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1·湖北黄石模拟)下表为我国1957年和196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 2.4 5.11960年163.5 1.85 1.55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当时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解析】1958年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破坏了农业生产,随后出现了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

故选A项。

【答案】A2.下图为“1957年和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改革开放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最高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析】从图中工农业总产值的数值可以看出,从1957年到1960年,工业总产值猛增,农业总产值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跃进”造成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为D 项。

【答案】D3.(2011·江苏南通模拟)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C. 《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信息,“军政费用”与“经济建设”要有一个“比例”,即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故选C项。

【答案】C4.(2011·江苏南通模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条件的成熟1.开展土地改革(1950—1952底)2.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3.结果:“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二)过渡时期建设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一五计划(1953)基本任务:大力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心环节: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书本P47结果: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影响: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内容:农业--参加合作社;手工业--参加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遗留了许多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一)正确:《论十大关系》1956;中共八大1956:正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P48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1960: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二)错误:“大跃进”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成就:P49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1966---→1971------------------------→1973-------→1975-----------------→1976爆发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邓小平全面整顿结束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5)结束: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微思考1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 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 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 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我国各领域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诸 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 业布局
科学 技术
农业 发展
文教 卫生 骨干 培养
核心归纳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 特点及启示 (1)重要史实。 ①开辟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析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提示:历史影响: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 了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特点及启示
2.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这些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提 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整风运动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运动结束时,全国共有 55万多人被划为“右派分 子”,绝大多数被错划。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鼓足干劲:调动群众积极性 力争上游: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多:增加数量 快:加快速度 好:提高质量 省:节约成本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项目 工业
概况
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 基础工业项目
成就
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
提高国防能力,改弹、中远程导
国防 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提高国防能力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
培育推广良种、科学种田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崇尚劳动 敬业守信 敢于创新 ……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曲折发展 对错交织 成就巨大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 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 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 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 卫生
教育医疗蓬勃发展
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骨干力量
外交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 关系正常化
建交高潮,新局面
三、伟大建设成就 ➢ 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
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时期)》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 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 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 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 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 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 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 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

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其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

制定:(1)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基本矛盾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专政的方法解决、后者只能说服、教育、“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解决。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材料二:1949—1952年农业总产值(亿元)
产量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棉 1.639亿吨 130.4万吨
49 ﹪
193﹪
9.3 ﹪ 53﹪
思考: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参考答案:粮棉产量有了显著提高,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得到 很大程度的恢复;
的第 建一 立阶 (段 : 社 会 主 义 制 年度 )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6
2、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
(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生产关系)
材料一: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名称 产量 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钢 煤 粮食 棉花 15.8万吨 3243万吨 11318万吨 44.4万吨 减少80 ﹪ 减少48 ﹪ 减少25 ﹪ 减少48﹪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 索(1949年 至今)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 发展(1949~1976年) 二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8~1992年) 三 、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1992年至今)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 发展(1949~1976年)
思考:从材料一、二归纳文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文革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积极其严重的破坏;
20世纪50-70年代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52年 57年
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年代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请结合书本50页两幅图片和以上曲线图,请归纳 1966年后,经济发展出现的状况及其原因?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建 立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答案)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答案)

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22·浙江杭州期末)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大会上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C 依据材料“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可知,这一次会议是中共八大,C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

2.(2022·浙江衢州期末)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此论断( )A.提出了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B.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C.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促进了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解析:B 根据材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B项正确;1953年提出了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与文章发表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展的,与文章发表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双百”方针促进了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排除D项。

3.(2022·浙江湖州期末)有学者提道:“为什么要将1959年计划的目标制定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以至于不可能?很可能是故意这样做,其心理目的我们很难探究。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八大会场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艰难中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素养落实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2、整风运动①指导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你怎样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背景: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造成思想混
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
探索中重创 文化大革命——核心素养落实 二、“文化大革命”
(二)过程
“文革” 发动
1966春夏
一月风暴 全面夺权
1967初 二月抗争
林彪反革命集 中共九大 团武装政变
毛泽东 逝世
1969.4
1971.9
1972
周恩来批判极 左思潮,各项 工作出现转机
1975
1976.9 1976.10
艰难中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素养落实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正确的探索:八字方针、七千人会议、四个现代化
(三)政策调整 恢复发展
八届九中全会会场
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 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1、八字方针提出(1961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 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课程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
标准
目标
了解20世纪50至 70年代中国探索社
1、时空观念:通过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建设道路的对比使学生感知社会 主义建设的曲折和执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1)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2)选取一组反映“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以多
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

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2)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当时美国国务卿就讲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做出了这样的回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那么中共是如何带领人民建设新世界的?这个专题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49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一期间我们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大家来看这个图示,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在曲折中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首先我们先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
—1956)。

新中国成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着手开始土地改革(土地所有制方面)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到1953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

一化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中央提出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方针。

按照总路线的要求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第一个内容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到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制造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大家看一五期间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重大工业企业分布在东北地区,因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较好,并且中苏结盟东北靠近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

当前我国正实行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与东北地区有关。

一五
计划的第二个内容是进行三大改造。

从1953年开始我国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原因)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主要采取合作化的方式,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采取的是和平赎买的方式。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但是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第二阶段探索与失误,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这一时期正确的探索和失误。

正确的探索有《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和八字方针。

失误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鉴戒苏联的经验基础之上,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利用国
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的矛盾的变化。

国内矛盾变化:阶级矛盾——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正确的探索。

但是这种探索并没有坚持下去,中共八大之后,我们又做了些什么?我们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左,并且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这一阶段虽然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中经历了失误,遭受了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图片展示成绩。

两大钢铁基地,除西藏外,所有省区通了火车。

1965年石油实现自给。

1966年文革爆发,国民经济进入了十年动乱时期。

这十年我国的经济情况如何?通过材料说明十年动乱时期,经济建设遭受了严重破坏。

但是这种情况文革期间又有所好转,请大家阅读课本,回答下列哪一幅图最能反映这段时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原因是什么?周恩来主持工作期间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起色,但是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好转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了破坏。

当我们进行文革时,世界又发生了什么?通过材料说明文革时我们错失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总结50年代到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等。

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正确: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

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十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