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部编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复习PPT全文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复习PPT全文课件
性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一定是非按劳分配方式。 •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或按劳动成果分配。(×) • 剖析:属按劳动要素分配。 • 4.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 剖析: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
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 金、津贴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息和分红;储蓄、债券的利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作家稿酬 企业管理人才(如经理)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 分配的方式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如农民土地流转获得的收入
提供信息资料、管理方案(点子)等获得的收入
产收入,或者是租金、土地征用补偿和土地转包收入。 • (5)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 四课我 国的个 人收入 分配和 社会保 障复习P PT全文 课件【 完美课 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 四课我 国的个 人收入 分配和 社会保 障复习P PT全文 课件【 完美课 件】
2.按劳分配
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具体 内容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能按需分配)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不能平均分配)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为什么?
2、如何?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4.1我国的收入分配教学设计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那么,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都分给谁呢?又怎么分呢?我产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们这一框题二、新课讲授:(一)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议题一:为什么我们选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内容: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究活动一:走进羊村看分配一(第一站:羊羊羊毛衫厂)情境一:羊羊羊毛衫厂扭亏为盈2 羊羊羊毛衫厂是羊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早期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懒惰的懒羊羊和勤劳能干喜羊羊和沸羊羊分的一样多。

这种分配制度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们士气低落,工作消极,出工不出力,公司效益连年下滑,濒临破产。

后来企业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多劳多得。

大家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公司逐渐扭亏为盈,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探究问题:1.羊村的羊毛衫厂改革后实行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2.为什么改革后的分配制度会给王国奶粉公司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情境五:喜羊羊奶制品公司蒸蒸日上喜羊羊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一家民营企业,今年上市了。

改名为喜羊羊奶制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薪酬从几千元到几百万都有。

营销人员基本工资3000元。

软件工程师月薪8000元,高层管理员年薪为600万元。

公司的员工大都有公司的股份,喜羊羊的股份以每年0. 1%的收益计算,年收入为300万元。

探究问题:(1)喜羊羊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是依据什么获得收入的?(2)员工之间工资差距大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为切入点。例如,我会展示一位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单,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位工人的收入单,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这样的收入分配公平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能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够更好地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此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在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中,学生应能在实践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观点,并能够就个人收入分配问题提出有见地的意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树立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观念,认识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学生应能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关心国家在改善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亮点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本案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使得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的重点知识。
5.亮点五: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
本案例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背景为依托,围绕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展开。通过结合时政热点,如“共同富裕”、“精准扶贫”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在改善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亮点二: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共鸣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教学中,针对“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这一章节,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背景为依托,围绕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认识其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感。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部编版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部编版第二册
_发__展_成__果__由__人__民__共__享__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要求
(1)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_个_人__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2)两个同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_居__民__收__入_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_劳_动__报__酬__同步提高。 (3)初次分配:要坚持_按__劳_分__配__原则,完善_按__要__素__分__配_的体制机 制,促进收入分配_更__合__理_、更有序。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现阶段,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
提示:主要存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等方式。
2.(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 我国为什么又允许按要素分配方式的存在?
提示: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学习任务 1.描述与分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2.解释与论证:影响分配方式的因素。 3.预测与选择: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4.辨析与评价:不同分配方式与公平的关系。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作用,认同我国的分 配方式和分配制度。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 3.公共参与:关注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_资__源_优__化__配__置__,促进经济发展。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2)明确按劳分配的性质、内容、作用(3)明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及意义(4)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理念(5)了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因、措施2.能力目标:能区分居民的收入种类,能够分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意义3.情感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重点难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原因、措施【导入新课】社会财富好比是一块大蛋糕,不仅要做大,还要合理分配,否则会影响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

国家、企业和个人都会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税收的方式参与分配,企业为了进行再生产以利润的形式参与分配,劳动者则为了维持劳动力而参与分配,个人收入分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

如何分配才能让广大人民分享到经济发展的红利?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导学新授】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究问题1:小张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聘成功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小张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突出的工作业绩,工资迅速提升,由每月的2800元增加到每月4500元。

同事小李说:他每月4500元,我只有2800元,不公平。

我们是国有企业,应该实行平均分配。

(1)同在国有企业,小李和小张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你同意小李的观点吗?为什么?提示:(1)他俩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别较大,这是按劳分配的主要依据。

(2)不同意。

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学案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

我国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的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要性与意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参与收入分配。

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居民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和。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五)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举措必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的收入分配制度。

①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强化税收调节。

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⑤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高中政治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部编版必修2

高中政治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部编版必修2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点·政治认同]理解我国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难点·科学精神、政治认同]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P43“探究与分享”提示 (1)该村发展集体经济,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2)我国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该村村民承包土地,在村办企业工作,收入不菲,体现了提高效率。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同时该村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坚持先富帮后富,促进社会公平。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让学生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掌握其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2.详细讲解每种分配形式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分配制度背后的经济原理。
3.分析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和趋势,使学生了解国家政策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4.讲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a.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理解和运用经济理论;
b.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c.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d.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本章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地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全面、客观、理性的看待收入分配问题的视角,为今后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接着,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收入差距?”“如何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疑问,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点·政治认同]理解我国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难点·科学精神、政治认同]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P43“探究与分享”提示 (1)该村发展集体经济,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2)我国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该村村民承包土地,在村办企业工作,收入不菲,体现了提高效率。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同时该村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坚持先富帮后富,促进社会公平。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教材P45“探究与分享1”提示 (1)小李一家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工资、奖金、持有的公司股票分红、银行存款和国债收益、转让承包土地收入和转让专利技术收入等。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教材P45“探究与分享2”提示作为劳动者,应该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

1.(1)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 )(2)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 )提示:(1)×(2)×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教材P46“探究与分享”提示 (1)2004—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全国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减小。

(2)目前,已有四个省份明确2019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制度也在抓紧完善。

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制度,除了最低工资制度外,还包括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指导线制度、企业基本工资制度,以及一些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和收入激励政策等。

这一政策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1)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教材P48“探究与分享”提示 (1)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大幅减少,贫困人口越来越少。

(2)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国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促进了农村贫困状况的改善。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为了消除贫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1)居民财产性收入多元化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2)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 )提示:(1)×(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背景材料】冯村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

过去分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人们的劳动热情不高,出工不出力,村民普遍贫穷。

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个人的劳动收入与付出的劳动相挂钩,从而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思考:(1)冯村前后各实行了什么样的分配方式?(2)你认为冯村的哪种分配方式更合理?请陈述理由。

提示 (1)过去冯村实行平均分配,后来冯村实行按劳分配。

(2)实行按劳分配更合理。

理由: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比较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分配,与私营、外资经济相对应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当然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还有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性分配等非按劳分配的方式。

郑某以前家里只有一块地,一年依靠种地有 3 000 元收入,后来,郑某把这块土地流转出去,每年可得 1 000 元,她则利用空闲时间到王某开的餐馆上班当服务员,工资每月 1 500 元,再后来王某发现郑某有炒菜的手艺,就提拔郑某当了主厨,工资上涨到每月 7 800 元。

郑某的以上收入中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有( )①一年种地的 3 000 元收入②当服务员时的月工资 1 500 元③当主厨的月工资 7 800 元④土地流转每年可得的 1 000 元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解析] 题干中“一年种地的 3 000 元收入”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①不选;“土地流转每年可得的 1 000 元”不属于劳动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④不选;“当服务员时的月工资 1 500 元”“当主厨的月工资 7 800 元”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 D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背景材料】2019年1月21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 228 元,比2017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 251 元,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 617 元,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思考:(1)材料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哪些现象和问题?(2)你认为应怎样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系,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示 (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但城乡收入差距仍旧较大。

(2)必须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财富。

2.具体措施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居民和企业等各收入主体当期得到的初次分配收入依法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支付的其他经常收入税。

政府以此对企业和个人的初次分配收入进行调节。

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不断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B.再分配领域要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C.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D.要保障资本和劳动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解析] 漫画强调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慢于经济的发展速度,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的工资增长并未与其发展相适应,因此,应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C符合题意;A、D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属于初次分配范畴,B错误。

[答案] C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2018年8月19日,新华社受权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

提示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消除贫困。

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消除贫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一、选择题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关系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C.分配制度不完善会阻碍生产的发展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解析: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