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公司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汽车营销案例分析

汽车营销案例分析

汽车营销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营销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作为最具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兴行业之一,汽车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个背景下,怎样进行汽车营销,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汽车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汽车营销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1.案例一:宝马X1的成功之路宝马X1是一款面向中产阶层的SUV,其营销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针对目标人群定位准确。

宝马X1以中产阶层为目标人群,在车的造型、外观设计、配置等方面都与目标人群的需求相符合,从而增加了用户的接受度。

(2)目标营销策略。

宝马X1主打年轻、个性、运动的卖点,特别是在网络营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专门开设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通过这些渠道让用户更好地了解产品。

(3)与用户打造互动型体验。

宝马X1还注重与用户打造互动型体验,组织不同的活动让用户参加,增强用户与品牌的互动性。

例如,针对X1新车发布的活动,邀请消费者来试乘试驾,并且为活动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互动,这些都极大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2.案例二:特斯拉的智能营销特斯拉是首款采用全电动动力的豪华轿车品牌,其智能营销在汽车营销中可谓独树一帜。

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结合用户数据推送个性化信息。

特斯拉可以通过与用户的车况数据进行关联,根据消费者的用车习惯推送个性化的服务信息。

通过打造高品质的用户体验,增强用户对特斯拉品牌的忠诚度,增大品牌价值。

(2)建立智联网生态圈。

特斯拉还建立了完整的智能网联生态圈,使得车辆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特斯拉不断地为其车辆加入全新的功能,例如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大屏操作系统等,让消费者对其产生高度的信赖感。

(3)线下点火带动线上热度。

特斯拉宣传有针对性,其在许多城市建立了展示中心,在店内展示车型,设置车辆试驾区域,为消费者提供实物查看、试乘试驾等服务。

同时,特斯拉还通过线下品牌推广活动获取品牌话题热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案例35 宝马:品牌全球化 营销地方化

案例35      宝马:品牌全球化   营销地方化

案例35 宝马:品牌全球化营销地方化一、案例介绍1.背景:欧共体市场一体化宝马(得国巴伐利亚汽车公司,缩称BMW)是一家出口导向型的得属汽车公司,其产量的2/3皆用出口。

至于出口的主要地区,集中于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如欧盟各国、日本和美国。

然而,1993年1月1日后,出口与国内销售之比发生了逆转,因为2/3的产量集中在一体化的欧洲市场销售。

1993年1月1日是欧洲市场一体化形成的标志日期,尽管一体化的真正形成尚需时日,但是在这一阶段,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调整了它们对欧共体市场的销售网络,宝马也不例外。

一体化的政策之一是技术规则定的标准化,这当然是有利无害的。

问题在于市场上的目标群体是否也应该“标准化”。

表面看来,描述公司顾客结构的资料似乎表明公司的目标群体大同小异:宝马公司的顾客基本上都受过一流教育,他们要么身居高位,要么是自由专业人士,二者皆属高收入阶层。

事情是不是真的如此简单呢?当时的欧共体12个成员国家有9种语言,11种面值不同的货币,即使在1993年之后,欧元(ECU)也不可能成为支付手段。

公司的现有目标市场虽然集中于工业化国家,但也有农业占相当比重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迥异,生活水平悬殊。

就居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讲,贫与富地区相差五倍有余。

不管和谐统一多么重要,千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永远不会消亡。

由此可见,不存在什么偏好与购买力一致的所谓“欧洲消费者”。

虽然关于欧共体一体化的管理方案于1993年1月1日生效,但人们的个性特征不会因此而被抹平,不同民族的精神上的差异也不会因此而消除。

有鉴于此,宝马公司认为应在各个地方市场上做到入乡随俗。

2.寻找“欧洲品牌”(1)为什么需要欧洲品牌BMW决议要成为一种出类拔萃、个性鲜明的产品,要在15%的高档轿车市场中独占鳌头。

经过多年艰辛的努力,宝马在世界上已经创立了一种轮廓鲜明的形象。

不过,创立一种驰名世界的品牌形象是一回事,在某一特定市场上成功地销售又是另一回事。

宝马 营销策划 经典营销策划方案案例

宝马 营销策划 经典营销策划方案案例

差异化战略
—— “体验决定一切”
Sheer Driving Pleasure
差异化战略
—— “体验决定一切”
Sheer Driving Pleasure
宝马的品牌精神,源自于宝马的巴伐利亚血统,这种血统 一直是宝马文化和品牌认知不可缺失的部分。
• 关键之一他们有着独立的、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宝马标志 本身描绘的就是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的旋转的螺旋桨,宝马 标志的颜色也与巴伐利亚旗帜的颜色相吻合。这种与众不 同使得宝马标志成为汽车业为数不多的动感标志,更具视 觉冲击力。
2011年销量/辆 313,036 232,586 198,520 56,000 47,150 36,087 30,008 24,340 19,075 5,976 1,839 1,000 780 777 342 190
销量增幅/% 37 37 35 9 55 54
72.8 64.6
60 123 95 67 95 62.6 70 72.7
影响不是很明显 短期内影响小公司也注重这方面 的研发 在高端市场影响有限
BMW内部分析
• 公司定位 • 核心价值 • 品牌精神 • 差异化
Sheer Driving Pleasure
公司定位
Sheer Driving Pleasure
• 聚焦于高档细分市场
BMW、MINI及Rolls-Royce 三个品牌全部聚焦于国际 汽车市场中的最高档细分市场。BMW 集团拥有着公司有 史以来最广泛的产品系列,涉及国际汽车市场中所有高档 细分市场领域。
(公共交通系统、 自行车、环保汽车)
Sheer Driving Pleasure
购买者 讨价还价能力 (相对不强)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宝马公司工厂选址案例

宝马公司工厂选址案例

宝马公司工厂选址案例中文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对宝马公司工厂选址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中主要研究了交通运输,政治和文化条件,劳动力条件,产品销售条件和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多方面影响选址的因素。

同时对莱比锡和东欧两地进行了加权评分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在综合多方面因素之后,莱比锡优于东欧。

选址决策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而宝马公司作出的这个决定不仅可以保障公司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高成本的德国似乎是个最不可能建汽车厂的地方。

比起东欧同行,德国汽车工人的平均收入要高7倍,但工作时间却要少10%。

但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oder)为宝马(BMW)在莱比锡的一家新工厂剪彩时,我们的想法大可能都要有一些变化。

该工厂投资达13亿欧元。

眼下,其他欧洲和亚洲汽车生产商都在把生产转移到东欧的低成本国家,因此,将生产宝马最畅销3系车型的莱比锡车厂,看来像个巨大赌注。

经过竞争激烈的选址过程,宝马舍弃捷克而选择在莱比锡设厂,该决定令许多业内分析师震惊。

一些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最后一家建在西欧的大型汽车厂,标志着德国政府对汽车业发挥的影响力。

在德国,每7个人就有一个在汽车业工作。

德国的失业率现已处在战后创纪录的高水平,假如将更多工作移出这个国家,那会是件非常敏感的事。

“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政治决策,”法兰克福私人银行梅茨勒分析师尤根·皮珀说。

宝马的举措突出表明,德国汽车制造商是多么难以接受“东进”。

宝马、梅塞德斯(Mercedes)或保时捷(Porsche)没有一家在东欧拥有大型工厂,即使是欧洲的产量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大众,它在斯洛伐克工厂的汽车产量也比它在德国其他工厂的产量少很多。

相比之下,菲亚特(Fiat)、丰田(Toyota)和起亚(kia)等汽车制造商均已在东欧大举投资。

如果大家(德国汽车商)对于在何处设厂采取另一种策略,那它们也许都能赚更多钱,”皮珀先生说。

德国法律案例(3篇)

德国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库尔特·施密特(以下简称原告)是一位德国消费者,于2010年购买了一辆宝马公司生产的X5越野车。

在2011年的一次长途驾驶中,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失控,导致原告受伤,车辆严重损坏。

经调查,事故原因是车辆的安全气囊在撞击时未能正常弹出,导致原告受到严重伤害。

原告遂将宝马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其医疗费、车辆损失费以及精神损害赔偿。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宝马公司是否应承担产品责任?2. 原告的损失是否应由宝马公司承担?3. 宝马公司是否构成欺诈行为?三、法院判决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于2013年对此案进行了审理。

以下是法院的判决结果:1. 宝马公司应承担产品责任。

法院认为,根据《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的规定,产品责任是指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安装者、供应者等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本案中,宝马公司生产的X5越野车存在安全气囊缺陷,导致原告受伤,因此宝马公司应承担产品责任。

2. 原告的损失应由宝马公司承担。

法院认为,根据《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的规定,产品责任的范围包括因产品缺陷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

在本案中,原告因车辆事故受伤,车辆严重损坏,其损失应当由宝马公司承担。

3. 宝马公司不构成欺诈行为。

法院认为,虽然宝马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未如实告知原告车辆存在安全气囊缺陷,但该行为并不构成欺诈。

因为原告在购买车辆时已经充分了解了车辆的性能和特点,且宝马公司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告知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因此,宝马公司不构成欺诈行为。

四、案件启示本案给我国企业带来以下启示:1. 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2. 企业应诚实守信,如实告知消费者产品信息。

3. 企业应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切实履行产品责任。

五、结语本案是德国法律体系下的一起典型产品责任案件。

通过审理,法院明确了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时,本案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借鉴,提醒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要重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宝马成功销售的案例

宝马成功销售的案例

宝马成功销售的案例宝马成功销售的案例1:所谓Ctrl Z Day,其实是宝马为了新BMW Z4上市做的一次事件营销。

话说BMW结合热点营销的能力一向不俗,但这次,BMW将营销段位提高了一个等级,从追捧迎合热点事件,转变为开始尝试自己创造话题。

正所谓,有热点要上,没有热点创造热点也要上,Ctrl Z Day就这么诞生了。

7月8日,BMW开始通过一些营销大号,在微博上传播普及Ctrl Z Day的来源以及作用,让大量的网民对其开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将Ctrl Z Day的背景设置为“流传于美国的娱乐性节日”,“欧美青年这一天在社交网络上吐槽自己的故事”,看上去煞有介事。

从这一天开始,网友对Ctrl Z Day的兴趣和期待值被渐渐引发。

很快,传说中“7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到了。

7月12日,也就是设定的Ctrl Z Day当天,宝马与KOL合作,集体制造了#Ctrl Z Day#热门话题,其范围之广令人咋舌:搞笑类、体育类、新闻类、旅游类、音乐类等微博红人,通过心灵鸡汤、时事热点、诙谐幽默等各种各样方式发表对于“世界后悔日”的感慨,并迅速引起了网民的转发和跟风,引发了2万以上的转发量。

Ctrl Z Day火了,但绝大多数网民这时候仍然不知其中的真正奥秘。

7月15日,新BMW Z4发布当天,宝马中国官微发布一条微博,告诉大家BMW对于Ctrl Z 的理念:“与其怀念过去,不如憧憬未来,人生没有Ctrl Z,Control Z4 驭而无憾。

”继而利用汽车圈KOL转发官微内容,于是,对汽车感兴趣的网民首先明白过来:Ctrl Z Day原来是一场BMW的营销。

在挑明身份的两天之后,BMW又发布了一则在7月12日当天拍摄的视频,更加明确地向世人宣告了BMW与Ctrl Z Day的关系。

新BMW Z4全面占领佳程广场:直梯、扶梯、旋转门,“Control Z4驭而无憾”的字样无处不在,而在一楼大厅,一群年轻人进行了一场快闪活动,最后躺在地上摆出大大的“Z4”,并打出“control”字样。

德法实践报告法律案例范文(3篇)

德法实践报告法律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培养法律意识,本报告选取了某公司劳动争议案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旨在揭示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法律适用以及解决途径,为今后类似案件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案情简介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生产。

公司规模较大,员工人数众多。

2018年,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以降低成本。

在裁员过程中,部分员工对裁员方案提出异议,认为公司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随后,部分员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三、争议焦点1. 公司裁员是否合法?2. 公司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3. 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四、案例分析1. 公司裁员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确需裁减人员时,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裁减人员。

在本案中,公司未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也未听取其意见,且未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因此公司裁员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裁员不合法。

2. 公司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在本案中,公司未优先留用上述人员,也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因此公司裁员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

3. 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在本案中,公司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可以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

五、解决途径1. 劳动仲裁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

宝马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宝马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叶子概念车
6/30/2020
6/30/2020
BMW概念车展示
宝马i8
6/30/2020
宝马Z4
6/30/2020
宝马X6
6/30/2020
பைடு நூலகம் 宝马i8视频展示
NEXT —— 今日内容......
纲要
一、宝马汽车公司简介 二、汽车制造工业之难点 三、BMW公司的生产状况 四、宝马供应链管理的三大应对措施 五、总结
(三)、供应链方面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 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BMW公司很谨慎地 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它把其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 ,纳入成本节约的考量因子,这也是物流链管理的 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成本方程式,例 如在一次的前置运送中,安排替几个BMW工厂同时 取货。
(三)、供应链方面
这个成本方程式是建立在最佳化计算法的基础上,考 虑因素为对供货商成本最低化之送货频率、其经济与 实务有关的不同附加条件,例如尽可能让运输工具满 载、每周固定时间送货等。如果同一货运公司替多个 BMW工厂送货,则必须安排送货先后次序,以达成本 最佳化。此外,运送货量最好一星期内平均分配,让 运输工具及仓储达到最高使用率,这样就不会影响等 待进货时间。
一、宝马汽车公司简介
1.汽车世界的地位:宝马是驰名世界的汽车企业之一, 也被 认为是高档汽车生产业的先导。
2.公司创建时间:1916年 3.总部:德国慕尼黑 4.过去: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 5.现在: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
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20名
二、汽车制造工业之难点
四、宝马供应链管理的三大应对措施
(一)在定单方面,BMW挖掘“当日需要量”潜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