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概论

文艺学概论
文艺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1章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区别与联系(第四节)

12章 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 (区别)

13章 文学鉴赏与心理过程 (三节)

14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P276)

意境的特征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四、.理论与实践,30分徐志摩 赏析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风格还有诸种的观念和理论: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风格、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文学传播:(文学传播包括文学传播者、文学文本、传播媒介。)文学传播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文学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但其传播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与范围,影响到文学接受系统的结构与性质。

文学思潮: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前的30年欧洲文学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它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至。)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展望未来美好理想,具有表现性和虚构性。

现实主义: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

接受理论:文学接受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与再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活动。(以读者为中心),文学接受观点之一:期待视野、二:隐含读者、三:填空与对话。 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主要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具有哲理性、象征性、情感性、多义性。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作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应一定社会本质的具有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风格的概念10章

文学传播是什么12章 文学思潮:l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11章 接受理论12章 意象的概念、文学典型的概念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8章

文学意象的特征(3个特征)9章

接受美学 文学传播 文艺学老师给的 文学风格 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文学意象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

6)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品的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作品的形式又不须依附于一定的内容,二者均从对方的存在为条件,构成完整的统一体。但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并不意味着在统一体的内部。它们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互相矛盾的。一般来说,内容起决定作用,形式是对内容的形成起积极能动作用,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7)文学意象的特征:①文学意象具有哲学性。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意象都寄寓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包含深刻的哲理,又包含着哲理性意象的表达,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②文学意象具有象征性。借助象征手法,作家将抽象的主观理念与可感外物相结合,便于读者理解,又可将作品表现的更加形象生动。③文学意象具有情感性。文学意象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外在感性形象是高#审美意识形态的客体化产物。④文学意象具有多义性。它为读者提供了自由联想的中介和触发的媒介。

(8)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概括地说,同一文学思潮中可能夹杂着多种创作方法,同一创作方法可以在多种思潮中被运用。创作方法并不一定依附于某一文学思潮,两者是不可能完全等同的。文学思潮所要研究的重点是某一历史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文学观念,而创作方法只是文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呈现及其呈现方式。

(9)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文学消费具有物资消费和精神消费两重特性,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行为的消费行为,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10)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追求美探索美的过程。审美鉴赏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共鸣等阶段。

(11)文学批评的功能:①分析,阐明和批判文学中蕴涵的审美价值②文学批评将对文学作品优长而局限等褒贬评价信息反馈给文学家影响和调节文学的再创作③文学批评活动能将影响和指导欣赏者,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④文学批评能调节文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12)意境的特征: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宇宙人生的丰富意蕴。

文艺学系列课程(1.5.3)--现代小说(一)

教学案例 1.关于卡夫卡: 英国大诗人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1 有“文学百科全书”之誉的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将卡夫卡列入《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中26位文学大师之中,认为他身上体现了“经典性忍耐和‘不可摧毁性’”。 中国作家张炜则认为:“他是一个不灭的、特别的灵魂。这个灵魂永远训诫和启示着人类。”2 与后面要讲到的海明威的传奇生涯相比,卡夫卡的生平经历平淡无奇。他1883年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生几乎都是围绕这座城市打转,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在这里读中学,对面的大楼就是我所上的大学,左边一点儿就是我的办公室……我的一生就是在这个小圈内度过的”3。从1908年起,一直到1922年因健康原因而退休,他供职于一家保险公司。作家经历的丰富对他的创作自然大有裨益,但也并非成为优秀作家的先决条件;卡夫卡无疑代表了现代主义作家中的另一类典型,即: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许乏善可陈,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异常丰富,想象和幻想能力特别强大。 1 转引自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页。 2 张炜:《十一家小札》,《世界文学》1999年第6期。 3H·萨菲纳:《弗朗兹·卡夫卡和布拉格》,见《卡夫卡:迷途的羔羊》,张振、刘洵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2. 卡夫卡谈写作: “我身上的一切都为文学创作而准备着,这么一种工作不啻是一种神仙般的消解和一种真正的生命活力;而在这办公室里,我却为这么一件讨厌的公文,不得不从有能力获此幸福的躯体上割下一块肉来。”1 3.卡夫卡论自我分裂: “两个时钟走得不一致。内心的那个时钟发疯似的,或者说着魔似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以一种非人的方式猛跑着,外部的那个则慢吞吞地以平常的速度走着。除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互相分裂以外,还能有什么呢?而这两个世界是以一种可怕的方式分裂着,或者至少在互相撕裂着。”2 4. 卡夫卡谈家庭: “我生活在我的家庭里,在最好的、最温柔体贴的人们中间,我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对于家庭来说,我同任何人都没有共同语言。”3 5. 卡夫卡谈写作: “从我心里把我整个惶恐不安的情状全部写出来,并且像它从我的内心深处出来那样,把它写进纸的深处去,或者把它这样写下来:把所写的东西不折不扣地引进我的内心里去。这不是艺术上的要求。”4 1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2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61页。 3《致卡尔·鲍威尔》,见《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28页。 4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2页。

通信学科概论

1.学科门类设置共有12大类,包括哪些? 01 哲学 02 经济学 03 法学 04 教育学 05 文学 06 历史学 07 理学 08 工学 09 农学 10 医学 11 军事学 12 管理学2.学科基础知识结构体系构成是如何? 电路与电子学知识领域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通信电子线路、VLSI设计基础、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信号系统与控制知识领域: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 计算机知识领域: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 络 电磁场知识领域: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波工程。 3.结合学过的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等课程,你是如何理解基 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大学本科学习阶段的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于理工科专 业而言,基础课一般包括微积分、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一些自 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专业基础课是指该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通信工程的专业基 础课有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路分析、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而专业课则不胜枚举,每个专业都不尽相同,通信工程的专业课有程控交换原理、光通信原理、移动通信这些必修课,还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语音信号处理、DSP应用技术、扩频通信等选修课。一般而论,基础课同专业课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学好基础课对于学好专业课具有促进作用。 专业课区别于基础课在于:它决定了大学生今后从业的一个大方向,也决定了一个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培养目标、任务以及发展方向,选定了专业,也就选定了一个研究、学习的领域。 一般地说,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该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并为发展学生智能奠定扎实而又宽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基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和稳定的,它是专业学科的“基石”。而专业课是根据社会对于某种专门人才在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其任务在于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

文学接受论(一):欣赏

文艺学概论第15讲: 文学接受论(一):文学欣赏 文学接受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的含义。狭义的文学接受仅指阅读与欣赏——对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想象与审美体验等;广义的文学接受既包括阅读与欣赏(可以说是文学接受的初级阶段),也包括批评——对文学作品及相关事物的理性分析和评价(可以说是文学接受的高级阶段)。 一、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 1、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心理能力 文学作为语言文化和语言艺术,其形象和意蕴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在读者脑海中重新构造出来。由此,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相当程度的相关心理能力——感知、理解、同情(自居/移情)、

想象和情感反应能力等,是不可能从事文学接受活动的。正如鲁迅所说:“读者也应该有相当的程度,首先的识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与情感,也须达到相当的水平。否则,和文艺即不能发生关系。”(鲁迅《文艺的大众化》,《鲁迅全集》v7p579) 2、一定的文学修养(指文学接受经验和文学理论知识)。 出于不同的需要,人类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语言文化,它们各有自身的特点。由此,对于不同的语言文化,接受者应以对于接受某种语言文化来说是合适的态度和模式去接受它,否则就会因为态度和模式的不合适而不能产生好的接受效果,甚至无法接受。例如:对于杜甫在《古柏行》一诗中对古柏的描写——“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曾以科学家的眼光责怪道:四十围是径七尺,高二千尺,“无乃太细长乎”。再如:对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中的“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我校编写大学语文教材的教师中居然也有

人对其中的“三十年”作如此考证和解释:“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初仕到辞归前后约十三年。”这种现象表明:如果缺乏对文学这种语言文化的特点(如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了解,那么,即使是文化水平高的人也可能不能以合适的态度和模式进行文学接受活动从而也无法产生良好的接受效果。 3、一定的人生经验 人对于事物的理解都是以一定的相关经验和原有看法为基础的,对于完全没有相关经验的(初次接触的)事物,人是无法理解的。对于文学接受来说,没有或者缺乏相关的人生经验,人同样不能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表现在作品中的内容的意义。关于人生经验对语言作品的接受的影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历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格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文学接受同样如

张凤铸《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第9章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主持艺术【圣才出品】

第9章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主持艺术 9.1 复习笔记 一、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一)主持人节目的传播特色 文艺娱乐节目所包含的艺术门类、节目形态、节目风格日益丰富多样,主持人节目形式在文艺节目中的运用,使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增添了传播的贴近性、人际性和参与性的魅力。主持人节目的传播特色可以概括为四点:个性化、人格化、人际性、参与性。“个性化、人格化”是指传播者在传播中的特色;“人际性”是指传受双方在大众传播中所具有的直接交流、即时反馈的交互传播模式;“参与性”是指受传者在传播中被赋予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传播形态。 1.个性化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横亘着各种媒介物,使得传者与受者之间“关系的非人格性”。采用主持人节目形式,可以改变这种“关系的非人格性”。 主持人淡化了官方色彩、媒体色彩而具有“个性化”,以朋友的身份与大众平等对话,以个性化的视角和表述方式进行传播,给受众十分贴近的平等感和亲切感。 2.人格化 主持人在传播中有一定的自由和较多的创作天地,且与具体栏目有着紧密而相对稳定的关系,受众会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中,逐渐对主持人的整个人格有所认识和评价。 受众会因为对某位主持人的信赖和喜爱钟情于其所主持的节目,这便是主持人节目“人格化”的传播特色。这样的人格化传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引导作用。

3.人际性 “人际性”是指主持人节目把“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特色引入了大众传播。主持人节目开通“热线”、现场观众参与讨论等形式,为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人际交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环境,传受双方有了真正的交流和即时的反馈。 “人际性”使得大众传播的“单向传播”模式有了一定的“交互传播”的特色。在传播中,主持人不仅重视传播的目的,同时注意受众的需求、受众的接受能力和习惯,使传播更易于被广大受众所接受,缩短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 4.参与性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传播目的,达到优化的传播效果,主持人节目十分注重受众在传播中积极参与的愿望和实现的可能,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受众参与的节目形态。 受众在主持人节目中能动的参与,激起了了他们对媒体的热情,有一种“这是我们自己的节目”的亲近感,促进了主持人节目收听、收视率的提高。 (二)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1.广播电视文艺类主持人节目的主要类型 文艺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服务,担负着提供丰富多彩的精品节目内容。 (1)文艺节目包括音乐、戏剧、文学、电影、曲艺、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以及精彩纷呈的综艺节目。 ①从节目功能看,有文艺欣赏、文艺评介、文艺知识、文艺报道、文艺咨询、文艺服务、文艺娱乐等各种不同功能的节目; ②从节目形式看,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文艺节目较多地采用了主持人形式,其主要节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 3 于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 “左联”的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培养革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3 月27 的简称,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文协 若,会”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文协”的机

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协”的日常工作。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抗日斗争相结合。成。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年6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 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波、王平陵、傅彦长、 国民党御用文人、上海市政府委员、员,、《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 年5 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

专业概论心得

专业概论心得 会计学是什么一门学科,在高考之前我完全不了解,更谈不上什么对它有什么兴趣之类的。只知道是一门很繁琐的学科。但高考后,因为要考虑选择专业,选择专业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当然不能够马虎。我查看了许多专业,一开始我想要选择医学类的,但发现医学类的分数都很高,又因为自己本身是读理科的,于是看了一些工科专业,但后来想想还是得综合考虑,得考虑几年之后比较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所以我就考虑了会计。我为了了解这个专业,我查了很多关于会计专业的资料。发现会计的就业率挺高的,而且该专业是属于文科类型的,我想应该挺适合自己的。于是选了会计。 那时只是觉得会计只是一个帮公司算账的,记账的。至多也就是算算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但是等我自己真正接触到会计学,才知道我的认识实在是太肤浅了。会计不仅仅是算算数,而是一个公司运行的重要枢纽。一个好的会计可以令一个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一个会计的失误可以造成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这时候我才知道会计是这么的重要。我觉得如果公司是一辆汽车,那么会计就应该是这辆车的车轮。有了高级的引擎(公司的重要机构),这车要像开得更快还得靠车轮,所以说这公司运行的好不好还得看会计的能力。因此即使再小的公司,它可以没有经理,但不能没有会计。我想这个会计独有的魅力足以吸引我,足以给我去将会计学好的动力。 我以前会计只是一门简单的学科,看来我是错了,而且错得很彻底。会计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会计所跨的领域之大是我难以想象的,它所要学习的学科多得数不胜数。其中就有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学科等,当然还有很多我没有说的。所以说学好会计不仅仅是学会计学基础而已。也因此让我觉得会计要学好并不容易。而且在会计行业有很多的证要考,开始就有从业资格证,接着还有更多的证可以去考,听老师说,会计是一种越老越值钱的职业。看来还真是有道理啊。 再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社会上各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会计也将成为各行业中的一个热门专业,其社会地位和收入也会慢慢地提高。 1、内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但是,其待遇、发展欠佳,新人月薪绝大部分较低。 2、还有大部分外资企业在同等岗位上的待遇都远远高出内资企业。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比较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但其要求较高的英语水平。在薪金方面,新人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满足,同时,绝大部分外企能够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3、最近,法律+财务的财务会计也很受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欢迎。所以,选修了法律专业并有所成就或拿到法学第二学位的同学,其发展前途也很光明。 4、事物所的待遇虽低,且有时加班还不给加班费,杂事多……但是在那里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充分锻炼能力。即使有的小会计事物所月薪较低,但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则大部分获得较好的收入。对于我们无疑是一种诱惑。 5、理财咨询,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更何况,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投资渠道的

18春学期《文艺学概论》在线作业1

18春学期《文艺学概论》在线作业-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伯明翰学派中()以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来解读大众传媒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优势意识形态”现象。他认为,媒介文化是有权者与无权者经常斗争的场域 A.斯图尔特?霍尔 B.威廉斯 C.约翰逊 D.约翰?菲斯克 正确答案:A 2.()把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学科,即“感性学”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鲍姆伽登 D.黑格尔 正确答案:C 3.()认为否定的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同一性的意识形态,而且艺术就是这种否定辩证法的“最高级的范式” A.卢卡奇 B.本雅明 C.阿多诺 D.马尔库塞 正确答案:C 4.伽达默尔发展了海德格尔的“前理解结构”的概念,并且对审美理解上,提出了()观点 A.视域融合 B.期待视野 C.隐含读者 D.意图谬见 正确答案:A 5.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深刻影响了后世形形色色的美学思潮,成为了现代美学的源头 A.德国古典美学 B.马克思主义美学 C.黑格尔美学 D.康德美学 正确答案:A

6.《本文的召唤结构》是德国接受美学发轫期的一个奠基之作,这是()与20世纪60年代末发表 A.姚斯 B.伊塞尔 C.费什 D.卡勒 正确答案:B 7.西方马克思主义把()作为重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心 A.整体性 B.人道主义 C.总体性 D.异化 正确答案:C 8.马克思系统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现了辩证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是() A.异化 B.剩余价值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正确答案:B 9.()以重视身体并对身体的在世结构进行细致分析而闻名,他建构出了相对完整的身体美学 A.尼采 B.弗洛伊德 C.海德格尔 D.梅洛——庞蒂 正确答案:D 10.由于对经济与技术的关注,对视觉文化转向的洞察,()始终强调对电影文化的研究,电影作为典型的大众文化现象被纳入到他的意识形态批判之中 A.杰姆逊 B.詹姆逊 C.威廉斯 D.约翰逊 正确答案:B

18考研: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与广播电视艺术学区别

18考研: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与广播电视艺 术学区别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就业分析: 两个专业的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广播电视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广播电视学硕士专业中传广播电视学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广播电台、广电研究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亦可从事其它相关媒体实务和学术研究等工作。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如下: 广播电视史论方向; 广播学方向; 电视学方向; 纪录片学方向; 新媒体传播方向; 媒介文化传播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③71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实务 学制:3年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专业 其专业方向如下: 电视艺术理论方向; 电视策划方向; 广播电视文艺方向; 电视剧理论与实践方向; 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 录音艺术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④817综合考试[艺术学] 考研参考书:

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广播电视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12新闻传播史论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 雷跃捷:《新闻理论》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 雷跃捷:《媒介批评》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 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 石磊:《新媒体概论》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 《新闻传播史论凯程通》凯程考研 815新闻实务 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 谭云明:《新闻编辑》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 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8章)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 王振业《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 复试科目与参考书: 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 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淑萍:《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任金州:《电视新闻摄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19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徐舫舟:《电视节目类型学》 高鑫:《电视艺术学》 苗棣:《电视艺术哲学》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期刊:《现代传播》 期刊:《中国电视》 凯程考研:《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凯程通》

现代文学

●周作人1929到1933年在清华大学等校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讲义,后整理发表题 为《中国新文学纲要》是现代文学史的开创性著作 ●1917年文学革命是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革命文学是1928年前后掀起的又一场文学革命运动,着重探讨文学内容的深入发展, 要求文学和社会革命、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内容的层次上对文学的变革提出了深层的要求。 ●八事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 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用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陈独秀提出的,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推翻琢磨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 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创造新文学,成员: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为文学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小说月报》 ●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北京,郭沫若郁达夫田汉、张资平、何畏、徐祖正、张凤 举、成仿吾、穆木天、陶晶孙《创造》,多为日本留学生,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多为旅英美留 学生 ●语丝社: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 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语丝》 ●语丝体: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排击有 害于新的旧物,催促新的产生) ●湖畔诗社:以爱情诗闻名,成员: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是湖畔诗人,《湖 畔》 ●浅草社:1922年成立,《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现过《文艺旬 刊》,其骨干成员有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 ●问题小说: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除旧布新的力量,引出了一批“问题小说”,造就 了一群问题小说家。他们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1919年下半年,冰心正式开了问题小说之风〈斯人独憔悴〉冰心王统照许地山 ●形成原因:1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的产物2与作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3受外国文 学影响(有历史文献的价值,艺术价值成就不高) ●通俗文学:以清末民初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 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 ●小诗体:在周作人郑振铎翻译的外国作品影响下产生的,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短诗,一般 三五行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和美的情思。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值三 ●三美:闻一多提出的新诗格律化,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 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纯诗:穆木天提出的,1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2诗应有不同散文的思维与表现 方式,强调诗的暗示与朦胧 ●杂文: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鲁迅、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钱学同、李大钊

学科概论期末论文

经济学学科概论小结 年级:2012级 专业:金融学 班级:1202班 姓名:陈紫琦 学号:u201212113

一.对本专业的认识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下属学院。2000年6月,原华中理工大学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建学院组建新校,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开设有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等专业,以及按美国模式开设的"经济学-数学"实验班。 教学特色主要包括: 1,发挥华中科技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努力培养兼具良好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的复合型经济人才; 2,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各专业前三年课程打通教学。 3,保持外语、数学、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 4,10余门专业基础课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 5,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6,按美国模式开设经济学-数学试验班(已招生5届),注重数学基础训练,绝大多数专业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 经济学类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商务-英语双学位班、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以及按美国模式开设的"经济学-数学"实验班等专业。在大一上学期的转专业考试中,我十分幸运地成功转进了我一直以来憧憬的金融学专业。以下是我对本专业的一些认识。 1.定义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这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跨时配置稀缺资源的一门学问 2. 研究对象 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 3.历史起源:金融学在古代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西方,叫做货币银行学,是从经济学科中分离出来的.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引进的主要专业课程: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金融工程学、保险精算、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分析方法,了解当代国际、国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金融法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的操作规则、具有独立从事金融业务及相关领域渗透能力,

我国电视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我国电视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34卷第6期 2011年O6月 长江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 oI.34NO.6 Jun.2011 我国电视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李云霞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大同037004) 摘要:电视文学经历了孕育诞生,发展成长,兴旺繁荣三个阶段.电视文学作品的创作理念, 作品形态,题材来源等都发生了改变,电视文学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 特点,不断调整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视文学;发展;特点 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1)06—0176—02 一 ,文学与电视的天然联系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同电视有着天

然的亲和性.文学通过文字语言诉诸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读者大脑中形成意象,并留下指认性并不明确的印象和感受.这种模糊形象一方面构成了文学的一种特色,另一方面也为电视的二次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电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不仅将 现代科技与艺术相融合,还将其他艺术门类的长处和特点进行融会和组合,既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拥有多样的艺术 手段.电视创作的特点是直指人眼,通过明确具体 的艺术形象,让观众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文学和电视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二次创 作空间,电视不仅仅是作为文学传播的载体而存在的,更以和文学紧密结合的方式立足,从而产生了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电视文学. 二,电视文学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一)第一阶段:孕育诞生 电视文学的孕育诞生是从电视小说开始的. 1964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部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将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搬上了荧幕,因其绝对忠实于原着,将原着中的全部文学语言都通过电视的声画语言充分地展现在荧幕上,具有极强的文学性, 被视为电视小说的雏形.1978年,中央电视台创办

现代文学

一“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于四十年代开始出现,以赵树理为核心,主要成员还有马烽、西戎、孙谦、束为等,他们都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较多地描写中间人物,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色彩,语言口语化、大众化,有明朗、质朴、幽默的风格。 两个主要的创作群体 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 (赵树理、马烽、西戎、胡正、束为等); 陕西作家群——柳青、王汶石等。 二、革命历史小说 主要题材内容: 1.革命战争史诗。突出全景性与史诗性,重大史实加入虚构的人物事件,试图揭示历史本质。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等。 2.小型战斗、非正规军战斗。借鉴传统侠义小说的表现方法,故事性强,以通俗小说的形式讲述英雄传奇故事。如曲波的《林海雪原》、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等。 3.追溯回忆式写作。具有个人的抒情性特征。如孙犁的《山地回忆》、《铁木前传》,茹志鹃的《百合花》等 例如以“三战一记”(《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和《渡江侦查记》)为主的电影。 战争文化观念下的审美模式: 1.歌颂赞美英雄。如周大勇(《保卫延安》)、朱老忠(《红旗谱》)等。 2.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艺术模式。如小说中常见的两大语言系统:“我军”系统和“敌军”系统。 3.由于战争总是以辉煌胜利而宣告结束,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被作为固定的审美模式,并以此形成统一的审美风格特征。 例如,英雄的死亡不能引起传统悲剧中的恐惧效果,而是以道德价值的认识来取代生命本体价值的认识,其结果消解了战争文学的悲剧美学效果。 三梁斌的《红旗谱》 (一)主要人物: 朱老巩——朱老忠——大贵、二贵 严老祥——严志和——运涛、江涛 (二)主要事件: 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老明告状,朱老忠探监,反割头税运动,保定二师学潮等。(三)小说主旨 《红旗谱》将一个中国农民的现代性成长过程包裹在一个传统的子报父仇的通俗小说故事中,以“成长小说”这种现代艺术形式描述了这一抽象的生成过程。代表性人物即朱老忠。 三代农民代表着个不同的时代: 朱老巩——自发反抗的旧式农民,必然失败; 朱老忠——成长中的农民,从个体反抗走向自觉革命,从家族反抗到阶级反抗;

文艺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1章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区别与联系(第四节) 12章 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 (区别) 13章 文学鉴赏与心理过程 (三节) 14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P276) 意境的特征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四、.理论与实践,30分徐志摩 赏析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风格还有诸种的观念和理论: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风格、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文学传播:(文学传播包括文学传播者、文学文本、传播媒介。)文学传播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文学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但其传播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与范围,影响到文学接受系统的结构与性质。 文学思潮: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前的30年欧洲文学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它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至。)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展望未来美好理想,具有表现性和虚构性。 现实主义: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 接受理论:文学接受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与再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活动。(以读者为中心),文学接受观点之一:期待视野、二:隐含读者、三:填空与对话。 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主要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具有哲理性、象征性、情感性、多义性。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作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应一定社会本质的具有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风格的概念10章 文学传播是什么12章 文学思潮:l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11章 接受理论12章 意象的概念、文学典型的概念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8章 文学意象的特征(3个特征)9章 接受美学 文学传播 文艺学老师给的 文学风格 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文学意象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

广播影视文艺学

广播影视文艺学 广播影视文艺学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广播影视文艺学属于自设专业(自设专业是指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没有,而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本专业以广播影视文艺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文艺节日、文艺栏目、文艺频道等节目形态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创作特征、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以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广播影视文艺理论体系。广播影视文艺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繁多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反映出当代最前沿的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相对理论定性,更需依据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广播影视文艺学理论研究,拥有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互为促动的鲜明特点。因此,还需特别注重应用理论的研究领域。 2.研究方向: 广播影视文艺学的研究方向有: (01)影视理论与批评 (02)影视史研究 (03)比较影视研究 (04)广播电视文艺与文化 (05)电视剧研究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四川大学为例) 3.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5文学评论写作 ④914中国文学(含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 复试科目:文学理论(含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四川大学为例)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从事广播影视艺术事业的节目创作、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好的创新能力;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二级学科) 0***** 文艺学、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 汉语言文字学、0***** 中国古典文献学、0***** 中国古代文学、0***** 中国现当代文学、0*****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招收此自设专业的院校及开设年份 四川大学(20XX)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文艺创作单位、专业剧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影视创作、评论、导演及制作工作;也有在大专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也有在文化传播公司、文艺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事业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及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创作、高层次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 六.就业前景

现代文学一

名词解释 1《新青年》 1915年9月15《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有陈独秀主编,新文化运动即以次为肇事。1916年2卷起改名《新青年》主要代表有鲁迅、李大钊等。他将整个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峰同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文艺阵地。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以及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为,宣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历史必然趋势。 3《文学革命论》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主张以“革命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问题小说” 1919下半年,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等。它的形成主要受五四理性之光和外国小说刺激。其主要理念是写实主义。 5“零余者”形象 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同现实社会势不两立,宁愿贫困,也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以种种变态行为表示反抗。郁达夫用其表现自己精神困境,并通过拷问自己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6象征派 代表作家王金发,穆木天,提倡“纯诗”即强调朦胧,暗示的特点和“诗的贵族化”以及“独语体”和“谈话风”主要表现人的内心感觉,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7“随感录”作家群 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有李大钊、陈独秀、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其主要特点立论坚实、短小精悍、富于战斗力。 8“语丝”派 1924年11月创刊,1930年3月停刊。主要撰稿人有周作人、鲁迅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其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 9“现代评论”派 20年代中期出现,代表作家徐志摩,陈西滢等。特点是自由,华丽。“闲话家”、“贵族化的立场”。 10春柳社 1907年组办,主要成员李叔同,曾孝谷等。他们的特点是借鉴西方,以语言动作为表现手段,创造新的戏剧形式。同时注重写实性,以建立新的演出方式。 11“二元三人”模式 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限度,有三人构成,但是二元对称对峙格局,第三人起结构性作用,或是引发矛盾,或是提供解决矛盾的契机。 简答 1鲁迅在《呐喊》,《彷徨》演化的的“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在离去”两大

文学概论知识点

绪论 一、自测题: 1、文学 2、文艺学 3、文学理论 4、经验方法 5、社会学方法 6、心理学方法 7、形式主义方法 8、比较文学方法 二、讨论题: 1、文学理论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如何? 三、思考题: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文学理论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 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为哪四种关系所决定的? 4、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分哪几个层次?试举一种专门方法加以说明。 第一章文学本质论 一、自测题: 1、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 3、意识形态 4、抽象思维 5、形象思维 6、文学语言 二、讨论题: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有哪些欠缺、又有哪些长处? 三、思考题: 1、社会结构的整体构成如何?什么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2、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如何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如何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3、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文学特征论 一、自测题: 1、形象性 2、赋比兴 3、陌生化 4、典型性 5、典型人物 6、典型环境 7、典型化 8、意境 9、生活真实 10、艺术真实 11、倾向性 12、形象大于思想 二、讨论题: 1、文学形象有哪些特点?它与科学理论有哪些区别? 三、思考题: 1、什么是典型人物?什么是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对于塑造典型人物有何意义? 2、什么是典型化?试从个性化与概括化辩证统一的角度来说明典型化的规律。 3、作家创造典型人物有哪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 4、为什么说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高? 5、怎样理解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不相一致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功能论 一、自测题: 1、认识功能 2、教育功能 3、娱乐功能 4、审美功能 5、寓教于乐 6、为艺术而艺术 7、“熏、浸、刺、提” 8、“兴、观、群、怨” 二、讨论题: 1、为什么既不能将文学理解为仅仅供人消遣的,又不能将其功能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2、怎样理解“融理于诗”这一命题? 3、怎样理解“寓教于乐”这一命题? 4、怎样看待“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

电视文艺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电视文艺学以中国电视文艺为考察对象,全面地对中国电视文艺的本体理论和重要节目形态进行系统研究。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新闻学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开设,课程包括对电视文艺的范畴与发展历史、审美特性的探析;对电视与受众、创作者、社会生活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之间的互动图景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音乐节目等节目形态的样态演变、发展脉络、创作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视文艺的基本概念和创作规律,进而掌握电视文艺节目的分析与创作。 Course Profile: The course of Television Literature and Art focuses on Chinese TV literature and art, and comprehensively conduc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its ontology and major program forms. The course opens to the senior students majoring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includes analyses of the scop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V literature and art. In-depth studies also 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V and the audience, creators, social life, etc. and their interactive views. On this basis, researches will be conducted on the pattern evolution, development context, creating requirements of TV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