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侧离合器手柄改进设计
毕业论文——proe机动插秧机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运动轨迹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proe机动插秧机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运动轨迹设计摘要曲柄摇杆分插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插秧质量好等特点,在水稻分插机中普遍使用。
由于其运动轨迹不是很直观反应出来,故对其进行运动仿真,从而得到运动轨迹。
首先,对其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用三角形向量对其运动轨迹进行诠释,再根据实际测绘的数据加以修改,再用proe三维软件建模,装配,机构仿真,绘出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的运动轨迹。
从而,更直观地了解分插机构的插秧轨迹,与实际情况对比,基本符合要求。
关键词:曲柄摇杆分插机构运动轨迹目录1 引言 (1)2 水稻插秧机的研究与发展 (1)2.1水稻插秧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1)2.2 我国插秧机的研究与发展 (2)2.2.1 人力插秧机 (2)2.2.2 机动插秧机 (2)2.2.3 大小苗两用插秧机 (2)2.2.4 2ZT系列机动插秧机 (2)2.3 发展水稻插秧机械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3.1 节省秧田 (3)2.3.2节水省肥省药 (3)2.3.3 节本增效 (3)2.3.4 高产稳产 (3)2.3.5 如何推广机械化水稻 (3)2.3.6 加强示范,提高农民购买的兴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展望 (4)3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的技术要求 (4)3.1分插机构概述 (4)3.2 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概述 (6)3.2.1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的类型 (7)3.2.2 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运动学数学模型 (8)3.3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测绘及零件建模 (11)3.4 模型装配及运动轨迹 (14)3.5运动轨迹总结 (14)结论 (16)参考文献 (17)Abstract (18)致谢 (19)PROE机动插秧机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运动轨迹设计作者:孙艳丽指导老师:陈迎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0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合肥230036)1 引言水稻插秧机械化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YRD插秧机适应性改善的设计

YRD插秧机适应性改善的设计1.多功能插秧机头为了提高YRD插秧机的适应性,可以设计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头。
该插秧机头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作物的插秧操作。
首先,设计一个具有多个模块的插秧机头,每个模块专门用于不同的农作物。
例如,一个模块适用于小麦和大麦等距离较近的农作物,而另一个模块适用于玉米和水稻等距离较远的农作物。
这样,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选择合适的插秧机头模块。
其次,设计一个可调节插秧机头的角度和深度的功能。
由于不同作物的插秧深度和角度都不同,因此农民可以通过调整插秧机头的角度和深度,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作物的要求。
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插秧机头还可以设计成可转向的模式。
农民可以通过调节插秧机头的角度,改变插秧机的行进方向,以应对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农田。
2.高效精准的植株定位系统为了提高插秧机的适应性和工作效率,可以设计一个高效精准的植株定位系统。
该系统可以确保插秧机准确地插入土壤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
首先,可以安装一些摄像头或传感器在插秧机的前部和侧部,用于检测土壤和植株的情况。
这些摄像头或传感器可以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和定位植物,并提供定位信息给插秧机。
其次,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化的定位系统,可以根据之前收集到的植物定位信息,实现自动调整插秧机的位置和深度。
插秧机可以根据植物的位置和深度信息进行微调,确保植株准确地插入土壤中,并保持适当的生长条件。
此外,可以结合GPS和地形传感器设计一个定位系统,可以检测农田的开垦和形状。
插秧机可以根据地形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自动调整行驶方向和插秧模块的角度,以适应农田的形状和土地的状态。
3.智能控制系统为了提高插秧机的适应性和操作效率,可以设计一个智能控制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实现自动化的决策和操作。
首先,可以配备一个传感器网络,用于收集环境数据,包括土壤湿度、气温、光照强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插秧机的控制系统。
机械毕业设计题目(原创)

这份机械毕业设计是我自己在我们学校收集来的,想让大家做机械设计好有个参考和借鉴。
本人去年也是从机械院校本科毕业的,深知做机械毕设的痛苦,所以特收集这么多文档想奉献给广大正在机械毕设战线上挣扎的莘莘学子!这份毕设绝对原创,都是自己做的。
联系扣扣:001、基于Web的《机械系统的微机控制》CAI课件开发002、拖拉机变速箱体三面攻螺纹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03、水泥生产模拟系统设计及控制(熟料磨系统)004、机构创新实验台的设计005、实验室立磨及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006、BL台车齿轮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与开发007、静电喷粉室设计008、塑料模具设计与实例加工分析009、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管理系统软件010、内循环式烘干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011、基于UG的涡流选粉机机体部件的设计012、数控车床纵向进给及导轨润滑机构设计013、Ф2.4*13m水泥磨机支承装置设计(出料端)014、柴油机数字化快速设计系统中实例库的建立015、手机后盖注塑模设计016、数控铣床编程实例分析017、设计(论文)题目笔记本电脑主板装配线(输送带)及主要夹具设计018、数控车床横向进给机构的设计019、ZH1105柴油机气缸体三面攻螺纹组合机床(左主轴箱)设计020、台式车床车头箱孔系加工镗模设计021、台式车床车头箱孔系加工分配箱机构设计022、回转式垃圾反应釜及控制系统设计023、PF455S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024、电机驱动端盖多孔钻025、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模板的研究026、丝杠车床改光杠键槽铣专机进给系统设计027、Φ2.4×13M水泥磨支承装置(进料端)028、Φ2.4×13M水泥磨回转部分设计(筒体、端盖等)029、内循环式烘干机回转部分设计(筒体及筒体间支承型式设计)030、彩瓦成型机的PLC设计031、S195柴油机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后主轴箱设计032、HL6000C型联合收割机割台驱动系统的改进033、Ф2.4*13m水泥磨选粉系统改造034、丝杠车床改铣床035、S195柴油机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后主轴箱设计036、箱体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模板的研究037、柴油机数字化快速设计系统中实例库的建立038、自行车变速系统的设计039、(电机炭刷架)冷冲压模具设计040、UG应用模块课件的设计与制作041、S19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042、童心吸水杯注塑模具设计043、BL系列台车床身和尾架的设计044、机械类课程多媒体课件通用框架的研制045、ZH1105柴油机气缸体工艺及工装设计046、钻Ф17发动机支架孔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047、JM304B变速箱箱体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48、马铃薯播种机中播种与机架设计049、基于PRO/E的五通接头模具设计及型腔仿真加工050、基于PRO/E的装饰灯灯罩模具设计及型腔仿真加工051、肥皂切块机切断机构设计052、ZH1100柴油机气缸体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后主轴箱设计053、拖拉机变速箱体三面攻螺纹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54、连杆体螺栓孔钻削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05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056、R180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057、柴油机曲轴螺纹孔加工组合机床总体及主轴箱设计058、拖拉机变速箱体三面攻螺纹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059、连杆螺栓孔铰削专机总体及主轴箱设计060、双缸柴油机气缸体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61、TY295柴油机机体三面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62、TY295柴油机机体三面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后主轴箱设计063、矩形罩注塑模具设计064、7000t全回转浮吊总体及臂架搁架设计065、带完整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设计066、订书机上盖注塑模具设计及其型腔的仿真加工067、基于PRO/E的赛拉图汽车后视镜盖模具设计及型腔仿真加工068、XE230C挖掘机的总体及液压系统设计069、XE230C挖掘机的总体及行走机构设计070、XE230C挖掘机的总体及工作机构设计071、ZH1100柴油机气缸体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72、基于PRO/E的小天鹅洗衣机翻盖模具设计及型腔仿真加工073、酒瓶顶盖模具设计及型腔仿真加工074、电动液压千斤顶的设计075、“Y”形支架双面钻机床总体设计及前主轴箱设计076、风扇后盖注塑模具设计077、ZH1105W柴油机气缸体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078、柴油机气缸体三面粗镗组合机床总体及镗模设计079、连杆盖螺栓孔钻削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080、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后主轴箱设计081、S195柴油机气缸体精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右主轴箱设计082、TY495柴油机机体缸孔精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83、TY295柴油机机体三面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右主轴箱设计084、TY295柴油机机体三面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085、拖拉机变速箱体三面攻螺纹组合机床总体及右主轴箱设计086、柴油机曲轴螺纹孔加工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87、隐形眼镜盒盖注塑模具设计及型腔加工仿真088、电话听筒下壳注塑模具设计及型腔加工仿真089、桥式抓斗起重机的设计及机构运动仿真090、经济型数控车床纵向进给运动设计及润滑机构设计091、链条连接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092、空调外侧板冲压模具设计及仿真加工093、盖板复合模具设计094、基于三维的拷边机机体钻组合机床右主轴箱设计095、托架弯曲模具设计096、普通水杯注塑模设计097、钻支架孔专机总体及主轴箱设计098、R180柴油机气缸体三面钻镗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099、opple镇流器外壳冲压模具设计及仿真加工100、拖拉机油箱支板冲压模具设计及仿真加工101、ZH1105柴油机气缸体工艺及工装设计102、钻Ф17发动机支架孔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103、JM304B变速箱箱体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104、拖拉机档位板冲压模具设计及仿真加工105、JM304B变速箱箱体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右主轴箱设计106、拖拉机架框冲压模具设计及仿真加工107、JM304B变速箱体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108、TY495柴油机气缸体工艺及工装设计109、摩托车气缸体压铸模具设计110、基于Pro/E的拖把洗涤甩干机设计及加工工艺设计111、链轨节孔加工组合机床设计及主轴箱设计112、TY295柴油机机体三面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113、TGD钢丝胶带斗式提升机驱动部分及牵引构件设计114、减振器接头压铸模设计115、基于Pro/E的拖把洗涤甩干机设计及加工工艺设计116、ZH1105柴油机连杆攻丝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117、方罩壳注塑模设计及成型零件仿真加工118、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后主轴箱设计119、ZH1105W柴油机气缸体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120、连杆盖螺栓孔钻削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121、S195柴油机气缸体精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右主轴箱设计122、连杆体螺栓孔钻削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123、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124、连杆螺栓孔铰削专机总体及主轴箱设计125、双缸柴油机气缸体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
拖拉机领域改进手扶插秧机的设计与制造

拖拉机领域改进手扶插秧机的设计与制造手扶插秧机作为农业机械的一种,主要用于农田的插秧作业。
而在拖拉机领域,如何改进手扶插秧机的设计与制造,以提高效率和便利性,成为农田种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来探讨手扶插秧机的改进。
首先,针对手扶插秧机的设计,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首先是提高机器的稳定性。
手扶插秧机在工作时需要在田间行走,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平稳性,以防止机器倾斜或翻倒。
设计者可以通过增加底盘的宽度和重量,以及合理分布重心,来提高机器的稳定性。
此外,可以在机器的结构上增加一些支撑杆或支架,使机器在行走过程中具备较好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提高手扶插秧机的操作便利性。
手扶插秧机的操作包括开机、关闭机器、调整插秧深度等步骤。
为了简化操作,我们可以将这些步骤进行集成,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控制面板,使操作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这些步骤。
同时,增加人性化设计,例如添加座椅、调节装置等,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增加使用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手扶插秧机的插秧效率也需要考虑改进。
可以通过改进插秧结构或加大插秧器的尺寸等方式来提高插秧效率。
例如,设计更多且更密集的插秧针,增加每次插秧的数量;加宽试管,以便更容易插入苗木。
此外,还可以引入自动化技术,例如增加电子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识别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自动调整插秧深度和角度,以提高插秧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手扶插秧机的制造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
选择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以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例如数控加工、焊接技术等,以提高机器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制造过程中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不同部件之间能够方便更换和维修,提高机器的可维护性和可维修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加强手扶插秧机的安全性。
在设计中加入安全防护装置,例如紧急停止按钮、防护罩等,以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智能安全监测系统,检测机器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自动报警或停机,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毕业设

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1. 引言插秧机是一种用于农田作业的重要农机具,它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行插秧作业,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率。
而侧离合器手柄作为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插秧机的操作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进行讨论和改善设计,旨在提升插秧机的操作性能、降低操作难度和提高机械的使用效果。
2. 插秧机的工作原理插秧机是通过模拟人工插秧的动作实现自动插秧的机械设备。
它主要由插秧臂、驱动装置、刀锯装置、离合器等组成。
插秧臂是插秧机的核心部件,它能够模拟人工插秧的动作,将秧苗准确地插入土壤中。
驱动装置通过电机或发动机提供动力,驱动插秧臂的运动。
刀锯装置用于修剪秧苗、清理杂草等工作。
而离合器则是控制插秧机的启停和工作方式的装置。
3. 侧离合器手柄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一些农民反映插秧机的侧离合器手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手柄的位置不够合理,导致操作时手臂需要过度伸展,引起操作者的不适。
其次,手柄的抓握感不佳,使用时手感较差,容易滑脱。
最后,手柄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操作者进行长时间握持,影响操作效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插秧机的侧离合器手柄进行改善设计。
4. 改善设计方案基于对侧离合器手柄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善设计方案。
4.1 调整手柄位置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我们可以调整手柄的位置,使其更符合人体的握持习惯。
通过减小手臂的运动幅度,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不适感,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同时,合理的手柄位置也能够减少手的运动次数,提高操作效率。
4.2 改善手柄抓握感为了改善手柄的抓握感,我们可以在手柄表面增加防滑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增加手与手柄的摩擦力,使手柄更牢固地握在手中,不易滑脱。
另外,可以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将手柄的形状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人手的握持习惯,提高抓握感。
4.3 设计人性化的手柄形状针对手柄不便于长时间握持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人性化的手柄形状。
这种形状可以增加手与手柄的接触面积,减少手的压力集中,从而减轻手的疲劳感。
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改进设计与试验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改进设计与试验研究研究生:闫涛指导教师:任文涛教授专业名称:农业机械化工程研究方向:农业机械生产系统分析与设计所在学院:工程学院2013年6月DISSERTATION FOR MASTER’S DEGREEImproved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Rice Paper Mulch TransplanterCandidate:Yan TaoSupervisor:Prof.Dr. Ren WentaoSpeciality: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gineeringResearch Field:Design and Analysis on Agriculture Mechanical Production SystemCollege: Colleg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June,2013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并取得的工作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沈阳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沈阳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沈阳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中文目录II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 (3)第一章绪论 (4)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5)1.2 水稻插秧种植机械化国内外现状 (5)1.2.1 国内外水稻插秧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 (5)1.2.2 水稻育插机械研究状况 (6)1.3 纸膜覆盖插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7)1.3.1 纸膜覆盖技术国内外研究 (7)1.3.2 纸膜覆盖装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9)1.4 本文研究内容 (10)1.5 技术路线 (10)1.6 本章小结 (10)第二章纸膜铺放机构总体改进设计及工作原理 (12)2.1 纸膜铺放机构改进依据及总体改进设计 (12)2.1.1 铺放机构总体改进设计 (12)2.1.2 铺放机构总体改进依据 (15)2.2 铺放机构设计特点与工作过程 (17)2.2.1 铺放机构设计特点 (17)2.2.2 铺放机构工作过程 (18)2.3本章小结 (19)第三章主要零部件改进设计 (20)3.1 支撑系统改进设计 (20)3.1.1 辊轮支撑臂改进设计 (20)3.1.2 纸膜挂载机构改进设计 (24)3.1.3 辊轮轴承使用特点与选择 (24)3.2 承膜板改进设计研究 (25)3.2.1 承膜板改进设计 (25)3.2.2 承膜板壅泥试验研究 (26)3.3 主要改进部件分析 (28)3.3.1 辊轮支撑臂仿真分析 (28)3.3.2 纸膜挂载机构振动分析 (30)I中文目录II 3.4本章小结 (31)第四章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田间试验研究 (32)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3)4.2 纸膜破损率与纸膜贴合率对比试验研究 (33)4.2.1 试验方案 (33)4.2.2 样机前进速度对纸膜破损率与贴合率影响对比研究 (34)4.2.3 压膜辊垂直载荷对纸膜破损率与贴合率影响对比研究 (38)4.3 纸膜滑移率试验研究 (42)4.3.1 试验方案 (42)4.3.2 试验结果分析 (43)4.4 插秧质量对比试验研究 (45)4.5 试验结果分析 (45)4.6 本章小结 (46)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48)参考文献 (49)致谢 (55)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56)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ontentsAstract (1)English Astract (1)Chapter 1 Introduction (4)1.1 The backgrou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5)1.2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abroad (5)1.2.1 Planting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gt in our country and abroad (5)1.2.2 Rice inserted machinery research status (6)1.3 Status of mulching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7)1.3.1 Status of rice paper-mulching (7)1.3.2 The equipment of rice paper-mulching status (9)1.4 Research contents (10)1.5 Technical route (10)1.6 Summary of this chapter (10)Chapter 2 Paper film laying mechanism totality design (12)2.1 Paper film laying mechanism totality design and working principle (12)2.1.1 Paper film laying mechanism totality design (12)2.1.2 The reason of Paper film laying mechanism totality design (15)2.2 The piont of Paper film laying mechanism design and work process (17)2.2.1 The piont of Paper film laying mechanism design (17)2.2.2 Work process of paper film laying mechanism (18)2.3 Summary of this chapter (10)Chapter 3 Improving design of main parts (20)3.1 Improving design of support system (20)3.1.1 Improving design of roller support arm (20)3.1.2 Improving design of paper film mounting mechanism (24)3.1.3 Roller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election (24)3.2 Improving design of the film board (25)3.2.1 Improving design of the film board (25)3.2.2 Experimental study of mud jamming (26)3.3 The analysis of main parts (28)3.3.1 Simulation analysis of roller support arm (28)3.3.2 Vibration analysis of film mounting mechanism (30)III英文目录3.42.3 Summary of this chapter (31)Chapter 4 Field test of the rice paper-mulching transplanter (32)4.1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33)4.2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aper membrane breakage rate and paper film rate (33)4.2.1 Test methods (33)4.2.2 Comparative study of speed for the paper breakage and paper film rate (34)4.2.3 Comparative study of loading for the paper breakage and paper film rate (38)4.3 Experimental study on paper film slip rate (42)4.3.1 Test methods (42)4.3.2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43)4.4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splanter rice quality (45)4.5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45)4.6 Summary of this chapter (46)Chapter5 Conclusion and prospect (48)References (50)Acknowledgement (55)Publication during master study (56)IV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地膜覆盖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对农作物增产起很大作用,但随着普通单体聚乙烯塑料膜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其不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带来了一系列包括对环境污染等副作用。
PF455S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

2 1 年 4月 01
农 业科技 与装备
Ag iul a ce c &T e h l g a Eq pm e rc t l S i n e ur c no o y nd ui nt
N O. t O.0 4 TO a N 2 2 l Ap .2 1 r 01
21 年第 4 01 期
张
丽 :F 5S插秧 机及 其侧 离合 器手柄 的探 讨和 改善 P 45
5 7
轮轴 向上转过一定角度 。 从而使机身相对地面上升一 定 的高度 , 即机体 上 升 。 2 液压仿形 自动插深控制系统。液压仿形 自动 ) 插深控制系统通过利用浮板与机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变化来控制液压油缸的动作 , 改变行走轮与机体 的位 置. 使机体与浮板保持一个稳定 的相对位置 , 从而达 到稳 定插 秧深 度 的 目的 。 当插秧机在 田中插秧作业时 ,液压手柄应处于 “ 下降” 位置 , 让浮板紧贴地面。 田间不平时, 遇 浮板随 田面 的高 低相 对于 机体 作上 下 浮动 。 板用 一连 杆与 浮 油压连动臂连接。当浮板上下浮动时, 带动油压连动 臂及油压 阀臂转动 , 继而牵动控制阀动作 ( 基本原理 与手柄控制系统相 同)完成机体 的自动升降。 , 这样在 田间的插秧深度随着机体 的 自 我调节 。基本保持一 致
图 1 P 45 F 5 S插秧机结构简 图
F g r S r c u e d a r m fP 5 S rc r n p a t r iu e1 t u t r i g a o F4 5 ie t a s l n e
它 是双 轮驱 动步 行式插 秧 机 , 以在 机后 步行 操 可 作。其主要操作系统都在机器后部 . 用钢丝与各控制 部 分相 连 , 于操 作 , 便 控制 机器 ; 苗箱 与插 植臂 也在 机 器后部 , 便于机手查看并添加秧苗。为了提高机器 的
P600高速机动插秧机的调整

5 副 变 速 手柄 调 整 .
通过调整横移送 的连 动螺栓 , 来控制 苗箱左右移 动极 限 位 置时 , 苗箱 两端 的内边 与取苗 口的间隙两端要一致 。当右 边间隙大时 , 应调整螺 栓向左 ; 左边 间 隙大 时 , 向相 反方 向 则
8 转 向 侧 离 合 器 的 调 整 .
不能 自 回位 , 移动太轻或太重时可调整 紧固螺母 。 动 手柄
2 主 变 速 的 调 整 .
当田间作 业旋 转半 径过大时 , 哪边的转弯过 大就调哪边 的连杆 , 螺母 向前调动 , 调整 时在平 整 的硬 地上边调边试 , 调
() 1主变 速 中立时 应在挡 位槽 的 中间位 置 , 可通 过调 整
主变 速手 柄 下 边 相 连 的 调 节 连 杆 。
整过 多可 能会使其 无力 , 田埂 时打滑。 过
9 分 组 离 合 器 的 调 整 .
() 2 调整 变速 拨叉 的压力 螺栓 , 使主 变速切 换挡 位时 要
有 明显 的 手感 , 能 太 重 而 切 换 挡 困难 , 不 能 太 松 而 易 脱 不 也
向下旋 则相 反。
1 . 秧 臂 取 苗 量 的 调 整 1插
() 3 插植 离合 器手 柄至插 秧 位置 时 , 能压 动离 合销 轴 要
转动插植 部 , 调整插植离合器手柄下方 的调节 连杆。 可 () 4 插植 离合 器 手柄 至中立 位置 时 , 控制 阀柱伸 出长 度 为 2 05 m( 34 .m 控制 阀体与调整螺母之间 的距离 ) - 。 () 5 插植 离合 器手 柄切人 上 升最 高后 自动 回位 , 浮板 高 度为 70 m左 右。能刚好收起划线器 的最 高为佳 , 度调整 4r a 高 联动连杆 , 螺母 向后 调为上升高度增加 , 向前调则相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引言 (1)1正文 (3)1.1总体方案论证 (3)1.1.1PF455S插秧机的动力传递 (5)1.1.1.1驱动和转向驱动路线 (6)1.1.1.2插植臂驱动和株距调整传动路线 (7)1.1.1.3苗箱移动及横向送秧量的调节 (8)1.1.1.4 纵向送秧传动路线 (8)1.1.2插秧机主要部件的构造 (8)1.1.2.1 发动机 (8)1.1.2.2 主变速箱 (11)1.1.2.3插植臂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12)1.1.2.4插植链轮箱基本构造 (12)1.2计算部分 (18)1.2.1几何尺寸的确认计算 (18)1.2..2材料硬度的校核计算 (19)1.2.3螺栓校核计算 (21)1.3 设计部分 (23)1.3.1对于调速手柄附和板的改进设计 (23)1.3.2 对于附着板的改进设计 (24)2 结论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件清单 (29)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当前中国从韩国引进的PF455S动力插秧机的主要原理,特征和性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与中国土地种植环境的差异而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并对此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在解决方案上主要介绍了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与改进设计。
针对此问题列出了不同的方案,最总经过方案比较,考虑高效、稳定和经济的方案,使插秧机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PF455S插秧机侧离合器手柄改进设计AbstractCardinal principle about present PF455S power Rice transplanter introduced from Korea S. of China of mainintroduction of this text, Characteristic and performance, and appear in the course of using plant problem that difference appear of environment with Chinese land, And this question, have been studied, has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Because space limited, this text main introduction incline clutch discussion and improvement of handle design at solution. List different scheme to question this , compare scheme always most, Consider that high-efficient, stability and economic scheme, mak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eding machine get further perfection.Keywords:PF455S Rice Transplanter Incline the clutch handleImprove and design 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0.29亿公顷.各级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群体质量栽培模式。
高性能插秧机是与当今世界插秧机设计、制造技术接轨的高新技术,他与过去的插秧机有关很大的区别,首先他的性能依据于现代水道群体质量栽培管理理论,促进水稻高产稳定。
高兴能插秧机所插的秧苗是通过表准化育秧规范培育而成的,插秧机所用的秧苗规格基本一致,插秧机就是为这样的秧苗而设计的所以查插秧质量比过去高的多,这也符合现代前后工序的衔接的工业化原理,这显然与形态千差万别的手拨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先带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的行走底盘和国产机不同,有别于国产机的独轮驱动的插秧机,机动性能和水田通过性好。
还有高性能插秧机的分体式浮板及液压放行装置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国产机插秧机没有解决的壅泥、壅水及栽插深度不一致等弊端。
它配有调整取秧数量的手柄,可以方便的调整索取秧苗的数量。
他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合金钢、PVC等材料先进工艺制造,保证了机器使用的可靠性。
但是由于我国土地条件的不同,及其正进行国产化开发,所以在使用中出现了和多的问题,首先是侧理合器手柄组装,调试,使用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还有就是齿轮箱等也出现不少问题。
本设计也是最求进经济合理,和稳定性的方案进行的。
PF455S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中国型插秧机,但是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对于它的的手柄安装加紧不当问题,其次,再者,支螺栓改进,最后,油门拉线的安装孔改进等问题。
本课题所着重研究是侧离器手柄板金件加工,操作设计较为简单,由于本次是改进设计,所设计的模具修改,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本文着重于改进设计的探讨和相关的设计计算。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PF455S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在东洋插秧机公司实习且完成了我的毕业设计。
在公司的开发部,全套图纸QQ360702501我协助同事对策离合器手柄进行了改进设计。
对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完成我的毕业设计。
我先熟悉产品的工作原理,熟悉各零件的加工工艺,在充分了解产品的基础上,我确定了设计思路和总体的方案。
先设计计合尺寸,对材料的校核计算,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是对于策离合器手柄进行了探讨和改善设计,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我的知识。
在设计过程中,我把整个产品每一个部分进行了较为深刻了解,然后分别根据各自的组成原理,初步设计零件以及机构传动特点,然后考虑其装配的要求,力争小巧,美观;在链轮的设计中我主要考虑其以前出现的问题点,以及重要部件的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装配关系。
在此改进设计中,我都提供了装配图以及非标的零件图其中包括改进前后的图纸;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和计算相关的主要的零件图和PF455S插秧机总装图,以保持设计的完整。
经过本次改进设计之后,我们取得更好的产品、更廉价的成本,完全符合我们所研究的初衷,原来配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此我们都已经解决。
很多东西。
本文所用公式引用及文献的引用,均来自与参考文献资料,见参考文献。
1 设计说明书正文1.1 总体方案论证PF455S插秧机是一种适合于我国水稻产区广大经济条件使用的步行式水稻插秧机,PF455S插秧机设计结构简单、轻巧,操作灵便,使用安全可靠,他主要由发动机、传动系统、机架及行走系统、液压仿行及插深控制系统等组成。
见图(1-1)1-1全套图纸QQ360702501PF455S插秧机是双轮驱动步行式插秧机,人在机后步行操作,其主要操作系统都在机器后部,用刚丝与各控制部分相连,便于操作,控制机器。
苗箱与插植臂也在机器后部,便于机手查看并添加秧苗。
为了提高机器的机动性能,减轻重量,PF455S 插秧机大大采用了工程塑料(浮板、秧箱、罩盖等)和铝合金铸件(主变速箱、插枝传动箱、导轨等)。
插秧机的发动机在前部,使机器前后平衡。
PF455S插秧机技术参数如下:大苗小苗PF455S 148170245东洋散播4行插秧机四冲程、汽油,E130G型2.3/3600(3/4000)散播苗2轮三浮板型84(95)橡胶轮爪驱动轮前2档,倒1档发动机几何尺寸种 类驱 动 轮 长 度宽 度高 度重 量名 称输出功率(马力/转数)变 速名 称型 号11.7(10.5)23(26)40(45)29(33)17(19)94(105)1.44m/s 14.6(12.6)32(37)13(15)19(22)24(28)稚苗标准幼苗标准中苗标准中苗大株75(87)株(标准,调节式)36(41)13.1(11.5)15(17)21(24)26(30)85(96)四行并列式30(固定)0.34~0.74m/s 中苗中苗稚苗幼苗耕 深水 深整 地 次 数叶次叶叶幼苗稚苗能力栽培密度苗条件整地条件行使速度行距(cm)株距(每3.3)株数穴距数行数插秧速度 3.1以上插秧能力(亩/小时)机器主要部件具有以下特点:动力部分:采用2.3马力汽油发动机,性能稳定,启动方便。
插植部分:配有调整秧数量的手柄,纵向取苗量调节从0.8cm 到1.7cm,共10档;横向取苗调节有20、24、26三档,能提供0.9-2.4cm 内30个不同的量化面积和形状,给局农艺要求调整。
行走部分:采用三条船行浮板,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水田行走时产生的壅泥而冲起已插好的秧苗的弊端。
采用钢圈式包叫胶驱动轮,在水田行走时,附着效果好,打滑率低,同时由于轮子很窄,所留轮痕轻微。
1.1.1PF455S插秧机的动力传递1-2全套图纸QQ36070250122144745345141221131.1.1.2插植臂驱动和株距调整传动路线当动力传入输入轴后,除通过双联滑移齿轮22-13传递给行走驱动轮一条线外,还有通过双联滑移齿轮48-51左右滑移与不同的齿轮相互啮合,改变插植臂的转速来实现的。
当株距选择为“70”档时,齿轮18 与齿轮51啮合。
当株距选择为“80”档时齿轮20与齿轮51啮合。
当株距选择“90”是齿轮21与齿轮48啮合,将动力插植臂输入轴,再由链轮12与链轮11通过链条将动力输入插植臂输入轴,再由链轮9将动力传给插植臂,实现插秧动作。
1.1.1.3苗箱移动及横向送秧量的调节当动力传入插秧输入轴后又分两条传动线路,一条传动线路由链轮9传入插植臂,另一条线路由双联滑移齿轮12-12与不同齿轮想啮合传入导向凸轮轴,通过凸轮滑块组带动苗箱移动。
横向送秧量调节是通过移箱器内的双联齿轮12-12与不同的齿轮相互啮合,改变庙箱的移动速度来实现的,当横向送秧量选择为“20”时,齿轮20与齿轮12啮合,选择为“24”挡时。
齿轮24与齿轮12啮合,选择为“26”挡时,齿轮26与齿轮12啮合,将动力传入导向凸轮轴,通过凸轮滑块组带动苗箱移动。
1.1.1.4 纵向送秧传动路线当秧箱移至左右极限位置时,导向滑块推动纵向送秧轴和纵向送秧凸轮左右移动使送秧凸轮组合咬合,将动力传入纵向送秧轴,从而带动纵向送秧苗杆和苗移送支架组成的四连杆机构转动,拨动纵送秧星轮转动,完成纵送秧动作。
纵送秧结速后,纵向送秧凸轮组合在弹簧的作用下,切断动力传递。
1.1.2插秧机主要部件的构造1.1.2.1 发动机发动机是一种能量个转换工具,它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PF455S 插秧机中,它可以说是整个插秧机的心脏,是产生并输出动力的部件。
PF455S插秧机采用的是四冲程汽油机。
它主要由发动机缸体、反冲式启动器、燃油过滤器、空气滤清器、汽化器、消音器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