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观后感《哪吒闹海》赏析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哪吒闹海》赏析

《哪吒闹海》赏析

《哪吒闹海》赏析《哪吒闹海》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部分,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它讲述了哪吒这个小神仙的英勇事迹和对抗海妖的故事,同时也传递着一些深刻的文化内涵。

《哪吒闹海》以古代神话为基础,以哪吒这个唯一一个以儿童形象出现的神仙为主角,通过他的奋斗和成长,展现了人类战胜困难和恶势力的意志和力量。

整个故事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爱与责任的价值观念。

故事中,哪吒是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仙,他的力量来自他的法宝“混天绫”。

当他发现海妖不断侵扰人间,使人们遭受苦难时,他毅然决定挺身而出,保护人类的安全。

他不畏艰险,奋不顾身地与海妖作战,最终战胜了海妖,保护了人民的生活。

除了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之外,《哪吒闹海》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传递了一种正直和勇敢的品质,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哪吒作为一个小神仙,他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他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此外,故事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识,例如神仙与海妖的对立、法宝的运用等,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通过《哪吒闹海》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爱与责任的价值观念,并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无论是在艺术欣赏上,还是在文化传承上,《哪吒闹海》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这篇赏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哪吒闹海》这个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在欣赏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愿这个故事带给人们力量和希望,激励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哪吒闹海启蒙教育说课稿

哪吒闹海启蒙教育说课稿

哪吒闹海启蒙教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我今天的主题是《哪吒闹海》的启蒙教育,我将为大家详细解读这部动画电影对儿童启蒙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背景介绍《哪吒闹海》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

该片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封神演义》,讲述了哪吒成长的故事。

影片以精湛的动画技术、生动的角色刻画和紧凑的剧情深受观众喜爱。

二、培养勇敢与责任感《哪吒闹海》通过哪吒拯救人民、保卫家园的故事,培养了儿童的勇敢与责任感。

在电影中,哪吒面对危险从不退缩,他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人们的生活。

观众们可以从中学到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的品质。

三、传递正能量与友情《哪吒闹海》通过哪吒与敖丙等伙伴之间的情感交流,传递了正能量和友情的重要性。

哪吒与敖丙、敖广等朋友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他们互相帮助、支持和鼓励,展现了友情的力量,这对儿童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四、表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哪吒闹海》中哪吒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彰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对教育的关爱和正确引导,使得哪吒面对困难时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这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引导和启示,也提醒了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五、培养孩子的思辨与创新能力《哪吒闹海》引发观众思考的话题很多,通过哪吒与敖丙等角色间的复杂关系和各种冲突,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辨与创新能力。

电影中的情节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六、构建中国文化自信《哪吒闹海》作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通过展现中国神话故事,构建了儿童的文化自信。

通过该片,儿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操。

七、鼓励儿童勇敢追求梦想《哪吒闹海》以哪吒逆境成长的故事为主线,鼓励儿童勇敢追求梦想。

哪吒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并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八、结语通过《哪吒闹海》的启蒙教育,儿童可以得到勇敢、责任感、友情、思辨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方面的启示,这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1979年哪吒闹海观后感

1979年哪吒闹海观后感

1979年哪吒闹海观后感一、回忆初见。

哪吒一出场,那圆嘟嘟的小脸,扎着两个小揪揪,一双大眼睛透着机灵劲儿。

他穿着小肚兜,拿着乾坤圈和混天绫,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团子。

我当时就想,这个小娃娃怎么这么厉害呀,小小的身体里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

二、情节的魅力。

这个动画里的情节特别吸引人。

哪吒闹海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东海龙王那可是一方霸主,作威作福的,还让百姓们给他送童男童女。

哪吒可看不惯这种事儿,他那勇敢的小模样,直接就冲向了龙宫。

他和龙王的那些虾兵蟹将打斗的场面可精彩了。

乾坤圈一挥,那些小喽啰就被打得东倒西歪;混天绫一甩,就像一条灵动的红色火焰,把龙宫搅得不得安宁。

最让我感动的情节就是哪吒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人和乡亲们,他竟然选择了自刎。

当时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我就在想,哪吒怎么这么傻呀,他这么勇敢,怎么能就这么没了呢。

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觉得这个世界对哪吒太不公平了。

三、角色的喜爱。

我是打心底里喜欢哪吒这个角色。

他不仅仅是勇敢,他还特别有正义感。

他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年纪小就退缩。

他敢于挑战权威,在他眼里,不管你是龙王还是什么厉害的角色,只要你做坏事,他就不会放过你。

而且哪吒还特别重情重义,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家人带来麻烦,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担。

他那种反抗精神也特别让我佩服。

在那个时候,龙王就像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大家都怕他。

可是哪吒不怕,他就像一个小小的火苗,在黑暗中勇敢地燃烧。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不要被强权压迫,要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四、动画的意义。

而且这部动画的制作也非常精美。

那时候的动画师们一定是花费了很多心血,才能画出这么生动的画面。

每一个场景,无论是龙宫的金碧辉煌,还是海边的美丽景色,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那些人物的表情也特别细腻,哪吒的喜怒哀乐都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五、对现在的影响。

它也影响了后来很多的动画作品。

哪吒这个形象也被不断地改编和创新。

影视动画观后感《哪吒闹海》赏析

影视动画观后感《哪吒闹海》赏析

《哪吒闹海》——永远的经典故事梗概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蹦出一个男孩。

李靖正在闷闷不乐,一个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男孩取名哪吒,并收为徒弟,切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

哪吒七岁那年,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

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水淹陈塘关,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

哪吒想反击,却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

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

事后,太乙真人用莲花与鲜藕为身,使哪吒再生。

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本片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1983年获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8年获法国第七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哪咤闹海》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从主题和立意上基本摆脱了原著,可见当年的动画人的才智因而得到极大的发挥空间。

《哪吒闹海》是以一个“闹”字为中心,故事在一开始就具有了一种奇幻感,构筑了一个所谓人、神、妖共处的世界。

《哪吒闹海》里的龙,特意突出了其恐怖残忍的特性,使这个故事的冲突更加激烈。

影片的第一段戏,就是造出黑暗阴沉的氛围,四海龙王火烧森林,将动物赶到海中淹死,在一开始就展示了邪恶力量的残忍。

影片对原著的改编非常成功,哪吒之死一段写的尤其残忍。

哪吒和父亲的矛盾,原书里也写到了,哪吒最后被逼才向父亲低头。

这样的故事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和手法来改编,恐怕就要改得非常残酷,甚至要改得有俄底浦斯的味道,总之会很黑暗,但是《哪吒闹海》的改编,却是非常人性化的,虽然外表是神话,内核却仍是人间的故事,而原著中种种跌宕起伏,上天入海,变幻多端的奇幻感,则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完美的还原。

哪吒闹海的读后感

哪吒闹海的读后感

哪吒闹海的读后感
《哪吒闹海》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动画电影,它讲述了哪吒与龙王的故事。

这部
电影让我感慨良多,让我领悟到了许多人生道理。

首先,哪吒的坚韧不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电影中,哪吒被龙王的儿子所害,但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

他不仅没有被打败,还化解了与龙王的矛盾,最终成为了龙王的好朋友。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

其次,电影中的龙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龙王是一个有着强大力量的存在,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高傲自大,相反,他对待哪吒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态度。

这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力量并不是衡量他的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态度。

最后,电影中的父子情也让我感动不已。

哪吒和他的父亲在电影中经历了许多
磨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彼此的信任和爱。

这让我明白了,家庭是最重要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家人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

总的来说,《哪吒闹海》是一部富有深意的电影,它不仅给了我许多启发,还
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

我会将这些道理牢记在心,努力做一个坚韧不拔、善良谦逊、珍惜家庭的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部电影中得到启发,成为更好的自己。

《哪吒闹海》观后感优秀

《哪吒闹海》观后感优秀

《哪吒闹海》观后感优秀《哪吒闹海》观后感优秀范文诛龙、红绫、天真的正义与纯粹的反抗者。

为非作歹却凭借强大权力与暴力在人间一手遮天的四龙王、为官一方却懦弱无能的李靖、只知顺从进贡与委曲偷生而不懂也无力反抗的底层大众,一起构成了这腐朽、黑暗世界的图卷。

不合理、不公正、吞噬人的世界是正义和公理道德的对立面,也是反抗的起因。

反叛者为什么是一个七岁孩童?因为孩童追求正义的纯粹理想没有被社会形态塑形和抹灭,天真放肆的欲望与与之相配的行为不附带任何后天产生的社会性的顾忌。

在《哪吒闹海》中,打恶龙的是孩童(哪吒),敢为打恶龙的行为叫好、快意惩罚恶龙的也是孩童(东海龙王被哪吒打后,被一群孩子围着时的情节),接受并欢迎哪吒这样的快意英雄的人群也主要是孩童(片尾迎接哪吒归来并为其送别的人群主要是小孩)。

抽龙筋扒龙皮,这样暴力血腥的对抗,像混天绫的浓烈血红,既彻底又放肆,只有哪吒这样的天真无畏者,才能做这样快意的英雄,而这样的英雄模板,是所有对自己眼前世界反抗之人的理想偶像。

自刎、复仇、莲花复生与脱离尘世。

哪吒以血腥、暴力、坚决、果断的彻底叛逆者姿态挥剑自刎,在那一剑里,他彻底反抗社会制度形态和传统父权的压迫,并用割肉剔骨的血肉生命来偿还并斩断任何骨肉亲情与血脉责任带来的牵绊(连情感和血脉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抛弃并与之决裂),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完全、彻底的反叛者,获得了真正的彻底的自由,在影片中的表现也就是片尾那个不近人情却又充满浪漫主义美感和意境的结局:哪吒永远地离开这个“人世”、抛下红尘俗世中的一切纷纷扰扰、喜乐灾厄、以及自己曾经与身后这个尘世的一切“联结”,到世外去。

《哪吒闹海》中的哪吒一角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文艺作品中最伟大的(说不定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反叛者和追求绝对自由者的戏剧形象。

一个人真的可以自由吗?到什么情况下、要掰清楚多少系在自己身上的牵绊拉扯(不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明显的还是隐性的),一个人才可以算是绝对的自由?《哪吒闹海》无疑给了我们答案,并浓墨重彩地创造了“重生的哪吒”这样一个凝聚着纯粹自由之理想的典型艺术形象。

1979哪吒闹海观后感

1979哪吒闹海观后感

1979哪吒闹海观后感
电影里的哪吒可勇敢啦。

他生下来就特别神奇,带着个乾坤圈,围着个混天绫。

他就像我们身边那些特别有主意的小伙伴。

龙王总是欺负老百姓,让大家交童男童女。

这就好比班上有个特别霸道的同学,总是抢别人的东西。

哪吒知道了这件事,他可没有害怕。

他直接就去海边,把龙王的三太子给教训了一顿。

三太子张牙舞爪地扑过来,哪吒一点都不慌。

他挥动混天绫,那混天绫就像一条有魔力的彩带,在空中飘来飘去,一下子就把三太子缠住了。

然后哪吒又用乾坤圈,把三太子打得落花流水。

这就像我们在游戏里,勇敢地去挑战那些大坏蛋一样。

可是龙王很生气,他带着一群虾兵蟹将去找哪吒算账。

哪吒的爸爸李靖很胆小,还想把哪吒交出去。

哪吒可委屈了,他眼睛里含着泪,但还是很倔强。

他不想让龙王得逞,不想让老百姓受欺负。

哪吒为了大家,他把自己的肉还给了爸爸妈妈,灵魂还去把龙王打得跪地求饶。

他的身体散了的时候,就像一朵美丽的花突然凋谢了,我心里特别难受。

但是他的勇敢和善良永远留在我心里。

从这个电影里,我学到了很多。

我们要像哪吒一样勇敢,当有坏人欺负人的时候,不能害怕。

就像在学校里,如果有大同学欺负小同学,我们不能躲起来,要像哪吒一样站出来。

而且哪吒还很善良,他是为了保护老百姓才去和龙王战斗的。

我们也要善良,要帮助身边的人。

如果小伙伴忘记带文具了,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

《哪吒闹海》观后感 《哪吒闹海》观后感

《哪吒闹海》观后感 《哪吒闹海》观后感

《哪吒闹海》观后感起源与背景《哪吒闹海》是由光线传媒出品,由饺子执导的动画电影,于2019年7月26日上映。

该电影是中国首部使用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国产动画长片,讲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之一,即哪吒出生、闹海、救父等一系列冒险与成长的故事。

剧情梗概电影以孩童哪吒出生的故事展开。

由于神仙之间的恩怨,哪吒的父亲李靖在得到三柱香时请求为儿子除灾,结果使哪吒神力觉醒,变成了一个有魔力的孩子。

与此同时,东海龙王敖丙展开了对人间的报复,哪吒踏上了一场与龙王的激战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哪吒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困扰和轻视,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最终,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哪吒化解了龙王的报复,拯救了人间。

影片特点1. 画面精美《哪吒闹海》是一部以全三维动画制作的国产动画电影,画面精美细腻。

无论是庄严壮观的神仙世界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给人一种奇异而又美好的感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海洋场景十分真实,每一帧都充满了动感和力量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角色塑造生动影片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比如哪吒是个有着神奇能力的孩子,他勇敢无畏,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李靖是个慈父,他对孩子的宽容和包容让人感动;而龙王敖丙则是个内心充满仇恨和冷漠的反派,他对人类的报复,隐藏着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些丰富多彩的角色塑造,使故事更加丰满完整,赋予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3. 主题深刻《哪吒闹海》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幻想冒险故事,还蕴含着深刻的主题。

影片通过哪吒这个角色的成长故事,探讨了人性、命运和责任等问题。

哪吒既有着神奇的能力,又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命运,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探索,使影片更具时代意义,触动了观众内心的共鸣。

个人观点《哪吒闹海》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动画电影,无论从画面、剧情还是主题上来看,都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动画观后感《哪吒闹海》赏析
《哪吒闹海》——
永远的经典
故事梗概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蹦出一个男孩。

李靖正在闷闷不乐,一个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男孩取名哪吒,并收为徒弟,切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

哪吒七岁那年,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

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水淹陈塘关,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

哪吒想反击,却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

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

事后,太乙真人用莲花与鲜藕为身,使哪吒再生。

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本片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1983年获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获法国第七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哪咤闹海》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从主题和立意上基本摆脱了原著,可见当年的动画人的才智因而得到极大的发挥空间。

《哪吒闹海》是以一个“闹”字为中心,故事在一开始就具有了一种奇幻感,构筑了一个所谓人、神、妖共处的世界。

《哪吒闹海》里的龙,特意突出了其恐怖残忍的特性,使这个故事的冲突更加激烈。

影片的第一段戏,就是造出黑暗阴沉的氛围,四海龙王火烧森林,将动物赶到海中淹死,在一开始就展示了邪恶力量的残忍。

影片对原著的改编非常成功,哪吒之死一段写的尤其残忍。

哪吒和父亲的矛盾,原书里也写到了,哪吒最后被逼才向父亲低头。

这样的故事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和手法来改编,恐怕就要改得非常残酷,甚至要改得有俄底浦斯的味道,总之会很黑暗,但是《哪吒闹海》的改编,却是非常人性化的,虽然外表是神话,内核却仍是人间的故事,而原著中种种跌宕起伏,上天入海,变幻多端的奇幻感,则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完美的还原。

最难忘的是哪吒踏着风火轮劈开大海闯入龙宫的一段,简直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史诗感。


“绝”是指影片的细节和表现,要有绝招,令人称绝,这一点在《哪吒闹海》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比如《哪吒闹海》的配音,便首先应该称之为“绝”,按照当时的传统,配音者是不上字幕的,在今天仅可以知道给东海龙王配音的是邱岳峰——中国最伟大的两个配音演员之一,邱岳峰是配音这一行中的大师,他配的反派一向极具魅力,常赋予邪恶以优雅的气质,本片中的东海龙王是个例外,只剩下了极端的可恨,这当然是因为动画片的缘故,邱岳峰生动地配出了这个人物的虚伪、凶残、蛮横的种种特质,邪恶而不失其真实人性,而龙王两面三刀,嚣张跋扈哀怜求饶种种情绪的变化,也被邱岳峰拿捏出妙到毫巅的精彩。

哪吒的配音者我们并不知道,但是这个清亮的童声所具有却显然是每个人都不会忘怀的。

还有影片对京剧的借鉴,四海龙王被复生的哪吒吓得体如筛糠的场面,其中的抖袖的动作便显然是从京剧里借来的。

李靖讲话,也有用捧须这样的京剧动作来表示情绪。

哪吒的亮相,举手投足间,都有京剧的韵味。

这显然是和影片的导演之一,负责动作设计的严定宪等曾下大功夫研究京剧有关的。

《哪吒闹海》中也有着独特而毫不逊于迪士尼的幽默感,四海龙王开联欢会的那一段,尤其显的精彩。


“壮”,是说影片的悲壮感。

也是这部动画片最吸引我的地方,我觉得《哪吒闹海》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杰作,“奇绝美”都是其次,首先是因为它的悲壮,当然可能很多人并不会这么认为,会觉得这是一部很不现实的片子,但其实这只是它的一种描述现实的角度而已。

《哪吒闹海》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是在讲一个关于普通人成长的故事。

影片的主题是一目了然的,尽管不知道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识地表现这一点,是出于艺术家的刻意,还是人性中的自觉,我觉得应该是后者——这部影片其实讲的就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对比和对立。

比如说,电影里儿童世界的对错观是非常清晰的,它体现在哪吒身上,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帮人对,害人不对。

但成人世界的是非观就太复杂了,它受到很多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对的可能变成错的,错的也可能变成对的。

李靖向龙王讨饶,道歉,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对,对方错,可是在强权面前,对也可能变成错的——这就是成人世界。

导演王树忱强调戏剧冲突,影片最高潮的一段,哪吒自刎,是严定宪设计的,音乐、剪辑、故事,都催发到了逼迫心灵的地步,真的是剧力万钧。

哪吒
自刎,音乐、画面都戛然而止,定格,一顿之后,剑再慢慢滑动,坠地,当年不知有多少孩子曾为这一段流下眼泪。

很多电影都表现过这样一种情形,我们少年时还懂得反抗,越是长大就越是慢慢接受。

所谓“青春是我们臣服的最后一站”,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并不仅仅只有孩子为这一幕流泪,对于还记得那些所谓“童年的委屈”的成人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有很深的动画片情结,而且我觉得称得上“情结”的,好像都是对中国的动画片有着不能忘记的记忆。

如果说日本的动画是给成人看的,美国动画是给孩子看的,而中国的动画片却是儿童也能看,成人也可以看,而且会看到两个不同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更多给那些多少有一点留恋童年的大人看的。


“美”,指的是画面的美,这确实是一部极美的动画片,无论陈塘关青绿山水的意境,天宫景致的瑰丽雄奇,海底龙宫的奇幻华丽,陈塘关李靖家中的古朴韵致,都得到了很完美的表现,确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当然是与中国早期动画人始终坚持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不放弃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有关。

但我觉得除了画面的美之外,还应该加上人性的美。

比如太乙真人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仙风道骨,但形象上又是很卡通的一个小老头,李靖称他为神仙,他便笑说“俗话说,神仙也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

哪有什么神仙啊?我只是爱开玩笑,好打抱不平的老头儿罢了。

”多么的举重若轻。

我常觉得这样的句子,我们今天很难写得出来,今天可以有很深刻很复杂的东西,可是,要在很浅的东西里让人感动和思考,现在就很难看得到。

还有音乐的美,金复载的配乐在这部动画电影里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古筝,笛子等中国乐器的运用,与情节画面的配合恰到好处,提琴演奏的主题音乐的旋律极为动人,无论开始时的优美轻盈,自刎时的悲壮激烈,重生后的昂扬光明,始终有着动人心魂的力量。

假如去掉音乐,《哪吒闹海》的感染力恐怕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哪吒“,这个脚踏风火轮,手执火尖枪,肩上套着乾坤圈英姿飒爽的少年英雄,伴随这无数孩子走过了金色的童年。

他之所以根深蒂固的烙在了国人的心中,原于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天真活泼不失儿童顽皮的本色。

他倔强顽劣不向邪恶低头,心地善良是百姓的守护神,他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

他是孩子们心中的小伙伴,小英雄。

他为了百姓与四海龙王结仇,他面对着震怒的龙王,依然是高昂着不屈的头,一脸的倔强与刚强没有丝毫的惧怕。

面对的父亲严词的相逼不肯谢罪,于是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最后还是授业恩师太乙真人,给了他一副莲藕和莲叶的身躯,使他再世为人扫平了为祸人间的妖孽,完成了从人到神的涅磐。

这个故事将有着中国特色英雄主义的古代神话演绎到极至。

在经历岁月的侵蚀和生活的磨砺后,《哪吒闹海》这部经典巨著在动画史上的地位依然是不容置疑的,历久祢新百看不厌。

25年的时间让一个蒙昧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饱经世故的成年人,多少人情冷暖,多少沧海桑田,只有在看这部片子时才能让我们感到依稀又回到了童年,那时的山,那时的水一切已远离我们,惟有这部动画片始终伴随我们。

经典永远是经典,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无论岁月怎样流失,《哪吒闹海》这部动画片会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伴随着一代代动
画人的新老交替,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青春。

期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再铸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