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超详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Ar):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①公式:,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②Ar≈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4、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还有镁氢和其他;5、元素符号书写:遵循“一大二小”6、记忆元素符号: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 、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金Au、铅Pb、汞Hg(共30种)7、元素符号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元素符号前有系数只表示原子个数。
如:H: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
8、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观粒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用“构成”描述。
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4种描述方法(以水为例)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③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有2种描述方法(以汞、食盐为例):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食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②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9、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①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七个横行,有七个周期。
构成物质的奥秘考点归纳

构成物质的奥秘一、考点归纳必考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和原子123.离子(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以Mg 为例)(3)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以Na 、S 为例)(4)常见的带电的原子团:OH -(氢氧根离子),SO 4 (硫酸根离子),CO 3 (碳酸根离子),NO -3 (硝酸根离子),HCO -3 (碳酸氢根离子),NH +4 (铵根离子)。
归纳总结(1)原子不能再分的前提是在化学变化中,事实上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2)从分子和原子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3)虽然分子由原子构成,但不同的原子大小差异较大,所以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是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
4.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1)物质由分子构成有:气态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氮气等)、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不溶性碱和盐(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碳酸钙等);(2)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稀有气体(氦气、氖气等)、金属单质(镁条、铁丝、铜片等)和固态非金属(硫磺、碳等)。
(3)物质由离子构成有:可溶性碱和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钠、碳酸钠等)和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必考点2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3特别提醒①虽然原子中的质子和核外电子都带电荷,但整个原子不带电,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③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④一般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并不绝对,如氦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由于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镁、钙等原子的最外层也是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却易失去2个电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注意:
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
②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实际质量。
四、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画法与含义:
2、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原子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金属原子
一般<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较易发生化学反应
非金属原子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可继续再分,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它们分别带有不同电性。
4、原子的结构: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体积小,质量大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体积大,质量小
5、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注意:
①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
②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电子。
③1911年,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结构理论。
2、卢瑟福实验:
现象
推论
①
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穿过金箔,且运动方向不变。
原子中存在较大空间。
②
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原子核带正电。
③
极少数α粒子被原路反弹回来。
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大。
3、原子核是可分的:
②一类原子——不能用一类微粒代替。(H2O和Ne)
3、原子与元素的对比:
原子:微观(个体)、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说构成
元素:宏观(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组成
4、元素的存在与分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氧气(O₂)、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化钠(NaCl)由Na₂和Cl₂构成,硫酸铜(CuSO₂)由Cu²₂和SO₂²₂构成。
2. 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除外,它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 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 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
四、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化学反应的实质1.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2)分子的特点: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② 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 酒精加100ml 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
③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 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2、原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
(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①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② 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③ 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分子是有原子构成。
所以如果论等级,分子是原子的“上司”(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c.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 质子数相等② 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 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主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2中考化学考前必背重难点知识手册

2022中考重难点知识手册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2.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且温度越高,微粒之间的空隙越大。
同种物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较小,而气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大,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3.物质具有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固液气三态的变化实际上是:微粒间空隙大小发生的变化,而微粒本身大小不变。
4.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气体单质,如H2 、O2、N2、Cl2等①非金属化合物,如H2O、CO2 、P2O5 等(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单质,如Fe、Cu等特点:①稀有气体,如:He、Ne等是单质且化学式与①固态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等元素符号相同(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金属化合物,如NaCl、CuSO4等特点:含有金属元素且是化合物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6.分子和原子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7.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8.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前加数字仅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水分子 H2O 一个水分子 H2O 三个水分子 3H2O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前加数字仅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氢原子 H 一个氢原子 H 三个氢原子 3H(注:当分子、原子的个数为“1”时,“1”一定..要省略。
)9.在化学反应的前后一定改变的微粒是分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的微粒是各原子的种类。
如:在电解水的前后,一定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H2O),一定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H)和氧原子(O) 。
10.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知识点2: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只含一种物质注意:纯净物有化学式,混合物无化学式(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是否只含一种元素(微观:是否只含一种原子)注意:单质、化合物首先是纯净物,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3)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否含碳元素注意:①有机物与无机物首先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一定不是有机物①CO、CO2、H2CO3、CaCO3等碳酸盐尽管含碳元素但它们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4)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当中有一种是氧元素(如:Rx Oy )-2 知识点3:化学元素和物质的组成 1.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 或 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及技能清单

子
部
分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与原子的联系:都能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Ne表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氖气;Al3+表示铝离子;
3.3Mg2+中前面的“3”表示3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元
素
部
分
1.元素符号的意义: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金石稀类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电子数<4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最外电子数>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最外电子数=8(He为2)时为稀有气体元素,其化学性质稳定;
氢气、氧气、氮气、磷、硫、碳、镁、铁、氦气、氩气、氖气;
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
能叙述物质的组成
1.依据化学式;2.模式:A2B3由A元素和B元素组成;
3
能叙述物质的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A2B3由A2B3分子构成;
模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A由A原子构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AB由A离子和B离子构成;
4
能通过叙述不同物质的组成
找出宏观相同之处
如:找出二氧化碳和氯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
5
能通过叙述不同物质的构成
找出微观相同之处
如:找出液氧和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
考点1 分子
1、 概念:分子是 最小的粒子。
2、 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 ,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 。
③分子间有 ,且分子间隔受热 ,遇冷 。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 > >
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 原子
1、 概念:原子是 最小的粒子。
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2、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 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举例)
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了解) 怎样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①原子一般是 、 、 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如 原子。
②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③、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 = = = 。
④、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 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
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 。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为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即相对原子质量≈ +
三、元素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2.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3.H 表示 、1个 。
2H 表示 ,H 2表示
Cu 表示 、 、
画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
( )
原子核( )
核外电子( )
质子( )
中子( )
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你发现什么规律?
原子序数=
质量数=
练习:H2O 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个原子H2O2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个原子
CH4 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个原子Na+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
NH4+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
H2SO4 含有个原子个电子个氧原子个氢原子NH3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个原子
CO2含有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个原子
OH—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
S2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
Mg2+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
第三节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层。
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第一层最多能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排个电子,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4.离子的形成: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离子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通过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
变回原子。
5.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
2O2-表示。
6.一定带正电的粒子:、、;一定带负电的粒
子:、;不带电的粒子有:、、。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表示和
-2 第四节 化学式与化合价
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
①表示 (宏观意义) ②表示 (微观意义)③表示 (宏观意义) ④表示 (微观意义)如H 2O 的意义:
①表示 (宏观意义) ②表示 (宏观意义)③表示 (微观意义) ④表示 (微观意义)
3. 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 ;4H 2O :表示 。
4.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3H 2O :3表示 。
5.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 2O :
2表示 6. 化学式的书写:
⑴单质: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 、氧气: 氮气: 氯气;
B :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 ;红磷: 钙: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
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四氧化三铁: ; 氯化镁:Mg +2 Cl -1
2;硫酸钠: Na +1
2SO 4
4.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如试写出①负一价的氯元素 ②正三价的铁元素 ③负二价的硫酸根 ④氧化铝中铝现显三价
5.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非金属元素显 价。
在化合物里 为0。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 显不同的化合价。
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 显不同的化合价(填“可以、不可以”) 元素化合价口诀 原子团及化合价
6.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①硫酸亚铁 ②氯化铁 ③碳酸钙 ④硝酸银 ⑤氢氧化铝 3. 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①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 。
如2H 中的“2”表示 。
②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 。
如2H 2O 中的“2”表示 。
③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 。
如CO 2中的“2”表示 。
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 。
如Fe 3+中的“3”表
示 。
+3
示 。
4.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八)
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 m B n 为例, 即(+a)×m +(-b)×n =0
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 (2)原子团顺口溜:
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 相对分子质量=( )之和
如:计算 (NH 4)2CO 3的 相对分子质量
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之比,在计算时要注意标清元素的顺序。
计算NH 4N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
①计算160千克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 ②计算多少千克NH 4NO 3中含有35千克氮元素?
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
* 亚铁指化合价为+2的铁元素,亚铜指化合价为+1的铜元素。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化合物
氧化物
盐 (每个阴离子的第一个纵行写化学式,第二个纵行写名称)
有机物
其他:氨气
常见物质的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