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试题与答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精神抑郁、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A、视觉紧张B、心理紧张C、视觉紧张D、肌肉骨骼紧张E、精神紧张正确答案:B2.关于职业伤害,错误的说法是A、不同行业的职业伤害事故率有所不同B、职业伤害是可以预防的C、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由单一因素引起D、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包括描述、分析和干预性研究E、年龄小、工龄短易发生职业伤害正确答案:C3.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
A、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B、职业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D、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动保障待遇E、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正确答案:D4.听觉显示器的设计中,应避免A、紧急报警宜采用间断的声音信号B、需要传输很远的信号应使用低频声音C、应急告警的听觉显示,应不惊醒睡眠中的人员D、字词长短要合适,字、词、语句间距要适当E、选用人耳最敏感的频率范围正确答案:C5.热辐射强度的单位为。
A、kCal/(㎝2·min)B、J/(㎝2·min)C、Cal/(㎝2·min)D、J/(m2·min)E、kCal/(m2·min)正确答案:B6.反复多次接触TDI后,再次接触的主要毒作用表现是A、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B、肢端溶骨症C、过敏性支气管哮喘D、聚合物烟雾热E、呼吸道刺激作用正确答案:C7.苯主要以下列哪条途径进入人体。
A、主要经皮肤和呼吸道B、经消化道C、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D、经呼吸道和消化道E、经皮肤正确答案:C8.呼吸性粉尘是指直径多大的粉尘。
A、>10μmB、=10μmC、<5μmD、>15μmE、<8μm正确答案:C9.下面哪种气体可以使血液的运氧能力下降。
A、COB、联苯胺C、苯蒸气D、CO2E、氯气正确答案:A10.颈、肩、腕损伤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感觉过敏或麻木B、疼痛C、活动受限D、肌张力减弱E、白指正确答案:E11.慢性铅中毒时,血和尿中ALA升高是由于A、琥珀酸脱氢酶受抑制B、ALAS受抑制C、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D、ALAD受抑制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受抑制正确答案:D12.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解析

《姓名:陈云虹班级:预防一班学号:2一、判断题1、生产性粉尘均可导致作业工人肺部纤维化。
2、质量分散度越高,表明径粒较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
3、在矽肺病的发生发展中,质量分散度较粒子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4、可呼吸性粉尘是指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的15μm以下的粒子。
5、沉积在肺泡腔表面粉尘的清除大多是通过形成尘细胞后,通过纤毛运动被排出体外。
6、防尘八字方针包含了第一、二级预防内容。
7、粉尘沉着症患者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线胸片阴影消退。
8、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9、有些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中毒作用如锰化物。
10、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5-10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1、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2、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矽肺病的特异性病理改变。
13、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肺间质弥慢性纤维化。
14、矽肺患者临床症状与胸片的改变程度相平行。
15、肺心病、自发性气胸及支气管感染是矽肺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死因。
16、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最好是设法消除或替代该因素。
17、大多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与物理参数呈直线相关关系18、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能通过传导、蒸发途径散热。
19、高温作业时,气温和热辐射是气象条件中影响人的体温调节主要因素。
20、一般认为尿盐量降至8g/24h以下时,则表示人体可能缺盐。
21、出汗量可反映高温作业者的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
22、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可出现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23、胃溃疡是高温作业工人中常见职业性多发病。
24、高温作业易发生工伤事故主要因为神经系统出现抑制作用。
25、因中暑而死亡的患者大多缘于热衰竭。
26、热射病是因为散热障碍,体温调节紊乱所致。
27、热射病者体温一定升高,热衰竭、热痉挛者体温均可正常。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复习题(含答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铅及无机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皮肤B、皮肤和呼吸道C、呼吸道D、皮肤和消化道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2、可吸入性纤维粉尘是指。
A、直径<3μm,长度≥5μmB、直径<3μm,长度≥51μmC、直径<3μm,长度<5μmD、直径>3μm,长度≥5μmE、直径>3μm,长度<5μm正确答案:A3、中等强度作业是A、氧债几乎等于氧需B、氧需不超过氧上限C、氧债大于氧需D、氧需等于氧上限E、氧需超过氧上限正确答案:B4、影响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A、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B、劳动强度C、肺通气量D、肺血流量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5、改进生产设备与工具的设计与操作方法A、劳动生理学B、物质奖励C、组织管理D、人类工效学E、劳动心理学正确答案:D6、矽肺病理形态分型中没有以下哪一型。
A、弥漫间质纤维化型B、团块型C、结节型D、砂粒型E、进行性大块纤维化正确答案:D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我国再造法定职业性尘肺。
A、矽肺B、石棉肺C、云母尘肺D、铍尘肺E、炭黑尘肺正确答案:D8、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当外界振动波作用于人体时,外界的振动频率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当时,则发生共振现象。
加强了对机体的危害、根据共振理论。
试问下列哪种波段的振动频率对人体危害最大A、中长波B、超短波C、分米波D、厘米波E、毫米波正确答案:B9、女性,23岁,织布厂挡车工两年。
近2个月来,感觉耳鸣,听力下降。
听力测定发现听阈提高16dB(两耳)。
下班后十几个小时听力才可恢复。
此种现象称之为()A、听觉适应B、听觉疲劳C、听力损伤D、噪声性耳聋E、永久性听阈位移正确答案:B10、某男性工人,接尘工龄26年,主诉轻度运动后即感呼吸困难,无明显咳痰,体温正常,诊断一期石棉肺。
石棉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弥漫性间质纤维化B、石棉小体C、胸膜斑D、胸膜粘连E、石棉结节形成正确答案:A1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频范围是。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单项选择题]1、某搬运工从楼下搬重物上楼,作业时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其劳动强度属于()A.极低强度作业B.低强度作业C.中等强度作业D.大强度作业E.极大强度作业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首先将氧需、氧上限和氧债三个概念搞清楚。
大强度作业为氧需超过氧上限,而极大强度作业为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故正确答案为D。
[单项选择题]2、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首先来自()A.ATP的分解B.CP的分解C.糖的分解D.脂肪的分解E.蛋白质的分解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供给肌肉运动的能量首先源于ATP的迅速分解,进而CP及时分解补充ATP。
此题正确率为55%,答B的考生近23%,估计是未注意"首先"二字。
正确答案为A。
[单项选择题]3、有关静力作业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氧需通常不超过1L/minC.不易疲劳D.静力作业时没有做功E.作业维持时间短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体力劳动过程中,机体产生氧债的原因是()A.劳动强度过大B.劳动时间过长C.氧需大于供氧D.肌肉无氧酵解E.肺通气功能受限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时体温的变化是()A.先升高后降低B.升高C.降低D.不变E.先降低后升高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6、脑的氧代谢与其他器官相比,正确的描述是()A.清醒状态下较其他器官高B.清醒状态下较其他器官低C.相当于其他器官氧代谢的总和D.睡眠时明显低于其他器官E.睡眠时明显高于其他器官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7、有关生物监测,正确的说法是()A.为了发现有效的生物标志物B.可以代表外接触量,特别是经呼吸道接触量C.不能反应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D.可用于筛检易感者E.生物效应剂量是表示吸收到体内毒物的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正确答案D。
生物标志物常是生物监测的指标,而不是监测目的;环境监测可以代表外接触量,特别是经呼吸道的接触量;生物监测可以反应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表示吸收到体内毒物的量是内剂量。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及答案(卷三)一、A11、游离二氧化硅由于晶体结构不同,致纤维化能力表现为A、结晶型>无定型>隐晶型B、隐晶型>结晶型>无定型C、结晶型>隐晶型>无定型D、隐晶型>无定型>结晶型E、无定型>隐晶型>结晶型2、硅沉着病诊断分期的最主要依据是A、接触矽尘的职业史B、临床症状和体征C、矽尘的浓度D、化验检查E、X线胸片3、速发型硅沉着病是指从事矽尘作业多长时间出现的硅沉着病A、半年B、1~2年C、5年D、5~10年E、<1年4、晚发型硅沉着病是指A、接触矽尘20年后才出现的硅沉着病B、矽尘作业工人在50岁以后出现的硅沉着病C、脱离矽尘作业后即出现的硅沉着病D、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发现的硅沉着病E、以上都不是5、工业生产中以下哪一种肺尘埃沉着病最常见、进展快、危害严重A、石棉肺B、电焊工肺尘埃沉着病C、硅沉着病D、石墨肺尘埃沉着病E、水泥肺尘埃沉着病6、矽肺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A、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B、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C、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D、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E、肺组织活检7、矽肺的X线表现有A、圆形小阴影B、不规则形小阴影C、大阴影D、胸膜和肺门改变E、以上全有8、矽肺的典型病理改变是A、肺气肿B、胸膜增生C、气胸D、结节型矽肺E、胸膜斑9、下列晚发型矽肺发生的条件中哪项是错误的A、接尘浓度高B、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高C、接尘年限短D、脱尘时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E、接尘者身体比较虚弱10、石棉小体是石棉肺的A、病理特征B、诊断标准C、接触指标D、X线表现E、无意义11、胸膜斑是以下哪种尘肺的病理特征A、矽肺。
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影响振动不良作用的重要外界条件是A、潮湿⅛CBB∖Γ=]∕unC、寒冷D、热辐射E、以上都是答案:C2.声级计A,声级的设计是根据A、模拟人耳对100方的响度曲线B、模拟人耳对70方的响度曲线C、模拟人耳对40方的响度曲线D、模拟人耳对1000Hz标准音等响曲线E、模拟人耳对40dB.纯音的响度曲线答案:C3.国家发布并实施的最新尘肺X线诊断标准适用于以下尘肺A、矽肺B、石棉肺C、炭黑尘肺D、铝尘肺E、以上所有答案:E4.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其中哪一个步过程中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较少A、基本的化工原料B、合成单体C、单体缩合D、聚合物树脂加工塑制成成品答案:D5.下列关于危险度评定论述错误的是A、对有害因素潜在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B、估算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概率和程度C、为制定法定职业病提供依据D、寻求可接受危险度E、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远期效应答案:C6.能导致A. RD. S的是A、一氧化碳B、氯气C、氧化氢D、二氧化氮7,下列作业中接触氧化物机会最多的是A、炼钢B、电镀C、塑料生产D、印染答案:B8.农药被吸收进入人体后短时间内以在()的浓度最高。
A、肺B、脑C、肝D、肾答案:C9.滨氟菊酯的毒作用机制为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与筑基结合C、钠离子通道延迟D、抑制 D.答案:C10.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频范围是A、<20HzB、20~20000HzC、>20000HzD、200~2000HzEx >2000Hz答案:B11.下列哪一选项不是预防尘肺的技术措施A、改革工艺B、湿化作业C、通风D、戴防尘口罩答案:D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E、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答案:C13.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还包括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D、心血管系统E、以上都是答案:E14.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A、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B、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C、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D、排除其他疾病E、以上都是答案:E15.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以下哪项除外A、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类型B、二氧化硅含量C、粉尘浓度D、劳动者心情E、接尘时间答案:D16.下列关于实验室测试评价论述错误的是A、包括整体动物实体和体外测试系统B、常用于测试化学物毒性,预示对人的危害C、评价有害因素潜在作用D、结合临床观察结果,阐明接触水平一反应关系E、制定人体参考界限值17.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不包括A、角膜的热损伤B、热性白内障C、急性角膜结膜炎D、慢性充血性睑缘炎E、视网膜灼伤答案:C18.生产环境中铅浓度的国家卫生标准为:铅烟低于Av 0. 01mg∕m3B x0. 03mg∕m3C∖0. 05mg∕m3D、0. 10mg∕m3答案:B19.有机溶剂中,哪一类多具有肝脏毒性A、B、芳香煌类C、醇类D、氯代燃类答案:D20.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A、液滴B、固体微粒C、烟D、雾E、细菌答案:B21.农业机械化存在的劳动卫生问题A、噪声和振动B、外伤C、有毒有害气体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22.确定矽肺病分期哪项不是必需的依据A、职业史B、肺部X线变化C、临床症状D、现场调查资料答案:C23.具有腐败臭鸡蛋味的气体是A、硫化氢B、氧化氢C、一氧化碳答案:A24.汞进入人体后主要与哪个基团结合产生毒作用A、羟基B、竣基C、皴基D∖筑基答案:D25.职业肿瘤的识别途径包括Av临床观察B、实验研究C、职业性流行病学调查D、临床观察,实验研究E、ABC三项答案:E26,下列哪种情况称为负辐射A、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对人体发射热辐射B、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散热C、当周围空气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散热困难D、当周围空气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容易散热E、以上都不是答案:A27.纤维粉尘是指纵横径之比A、>10:1B、>5:1C、>3:1D、<3:1Ex >2:1答案:C28.从听阈到痛阈的范围是()dB.。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集含答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集生产环境与健康【A1型题】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A.异常气象条件、噪声与震动、辐射线B.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C.生产过程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有害因素、劳动环境有害因素D.细菌、病毒、霉毒E.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工具性因素2.不属于...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A.生产性毒物B.生产性粉尘C.非电离辐射D.细菌E.劳动组织不合理3.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B.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机会C.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方式D.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时间E.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浓度4.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错误..的是A.可存在于生产过程中B.可存在于劳动过程中C.可存在于生产环境中D.泛指与职业性损害有关的因素E.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5.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的三个因素是A.劳动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B.易感者、病原、作用途径C.易感者、接触机会、接触强度D.接触方式、劳动者、有害因素种类E.以上都不是6.关于职业病特点错误..的是A.病因明确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C.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测定D.病变程度均于有害因素作用强度有关E.病变早期处理预后较好7.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分类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A.中暑B.手臂振动病C.减压病D.高原病E.外照射急性放射病8.不符合...工作有关疾病概念含义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只是该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B.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疾病的促发因素C.不包括法定职业病D.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强度就可降低发病率E.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就可避免发病9.不属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措施是A.作业场所通风排毒除尘措施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C.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D.职业健康监护措施E.以上都不是10.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就业禁忌证和建立健康档案B.发现临床病变C.评价作业环境卫生状况D.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E.以上都不是11.职业性接触苯者所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职业病B.工作有关疾病C.职业性外伤D.职业特征E.以上都不是12.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B.减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C.降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D.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需要E.以上都不是13.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A.气体、蒸气、烟B.烟、气体、液体C.蒸气、雾、尘D.烟、雾、尘E.烟、蒸气、雾14.生产环境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液体、固体、粉尘、烟B.气体、液体、烟、固体C.蒸气、液体、固体、烟D.气体、蒸气、气溶胶E.固体、液体、尘、雾15.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A.接触浓度和时间B.接触浓度和方式C.接触的时间D.年龄和接触的方式E.营养状况和接触的时间16.属于法定职业性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A.结核B.痢疾C.布氏杆菌病D.肺霉菌病E.流行性出血热17.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引起的工作有关疾病是A.胸膜间皮瘤B.石棉肺-1-C.尘肺D.肺癌E.慢性气管炎18.接触砷可引起A.皮肤癌、膀胱癌B.皮肤癌、肺癌C.肝癌、肺癌D.胃癌、膀胱癌E.肺癌、胃癌19.可引起肝血管肉瘤的毒物是A.苯B.聚乙烯C.联苯胺D.氯乙烯E.铬酸盐20.接触联苯胺可引起A.肺癌B.肾癌C.胃癌D.膀胱癌E.肝癌21.铅引起机体的主要早期变化之一是A.小血管痉挛B.卟啉代谢障碍C.对神经鞘细胞作用D.大脑神经细胞变性E.δ氨基r-酮戊酸的分解增加22.可接触到铅的作业是A.吹玻璃B.蓄电池制造C.电镀D.气压计制造E.提炼金、银等23.沉积在骨骼中铅的存在形式是A.磷酸氢铅B.甘油磷酸铅C.氧化铅D.四氧化三铅E.磷酸铅24.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含量达到或超过多少才能诊断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A.2.5μmol/B.3.0μmol/LC.3.15μmol/LD.3.5μmol/LE.3.86μmol/L25.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二级预防措施是A.控制熔铅温度B.上岗前健康检查C.健康检查D.定期检测空气中铅的浓度E.加强通风排毒26.铅主要沉积在A.肾脏B.血液C.脑D.肝脏E.骨骼27.目前国内驱铅治疗的常用解毒剂是A.二巯基丙磺酸钠B.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C.二巯基丁二酸D.依地酸二钠钙E.二巯基丙醇28.慢性铅中毒主要引起A.正常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大细胞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9.慢性轻度铅中毒患者的处理原则是A.驱铅治疗,调离铅作业B.驱铅治疗后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C.积极治疗,必须调离D.密切观察E.对症处理30.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是A.腹绞痛B.垂腕C.周围神经炎D.肌肉震颤E.精神症状31.金属汞在车间空气中的存在形态是A.烟B.固体C.蒸气D.雾E.气体32.慢性汞中毒的三大主要临床症状为A.脑衰弱综合征、口腔-牙龈炎、腐蚀性胃肠炎B.震颤、口腔-牙龈炎、脑衰弱综合征C.口腔-牙龈炎、间质性肺炎、皮炎D.间质性肺炎、肾炎、皮炎E.震颤、肾炎、口腔-牙龈炎33.驱汞治疗的药物主要为A.CaNa2EDTAB.亚硝酸钠C.Na2S2O3D.二巯基丙磺酸钠E.NaNa3DTPA34.汞毒作用最重要的基础是A.与红细胞结合B.与血红蛋白结合C.Hg-SH反应D.与金属硫蛋白结合E.与核酸结合35.主要可接触到镉的作业是A.吹玻璃B.喷漆C.印刷D.电镀E.胶水的制造36.当体内缺乏下列哪些物质时可增加镉在胃肠道的吸收A.铜、锌、铁B.铁、钙、蛋白质、锌C.钙、镁、铜、锌D.蛋白质、脂肪、维生素E.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1-37.长期接触可导致病理性骨折的毒物是A.铅B.汞C.锰D.镉E.铬38.镉在体内主要的蓄积部位是A.骨髓、肾脏B.肝脏和肾脏C.肺部和肝脏D.神经组织和消化道E.脑和肾脏39.体内锰的主要排出途径是A.泌尿系统B.唾液腺C.汗腺D.消化道E.乳腺40.慢性锰中毒主要损害A.循环系统B.造血系统C.神经系统D.消化系统E.泌尿系统41.慢性锰中毒典型的临床表现是A.贫血B.脑衰弱综合征C.植物神经功能紊乱D.锥体外系损害表现E.周围神经炎42.轻度锰中毒最好采用的治疗药物是A.CaNa2EDTAB.氢化可的松C.硫代硫酸钠D.MgSO4E.10%葡萄糖酸钙43.苯污染作业场所空气的形式是A.蒸气B.气体C.液体D.雾E.烟44.苯在体内的主要蓄积部位是A.骨皮质B.骨髓C.血液D.脑E.肾脏45.下列可接触到苯的作业是A.吹玻璃B.下水道疏通C.粪坑清理D.电镀E.喷漆46.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A.消化系统B.血液系统C.造血系统D.循环系统E.神经系统47.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A.中枢神经系统B.循环系统C.血液系统D.泌尿系统E.呼吸系统48.可反映机体近期苯接触程度的指标是A.尿马尿酸B.尿酚C.尿甲基马尿酸D.尿苯基硫迷氯酸E.尿葡萄糖醛酸49.提示有苯吸收的尿酚含量水平是A.>15mg/LB.>10mg/LC.<8mg/LD.>6mg/LE.>5mg/L50.慢性苯中毒可出现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低色素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51.慢性轻度苯中毒的处理原则是A.调离苯作业,从事轻工作B.积极治疗,原则上不调离原工作C.积极治疗,定期复查D.积极治疗,全休E.血象恢复后,从事原工作52.可引起鼻病的生产性毒物是A.铅B.苯C.汞D.铬E.镉53.石棉可引起A.胸膜间皮瘤B.膀胱癌C.肾癌D.皮肤癌E.肝血管肉瘤54.可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的毒物是A.苯B.二甲苯C.硝基苯D.联苯胺E.三硝基甲苯55.二硫化碳的生物学监测指标是检查尿中的A.二硫代氨基甲酸盐B.三硫代碳酸盐C.2-硫代噻唑烷-4-羧酸D.吡哆胺二硫代氨基甲酸E.多巴胺β-羟化酶56.生产环境下,苯胺和硝基苯进入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A.呼吸道B.呼吸道、皮肤C.皮肤D.消化道-1-E.呼吸道、消化道57.苯胺和硝基苯在体内代谢转化生成的共同代谢产物是A.苯醌B.对亚硝基酚C.苯醌亚胺D.对氨基酚E.苯胲58.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毒物主要为A.5-氯-邻甲苯胺B.联苯胺C.三硝基甲苯D.二硝基苯E.对苯二胺59.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毒物是A.苯B.硝基苯C.二硝基苯D.对苯二胺E.正已烷60.苯胺急性中毒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特效解毒剂是A.亚硝酸异戊酯B.大剂量亚甲蓝C.小剂量亚甲蓝D.亚硝酸钠E.硫代硫酸钠61.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是A.SO2、Cl2B.氮氧化物、光气C.氮氧化物、SO2D.甲醛、SO2、NO2E.光气、Cl2、SO262.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对人体最严重的损害是A.肺不张B.肺水肿C.支气管痉挛D.化学性肺炎E.气管和支气管炎63.预防刺激性气体所致肺水肿的关键是A.卧床休息B.注射强心剂C.早期足量皮质激素的应用D.控制感染E.止咳、化痰64.使血液运氧功能发生障碍的毒物是A.CO2B.SO2C.HClD.COE.H2S65.使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的毒物是A.CO、CO2B.HCN、HClC.HCN、SO2D.SO2、NO2E.H2S、HCN66.吸入高浓度可产生电击样死亡的有害气体是A.氮氧化物、H2SB.H2S、HCNC.HCN、HClD.SO2、HCNE.NO2、NO67.主要可接触到硫化氢气体的作业是A.喷漆B.制造灯管C.下水道疏通D.电镀E.贵重金属的提炼68.氰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A.Na2S2O3B.NaNO2C.细胞色素CD.小剂量的亚甲蓝E.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69.急性氰化物中毒的主要机制是A.运氧功能障碍B.形成高铁血红蛋白C.氧气的释放障碍D.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E.与巯基酶结合70.最可能接触到氰化物的作业是A.贵金属提炼B.造纸C.石油开采D.清理粪坑E.皮革加工71.氰化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A.氰钴氨B.腈类C.CO2+H2OD.甲酸E.硫氰酸盐72.防止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是A.加强健康教育B.做好卫生保健工作C.加强毒物的安全保护工作D.合理使用个体防护用品E.将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73.进入空气中毒物浓度很高的生产场所时应使用A.防毒口罩B.防护服C.隔离式防毒面具D.过滤式防毒面具E.涂防护油膏74.下列哪项不是..诊断慢性铅中毒的化验指标A.尿铅B.血铅C.尿ALAD.ALASE.红细胞ZPP75.关于汞的理化特性,不正确...的是A.表面张力大B.吸附力强C.易溶于硝酸D.在常温下可蒸发-1-E.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76.不属于...慢性镉中毒临床表现的是A.低分子蛋白尿B.骨质软化C.病理性骨折D.慢性肾功能衰竭E.表皮溃疡77.治疗镉中毒禁用..的药物是A.含锌制剂B.维生素DC.钙剂D.二巯基丙醇E.依地酸二钠钙78.抢救急性苯中毒时,错误的...处理方法是A.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场所B.给予维生素CC.给予葡萄糖醛酸D.给予肾上腺素E.脱去被污染的衣服79.不属于...慢性苯中毒实验室诊断指标的是A.白细胞数B.红细胞数C.尿酚D.中性粒细胞数E.血小板80.下列哪项不是..二硫化碳的毒作用机制:A.与体内含巯基酶结合B.与神经丝的交联C.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D.维生素缺乏E.影响细胞骨架蛋白质联系81.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苯胺中毒的临床表现A.高铁血红蛋白血症B.溶血性贫血C.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D.黄疸E.膀胱刺激症状82.关于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不正确...的解释是A.肺泡及肺泡间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B.血管活性物质释放C.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D.肺淋巴循环梗阻E.缺氧83.下列哪种作业不会..接触到H2SA.造纸B.皮革加工C.石油开采D.生产日光灯管E.疏通下水道84.国内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是A.有机磷B.有机氯C.有机氮D.氨基甲酸酯类E.拟除虫菊酯类85.农药在施用过程中进入机体主要的途径是A.呼吸道和消化道B.皮肤和消化道C.消化道和黏膜D.黏膜和皮肤E.呼吸道和皮肤86.关于有机磷农药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R1、R2为乙氧基比甲氧基毒性大B.X为弱酸根比强酸根毒性大C.Z为氧原子其毒作用迅速D.Z为硫原子其毒作用相对较慢E.X为强酸根比弱酸根毒性大87.清洗被敌百虫污染的皮肤时,最好使用A.碱性肥皂水B.5%碳酸氢钠C.有机溶剂D.温清水E.植物油88.关于有机磷农药在体内的分布,表述不正..确.的是A.迅速分布全身B.以肝脏含量最高C.可透过血脑屏障D.部分可透过胎盘屏障E.以中枢内含量最高89.有机磷农药易经完整皮肤吸收的原因是A.易溶于脂肪而不溶于水B.水溶性极大,且有一定的脂溶性C.主要可迅速经毛囊、汗腺和皮肤吸收D.对光、热、氧稳定E.脂溶性较大且有一定的水溶性90.马拉硫磷是一种高效、对人畜低毒的杀虫剂,其主要原因是A.不易被人体吸收B.在体内代谢转化极快C.在人体内主要被水解而在昆虫体内主要被氧化D.在人体内主要被氧化而在昆虫体内主要被水解E.进入人体内可迅速以原形排出91.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ChE)活性的主要机制是农药结构中A.带正电荷部分与ChE负矩部位结合B.亲质子的磷酰基与ChE的酯解部位结合C.带正电荷部分与ChE的酯解部位结合D.带正电荷部分与ChE的酯解部位结合,而亲电子的磷酰基与ChE负矩部位结合E.带正电荷部分与ChE负矩部位结合,而亲电子的磷酰基与ChE的酯解部位结合92.下列不属于...毒蕈碱样症状的表现是A.心血管活动受抑制B.肌束震颤C.瞳孔括约肌收缩D.胃肠道平滑肌收缩E.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93.马拉硫磷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类型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E.羟化反应-1-94.马拉硫磷在昆虫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A.二甲基磷酸酯B.三氯乙醇C.三甲基磷酸酯D.硫代磷酸酯E.马拉氧磷95.关于敌百虫的体内代谢,下列不正确...的是A.在哺乳动物体内主要是水解反应B.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二甲基磷酸酯和三氯乙醇C.在昆虫体内的主要代谢过程是脱氯化氢作用D.在昆虫体内的主要代谢过程是水解作用E.在昆虫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敌敌畏96.下列不属于...有机磷农药所致烟碱样作用的临床表现是A.肌束震颤B.动作不灵活C.语言不清D.瞳孔缩小E.血压升高97.胆碱酯酶复能剂的主要作用是A.拮抗蓄积的乙酰胆碱B.减轻和消除毒蕈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减轻和消除烟碱样症状D.与磷酰化胆碱酯酶分子中的酶成分结合,使酶恢复活性E.与磷酰化胆碱酯酶分子中的磷酰基结合,使酶恢复活性98.有机磷农药所致“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A.在出现胆碱能危象前出现四肢运动障碍B.一般在96小时内出现感觉障碍C.在出现OPIDP前出现运动障碍D.在胆碱能危象后和OPIDP出现前出现运动障碍E.在胆碱能危象后和OPIDP前出现感觉障碍99.慢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特点是A.症状的多少和程度随血液胆碱酯酶活性而变化B.胆碱酯酶活性的高低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不明显C.以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D.可见明显的瞳孔缩小E.以肌肉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100.不属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的是A.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30%~50%B.肺水肿C.重度意识障碍D.脑水肿E.呼吸麻痹101.口服中毒时不能用...NaHCO3溶液洗胃的有机磷农药是A.内吸磷B.对硫磷C.敌百虫D.乐果E.马拉硫磷102.中毒后胆碱酯酶复能剂疗效最好的有机磷农药是A. 内吸磷B.敌百虫C.乐果D.马拉硫磷E.二嗪哝103.下列哪种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胆碱酯酶复能剂治疗无效A. 内吸磷B.敌百虫C.对硫磷D.马拉硫磷E.二嗪哝104.为使污染皮肤的西维因加速分解,最好用下列何种溶液清洗皮肤A.高锰酸钾液B. 碱性溶液C. 有机溶剂D. 酸性溶液E. 清水105.急性中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为A.≥80%B.70~80%C.50~70%D.30~50%E.<30%106.轻度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时,首选的解毒方法是A.小剂量阿托品加对症治疗B.单独大剂量使用阿托品,并达阿托品化C.阿托品和氯磷定联合使用D.单独使用氯磷定E.使用氯磷定加对症治疗107.某工作场所地面被棕黄色油状有机磷农药污染,首选的方法应当是A.硼酸溶液冲洗地面B.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地面C.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地面D.碘加热熏蒸E.自来水冲洗地面108.国内市售混配农药中最常见的主体农药类型是A.有机磷B.氨基甲酸脂类C.有机氯D.除虫菊脂类E.脒类109.混配农药毒性的联合作用类型大多数呈A.加强作用B.协同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E.相加作用-1-110.有机磷农药结构通式中代表酸性基团的符号是A. PB. R1C. R2D. ZE. X111.有机磷农药结构通式中Z为何种基团或原子时,可直接与胆碱酯酶共价结合A.甲氧基B.碱性基团C.酸性基团D.硫原子E.氧原子112.马拉硫磷在动物体内主要由下列何种酶代谢转化A.羧酸酯酶B.微粒体混合动能氧化酶C.胆碱酯酶D.乳酸脱氢酶E.以上都不是11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分为A.5级B.4级C.3级D.2级E.以上都不是114.急性中毒临床症状消失后的治疗观察期应延长的农药是A.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B.乐果,马拉硫磷,久效磷C.对硫磷,内吸磷, 乐果D.乐果, 马拉硫磷,内吸磷E.久效磷, 马拉硫磷, 对硫磷115.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在何种情况下应调离接触农药岗位A.急性中度中毒B.急性重度中毒C.有迟发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者D.出现中间综合症者E.出现胆碱能危象者116.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急性中毒潜伏期一般比有机磷农药短的主要原因是A.氨基甲酸酯类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快B.氨基甲酸酯类无需经体内代谢即可与胆碱酯酶作用C.有机磷农药与胆碱酯酶的结合过程缓慢D.有机磷农药在体内代谢快E.以上都不是117.不属于...有机磷农药的是A.马拉硫磷B.乐果C.敌百虫D.西维因E.敌敌畏118.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A.皮肤、粘膜刺激和全身症状B.肺水肿C.中毒性肝炎D.中毒性肾炎E.毒蕈碱样症状;119.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中毒治疗原则是A.给予阿托品B.给予复能剂C.给予对症治疗D.阿托品与复能剂联合使用E.以上都不对120.喷洒有机磷农药时为减少农药经皮吸收,涂抹皮肤最有效的肥皂类型是A.碱性肥皂B.酸性肥皂C.中性肥皂D.营养护肤皂E.硫磺皂121.不符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的做法是A.应使用专用容器配药B.容器使用后应在河塘里清洗C.施药人员应穿长袖衣、长裤D.杜绝自行混配农药E.一天喷药时间不得超过6h122.尘肺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是A.职业史B.症状与体征C.肺功能D.X线胸片E.病理切片123.纤维状粉尘一般指纵横径之比A.<2:1的粉尘B.>2:1的粉尘C.>3:1的粉尘D.>5:1的粉尘E.>10:1的粉尘124.目前,世界范围内接触人数最多的石棉类型是A.青石肺B.温石棉C.铁石棉D.直闪石E.透石棉125.不属于...植物性粉尘的是A.木尘B.石棉尘C.亚麻尘D.蔗渣尘E.茶尘126.决定粉尘对机体作用性质的主要因素是A.粉尘的化学成分B.接触浓度C.接触时间D.粉尘的分散度E.粉尘的类型127.可吸入性粉尘是指A.直径>15μm的尘粒B.直径<15μm的尘粒C.直径在10~15μm的尘粒-1-D.直径<5μm的尘粒E.直径<1μm的尘粒128.决定粉尘粒子在呼吸道阻留部位的主要因素是A.尘粒的直径B.粉尘的水溶性C.粉尘的脂溶性D.浓度E.尘粒比重129.决定吸入粉尘在呼吸道各部位阻留比例的主要因素是A.粉尘的溶解性B.粉尘的分散度C.比重D.荷电性E.吸入粉尘浓度和暴露时间130.污染皮肤后,经日光照射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的粉尘是A.沥青粉尘B.含铅粉尘C.石棉尘D.棉尘E.蔗渣尘131.长期从事矽尘作业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A.尘肺B.矽肺C.粉尘沉着症D.慢性阻塞性肺病E.石英尘肺132.矽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是A.支气管炎B.肺结核C.肺癌D.肺心病E.肺气肿133.“迟发性矽肺”是指A.发病潜伏期大于20年的矽肺B.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发生的矽肺C.接触低浓度粉尘引起的矽肺D.接触者晚年发生的矽肺E.以上都不是134.尘肺综合性预防八字方针中包含二级预防内容的是A.教、管B.革C.水、密、风D.护E.查135.与尘粒在空气中悬浮稳定性关系最小的因素是粉尘的A.形状B.浓度C.分散度D.比重E.荷电性136.对我国工人健康威胁最大的职业病是A.尘肺B.职业性哮喘C.噪声聋D.接触性皮炎E.以上都不是137.在法定职业病种类与名单中,以下不.属于..尘肺的是A.石墨尘肺B.炭黑尘粉C.石棉肺D.农民肺E.水泥肺138.矽肺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A.矽结节B.肺间质纤维化C.圆形小阴影D.肺泡结构破坏E.肺脏体积增大、含气量减少139.有关石棉肺病理改变,不正确...的是A.以肺间质弥漫性胶原纤维增生为主要特征B.胸膜受累较常见C.组织切片或痰液中可检出其独有的含铁小体D.病变后期大体肺切面可见灰白色纤维化索条和网架E.胸膜斑的大小和数量与肺内纤维化病变可不一致140.石棉肺患者的特征性体征是A.呼吸困难B.捻发音C.痰液中检出石棉小体D.肺功能改变E.X线胸片上的不规则小阴影141.矽尘作业指A.接触含游离SiO2的粉尘作业B.接触含结合型SiO2的粉尘作业C.接触含游离SiO210%以上的粉尘作业D.接触含游离SiO250%以上的粉尘作业E.以上都不是142.影响尘肺发病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A.粉尘浓度B.粉尘分散度C.接尘时间D.肺内粉尘蓄积量E.以上都不是143.直径在0.1~0.5μ之间的尘粒在呼吸道的主要沉积方式是A.截留B.撞击C.重力沉降D.静电沉积E.布朗运动沉降144.错误的...矽肺病理类型名称是A.细胞结节型B.结节型C.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D.矽性蛋白沉积型E.团块型145.关于结节型矽肺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B.可有咳嗽和一过性胸痛-1-C.症状的多少和程度与X胸片表现始终呈平行关系D.X线影像主要为小阴影E.以上都不是146.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尘肺应分为A.4期B.3期C.8期D.6期E.以上都不是147.可吸入性纤维指A.直径<2μm,长度≥>5μmB.直径<3μm,长度≥5μmC.直径<5μm,长度≥10μmD.直径<3μm,长度≥4μmE.以上都不是148.不属于...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是A.游离SiO2含量B.游离SiO2类型C.游离SiO2纤维的直径和长度D.肺内游离SiO2粉尘蓄积量E.个体因素149.可致肺组织纤维化的石棉纤维长度是A.只有>200μmB.只有>100μmC.只有>10μmD.只有<5μmE.以上都不是150.棉尘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气管痉挛和气道阻塞B.X线胸片上以圆形小阴影为主C.X线胸片上以不规则小阴影为主D.胸痛E.以上都不是151.关于棉尘病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描述是A.始终表现为工人休息1~2天后,再次上班的第一天才有症状B.有气急和胸部紧束感C.可有畏寒发热D.发病时肺部通气功能下降E.以上都不是152.湿热作业条件下,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为A.加快代谢产热B.中枢抑制降低代谢产热C.汗液蒸发散热D.负辐射散热E.热传导散热153.高气湿是指相对湿度A.>30%B.>50%C.>60%D.>80%E.以上都不是154.反映高温作业者劳动强度和受热程度的最常用的综合指标是A.体温B.出汗量C.心率D.血压E.排尿量155.不符合...热适应表现的是A.出汗反应快B.出汗能力增强C.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大滴状流淌以加快蒸发散热D.肾脏和汗腺对氯化钠的重吸收能力增加E.心率下降156.热射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A.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B.机体脱水后补充大量淡水C.机体蓄热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D.外周血管扩张致脑供血不足E.头部受强热辐射直接照射致脑组织水肿157.提示高温作业工人机体缺盐的尿盐水平是A.15g/24h~20g/24hB.<15g/24hC.<5g/24hD.<5g/8hE.<2g/24h158.热射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A.体温升高明显,一般为40℃以上,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B.大量出汗导致明显脱水表现C.短暂晕厥D.一系列休克表现E.以上都不是159.高温作业厂房有组织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是A.利用风压B.利用负压C.利用热压D.利用风压和热压E.利用热压和负压160.属于湿热型作业的是A.炼钢B.铸造C.印染D.地质勘探E.以上都不是161.热辐射是指较高温度的物体A.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B.以X射线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C.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D.以紫外线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E.以上都不是162.一般认为,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中心体温的上限值是A.37.5℃B.38℃C.38.5℃D.39℃E.以上都不是163.下列不属于...中暑致病因素的是A.高气温B.强体力劳动-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1、听觉适应指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C、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Ⅴ型"下陷,双耳平均听力下降26dB~70dB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双耳平均听力下降>70dBE、听力曲线各频段以同等程度水平下移答案:A2、某农场工人,在夏季施用农药期间,突然感到头痛、头晕、恶心。
经检查证实为急性农药中毒,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当地职业病管理机构报告A、1~2天之内B、>24小时C、<24小时D、<48小时E、3~5天之内答案:C3、与铅中毒密切相关的是:()A、肢端溶骨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白内障D、低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E、意向性震颤答案:D4、听觉显示器的设计中,应避免A、选用人耳最敏感的频率范围B、应急告警的听觉显示,应不惊醒睡眠中的人员C、字词长短要合适,字、词、语句间距要适当D、紧急报警宜采用间断的声音信号E、需要传输很远的信号应使用低频声音答案:B5、单纯性煤尘是指其游离SiO2含量A、在3%以下B、在1%以下C、在5%以下D、在10%以下E、在15%以下答案:C6、噪声聋指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C、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Ⅴ型"下陷,双耳平均听力下降26dB~70dB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双耳平均听力下降>70dBE、听力曲线各频段以同等程度水平下移答案:D7、下列关于工业通风论述错误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20分)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
A. 提高职业卫生科学水平
B.积极防治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
C. 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D. 开展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
E. 进行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2.职业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是
A. 劳动过程中器官和系统的变动规律
B. 生产劳动的组织
C. 提高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D. 预防疲劳和过劳
E. 劳动力的合理化管理
3.气溶胶是指
A. 气体、粉尘、烟、雾
B. 原料、中间产物、辅助材料和成品气态物质
C. 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中的气态物质
D. 粉尘、烟、雾的统称
E. 化学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气态和胶体状态的统称
4. 慢性汞中毒的突出症状是
A. 腹痛
B.低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
C.四肢伸肌瘫痪
D.四肢远端触觉减退
E.震颤
5. 哪个代谢产物可作为评价苯的接触指标
A. 甲基马尿酸
B. 马尿酸
C. 尿酚
D. 苯基硫醚氨酸
E. 苯甲酸
6.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的化合物是
A.氯乙烯
B.丙烯睛
C.氯气
D.四氟乙烯
E.正已烷
7.下列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哪个是正确的
A. 含有游离SiO280%以上的总粉尘PC-TW A为0.7mg/m3
B. 含有游离SiO210%~50%的总粉尘PC-TW A为1mg/m3
C.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滑石总粉尘PC-TW A为4 mg/m3
D.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水泥总粉尘PC-TW A为 6 mg/m3
E.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煤尘总粉尘PC-TW A为8 mg/m3
8.手臂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A. 前庭器官功能障碍
B. 手部交感神经紧张
C. 手部末梢循环功能障碍
D. 手部骨骼功能损伤
E. 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9. 女工,30岁,纱厂纺棉纱6年,近三个月,每逢休息日后第一天上班,中午前后出现胸
部紧束感、气急、咳嗽、自觉发热,其患疾病可能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棉尘病
C.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D.肺结核
E.病毒性感冒
10.某男,56岁,耐火材料厂工作30年,3年起胸闷、气短、轻咳、消瘦,半年前开始持续性胸痛,胸透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胸水为黄色浆液性,后变为血性。
其病可能的诊断是A.肺间皮瘤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肺结核
D.石棉肺
E.矽肺
二、名词解释(30分)
1.Occupational psychology
2.刺激性气体
3.Pneumoconiosis
4.暂时性听阈位移
5.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6.职业性肿瘤
简答题(20分)
1.简述职业病的特点。
2.简述职业性粉尘接触对机体的主要健康危害。
问答题(30分)
1.试用三级预防的观点阐述铅中毒的防护措施。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内容和主要方法。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C
2.A
3.D
4.E
5.C
6.A
7.B
8.C
9.B 10.A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Occupational psychology
研究职业群体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动关系。
2.刺激性气体
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
3.Pneumoconiosis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4.暂时性听阈位移
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5.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是流行病学方法在职业卫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职业人群中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性疾患和工伤的频率和分布的科学。
或者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workplace exposures on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the population.
6.职业性肿瘤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职业病的特点。
P4-5
答:从构成职业病的三个主要条件来看,这类疾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每点2分)
1)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
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
4)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
2.简述职业性粉尘接触对机体的主要健康危害。
P75
答:所有不溶或难溶的粉尘对身体都是有害的,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7分)
(1)尘肺
(2)粉尘沉着症
(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4)呼吸系统肿瘤
(5)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2)局部刺激作用,如鼻炎、皮炎(1分)
3)中毒作用(1分)
4)其它,变态反应、致癌作用、感染作用等。
(1分)
四、问答题(每题15分)
1.试用三级预防的观点阐述铅中毒的防护措施。
答:1)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7分)
A降低铅浓度
(1)加强工艺改革(2)加强通风(3)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4)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B 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2) 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病损,及时预防、处理。
(4分)
3) 第三级预防是在得病以后,合理康复处理。
其原则有:a,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应调离原有工作岗位,并予以积极合理的治疗(4分)
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内容和主要方法。
答:职业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通过对毒理学研究、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不良作用,并对其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过程。
(5分)
危险度评定包括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2分)主要方法包括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评定、接触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
(每点2分)
1.危害性鉴定:主要是危险度的定性评定,确定评定的职业有害因素对接触人群是否引起职业性损害及其发生条件。
2.剂量-反应评定:阐明不同接触水平所致效应的强度和频率,确定剂量-反应关系。
3.接触评定:确定接触途径、估算接触量。
4.危险度特征分析:通过对前三个阶段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获得接触人群的反应率,即该人群由于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可能导致某种健康后果的危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