经增粗,前部出现光斑或脂肪垫内 三角形无回声的前角增宽 2、缺乏内回声或仅前部少许光点 3、声衰减显著,后界显示不清
(二)正常参考值:
1、眼球轴径:23-24MM
2、晶状体厚度:3.5-5.0MM
3、视神经宽度:3.0-5.0MM
第四节
眼部病理声像图
一、视网膜病变:
(一)视网膜脱离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声像图表现:
1、部分性视网膜脱离
( 1) 玻璃体暗区出
现明亮光带,凹面向前,
后端连于视乳头,前端
止于锯齿缘
(2)光带特点:
半圆形,与眼球壁相连
(2)边界---清而不
规则,呈凹凸状
(3)内部结构---光 点大小不一,强弱不
等,分布不均
坏死液化时,光团内出现不规则暗区 坏死钙化时,见强光斑伴声影
2. 眼轴变化:可延长或正常 3. 继发改变:常出现视网膜脱离,为玻璃 体光带回声
二、脉络膜疾患 (一)脉络膜脱离 声像图表现: 1、膜状光带为半球(环)形,位于眼 球赤道部之前带睫状区 2、光带凸面向玻璃体,凹面向眼球壁, 后端起自赤道部,前至睫状体前端 3、光带较厚,后运动差
三、玻璃体疾患 (一)玻璃体出血
声像图表现: 1、玻璃体暗区内出现点线状或片状光团 2、光团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 3、新鲜出血可弥漫于整个玻璃体内呈云雾 状回声 4、后运动明显
(二)玻璃体机化物(膜)
声像图表现: 1、玻璃体内出现形态不一,厚薄不一,强弱不均 之多层光条 2、机化物与眼壁单一接触,后运动明显 机化物呈多个粘连点则后运动不明显 3、出现分叉状网脱现象:
眼壁----角膜 色素膜 视网膜 内容物---- 房水 晶体 玻璃体
视神经 附属器
第二节 超声探测方法及正常测值
一、仪器条件 二种仪器:
(1)眼科专用机:
频率 >10MHz (聚焦探头,焦距短) (2)腹部超声仪, 具有高频条件,频率7.5—10MHz;没有高 频条件,频率3.5— 5.0MHz
(1)后运动试验:
眼眶疾患
一、良性肿瘤:
(1)海绵状血管瘤
(2)泪腺混合瘤
(3)神经鞘瘤
图像特点:
圆形强回声光团,边界清,包膜完整, 呈扩张性增大
二、恶性肿瘤
包括有泪腺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等
声像图:1、光团边界不整齐,形态不规则
2、光团结构中央部回声较弱,
周边部回声较强
3、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呈动脉
型频谱曲线
6.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声像图上除有视网膜脱离征象外, 还可出现原发病灶的图像
(1)眼内肿瘤所致:光带与眼球壁之间( 视网膜下暗区)出现实性光团,光团 边界清,回声稍弱。 (2)继发于炎症:视网膜下暗区见均匀细 光点.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声像图表现:
1.玻璃体内实质性光团与眼壁相连,光团特点: (1)形状---圆形、
(二)黑色素瘤 声像图表现: 1、玻璃体内出现实性光团,呈三种形状: (1)半圆形---以眼球壁为基底 (2)蘑菇形或蕈状 (3)弥漫侵犯呈扁平形---眼球壁增 厚, 前缘波浪状 2、光团边界光滑,锐利 3、光团内部回声为密集光点呈增粗增多, 增强,后部衰减明显
4、脉络膜凹陷,肿块局部眼球鄙凹陷 5、声影:眼球壁及球后脂肪垫出现声影 6、继发视网膜剥离 7、CDFI:红色 的丰富血流, PW:高速低阻 搏动性血流频谱
圆滑弯曲状或多峰形。
2、 完全性视网膜脱离
(1)玻璃体暗区内出
现倒“八”字形光带,宽 口向前,与锯齿缘相连, 呈漏斗装(光带后暗区 为视网膜下液) (2)扫查平面与眼轴 垂直时,光带呈光环状。
3、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八”字形光带厚薄不一,并见MM形,表 面粗异常带状回声,并有小暗区(表示视网膜 皱缩)
强 弱 强弱不等 多层光带
差 活跃 活跃 不等
六、眼部异物
声像图表现: 1、外伤后,眼内任何一个部位见强光点、 光斑、光团 2、异物强回声后出现慧星征或声影 3、眼壁隆起回声(声速伪差所致) 4、其他征象:玻璃体出血、机化等 5、超声探测下作磁性试验:铁类物质发生 移位
视神经疾患
视神经瘤疾患主要介绍视神经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