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史 名词解释
中美史

中美史420208869一名词解释1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辽宁东部和南部以及河北北部,它重要特征是有大量祭祀遗迹,包括出土于这里的一些墓葬中的玉器。
2 彩陶: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在打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彩陶陶制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会脱落。
半坡类型的彩陶主要发现于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代表的器形有平底钵、直口尖底瓶、卷沿浅腹圈底盆,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写实鱼纹、鹿纹、人面纹和由鱼纹发展而来的三角纹、菱形纹、波折纹。
3 三层花: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所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器壁较厚,流行通体满花,除了底纹以外还在花上叠花,俗称“三层花”。
4、礼邦乐坏:说明了礼乐制度物化形态的各种艺术品本质意义的失落,原本异化青铜、玉石礼器由神的世界回到人间成为贵族显示荣耀的资本。
5、画像石:是在石块上雕刻画像而成画像砖:在泥坯上模印画像后烧成的砖块。
他们是用于墓室或祠堂等建筑的构建6 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主要为佛传故事画、游化说法、因缘故事、涅槃故事等。
表现技法来看,其衣纹起伏较大,线条奔放;而那种细劲均匀流畅如“屈铁盘丝”的线描则同秣菟罗的笈多风格一脉相承。
6 迁想秒得:迁想是妙得的前提,妙得是迁想的结果,就是说画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要把主观情思投注到客观对象中去,使客体之神与主体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是对包括了人物、山水、动物在内的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8宗炳《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
文中除了论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山水画的作用在于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打破了“成教化,助人论”教化功能观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当时山水画实践和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理论总结。
中美史

外国美术史第一章史前美术一、旧石器时代美术1、洞窟艺术:(1)法国拉斯科洞窟:发现于1940年,最精彩的是“公牛大厅”。
1)画家用粗壮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廊。
2)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
3)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2)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发现于1879年,代表是“受伤的野牛”。
1)壁画轮廓线比较细,有明暗、粗细浓淡变化。
2)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
3)明暗起伏更为丰富,富有感情色彩。
2、小型雕塑艺术:代表是奥地利威伦道夫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出土的一系列女性圆雕和浮雕,夸张了女性的生理特征,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简述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术的风格及主要作品: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
这里有几处洞窑,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
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写实而生动。
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窑,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窑壁画。
】二、中石器时代1、拉文特岩画: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艺术,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东部地中海沿岸的拉文特地区。
1)表现人类狩猎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2)以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加以拉长和夸张动作,强调动势。
3)狩猎场面紧张活力。
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三、新石器时代1、建筑:英国南部的巨石阵,又称“斯通亨治”石环。
是新石器时代巨石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原始美术特征:1、重现实,表现题材多与战争和武力有关。
2、宏伟雄健的气质加活泼情调。
3、艺术处理随意而自由。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之“美索不达米亚”。
一、苏美尔人美术1、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2、建筑:庙塔的成就最为杰出3、雕塑:大多与宗教有关。
《公牛竖琴》、《还愿雕像》【举例说苏美尔圆雕神像的造型特征苏美尔雕刻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身体造型程式化,倾向于圆锥体活圆简形,着重刻画头部和眼睛。
中美史知识点总结

中美史知识点总结尽管美国历史较为年轻,但是与中国一样,它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已经持续了上百年,对于理解两国的关系和彼此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中美史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国家的历史。
一、古代时期在古代时期,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曾经对世界的其他地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而美洲大陆最早被中国人知道是在15世纪,当时中国的郑和航海团到过非洲东岸,并且有传言称他们有可能到过美洲。
二、近代时期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加深。
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特别是19世纪末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影响。
而在美国的领土扩张方面,美国通过对西部土地的征服和西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广阔疆域和 rich natural resources 的国家。
三、近现代时期20世纪,中美关系随着两国的崛起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程,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而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当代时期21世纪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中国和美国的崛起,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经济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而在政治上,中美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摩擦也变得愈加明显。
总结中美两国的历史是丰富而复杂的。
从古代的贸易往来到现代的全球影响,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通过了解中美史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中美史填空名词解释作品赏析

中国美术简史填空名词解释作品赏析1、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主要标志。
2、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棕黄色、红褐色的装饰纹样的陶器。
它是一种制陶的工艺,是在已经成形的器物泥坯上,以天然的赭石、红土、或氧化锰颜料,绘上各种纹饰,再入窑进行烧制而成的。
3、夏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始。
4、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它是商朝晚期偏早的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5、先秦雕塑主要有青铜雕塑、玉雕和陶雕等。
青铜雕塑首先是三星堆的新发现。
6、《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是目前所知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
7、画像石发端于西汉武帝时期,流行于东汉时期。
8、最能代表秦代雕塑艺术成就的是秦始皇兵马俑。
9、马踏飞燕:武威雷台的铜奔马造型格外精美、构思特别奇巧,亦称马踏飞燕,通高34.5厘米,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设计了一匹飞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只足踩在展翅疾飞的鸟背上,侧视的基本轮廓呈倒三角形,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被誉为汉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10、秦代书法小篆是秦代的官方文字。
11、秦代书法家有李斯、赵高、胡毋敬、程邈等。
12、佛教美术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建筑、雕塑和壁画。
13、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
14、佛教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
15、王羲之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合成“二王”16、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7、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被誉为“六朝三杰”。
阎立本、吴道子一大成果。
18、顾恺之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19、谢赫“六法”2021、历代帝王图:从西汉到隋唐的十三位帝王的肖像。
22、步辇图:文成公主入藏。
2324、李思训:唐朝宗室,曾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
擅画山水,唐人推为“国朝山水第一”。
25、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和山水画家。
他所画的《辋川图》,成为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的理想境界。
中美史翰林书画院名词解释

中美史翰林书画院名词解释中美史翰林书画院:中美史翰林书画院加盟,成立于2008年,书画院自成立以来,在文化部的相关部门监管和要求下,组织开展了多次书画展览、国际采风、公益事业等交流活动,为文化艺术领域推出多名书画艺术名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并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2016年经审批中美史翰林书画院成为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书画培训定点单位。
画院本部建筑面积近1800平方米,环境优雅,机构设置健全。
培训学校隶属于画院,地处宋庄国际艺术区,占地约20亩,校区内分为教学区及包括图书馆、办公楼、宿舍楼、运动场、医务室等在内的配套生活区。
中美史翰林书画院教学系统是教学上的特色,教学目的明确,涵盖了书画高考的所有内容,教学规划系统明确,让学生全面适应教学节奏。
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之中穿插安排了适当的文化课教学,消除学生与家长对文化课的担忧。
我们的教学系统分为三个阶段,排名靠前阶段是基础训练,全面巩固基础,很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全面理解关于美术基本功的本质,应对不同的具体科目游刃有余,保证学生有开阔的眼界和更高的审美,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考试中把自己的水平发挥稳定。
第二阶段是专业科目训练,具体而深入的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目标学习关于考试的各个专业科目,让学生更能有的放矢,用高效简单易懂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在考试科目上有更大的突破。
第三阶段是应试训练,模拟各个目标院校的考试现场,根据不同院校的具体要求达到理想的考试效果,学习各种不同的考试技巧,让学生们从容应对各种目标院校的激烈竞争,Zui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硬件设置齐全,画室实行全封闭管理,在保持整体严格的基础上适当人性化调节,让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在紧张的应考环境中快乐的度过。
分班教学,班级配有班主任,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实行严格的学生外出请假制度与课上考勤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旷课、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
宿舍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管理教师查寝,每天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清理画室与寝室的所有卫生,保持学校长期性的清洁。
中美史名词解释1

战国帛画帛画,中国古代画种,作为一种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兴起于战国中期楚国,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消失于东汉。
战国时期帛画的代表作有:1、《人物龙凤帛画》,1943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2、《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3、缯书四周画像。
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
前两幅帛画表现了引魂升天的思想主题,最后一幅描绘了四季神像,这三幅帛画性质相同,都是先秦绘画史留存至今的稀世珍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画圣指唐代吴道子,他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在绘画艺术上刻意求新,取得了卓然超群的成就,被后世誉为“画圣”。
他的创作成就突出表现在宗教笔画上,他用高超的想象力刻画了不同的情节和气氛,笔下人物千变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线条表现上,他独创了“莼菜条”,笔势圆转而衣服飘举,产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他独创的这种宗教人物样式,被称为“吴家样”,亦称“吴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带曹衣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程式。
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而衣服飘举,产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世称“吴带当风”;北齐曹仲达画佛像,其体稠密重叠,衣服紧窄,世称“曹衣出水”。
这种形式也流行于古代造像。
金碧山水金碧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
用泥金、石绿、石青三种颜料为主色,以工笔重彩的形式刻画山水景物的技法和风格。
其先用淡墨钩线,赋以石青、石绿,再以泥金钩画山石的轮廓线,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出山水的金碧辉煌。
后世一般认为展子虔开唐代李思训、李昭道“金碧山水”一派,李思训则被认为是金碧山水的奠基人,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后来发展的青绿山水被认为是金碧山水的继承和延续。
上述三人的代表作有:《游春图》、《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
唐代青绿山水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
是用石青、石绿等颜料,以工笔重彩的形式刻画山水景物的技法和风格。
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钩而不皴,以赋色为主,后者在水墨皴染的基础上再赋色,画面清丽明亮。
中美史复习资料

中美史复习资料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远、高远、平远.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的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二、简答题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中美史考研题库

中美史考研题库中美史是指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历史关系,是中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美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但真正深入的交流始于19世纪中叶,尤其是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后。
两国关系经历了多次起伏,从最初的贸易往来,到后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互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中美史考研题目及其参考答案。
1. 中美关系的历史背景:- 简述中美两国最早的接触和贸易往来。
- 描述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美关系的主要变化。
2. 中美关系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描述“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 分析“珍珠港事件”后中美关系的转变。
3.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及其原因。
- 讨论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4. 中美贸易战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简述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和过程。
- 分析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5. 中美科技竞争的现状与未来:- 描述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现状。
- 预测中美科技竞争对两国关系及全球科技格局的长远影响。
6. 中美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回顾中美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如“乒乓外交”。
- 分析当前中美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7. 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互动:- 讨论中美在全球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
- 分析中美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8. 中美关系的前景预测:- 基于当前的国际形势,预测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 讨论中美如何通过合作与对话,促进两国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可能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和更具体的问题。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深入研究中美关系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当前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应关注中美两国在不同领域内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学习,考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史名词解释
彩陶P7(中美史)
彩陶是一种制陶的装饰艺术手法,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P7(讲义)
彩陶,是指橙红色陶坯上,以矿物质颜料描绘,用赭石,氧化锰作呈色元素入窑烧制。
三星堆P25(中国美术史)P43(中国美术史教程)
1986年夏季在四川广汉出土的商代祭祀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大型青铜器,为古蜀国的遗物。
里面有大型立人像,大型人面像及人头像和跪坐人像。
《青铜立人像》高163.5厘米,下面76.8厘米高的方形台座,其头戴身台上,着有线刻花纹的长袍,赤足华冠,圈手,抱物举在胸前,面目端庄,神态肃穆,身份可能是古蜀某一代蜀王。
《大型青通告铜人面像》通高60厘米,宽达134厘米,面部转折棱角突出,两眼凸出眼眶外约30厘米,两长耳上扬,嘴巴阔大,风格粗狂,带有神秘色彩。
战国帛画P29(中国美术史)P50(中国美术史教程)
帛画上端缝裹细竹篾,并系丝绳,其用途是葬仪中的旌幡(也称:铭旌)。
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人物龙凤图》质地为平文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画法比较古朴,具有一定的装饰风格。
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人物御龙图》细绢地,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面画一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进行,整体画面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用笔劲挺优美流畅,随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的变化,已经注重线条的表现力,构图上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造诣,设色用平涂法而略作渲染,造型和用笔技巧上已经脱离了稚拙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秦汉绘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战国肖像画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其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甲骨文P31(中国美术史)P51(中国美术史教程)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占卜时的“卜辞”。
至今发现的甲骨文有15万片以上,出现的汉子约有4000多个,可辨识的有1700多个。
甲骨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在进行锲刻,为了适应
刻画的工艺,改圆为方,改填实为勾画,改粗笔为细笔,毛笔作为书写工具的熟练运用,是书法艺术形成的重要前提。
笔画以直线形居多,往往十分纤细,在殷商后期,笔画渐显丰腴,还出现弧形线条,显得遒劲而富有立体感,轻重急徐变化细腻,有运刀如笔之感,由于卜筮是商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所以负责锲刻的是专门的“贞人”(巫史),也是当时专业从事书法的人,因此甲骨文体现了较高的书写技艺,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甲骨文结体自由活泼,显得天真烂漫,自然随意,具有后世比较规整的文字所缺乏的特殊韵味。
马王堆汉墓帛画P52(中国美术史)
长沙马王堆,位于长沙东郊,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坟墓。
马王堆1号,3号墓的內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2米许,构图基本相同,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上段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下段回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构图上通过穿毕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其次将墓主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从婢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墓主形象或画成正侧面,或画成五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的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
画法是先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最后在墨勾轮廓线。
线条类同后世所谓“高古游丝描”,细
劲流畅,质朴有力。
设色以平涂为主,有青黛,藤黄,朱砂,土红,银粉等,至今仍十分鲜艳,华丽而厚重。
这两幅帛画是本期绘画中最重要的杰作,充分体现了西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武氏祠堂P54中国美术史
武氏石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包括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已残)四个石室,两个石阙,计存画像四十余石,在东汉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的典型代表。
秦陵兵马俑
外美史名词解释
巨石建筑
正面律
古希腊瓶画
柱式建筑
古风的微笑
巴特农神庙
巴西利卡
圣索菲亚大教堂
加罗林文艺复兴(西面工程)
罗马式
哥特式(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