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3.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4.研究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重点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3.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3.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4.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对照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归纳”法●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温开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小气球若干个;课外活动小组已准备好的发酵实验挑选效果明显的一组;(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有关污水处理的多媒件课件或电视节目。
(3)酒曲三块、浸泡一昼夜的糯米4500 g(即9斤)分成三份、凉开水、清洁容器、蒸馏水、清洁筷子、清洁蒸布若干块。
2.学生准备:(1)收集各类药物说明书(特别注意是抗生素药物的);食品保存方法(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处理污水的信息收集。
(2)各类酸奶袋或瓶。
●课时安排2课时[创设热点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药品、干细胞移植等都是人们关注热点。
另外国际重大事件中炭疽热、核泄漏、生物武器等,也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请同学们注意,我刚才说到的热点和焦点信息中,你能指出哪些是和细菌、真菌有关吗?三、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细菌和真菌促进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馒头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探究食物保鲜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
述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
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
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
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
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项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
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
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
关系。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
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
动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
有些真菌也能造福人类。抗生素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可 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 用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从而 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 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资料收集,能提高学生收集和 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学生结合已 知的生物知识,指导应该如何正确的生活,可进一步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我很荣幸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2019年临沂市生物优质课讲课比赛。
我所抽到的课题是《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刚毕业工作三年的我,对这次机会很是珍惜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准备好每一节课。
这个课题我自认为教学难度不大学生也容易学习和掌握,但是我感觉内容量很大。
本节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这四部分: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尝试制作甜酒,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一、细菌和真菌与食物的保存在这一知识块:我的思路是本想从一视频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腐败有一震撼的感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腐败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防止腐败的方法。
方法在当中课本没提到,主要是通过学案的提示引出,其中有几个方法学生不好理解---罐藏法和果脯的储存方法和原理,所以在引导时我做了一点提示。
二、细菌真菌与食物的制作有:1、本节内容有点多,但重难点较明显,我把握不够到位,在知识点上时间分配欠思考。
2、在米酒的制作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来体会细菌和真菌的应用及应用的原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像一些老师评价的一样缺少了思考,没有体现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3、由于课堂中一些失误的出现,自己课堂的整体处理变的有点紧张,显的仓促。
总之,自己的能力还是需要很大的提高的,在很多知识点的把握和教学技巧上还是要多向老教师、优秀教师指导,希望听课的老师也多多指导、指出我的不足。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课《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第一课时。
上节可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生初步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三点作用。
本节内容是通过人类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这些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在食品制作内容中,对发酵现象和甜酒的制作原理的探究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因此提前两天通过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并放在教室让同学们观察,教学时加以引导分析发酵现象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而甜酒的制作时间较长不太方便,我改为“酸奶的制作”更为便捷,也对现在城市里的同学更具有吸引力。
加之我自己前一天亲手制作酸奶当堂让同学们品尝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
具体教授时首先通过回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提供链球菌、小麦叶锈病的图片,让同学们讲出的细菌和真菌往往是有害的,然后通过提问早点锋头一转,指出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好处的,并借助多种常见食品的图片资料,让同学们初步清楚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关系。
紧接着引入演示实验通过提问同学集体分析明白什么是“发酵现象”,然后假设更换发酵现象的材料为面粉和酵母菌、牛奶和乳酸菌等,让学生自己分析联系生活中所见到的发酵现象,进一步加深理解生活中食品制作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通过对比蒸馒头和啤酒制作中利用酵母菌的差别简单介绍有氧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的不同。
让同学们解释在蒸馒头或者烤面包的时候出现小孔的原因。
然后,让学生了解酸牛奶的营养价值,通过品尝老师亲手制作的酸奶激发同学们的动手欲望,提供酸奶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项要求同学们回家做一做,给父母尝一尝。
在书P72页还有一个制作甜酒的方法,由于比较耗时让有兴趣的同学节假日尝试。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优点。
第一部分教学过程很顺利完成突破了难点,只是时间把握有点出入,环节不够紧凑,有待改进。
本节第二个重点是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食品保存的原理。
_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_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 !" 卷第 # 期
中学生物学
2.)3!" 4.3# !$$%
!$$% 年
&’(()* +,-..) /’.).01
文件编号: (!$$%) "$$5 6 7%8# $# 6 $$!5 6 $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生物_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五节。
本章第二、三节分别讲述了《细菌》、《真菌》,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知识的上下衔接较好。
本节内容结构层次清晰,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以第一、二部分为教学重点。
该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所吃的食品和食品保存方法、以及部分人们使用的药品,都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因此,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非常有利于教学。
但是由于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对于食品的制作、食品的保存等相对陌生,且涉及到发酵以及甜酒的制作,有一定教学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米酒、酸奶等;2.能够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情感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
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
初中生物_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环节:通过自主观察,举出生活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在思考、讨论、交流环节中获得食品腐败的原因,明确保存食物的原理是通过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喜欢吃腌制食品等),讨论健康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四环节: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抗生素、转基因技术及污水处理原理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渗透给学生,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关注环境污染,为威海的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出谋划策,以实现我们威海为什么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这一德育目标。
这样整节课都是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解决“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问题,答案不是老师直接告知,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考、合作完成,学生在调查资料、探究发酵实验原理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解、顿悟,既能运用发酵的原理去获得新知识,又能感悟到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还培养了学生辩证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科学态度价值观,提高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关于食品保存这方面,学生已有前知,知道细菌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有机物、水和适宜的温度,不明白的是如何利用他们的特点去解决生活中食品防腐的问题,所以在这里通过运用这个观点,采用倒推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发酵实验、微视频学生准备:1、课前查阅细菌、真菌对人类有利的实例,2、调查生活中食物保存的方法3、调查本地污水、垃圾的处理方式。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1、导入:谈到细菌和真菌,大家想到的往往都是疾病啊、食品腐败之类的问题,他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课前老师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方面做了些调查,下面请他们为大家分享一下各自的发现。
2、前知展现——分享调查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积极交流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利的例子(食品制作、保存、疾病、环保等)。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课上交流的方式引入课题,既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生物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2、播放自制葡萄酒的微视频尝试用发酵的原理解释葡萄酒的产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分析

教案编辑专员: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结构特点等。
2. 细菌和真菌的分类: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类方法、各类群的特征。
3.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分解者、共生菌等。
4.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5. 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讲解实验室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利用细菌和真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类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利用细菌和真菌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价值。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案例资料、实验器材等。
2. 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准备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材料。
3. 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问题,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类:详细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各类群的特征。
3.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分解者、共生菌等。
4.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是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通过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动手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内容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和素材。
高效课堂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参与度。
授课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活动环节,看到了学生的反应积极踊跃,兴趣浓厚,并且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由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下面几个方面处理的较好:
1、在教学中,我把“发酵现象”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了改进和拓展,教学效果很明显。
分组实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意识。
并且我对书上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把装好材料的瓶子放在保温桶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 ℃左右,让学生更快看到实验现象,提高了课堂的实验效率。
而且拓展了实验,把气球收集的气体通向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成分,并请同学闻一闻产物的气味。
通过上述处理,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相关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甜酒的制作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课前把这一制作过程录成了教学短片,而不是利用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源,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甜酒的制作过程加以解说、品尝甜酒,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并且鼓励学生课下亲手制作酸奶,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3、新旧知识的联系。
本节知识性内容不多,但与前后知识联系很密切。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了这一点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制作甜酒的内容时,紧密围绕前边学过的“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内容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繁为简。
在“发酵现象”的实验中,我设置了演示对照实验,增强学生对实验材料的认识,加深了学生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进一步理解。
(
4、本课把生物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从课题引入、实验演示照片,自制的甜酒制作视频等,幻灯片张数不多,但恰到好处,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使学科课与信息技术较完美结合,起到了理想的辅助教学作用。
5、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学习,学生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的全部过程,这样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地位是平等的,他们敢于相互的去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想法,进行交流讨论。
小组间形成竞争意识,课堂在竞争中变得无限精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面向全体学生在这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遗憾:
首先,自制的制作甜酒的视频由于设备和技术问题,剪辑效果一般,整个甜酒的制作过程感官上不够连贯,但还没有影响到教学效果。
其次,前半部分占用教学时间稍长,导致练习时间较少。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每一节课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作为教师我们自身应该积极创设条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寻找方法,体验过程,使生物教学成为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活动,使学生尽情享受生物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