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

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

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

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

腊月寒梅斗冰霜。

(1)连一连。

三月______ 菊花

六月______ 桂花

八月______ 荷花

四月______ 牡丹

九月______ 桃花

(2)“石榴红似火”是说石榴花像______一样红。“茉莉花如雪”是说茉莉花像______一样白。

(3)正是农历______月,冬月是农历______月,腊月是农历______月。

2. 读下面一段小诗,回答问题。

今天住进你的书包,

明天住进他的书包。

后天,后天,大后天……

绘本在班级里旅行,

住进亲切又陌生的书包,

那是一家家移动的旅店。

(1)查字典,填一填。

①要查“陌”的读音,先确定“陌”的部首是“阝

左”,再数数“阝

”的笔画,共______

画。

②在“部首目录”里的相应位置找到“阝

”在“检字表”第______页。(见图1)

③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阝

”部,“陌”字除去部首还有______画。通过查找,发现“陌”在字典第______页。(见图2)

④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找到了“陌”字,“陌”的读音是______。(见图3)

(2)猜一猜,再核对。

我猜“陌生”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

我从字典中发现“陌生”的意思是:______。

(3)诗中“移动的旅店”是指()

3. 补充诗句空缺的部分。

(1)______,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2)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刘禹锡《望洞庭》)

4.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

5. 选择表示方位的词语填空。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6. 理解句子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7. 古诗名言积累。

(1)莫等闲,______

(2)最喜小儿亡赖,______

(3)天行健,______

(4)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

(5)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

8. 课外阅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静夜思:

疑:

举头: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相煎何太急?”句出自曹植《______》。

(2)明日复明日,明日______。我生______,万事______。

(3)“我以______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去”的意思是:______。

(4)_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日:______。

(5)去的______,米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______呢?

10. 课外阅读。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1. 背一背,给诗句排序,再回答问题。

( )鱼戏莲叶东

(①)江南可采莲

( )鱼戏莲叶西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北

( )鱼戏莲叶南

(1)先给上面诗句排序,再说说下面哪幅图表现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

思?( )(填序号)

(2)读了这首古诗,我的眼前浮现出______景象。(填序号)

①人们捉鱼②鱼儿嬉戏

12. 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

(2)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______,______。

(3)孔指以示儿曰:“______。”

儿应声答曰:“______。”

13. 将下面的古文改写成现代文,注意语言要通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孔子家禽。”

14.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

(1)将诗句补充完整。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潋滟:______

亦:______

奇:______

相宜:______

1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题”的意思是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2)《论语》是记录______和他弟子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经典之一。其中讲述学习方法的语录是“______”。

1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

(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

(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17. 课内阅读。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18. 按要求填空。

(1)______,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3)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4)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6)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7)兔不可复得,______。

(8)雅人四好:______

(9)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19. 课外阅读。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20.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21. 课外拓展阅读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22. 判断对错。

(1)“无数夕阳山”的上一句是“风景旧曾谙”。

(2)“落木千山天远大”的下一句是“澄江一道月分明”。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下一句是“浮天水送无穷树”。

(4)“欲饮琵琶马上催”上一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讨厌。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3. 读诗歌《早发白帝城》,回答问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3)“轻”字体现了什么?

2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②影:月光的影子。③下:顺流而下。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

(2).从诗中可看出,诗人远游的季节是在______,交通工具是______。(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5. 按要求补充诗词及名言警句俗语。

(1)相对于春、秋、冬来说,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还不多。其实,古诗词中的夏天还是挺好的。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____,______;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

(2)有些古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一种精神。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竹石》郑燮)又比如《石灰吟》(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

(3)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积累的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励志一生。比如普朗克(德)的“______,让我们通向新知识。”还有,《离骚》中的“路更受其修远兮,______”又比如: “莫看______,要看______。”名言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被迷惑,要透过表面现象来看事物本质。当自己遭受挫折时,可以用阿斯图里(危地马拉)的“______,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来激励自己。

我们还积累了一些歇后语,从中感受到了祖国语文的生动有趣。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偶尔使用它们,比如,我们在参赛前,其他同学会给我们送上一句“在赛场上,你们可以是“八仙过海——______’。“看你们的啦!”于是,我们紧张的心情一扫而光,鼓足劲儿走向赛场。又比如,对着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却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的天空我们会幽默地说上一句:“这天气,真是______——说变就变。”说完后,哈哈,笑一番。

26. 读一读,连二连。

白毛浮绿水______ 近听水无声

山清对水秀______ 红掌拨清波

天地分上下______ 柳绿对桃红

百尺竿头______ 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______ 能开二月花

解落三秋叶______ 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______ 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______ 呼作白玉盘

27. 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

(2)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3)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

(4)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5)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6)______,春风不改旧时波。

28. 默写《元日》,回答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______,______。

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指______这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中国人会有______、______这些传统习俗。

29. 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___________。

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篮子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1)猜一猜,补全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______。

(2)阿姨摘了哪七样果子?用横线画出来。

30. 《望洞庭》这首诗前两句诗总写洞庭湖风平浪静,明月高挂的夜景;后两句着重写洞庭湖的君山,诗人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白银盘”,把______比喻成“青螺”。你还学过古诗《______》,给你印象最深的诗句是:“______”。

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荡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 (2)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 (3)体会一下,通过写景,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记亦______。 (3)有志则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如______,如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 3. 读下面的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完成以下练习题。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1)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2)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______。 (4)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______ ______ ______ 4. 判断对错。 (1)“无数夕阳山”的上一句是“风景旧曾谙”。 (2)“落木千山天远大”的下一句是“澄江一道月分明”。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下一句是“浮天水送无穷树”。 (4)“欲饮琵琶马上催”上一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讨厌。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所见 【清】袁枚 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歌声振林樾。______,______。 (2)“______”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______”字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用诗句来填) 6. 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这句诗中,“______”字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满急;“此”是指______。 ②这句诗出自______代诗人______的《望天门山》,全诗在一个“______”字的统领下展开,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别诗)

20《古诗两首》 长沙市芙蓉区燕山二小杨欣 教学目标: 1、明白诗歌中“送别诗”的概念。 2、通过想象诗句中关键词背后所蕴含的画面,体会诗歌中的情感,领会古诗中“借景抒情”的写法,感受古诗的含蓄美。 3、通过比较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了解“送别诗”中存在“同样的送别,不一样的别情。” 4、激发孩子们搜集、了解、积累更多送别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课时设置: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读熟古诗,并且释疑解难。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来有节奏地读读这两首诗。 2、复习易错字:朝、舍,给多音字组词。 3、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分别讲述。两首诗都是讲述送别的,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把这样的诗称作——“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4、谁愿意试试有感情地读读这两首诗。诗歌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诗中的离情别绪、浓浓的友情) 世间最打动人的莫过于一个“情”字。(板书“情”) 这两首诗中有“情”这个字吗?却无处不散发着浓浓的情,“情”藏在哪些字眼中?让我们今天来找找藏在诗歌中那份深情厚谊。 二、悟读《送孟浩然之广陵》,感悟“借景抒情”的写法。 1、让我们先来体会《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诗中动人的情谊。 自己反复读,边读边抓住关键词语发挥想象,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 给一个句式:

读到这个词语时,我联想到。(预设,孩子们会提到“黄鹤楼”“烟花”“孤帆”“碧空尽”“长江”“天际”等) 2、老师发现你们提到的这些关键词语,有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景物的词语(板书“景”字)。作者意在言情,却着力写景,让景中有请,情景交融,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景抒情”(补充板书为“借景抒情”)。语言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李白为什么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那份情呢?他为什么不直接在诗中说明:孟浩然,我舍不得你,孟浩然,我祝福你,孟浩然,我希望你早点回来,……为什么,你们懂吗?是的,这就是古代诗人创作诗词时讲究的含蓄之美,隐隐约约,朦朦胧胧,隐约朦胧中,你却更能感受到那份言说不尽的深情,那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厚谊,这样的情,美得醉心,美得深沉。 4、要读出这份情,就要读着文字,想象“景”所呈现的画面,突出画面的意味深长,来,试试朗读中突出景,来突出那份情,那份美。学生试读,指名读,评议,师范读。 三、比较《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合作学习,感悟不同诗作中,相同的离情,不同的别意。 1、景是通向诗人内心的路,是了解诗人情感的一座桥。《送元二使安西》也表达了诗人王维对元二依依不舍的离情,那么这两首同为送别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请各小组同学,借助老师提供的学习表来思考、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交流。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鹧鸪天?送人【南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将至桐城【清】王士禛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登快阁【北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汇总

【小学四年级】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时学生请假条

——————————老师: 我因—————————————————————————————————————(事),所以需请假—————————————(时间),望您批准! 此致 敬礼! 请假学生:————————所在班级:————————————— 请假时间:————月————日教师签名:———————————— 学生请假条 ——————————老师: 我因—————————————————————————————————————(事),所以需请假—————————————(时间),望您批准! 此致 敬礼! 请假学生:————————所在班级:————————— 请假时间:————月————日教师签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 1. 名言诗句我会用。(填序号)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⑤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老师告诉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不应该骄傲,而应该“______ ”。 2.爸爸希望我珍惜时间,常对我说:“______。” 3.吃饭时,看着碗中那白白的米饭,我想起了“______”这两句诗。 4.“______”的意思是说人多力量大。 5.“______”,要想实现目标,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2. 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这句诗中,“______”字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满急;“此”是指______。 ②这句诗出自______代诗人______的《望天门山》,全诗在一个“______”字的统领下展开,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象。(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______”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②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诗句的大意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______,盛放着像______一样的君山。 阅读提高 3. 先解释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再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诸:______。 意思: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______。唯:______。 意思:______。 (3)取之,信然。 信然:______。 意思:______。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景象。(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 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年的模样 鞭炮噼里啪啦响, 饭菜满街满巷香; 对联喜气洋洋贴, 灯笼红红火火亮; 年画上墙满屋美, 老歌出口大家唱; 衣服新新鲜鲜美, 笑声家家户户淌。 (1)这首小诗描写的节日是() (2)这首小诗中描写了哪些习俗?______ ①放鞭炮②贴对联③划龙舟④挂灯笼⑤贴年画⑥吃水饺 (3)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请写下来。 6. 下列诗句不是赞美“顽强生命”的一项()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7. 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 (2)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______,______。 (3)孔指以示儿曰:“______。” 儿应声答曰:“______。” 8. 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部编版(人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1. 根据情境提示写句子。 (1)《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是:______。(填诗句) (2)苹苹学习很努力,老师经常鼓励她说:“欲穷千里目,______。” (3)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______。培养一个人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不以规矩,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2.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丝绸之路,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 (2)看到小孩在剥蓬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词。 (3)“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出______自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4)我们每个人都应自强,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 3. 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 ②缘:______ ③不识: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练习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练习 1.”这条名言的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失败在于因循守旧。 相互之间都有可取之处。 ”来告诫人们,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告诉人们时间宝贵,一去不复返,鼓励人们应该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5.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会取得成功,表示这个意思的名 言是:”

(牛顿) 23.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我怎么也想不出方法,就 在我时,老师给了我一个提示,我恍然大悟,真是,马上就把题做出来了。 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1.《咏鹅》的作者是()。 A.孟郊 B.高适 C.骆宾王 D.杜甫 2.“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 A.杭州 B.苏州 C.徐州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李白的()。 A.《静夜思》 B.《望庐山瀑布》 C.《赠汪伦》 4.“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 A.乘、搭 B.同“座” C.因为 5.下列诗篇中王昌龄写的有()。

A.《凉州词》 B.《出塞》 C.《鹿柴》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渔歌子》的作者是宋朝诗人张志和。() 2.《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3.《枫桥夜泊》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旅途寂寞的心情。() 4.《送元二使安西》、《悯农》、《鹿柴》都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5.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人。() 三、名句联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2.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6.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8.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提示补充诗句。 (一)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晓看红湿处,()重锦官城。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语文教案 1.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____(省、市、区、县)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突破训练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突破训练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3)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4)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6)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7)兔不可复得,______。 (8)雅人四好:______ (9)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2. 名言诗句我会用。(填序号)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⑤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老师告诉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不应该骄傲,而应该“______ ”。 2.爸爸希望我珍惜时间,常对我说:“______。” 3.吃饭时,看着碗中那白白的米饭,我想起了“______”这两句诗。 4.“______”的意思是说人多力量大。 5.“______”,要想实现目标,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本首诗共有______小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倦——______ 一瞬——______ (3)第一小节中的“驮着”一词能不能改成“带着”?为什么?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5)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4. 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秋的声音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绽开--______匆匆--______ (3)用“匆匆”造句。 5. 课外阅读。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多选)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1. 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年的模样 鞭炮噼里啪啦响, 饭菜满街满巷香; 对联喜气洋洋贴, 灯笼红红火火亮; 年画上墙满屋美, 老歌出口大家唱; 衣服新新鲜鲜美, 笑声家家户户淌。 (1)这首小诗描写的节日是() (2)这首小诗中描写了哪些习俗?______ ①放鞭炮②贴对联③划龙舟④挂灯笼⑤贴年画⑥吃水饺 (3)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请写下来。 2. 读儿歌,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奇怪,肚下装个皮口袋。 孩子袋里吃和睡,跑得不快跳得快。 谜底:______。(用拼音写出来) 3. 请默写诗、文。 (1)老吾老,______;幼吾幼,______。 (2)______晒谷不用翻。 (3)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4)青籍笠,绿養衣,______。 (5)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______。 (6)王義之写字______。 (7)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解释划线的字。 ①绿:______ ②还: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本课中表达客居他乡,对家乡深切思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所见 【清】袁枚 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歌声振林樾。______,______。 (2)“______”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______”字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用诗句来填) 6. 课外阅读。 春光好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1)这首词写______的情景。上片写在叶嫩花明的春光里,画船轻荡,鸳鸯戏浴,渔歌声声,给人以轻快明畅之感。下片连用两个“______”字,两个“______”字,两个“______”字,写尽春光骀荡之状。后两句写人情,与上片“鸳鸯”呼应,突出“______”。 (2)解释词语。 ①明 ②绿汀 ③棹歌 ④红粉 7. 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______ ②逶迤——______ ③磅礴——______ ④云崖——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 8. 课外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

●古诗二首 ●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题:书写,题写。2)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3)缘:因为。 2.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家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1)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2)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3)豚:猪。4)疑:以为,怀疑。 ●古诗二首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2)之:去,到。3)故人:这里指老朋友。4)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使:出使 2)浥:湿润 3)更尽:再饮完。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2)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3)厌:满足。

6.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的月色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4)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7.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1)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2)谙:熟悉。3)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8.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3)子规:杜鹃鸟。4)了:结束。 9.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1)杂兴:各种兴致。2)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3)绩麻:把麻搓成线。4)未解:不懂。5)供:从事。6)傍:靠近。 1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2)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3)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4)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大全

1 回乡偶书 2 [唐]贺知章 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 [唐]李白 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9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 1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 [唐]王维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宿建德江 16 17 [唐]孟浩然 18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9 20

21 望洞庭 22 [唐]刘禹锡 2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4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5 望天门山 26 27 [唐]李白 2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9 30 31 32 回乡偶书(二) 33 [唐]贺知章 34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35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36 37 38 芙蓉楼送辛渐 39 [唐]王昌龄 40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4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43 44 [唐]王维 4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6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7 48 天净沙 49 秋思 50 [元]马致远 51 枯藤老树昏鸦, 52 小桥流水人家, 53 古道西风瘦马。 54 夕阳西下, 55 断肠人在天涯。 56 57 枫桥夜泊 58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9 60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敕勒歌 62 63 北朝民歌 64 敕勒川, 阴山下。 65 66 天似穹庐, 67 笼盖四野。 68 天苍苍, 69 野茫茫。 70 风吹草低见牛羊。 71 72 寄扬州韩绰判官 73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74 75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76 77 登幽州台歌 78 [唐]陈子昂 7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 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 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 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 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 腊月寒梅斗冰霜。 (1)连一连。 三月______ 菊花 六月______ 桂花 八月______ 荷花 四月______ 牡丹 九月______ 桃花 (2)“石榴红似火”是说石榴花像______一样红。“茉莉花如雪”是说茉莉花像______一样白。 (3)正是农历______月,冬月是农历______月,腊月是农历______月。 2. 按原文内容填空。 (1)少年智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震惶。鹰隼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静夜思: 疑: 举头: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读课文《画》,完成练习。 远看有色,近听无声。 春花还在,人鸟不惊。 (1)在诗中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字,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 (3)用横线画出诗中写“人走近了,小鸟也不惊慌,不会飞走”的诗句。 (4)这首诗的内容是一个谜面,它的谜底是______。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林中小景 金波 阳光透过枝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选自《让太阳长上翅膀》)(1)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 例如:唿哨、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 例如:啾啾、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 (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 6. 判断对错。 (1)“无数夕阳山”的上一句是“风景旧曾谙”。 (2)“落木千山天远大”的下一句是“澄江一道月分明”。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下一句是“浮天水送无穷树”。 (4)“欲饮琵琶马上催”上一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讨厌。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7. 赏析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整理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的水与天光相映。 子规声里雨如烟。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闲人少,乡村的四月没人闲着, 才了蚕桑又插田。刚刚忙完蚕桑的事又要插秧。 (《乡村四月》写了江南农村夏初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 (《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描写了乡村农民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天上的鸟儿都飞得无影无踪了, 孤云独去闲。连天边仅有的一朵白云也越飘越远。 相看两不厌,我静静的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的看着我, 只有敬亭山。只有我们俩谁也不厌烦谁。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无风镜未磨。无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那月光下洞庭湖苍翠欲滴的君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从远处看,就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能不忆江南?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1. 请默写诗、文。 (1)弟弟平常老说,他们几个好朋友的关系就是“______——生死之交”。没想到为了一只彩笔就翻脸无情,这真是“孙猴子的脸——______” (2)我能从“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想象海通在溪边自由剥莲蓬的画面。(3)当你的朋友面临困境,正悲观失望时,你会选择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名言。______,春天还会远吗?”来激励他。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刘禹锡笔下描写黄河壮观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杨氏之子》闪烁着儿童的智慧,我们可以从:“______,”中找寻到杨氏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6)看到弟弟整日游手好闲,爷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7)《少年中国说》中“______”意思是只才有不断地创新和成长。 2. 课外阅读。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3. 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1)请翻译整首诗。 (2)“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姓氏谣 东方慕容和上官, 诸葛司徒与欧阳。

中华姓氏上千种, 单姓复姓遍四方。 不管你我姓什么, 中华儿女是一家。 (1)用“______”画出歌谣中的复姓。 (2)“遍四方”的意思是() (3)中国的姓氏非常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呢? 5. 看图片写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所见 【清】袁枚 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歌声振林樾。______,______。 (2)“______”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______”字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用诗句来填) 7.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 (1)将诗句补充完整。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潋滟:______ 亦:______ 奇:______

小学语文四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参考译文: 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了。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参考译文: 锦城(成都)的管弦乐器每日热闹、错杂而又和谐地弹奏着,那悠扬动听的乐曲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白云间。这种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人间又能听到几回呢?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参考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参考译文: 秋夜里的银白色的烛光冷清照映画屏,宫女手拿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萤。皇宫的石阶上夜色像水一样冰凉,可是宫女还静坐着仰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参考译文: 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千仞华山高耸上云天。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官军收复失地又过了一年。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参考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参考译文: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山林更加空寂、安静。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里睡觉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不时地在空旷的山涧中回荡。 采莲曲(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