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设计一道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探究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并解答问题。通过此作业,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针对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时,认真思考,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如:食品变质、生物降解等。通过观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6.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7.课后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发酵产品,了解其制作原理和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5.撰写一篇关于发酵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的小论文,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适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休息。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章节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题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

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3. 掌握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细菌的单细胞结构、形态多样性以及真菌的多细胞结构、菌丝网络等。

3. 学生实验(30分钟):让学生参与到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一:观察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材料:琼脂培养皿、细菌培养液、试管、接种针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细菌培养液;(3)用接种针将细菌培养液均匀划线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实验二:培养真菌材料:培养皿、琼脂、真菌孢子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真菌孢子;(3)将真菌孢子均匀涂抹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

4. 学习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表现。

5.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展示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特点以及人类对其的利用。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2. 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短文,可以结合实验中的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3.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课堂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4.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在八年级生物上册的“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探讨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酸奶、泡菜等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等方面有什么作用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结构、生活习性等。
2.阐述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旨在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探究兴趣。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对细菌和真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微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细菌和真菌吗?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3.讲述一个微生物在医学、农业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某种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
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
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
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
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项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
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
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
关系。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
有些真菌也能造福人类。抗生素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可 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 用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从而 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 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资料收集,能提高学生收集和 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学生结合已 知的生物知识,指导应该如何正确的生活,可进一步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实录教案练习反思建议整体规划(邱老师)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实录教案练习反思建议整体规划(邱老师)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建议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建议小榄镇华侨中学曹观福本人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感想颇多,现在把一些看法列举如下:一、讲练结合,本节课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达到了30分钟左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中,教师最好课前准备一些腐烂的梨和苹果之类的。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中,我认为最好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植物患病是由于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例子,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有害一面的认识,也加强了学生知己知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讲究卫生,远离病菌的意识。

四、将菌类与动物的共生现象提前,并出示酸奶,可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也很自然地总结出共生的概念和特点。

五、在“与动植物共生”中增加了地衣的Flash动画,逼真地展示了地衣的两种植物——藻类植物和真菌的关系,使学生加深了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理解,还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有点分散。

总的来说,通过这节课,我对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其指导下尝试着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老师点评孙昭现老师点评:一、课前检测中复习了初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点,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很好地为这节新课作铺垫,也能复习旧知识。

二、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三、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这节课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达到了25分钟之多,这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能力还是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都是有利的。

邱富民老师的点评:一、本节课的教学模式:“课前检测”、“自学体验”、“达标提高”,体现了我校“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教学研究,也结合了我们生物科的特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4.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设计评价指标,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细菌和真菌”的第四课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3.阐述细菌和真菌的发酵原理,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
4.分析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微生物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完成实验、探讨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价值等。
3.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过程与方法,塑造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我国微生物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堂实录师:上节课,我们上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个人患什么病??【指图片】生:脚癣,臂癣。

师:提起细菌和真菌,人们一般想到它们的害处,谁知道它们对人类的好处??生:食用真菌作为食品,有些细菌和真菌用于发酵。

师:回答真好,发酵问题就是本节要学习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内容。

(板书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发酵现象》视频,想一想下列问题?(播放发酵现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一杯温水+糖+酵母搅拌思考: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搅拌??2、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3、它是什么气体?【】其实这过程就是一种什么现象?【】4、为什么用温水,而不用冷水、开水?5、你能解释以上实验的过程吗?(播放发酵现象的多媒体课件)师:请第一小组讨论第1个问题,有空余时间再讨论其他问题,以此类推,第四小组讨论第4个问题,第五个问题就留给教师自己了。

师:走动察看各组讨论情况,(巡视指导)2分钟后,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师:第一小组同学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生:静……【教师崩溃】师:其他组的同学来帮助第一小组??生:静……【教师崩溃】师:刚才观看视频时,搅拌前放入什么东西??生:糖和酵母。

师:为什么要搅拌?生:将糖和酵母充分混合!师:回答真好!就这么简单!师:(第二组):谁来回答“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生:静……,【教师崩溃】师:刚才看到气球发生什么变化??生:原先挤瘪了的气球胀大了。

师很着急,分组没有效果,只好由班级中会的同学回答。

师:指第3小题,它是什么气体?其实这过程就是一种什么现象?终于有个别学生回答。

师:指第4小题为什么用温水,而不用冷水、开水?生:细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师:回答的很好,不够具体,这个实验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细菌和真菌?生:酵母菌师:对,所以,规范的回答是: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师:第5小题看看教师是怎么样回答的。

师:那么,酵母菌是怎样生活的?课件: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A葡萄糖【有氧】酵母菌 === 二氧化碳+水+能量【少量】B葡萄糖【无氧】酵母菌 ==== 二氧化碳+_酒精_+能量【大量】师:为什么A式释放大量能量,B式是少量能量生:因为A式中有氧,B式是无氧的条件。

师:请注意两个反应式右边有什么不同?生:一个产物是水,另一是酒精。

生:一个少量能量,一个大量能量【教师崩溃】师:水和酒精哪个贮存能量多?生:水【多数】【教师崩溃】生:酒精。

师:能燃烧的物质所贮存能量多,燃烧过程就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水和酒精哪个贮存能量多?生:酒精师: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分解产物是水,释放大量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产物是贮存能量较高酒精,因此,释放少量能量。

师:刚才我们看到是这个A:一杯温水+糖+酵母放在适宜温度环境中,发酵现象。

现在:B,C实验为什么不发酵??B:一杯温水+糖+酵母放在冰箱保鲜盒中C:一杯温水+酵母放在适宜温度环境中生:B的实验是低温。

生:C的实验没有有机物。

师:回答很好!B装置没有放在适宜温度环境中,C装置中没有有机物,所以都不进行发酵!B实验与哪个实验能作为对照实验??C实验呢?生:B与A。

C与A师:回答正确,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要相同。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们利用细菌、真菌的例子?请阅读课本P71页最后一自然段,并用笔将关键字段画出来师:巡视,检查画书的情况。

师:出示课件,看看同学们画的与老师一样吗?关键词要画圈。

师:出示课本图片,以下食品的制作与哪种细菌、真菌有关?请将下列食品与下面四类细、真菌连线。

师:巡视,检查连线的情况。

师:出示答案,检查自己与老师连线是否一样.师:出示列表。

常见发酵食品及其利用的微生物,请填写细菌和真菌的名称生活实例分析!做馒头时,把面粉、水、酵母菌混合成的生面团放在温暖处,数小时后把面团上火蒸熟。

蒸熟的馒头比面团大得多。

问(1) 馒头中充满气泡,吃起来松软可口。

气泡里的气体是由()分解葡萄糖产生的()。

(2)为什么要把生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数小时时间?(3)为什么蒸出来的馒头没有酒味?生:……师:蒸出来的馒头没有酒味,是酒精在高温时蒸发了,这个问题回答好。

这句话在课本里,大家看书很认真啊!师:如何制作甜酒??观看一段视频,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尽量少打开容器盖子?2、甜酒的制作原理是什么?播放《制作甜酒视频》师:图片小结制作6个步骤……,谁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生:酒精发酵要在缺氧的条件下完成生:减少其他杂菌污染生: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原理。

师:回答很好,刚才我们知道:可以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将牛奶转换成酸奶??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师操作视频,提示:屏幕是繁体字,注意看看看完后,师:谁来回答上面问题。

生:一部分人喝牛奶会过敏,主要原因是对牛奶中的乳糖耐受性比较差,利用乳酸菌将乳糖分解。

师:回答很好,刚才看视频认真!(指图片)这个犁为什么会腐败?生:因为有枯草杆菌分解作用师:书本知道记得住啊,佩服!食物腐败是谁闯的祸?细菌、真菌从食物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物中生长繁殖,导致食物的腐败。

【板书: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鲜】师:课本P73 小标题: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为什么不是: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鲜??用“保存还是保鲜”好??【学生崩溃】师:认为用保鲜好的请举手(师观察有5个学生举手),为什么认为用保存好呢??生:……师: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鲜,新鲜都是形容词。

师:食品生产一天还新鲜吗?生:新鲜!!【声音大】师:夏天下午,我们到菜市场卖猪肉的地方,会闻到一股臭味。

猪肉不新鲜了。

师:将食品放在冰箱中保鲜,算不算新鲜的??生:算生:不算师:大家发表自己看法,好!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崩溃】这是因为新鲜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出示】新闻链接:食品标识规定征求意见食品名前将禁用“鲜”字样 ---来源于: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了《食品标识标注规定》征求意见稿。

今后,食品名称前将禁用“鲜”或“新鲜”字样,……新规规定了8种禁止使用的标注内容,违者将被处以最高1万元的罚款。

8种禁止使用的标注内容■在食品名称前使用“鲜”或“新鲜”字样;师:怎么样才能更好保鲜呢??生:……迷惑?【学生崩溃】师:将食品短时间内吃到肚子里,就保鲜了……生:笑【学生崩溃】师:新鲜没有准确的标准,卫生部决定,不能用它来做食品名称!师: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预防食品腐败的原理是什么??师: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与真菌可以利用食品的营养物质在食品上大量繁殖,同时还可能会产生毒素。

吃了这样的食物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

预防食品腐败的原理是:主要是杀菌与抑菌。

师:常用的杀菌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抑菌方法有哪些??出示课本图片师:了解七种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师:联系生活:再看看牛奶的保存方法:盒装,瓶装,袋装牛奶保存法: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法,它们有什么不同??媒体链接目前,市面上的牛奶主要分超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消毒奶两大类。

前者是采用135-152摄氏度的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后者是在62-75摄氏度条件下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杀死,而将牛奶中对人体有利的细菌保留下来。

有人认为超高温灭菌奶更安全,其实不然。

因为,牛奶的营养成分在高温下会遭到破坏,其中的乳糖在高温下甚至会焦化,所以超高温灭菌奶并非是最好的选择;巴氏消毒法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且灭菌率可达97.3%-99.9%,只要将牛奶置于4-8摄氏度的温度下,所残存的少量细菌会被有效抑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师:上面有白贼没??【白贼的闽南语意思:欺骗】生:还没看完……师:有白贼没??生:有【个别】师:太牛啦!敢于质疑,能说出原因吗??生:静……【空气好像凝固了】【学生崩溃】师:(一分钟后),为什么用巴氏消毒的牛奶灭菌率可达97.3%-99.9%,还要用超高温灭菌??【学生崩溃】生:(小声议论)巴氏奶更贵,……师:这段话都正确的,关键在奶源生活应用假设:某奶业公司从下游奶农获得不同等级的牛奶, A级:牛奶细菌含量少;B级:牛奶细菌含量中等;无变味。

C级:牛奶细菌含量多,变味,经消毒后对人体无害如果你是该奶业公司的,你要怎么样做??请连线A级: 1.高温消毒,做常温纯牛奶B级; 2. 低温消毒,做巴氏奶C级; 3.高温消毒,做常温加味奶师:请同学们看看跟老师连的是否一样,一样的请举手几乎都举手了,师:大家学习的很好!新闻链接:全球乳业最低标准:常温奶大杀四方的“无形之手”--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乳业专家:90后没有喝过真正牛奶 ----------来源:深圳卫视师:平时要观注新闻,用自己所学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疑问,知识是学来备用的!师:本第75页练习题第3题:关于防腐剂的知识3、有些化学物质能把食物中的细菌杀死,防止食物腐败,这些物质被称为防腐剂。

近年来,科学家证实一些防腐剂结健康有害,因此,要少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

...师:这种说法你认为对吗??生:对师:近年来,科学家证实一些防腐剂结健康有害……老师认为:近年来,有些科学家有病啊生:笑【学生崩溃】师: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防腐剂都是安全的,只有违规的防腐剂才让人胆颤心惊!这些科学家要让我们人人当食品安全人员啊!生:笑【学生崩溃】师:现代食品工业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的食品,它要经得起长期贮存,耐得住长途运输,还要适宜密封包装,因此防腐是必需的。

而食品贮藏使用防腐剂就是这个抑菌防腐过程执行的措施之一。

课外调查:1.如果没有了食品添加剂,会怎么样??2.对个人来说,什么样的保存食物方法更有营养?巩固练习:1.蒸馒头时,使用下列哪种物质()。

A.乳酸菌B.曲霉C.醋酸菌D.酵母菌2.馒头松软多孔的原因是( )。

A.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B. 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C. 细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D. 曲霉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3.用酵母菌制酒时,一开始持续通入空气.其结果是( )。

A.酵母菌大量减少,酒精减产 B. 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增产C. 酵母菌大量增多, 酒精增产D. 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4.下列食品的制作没有应用到发酵技术的是[ ]A.酸奶 B.馒头 C.泡菜 D.豆浆5.下列常见食品的制作过程,利用了发酵技术的是()。

A.蜜饯B.馒头C.咸蛋D.水果糖下列食品各用什么保存方法,请连线1.蘑菇 A 脱水法2.腊肉类熟食 B 晒制与烟熏法3.果脯 C 渗透保存法4.巴氏奶 D 高温消毒法5.袋装牛奶、盒装牛奶 E 巴斯德消毒法6.袋装肉肠 F 真空包装法7.肉类罐头 G 罐藏法8.冰箱贮藏 H 冷藏法、冷冻法小结:本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面包、馒头、甜酒、酸奶、泡菜、醋、酱油等食品是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