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堵塞的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CVC)堵塞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立即停止输液并冲洗管道:如果发现输液不流畅,需要立即停
止输液,并冲洗管道,以避免血液反流。

所有的操作均需要坚持无
菌操作的原则,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合理冲洗管道:在置管4~6h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使用肝素盐
水对管道进行脉冲式冲管,以防止药液沉淀,堵塞管道。

冲洗液通
常为生理盐水,用注射器采用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的方法,使
等渗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

抽吸和药物处理:如果发现管道疑似堵塞,则需要立即查看患
者的生命体征,并检查管道是否弯曲、打折。

确定没有问题之后,
使用注射器对管道进行抽吸。

如果抽吸不顺利并且没有回血,则判
定发生堵塞。

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将尿激酶和生理盐水注入管道当中,等待栓子溶解之后才能再次输液。

更换新导管: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堵塞问题,那么可能需
要更换新的中心静脉导管。

此外,为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密切巡视患者,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血液回流。

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避免有配伍禁忌
的药物混用。

两种药物交接时先快速输入30s后,再根据要求调节
滴速,能将输液器与导管内的药物冲掉,防止前后两种药物在输液器内发生反应形成沉淀而堵塞导管。

如有微量泵泵入药物则应同时更换泵管,并注意连接紧密,防止接头处松脱漏血或管道堵塞。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处理方法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护士。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溶栓方法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溶栓方法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溶栓方法
深静脉导管堵塞是指在静脉插管过程中,导管内出现血栓阻塞,导致
导管通路受阻。

深静脉导管堵塞发生后,不仅会影响药物输注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起栓塞,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需
要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一、机械溶栓:
机械溶栓是通过物理力量去除导管内的血栓。

机械溶栓的方法主要有
以下几种:
1.导管反复抽吸法:可通过连续反复地抽吸导管内的血栓,从而清除
血栓阻塞。

此方法适用于血块较小或血栓团较松的情况。

2.导管拔出法:当导管内的血栓较大或血栓团较密集时,可考虑拔除
堵塞的导管,然后用适当大小的导管重新插入,以清除血栓。

二、药物溶栓:
药物溶栓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导
管的通畅。

常用的药物溶栓剂有尿激酶(urokinase)、重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rt-PA)等。

1.尿激酶溶栓法:尿激酶是一种通过激活自体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的溶栓剂。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其作用是使血栓内纤维蛋白溶解,从而达到溶栓的效果。

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法:rt-PA是一种可直接激活纤溶
酶原生成纤溶酶的溶栓剂。

与尿激酶相比,rt-PA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和
更短的半衰期。

3.其他溶栓剂: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物溶栓剂,如安慰血栓酶、链激酶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应急预案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应急预案

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输液、给药及监测血管内压力等治疗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如导管扭曲、受压、药物沉积等,可能导致导管堵塞。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应急事务。

三、应急预案措施1. 发现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时,立即停止输液或给药,并通知医生。

2. 医生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如患者病情稳定,可尝试以下方法进行导管复通:①轻柔地旋转导管,使其恢复通畅;②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清除阻塞物;③如条件允许,可使用导管推注器或导管注射泵进行导管复通。

(2)如患者病情不稳定,应立即给予以下处理:①迅速建立新的静脉通路,确保患者用药及输液需求;②必要时给予患者紧急治疗,如吸氧、建立呼吸支持等;③通知相关科室,如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协助处理。

3. 在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处理完毕后,对导管进行再次评估,确保其通畅。

5. 记录应急处置过程,包括患者病情、导管复通情况、所用药物及处理方法等。

6.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导管护理注意事项,防止导管再次堵塞。

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情况,预防导管堵塞。

3.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认识。

4.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五、应急预案执行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医院各部门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下肢支架后又有点堵塞,治疗方法

下肢支架后又有点堵塞,治疗方法

下肢支架后又有点堵塞,治疗方法下肢支架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深部血栓形成等疾病,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病区的作用。

但是,有时在使用下肢支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堵塞现象。

那么,下肢支架后出现堵塞,该怎么治疗呢?本文将介绍下肢支架后出现堵塞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下肢支架后出现堵塞的原因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支架是为了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使用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支架也可能会加重静脉栓塞,导致支架后症状加重。

2. 下肢淤血当下肢静脉通路出现堵塞或者阻塞时,下肢的静脉回流就会减慢或者停止,形成下肢淤血,从而导致下肢疼痛和浮肿。

3. 下肢末梢血管收缩下肢支架压迫静脉,使其容积减少,从而增加了下肢末梢循环的阻力,让下肢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导致下肢疼痛和麻木感。

二、下肢支架后出现堵塞的治疗方法1. 根治原因出现下肢支架后堵塞的症状时,首先要确定原因,考虑到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及时进行血栓溶解治疗。

可以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来抗凝和预防血栓形成。

2. 补充缺血当出现下肢支架后疼痛和麻木感的症状时,可以考虑采用促进下肢血流的方法,如加强下肢按摩、温敷等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3. 采取适当的措施选择正确的下肢支架是避免其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应选择合适的支架大小和型号。

而且,在使用下肢支架时,要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产生感染等并发症。

三、下肢支架使用注意事项1. 选用适合的支架在选择下肢支架时,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支架,以保证支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2. 预防感染使用下肢支架后,要特别注意局部的卫生清洁,避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日常生活中,要穿着松软的衣物,避免紧身裤等不透气的服装,否则会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产生堵塞的症状。

3. 注意个人卫生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皮肤上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

静脉血管堵塞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及保守治疗

静脉血管堵塞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及保守治疗

静脉血管堵塞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及保守治疗?静脉血管堵塞是静脉血管的常见病,使下肢静脉血液不能有效回流,出现下肢的肿胀、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

静脉血管堵塞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静脉血管堵塞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西医认为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中和术后、长途乘车久坐不动、或长久的下蹲位等均可导致血流滞缓,如下肢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瘀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管堵塞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

较大的手术与血液缓慢有密切的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周围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术后长期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都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而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

静脉血管堵塞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化学性损伤是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管堵塞形成。

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管堵塞形成。

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

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是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骨折、术后尤其是剖腹产,子宫肌瘤等盆腔手术后长期卧床者;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脑血栓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均是静脉血栓易患人群。

静脉血流滞缓,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中和术后、长途乘车久坐不动、或长久的下蹲位等,均可导致血流滞缓,较大的手术与血液缓慢有密切的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周围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术后长期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都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而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

静脉血栓病因有哪些?血液高凝,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输液速度不稳定、静脉堵塞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便甚至风险。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输液速度不稳定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有时会出现输液速度不稳定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输液管路不畅通或者输液针头位置不正确所致。

解决方法:1. 检查输液管路,确保管路通畅,没有扭曲或者折叠的情况。

2. 检查输液针头的位置,确保针头正确插入皮肤和静脉,避免移位或者脱落。

3. 调整输液泵的速度,确保输液速度稳定。

二、静脉堵塞静脉堵塞是静脉输液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输液无法进行或者延误治疗。

解决方法:1. 首先,停止输液,检查静脉针头的状态。

如果出现堵塞,可以轻轻拔出针头,然后再重新插入。

2. 如果静脉堵塞无法解除,可以重新选择输液部位,并更换输液针头。

3. 注意观察静脉输液的情况,如果多次发生静脉堵塞,建议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进行相关处理。

三、感染风险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直接进入体内,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解决方法:1. 在输液前,切记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彻底洗手并进行消毒。

2. 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应穿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对于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定时更换输液针头,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四、过敏反应一些患者可能对输液中的药物或者液体成分产生过敏反应。

解决方法:1.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或者液体。

2. 如果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发红、瘙痒、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 针对过敏患者,可以提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确定是否对特定药物或液体成分过敏。

总结: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对于输液速度不稳定、静脉堵塞、感染风险和过敏反应等常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输液管路和针头、调整输液泵速度等方法进行解决。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及处理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及处理
• B组:用10000U/ml尿激酶配置液间歇溶栓,方法时间同A组 • C组,:用5000U/ml尿激酶配置液间歇溶栓,前2次各30min通管一次,接下来4h一
次,直到72h
• D组:用10000U/ml尿激酶配置液间歇溶栓方法时间同C组。
[3]封秀琴,金丁萍,梁皎. 应用尿激酶疏通深 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观察[J]. 中华护理杂 志,2005(09):709-710.
发生导管堵塞时的临床表现?
输注的液体滴数减慢或滴注停止,或无 法静脉导管内抽出回血或冲洗导管有阻 力。
导管堵塞原因
常见 .堵葬春操作管原因:
• 连接液体不及时,使输液中断时间过长 • 输液速度过慢 • 从导管采集血标本未及时冲管 • 输血制品、脂肪乳剂时未及时冲管,导致沉淀物堵塞导管 • 操作不规范,导致导管头端粗糙易形成血栓
[1]梁玉芬. 尿激酶间歇注入溶栓在肿瘤患者深静 脉导管堵塞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 新,2012,9(11):118-119.
• 用空注射器用力抽尽管腔内残留液体,接装与管腔容积等量的尿激酶溶液注射器(浓度为 2万U/ml),用力抽吸缓慢放手,如有阻力不可向管腔内推注,如此反复多次,使尿激酶缓慢 进入管腔保留15~30min,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如回抽通畅,用20ml氯化钠注 射液注入,无阻力表示溶栓成功,如抽吸有阻力表示未完全通畅,可以再次溶栓。对照组 采用传统溶栓方法。将10万U尿激酶溶于100ml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1000U/ml尿激酶溶 液,调节微泵以50ml/h的速度泵入导管。
4: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Port:可长期使用。
中心静脉导管的适应症
1:需要长期持续的输液者。 2:需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3:需大量快速的输液者。 4: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溶栓方法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溶栓方法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溶栓方法方法尿激酶1支(10万U/支)加入0.9%NS10-20ml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0000-5000u/ml的尿激酶溶液。

1、部分堵管:回抽无回血,推入时有阻力,静脉滴注速度减慢。

(1)连接:将堵塞导管处肝素帽取下连接三通阀,使三通阀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直臂接口连接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侧臂接口连接吸有尿激酶配制液的2ml注射器;关闭连接有尿激酶溶液的三通阀口,开放连接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三通阀口并回抽、放松,反复几次以便松动血栓,(因部分堵塞导管推注时有阻力但通畅,切勿用力推注,防止血栓进入血液,形成更大栓塞);关闭此三通阀口。

(2)注药:打开吸有尿激酶配制液的2ml注射器三通阀口,推入0.5ml后关闭三通阀所有接口(单根导管充满溶液约0.5ml)。

(3)检查是否通畅:5-30min后再次开放连接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三通接口抽回血,若见回血抽取2ml血液弃去,用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后用肝素钠封管液行正压封管。

若未见回血,更换注射器,重复以上方法再次注入尿激酶溶液,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回抽可见回血,管腔通畅。

2、完全堵管:回抽无回血,推入时阻力大,液体完全不能滴入。

(1)连接:将堵塞导管处肝素帽取下连接三通阀,使三通阀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臂接口连接20/50ml空针筒,三通侧臂接口连接吸有尿激酶配制液的10ml注射器;关闭连接有尿激酶配制液的三通阀口,打开空针筒侧的三通,回抽10ml左右,使导管腔内呈负压状态,然后立即转向含溶栓剂针筒一侧的三通、同时关闭空针筒一侧三通,利用负压原理使少量尿激酶溶栓剂自动吸入导管,使导管充满溶栓剂后夹闭管道。

(2)检查是否通畅5-30min后回抽空针筒,若见回血,则尽量回抽出管腔内剩余尿激酶液体(必须大于1ml)弃去,用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后用肝素钠封管液行正压封管。

若未见回血,则抽回导管内全部药液及血凝块弃掉,再重复以上方法,可反复数次直至管道通畅见回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堵塞的治疗方法
1、抗凝血药
尽管近20多年来的某些研究对vonMichel(1878)提出的血栓说
持有异议。

但抗凝血药物仍为本病治疗的首选药。

(1)纤维蛋白溶解酶:此类制剂包括尿激酶。

链激酶。

纤维蛋白
溶酶。

蛇毒抗栓酶等。

其中尿激酶无抗原性。

使用前不必作过敏试验。

毒副作用较小。

故最常用。

尿激酶(urokinase):能直接激活血浆及血浆块中的纤维蛋白溶
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

提高纤维蛋白溶解能力。

从而使血
栓溶解。

常用剂量为1万Iu。

加入低分子右旋糖苷250~500ml内
静脉滴注或加入生理盐水20ml内静脉注射。

一日1次。

10~15次
为一疗程。

亦可以100~150Iu溶于0.5~1ml生理盐水内作球后注射。

一日或隔日1次。

5次为一疗程。

(2)抗血小板凝集剂:常用的该类制剂有乙酰水杨酸肠溶片及潘
生丁。

前者可抑制胶原诱导血小板凝集和释放二磷酸腺苷(adenosine,ADP)。

有比较持久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一日1次。

饭后服50~75mg。

后者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从而减少其聚集。

每次口服25~50mg。

一日3次。

(3)肝素。

双香豆素等亦有抗凝血作用。

现已少用。

2、中医治疗
(1)可用丹参、毛冬青、当归注射液1~2毫升球后注射,每2日
1次。

(2)病至中、后期,可选用以上注射液做电离子导入,每日1次。

(3)可用丹参注射液2毫升或葛根素注射液2毫升双侧肝俞穴位
注射。

(4)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针刺疗法
常用穴:睛明、攒竹、球后、承泣、瞳子髎、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

每次局部远端各取2穴,中刺激,不留针。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
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
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
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
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
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

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
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1、药物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类静脉炎是由静脉注射引起的。


发生于四肢,所注射的药物多有刺激性或浓度过高,有某些抗生素
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某些抗癌药物对静脉,内膜均有刺激性,
加上用药时间较长或静脉较细,或一处静脉反复穿刺等引起。

2、曲张静脉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下肢曲张的静脉内,因血液淤滞,加上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屏障作用减弱,易致细菌侵入,或因
局部外伤而引起曲张静脉出现炎症反应。

由于曲张静脉的存在,静
脉炎也可反复出现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曲张静脉闭
塞而自行治愈。

3、一般治疗
去除导致静脉炎的病因,如静脉导管等。

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

下肢病变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时可加用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局部可采用热敷、物
理治疗等促进炎症吸收,止痛。

4、药物治疗
外用类肝素软膏、抗炎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等活血化瘀药物。

对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需要采用低分子肝
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

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根据感染细菌类型
对应使用抗生素。

5、手术治疗
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可在炎症期消退后,如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

如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浅静脉炎,可于炎
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静脉炎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控制,治愈的希望很大。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一定要忌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但是可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
蔬菜,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猜你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