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邮票解读与赏析
唐诗三百首邮票

唐诗三百首邮票
近年来,邮政业迅速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改善了邮件寄送服务,邮资邮票也印制出了许多新的图案来满足邮件发送者的多样需求。
其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唐诗三百首邮票尤其受到大家的青睐。
唐诗三百首邮票是中国邮政部在 1995发行的一系列文物邮票。
此系列邮票收录了当时我国有名的三百首唐诗,其中包括陆游、白居易、李白、杜甫的经典著作,还有林则徐、苏轼等文化名家的名作。
这系列邮票正面图案为每首唐诗的描红律诗,背面则是具体的释文以及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等提示。
此系列邮票引起了文化界与各界公众的广泛关注,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唐诗的精髓和美感,更加热爱唐诗,更加了解唐诗的文化历史,同时也激发人们继续创作优秀的作品,为国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唐诗三百首的系列邮票也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从而加深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系列邮票的发行更是激励后来者继续创作优秀的作品,维护唐诗文化的传承,使它们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与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诗三百首邮票不断丰富了自身的内涵,中国唐诗文学也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此系列邮票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热烈追捧,被视为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的象征。
今天,唐诗三百首邮票在邮票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收
藏馆还是投资者都喜欢收藏和投资这类邮票。
它们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流通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广大友好人士投资和收藏这些精美的邮票。
唐诗三百首邮票成为了一个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可以为我们展示当时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
它们不仅让我们更加感受中华文化的精华,也带给我们博大的精神家园。
邮票图说《唐诗》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诗选》邮资片—《独坐敬亭山》
《李白诗选》邮资片 《唐诗三百首》邮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诗三百首》印章 《团圆》极限片图案 —李白《静夜思》
《唐诗三百首》邮戳—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四)诗仙李白
1 、人物简介。李白 (701—
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 省静宁县),五岁时迁至四 川昌隆 (今江油县 )。李白家 境富裕,少年饱读诗书,性 格豪放。青年游历祖国各地, 结交各界名流,诗文享誉社 会。
《中国古代文学家》 邮票—李白
唐玄宗时任翰林待诏, 居 长安三 年 。 由于权 臣 排挤,离开长安。在安 史之乱中,因入永王李 璘幕府做事被流放,中 途 遇赦而 归 , 病逝于 当 涂 ( 在今安徽 ) ,享年 62 岁。
《唐诗三百首》 邮册封面—唐诗
(三)形式风格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要 求较宽:一首之中, 句数可多可少,篇章 可长可短,韵脚可以 转换。近体诗对音韵 格律要求较严:一首 诗的句数有限定,即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 声,有一定的规律, 韵脚不能转换。
《唐诗三百首》 邮戳—唐诗
《唐诗三百首》小版张—唐诗
《唐诗三百首》极限片—王之涣《登鹳雀楼》
《唐诗三百首》首日封图案—王之涣《登鹳雀楼》
《唐诗三百首》邮戳和印章—王之涣《登鹳雀楼》
《唐诗名句》小版张邮票—王翰
5、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全唐诗》记载其诗14首,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 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代表作《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邮票征文字:邮票上的唐诗宋词

邮票征文字:邮票上的唐诗宋词•引言• 1. 背景• 2. 邮票上的唐诗– 2.1 唐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2.2 唐诗在邮票设计中的运用• 3. 邮票上的宋词– 3.1 宋词的特点与影响– 3.2 宋词在邮票设计中的运用• 4. 结论•参考文献引言邮票是一种由邮政部门发行的信用凭证,用于证明邮寄费用已付。
它不仅是邮政系统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邮票设计中,文字和图案的搭配是常见的设计手法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邮票开始以名家诗词为核心进行设计,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代文学成为了邮票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邮票上的唐诗宋词,旨在了解它们在邮票设计中的运用,并分析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1. 背景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重要流派。
唐诗以其纯净优美的诗风和深刻的意境著称,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等。
宋词则以其写意细腻、婉约含蓄的特点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体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其中,邮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也开始大量采用唐诗宋词作为设计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和发扬。
2. 邮票上的唐诗2.1 唐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唐诗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厚重性。
唐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唐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
2.2 唐诗在邮票设计中的运用邮票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包含了美术、印刷、设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展现邮票的意义和价值,设计师们经常在邮票上运用各种艺术元素,其中就包括唐诗。
唐诗作为经典的文学形式,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给了设计师们更多的创作空间。
唐诗三百首小版票拥有独特的艺术成就

爱藏网()征购旧纸币,邮票,金银币,大炮筒,连体钞,纪念币等藏品唐诗三百首小版票拥有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中国韵文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接二连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琅满目。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泽被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中国邮政2009年9月13日发行唐诗三百首小版票1套6枚,邮票图案分别为:李白《下江陵》、杜甫《望岳》、白居易《琵琶行》、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无题》、张九龄《望月怀远》。
该套唐诗三百首小版票是世界上首枚“集可观、可听、可触、可闻”效果于一身的新型多媒体邮票。
该套邮票以小版张的形式整套发行,共收录唐代76位诗人的诗作313首,通过专门配备的电子笔即可听到优美的朗诵,集“可视”、“可听”、“可触”和“可闻”效果于一身,被称为世界第一套“多媒体邮票”。
唐诗三百首小版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
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
唐诗三百首小版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
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
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
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
中国邮政选择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为题材,制作、设计、印刷等都采用了国际最新科技成果,是开创我国邮票发行先河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2009年 9月13日发行 ,经过4年多的消耗,特别是高科技的多媒体语音点读技术的应用,使的这个家喻户晓唐诗三百首小版票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中国集邮总公司和众多的礼品公司对其进行多款多样的礼品开发,目前市场上的流通量不超过50万版。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来源爱藏网。
)。
《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特种邮票

《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特种邮票《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特种邮票国家邮政局2009年9月13日发行《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1套6枚。
中国邮政2012年8月31日发行《宋词》特种邮票1套6枚。
中国邮政2014年12月1日发行《元曲》特种邮票1套6枚。
国家邮政局2009年9月13日发行《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1套6枚。
(6-1)T 李白《下江陵》 1.2元 1299.97万枚(6-2)T 杜甫《望岳》 1.2元 1299.97万枚(6-3)T 白居易《琵琶行》 1.2元 1299.97万枚(6-4)T 李商隐《无题》 1.2元 1299.97万枚(6-5)T 张九龄《望月怀远》 1.5元 1299.97万枚(6-6)T 王之涣《登鹳雀楼》 3元 1299.97万枚志号:2009-20邮票规格:28×50mm齿孔度数:13×13.5度整张枚数:6枚(1套)整张规格:135×220mm版别:胶雕、丝印混合版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设计者:王虎鸣资料提供: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天津博物馆印制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中国邮政2012年8月31日发行《宋词》特种邮票1套6枚。
(6-1)T 晏殊《浣溪沙》 80分 1150万枚(6-2)T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元 1150万枚(6-3)T 秦观《鹊桥仙》 1.2元 1150万枚(6-4)T 李清照《一剪梅》 1.2元 1150万枚(6-5)T 陆游《卜算子·咏梅》 1.2元 1150万枚(6-6)T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元 1150万枚志号:2012-23邮票规格:40×35毫米齿孔度数:13×13.5度整张枚数:6枚(一套)整张规格:135×220毫米版别:胶印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设计者:高云(邮票)、夏竞秋(版张边饰)资料提供:辽宁省博物馆印制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中国邮政2014年12月1日发行《元曲》特种邮票1套6枚。
唐诗邮票欣赏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五言律诗。邮票画 面所用字体为行书,采用王羲之书法作品集字。古 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丰富,望月怀远,常 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情淡远、 深情绵邈,很是难得。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 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 思。 邮票画面以升起的明月和水的古版画为主要背 景,表现“海上生明月”的悠远,用行书写就的诗 文在画面中心,使人一边诵读诗文,一边体会画中 所隐藏的更多的意境。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 唐太宗极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将其书法作品视为 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魏 笔法的书体正宗。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五言绝句。邮票 画面所用字体为隶书,采用“史晨碑”集字。鹳雀 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 六层,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 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 邮票画面以鹳雀楼和云雾为背景,与诗中“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契合。画面本身虽简洁, 却有千般意境在诗外,留给读者很大想像空间。 “史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诗文采用“史晨碑” 中的隶书,字体方整,端庄典雅,笔势中敛,波挑 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 的意境 。
《望岳》:作者杜甫,五言古诗。邮票所用字体 为楷书,采用唐代颜真卿书法作品集字。 《望岳》写于泰山。岱宗:即泰山,古代以泰山 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皇帝 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泰山。邮票画面以俯视的远山 为背景,表现了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句“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 画面中心集用了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创立的 “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洵并称 “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这 首诗集用颜真卿的楷书气质与与杜甫的细腻性格真 好契合 。
我国首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在西安首发

奉献 几 多血 和 汗 , 不 求青 史 留英 明 , 你 用 真 情传 播 着智 慧 的 火 种 。
式 在 西 安新 城 剧 院 隆重 举 行 。 至 此 西 , 安 全 面 完 成 了经 营性文化单位转企 改制任务 , 标志着西
6 家经 营性 文 化单位全部 面 向市场 、 转制为企 业 。 西安歌舞剧 院有 限责任公 司 、 西 安话剧 院有
你 象那春蚕 献 出一 生 的 忠诚 。 就 象那 冬 梅 吟 唱 着早春 的 歌 声 。
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
限 责任公 司 、 西 安儿 童 艺术剧 院有 限 责任公 司 、 多少 个 不 眠 之 夜 , 多少 次 灯 光 长 明 。
西安市 2003 年被确定为首批 全 国文 化体 制改革试点城 市。 近年来 ,西安市把 经 营性 文 化 单位转企 改制放在 了突出位置 , 各个新 型 文化 市场主体应运 而 生 。 2004 年 ,西 安市率先将西 安市新 华 书店 、 西 安市 电影 公 司整 体转 制为 国 有 文 化 企 业 。 2 0 0 5 年 西 , 安 又 将 4 个 秦 腔 剧 团 整 合 组 , 建 了 西 安 秦 腔 剧 院 并 , 于 今 年 5 月 成 立 了西安秦腔剧 院有 限责任公 司 。 8 月 2 7 日 。西
60
周年 一 ,
套集“ 可
视 可 听 可 ”
“
、
”
“
、
触 可 闻 ”
“
”
、
效果 于
一 身的首套多媒体
邮 票— — <唐 诗 三 百
首 >特 种 邮 票 9 月 1 3
备 受 瞩 目的 ‘建 国 大 业 ) 即将 公 映 该 , 片 共 有 17 2 位明星 参加演 出 ,但最终 只有 87 位 明 星 在 片 中 出 现 近 。 一 半 的 明星 戏 份 被 删 。
邮票中的《唐诗三百首》

邮票中的《唐诗三百首》邮票中的《唐诗三百首》国家邮政局于2009年9月13日发行《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
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
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
邮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
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
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
诗歌、书法、绘画、印章四元素在每枚邮票中都有展现,诗书画印相映成趣,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唐诗韵味。
小版张采用塑构图,中心位置是六枚邮票,底部为北宋范宽的《景雪寒林图轴》,边饰配以唐代传统图案宝相花。
以一朵祥云将邮票烘托出来,祥云似流水状自由洒脱,寓意行云流水,正切合了诗歌的意境。
《唐诗三百首》邮票小版张第一枚《下江陵》:作者李白,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邮票画面所用字体为草书,采用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集字。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运笔流畅,奔放自由,一气呵成。
怀素草书气质与李白的性格以及李白这首诗相得益彰。
邮票的画面以古版画为背景,表现了诗中的意境,远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近处是树木人舍,江中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呈现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气势。
印章的形状采用葫芦形。
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
全诗如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下江陵》邮票极限明信片《下江陵》首发纪念封《下江陵》首日封第二枚《望岳》:作者杜甫,五言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邮票解读与赏析《唐诗三百首》邮票,在方寸之内做出了大文章,引中华文化之源泉活水,培育出一朵令人耳目一新的邮苑奇葩,实现了“图书邮票”和“多媒体邮票”的全新创意,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既传统、高贵、高雅,又富有现代感,富有趣味。
其形式之新,容量之大,制作过程之复杂,为中外邮票所少见,在文学、艺术、科技、印刷工艺和集邮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迷人魅力。
其“可视可听、可触可闻”的多媒体、多感官的欣赏方式,能激发人的好奇和兴趣,吸引人与产品产生互动,实现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唐诗之美与邮票之美的双重享受。
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方面,对《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进行了全面解读与赏析。
<引言>在国庆60周年盛大节日到来之际,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纷纷献礼,拿出自己最好的产品和作品,展现风采,赞颂伟业,祝福祖国。
中国邮政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邮票创作者们,此时也满怀激情,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精心打造了全球首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为海内外千千万万喜爱唐诗、祈盼盛世的朋友,特别奉献上一件十分特别的礼物,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奏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采乐章。
<概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一定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注1>正是遵循这一思想,邮票创作者们发现并无比珍惜《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这一宝贵选题,施展无限创意,终于引中华文化之源泉活水,培育出了这朵让人耳目一新的邮苑奇葩,其全新的多媒体、多感官的欣赏方式,充满趣味,能激发人强烈的好奇和猜想,进而吸引人的参与、互动,实现彼此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之不论出于好奇、欣赏、趣味,还是学习、研究、收藏的任何目的,最终都能获得唐诗之美和邮票之美的双重享受。
这套邮票在如何表现传统的历史文化题材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突破,第一,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价值发掘得比以往更深,并且尝试赋予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坚持古为今用,强调服务大众,注重普及,争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新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邮票版的《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具有了可视可听、可触可闻的新鲜形式,再叠加上邮票“国家的名片”和“袖珍百科全书” 的独有优势,赋予其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使之成为一种独具魅力、他人无法替代也难以模仿的优秀文化产品。
第三,新在其全程一体化的创意和策划,始终围绕产品概念,从技术设计,到内容设计、艺术设计,统筹兼顾,相得益彰,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发行目标服务,最终实现了多方面比较完美的结合,打造出了一套精品和珍品。
第四,新在从一开始就在邮票的发行与经营的紧密配合上加以通盘考虑,发行与集邮部门就积极沟通,预留手段,谋划如何充分利用《唐诗三百首》中众多诗人和诗作所涉及到的空前宽广的时空地域,对地方的文化资源潜力和邮品开发潜力进行发掘,通力将该套邮票打造成一座集邮富矿,争取经济效益的长期化和最大化。
<邮票基本信息>为让读者对这套邮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先将邮票的基本信息做一介绍。
邮票名称:《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
发行日期:2009年9月13日。
邮票志号2009-20。
邮票规格:28毫米×50毫米。
全套枚数:6枚。
各图名称和面值分别为,一图:李白《下江陵》,1.20元;二图:杜甫《望岳》,1.20元;三图:白居易《琵琶行》,1.20元;四图:李商隐《无题》,1.20元;五图:张九龄《望月怀远》,1.50元;六图:王之涣《登鹳雀楼》,3元;全套面值9.30元。
版别:采用丝网版、胶版、雕刻凹版混合印刷。
齿孔度数:13×13.5度。
这套邮票共有版票和四方连邮票折两个品种,其中版票每版含1套6枚邮票,成品尺寸为135毫米×220毫米;四方连邮票折含各图四方连1个,成品尺寸为95毫米×165毫米,面值37.20元,专用于中国集邮总公司邮品。
邮票解读与赏析>上篇:邮票上的唐诗之美——关于创意和内容的介绍与赏析本篇将要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唐诗之美是《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之美的根基。
唐诗之精神价值主导了《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表现视角的选择。
“一册邮票一本书”创意的实现,首先得益于科技支撑,同时也得益于《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的诗集特点和比较居中的篇幅。
《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选本在海内外流传之广、对国人影响之大,决定了《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面向大众和面向世界的发行**。
一位大历史学家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发现,说“中国史如一首诗”,一首诗可在和谐的节奏中,转移到一种新的阶段,令人不可划分。
所以,诗代表中国文化最美的部分。
<注2>以上精彩论述,说出了诗在中国的地位之高和对中国的影响之大。
而唐诗则历来被认为中国诗歌的一座高峰。
说来唐诗之美,本与邮票无关。
但当唐诗被展现于邮票之上,却又增添了一种新的、特殊的美。
这种美首先从6枚邮票扑面而来,一下映射到人们的眼前。
尽管版面不足尺幅,虽然只有6枚邮票,但通过对6枚邮票内容的精心选择和布局,循其踪迹,您却可以踏歌下长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可以登楼唱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您可以登临泰山望岳,询问“岱宗夫如何”,听答“齐鲁青未了”,也可以凭栏遥望星空,与对岸同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您可以低吟无题的缠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可以聆听琵琶声声,和其中不解的心弦,“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这看起来小小的6枚邮票,竟穿越时空,跨越古今,陡然形成一股巨大的审美张力,已经足以让人领略唐诗之雄奇豪迈,万千气象。
而且所选6首诗歌,都是脍炙人口、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读来不禁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品格之形成铸就,的确是源远流长。
今人之想像力,创造力,其开放进取,重情重义,怨离别重团圆,爱河山,爱家园,以及对生活对和平对自由对爱情的追求、憧憬和向往,这一切美好品格,千百年来一直在唐诗的吟诵中,不断地传承和发扬。
在《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创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到底应该选那几首诗上邮票最好。
其选择视角非常多,譬如可以按诗人的成就和知名度选择,也可以按唐诗的不同风格不同类别选,按诗歌体裁选,按唐诗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选,等等。
每种视角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都存在某种问题,譬如,要为诗人排个“座次”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关键是某些名诗并非出自超一流诗人之手,按座次排就可能上不了邮票。
经过反复讨论碰撞,最终确立了“偏重思想主题、兼顾其他方面”的表现视角,即强调古为今用、文化传承和现实意义,让人强烈感受到唐诗的活力,感受到历史的传承,引发今人共鸣,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化到底是如何“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到底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千百年来,这唐诗的品格,已经熔为中华文明之品格;这唐诗的华美,已经构成中华文化之华美<注3>。
所以,才千百年传诵,千百年流芳——在中国,在东方,在全世界,在任何只要有华人和有人讲汉语的地方。
不知有多少中国人,从咿呀学语,到晚年垂暮,都会有唐诗相伴。
也不知有多少外国人,如果学汉语,总免不了读几句唐诗,以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和敬意。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发现,《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与以往历史文化题材邮票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表现视角与以往有所不同,不再是单纯地去讲故事,讲历史,讲文学艺术成就,而是要在讲故事的同时,注意与当今时代主题相联系,更加讲求邮票发行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应。
具体讲就是要将当年的“大唐盛世”与今日之“中华复兴”两者关联起来,由此构建出《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总体策划的出发点、兴奋点和支撑点。
譬如《登鹳雀楼》的选用,就是要弘扬中国人民积极向上、永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和进取精神,而《望月怀远》则早已经成为一首用来呼唤民族亲情的光辉诗篇。
这套邮票发行时机选择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也别有一番深意,目的就是要扩大邮票发行的社会效益。
《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与以往历史文化题材邮票的另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变得既有局部,又有整体,不再以“点”代“面”,局限于某几个经典的环节,只能让人了解到几个比较精彩的段落,而是充分利用版票边饰的空间,呈现整部诗集的内容,让人一览无遗,更加尽情尽兴。
当出于通盘考虑,确定了6枚邮票将要表现的6首诗作之后,有不少人为自己喜欢的唐诗不在其列而扼腕叹息。
好在这的确是一套非同一般的、有着超大信息容量的邮票。
当您拿起为此套邮票特地制作的“青花瓷”放大镜,或者手持“会说话”的点读笔,在这6篇名诗周围采用雕刻版超精细印刷的缩微文字中寻觅,还可以读到或者听到《游子吟》对伟大母爱和赤子之心的吟诵;可以跟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去追赶诗仙想像力的极限;可与杜甫一同《春望》,倾听诗圣忧国忧民撕心裂腑的疾呼;可加入《出塞》将士的行列,领略他们戍边报国的万丈豪情;可听《静夜思》,思不尽的亲情乡情;可唱《渭城曲》,唱不完对朋友的厚意深情;可去《春晓》美妙无比的田园做客,也可回《乌衣巷》,沉思历史之沧海桑田,存废兴亡。
总之,这几百首诗,可以把人带到成百上千个地方,但决不是简单地去旅行,而是带着您到诗境中去呼吸、散步、徜徉……《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与以往历史文化题材邮票的第三个不同之处是,在选题侧重大众性、普及性的同时,也充分兼顾了学术性、专业性。
唐诗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不少都是那些妇孺能诵、千年流传、影响中外的篇章。
所以,“侧重普及”本身丝毫没有降低专业的评价和欣赏水平。
的确,有不少优秀的唐诗并未选入《唐诗三百首》,也有人认为某些被选入的诗比较浅显或者缺乏代表性。
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这本诗集的流传程度和被人认知的程度,很难为他种版本所取代,因为人们对“唐诗三百首“这5个字太熟悉了。
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学者还是从来没机会进学堂的人,都有可能谈论起这个话题。
这种独有的地位决定了这个版本的被选用,并且直接以《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取作邮票的名称,为的就是借助其空前的普及程度扩大邮票的发行效应。
再加上“图书邮票”和“多媒体邮票”的两个全新概念,这套邮票的影响力预期不会只在大陆,在港澳台,在东亚南亚,甚至不会只限于华人圈,而是将传播到整个汉文化圈,传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