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检查表

合集下载

DFM注塑模具设计检查表范例

DFM注塑模具设计检查表范例

8)一模多穴时相同的产品采用对称进浇方式,对于不同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成
型时优先将最大产品放在靠近主流道的位置。
1)为避免零件因顶出而变形,顶出机构应设置于零件强度较高的位置,如加
强筋、零件边缘处
3.顶出系 2)顶出力和位置应均衡设置,确保产品不变形、不顶破
统的设计 3)顶出机构须设置在不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处,对于透明的塑胶件更应该
6)位于模具加工和产品后加工容易处
7)方便零件咬花和抛光
1)浇口应设置在零件壁厚较大的部分,保证充模的顺利和完全
2)浇口应设置在使塑料冲模流程最短处,以减少压力损失,有利于排气
3)浇口的位置决定了熔接痕的位置,可通过模流分析或经验判断产品因浇口
位置而产生熔接痕处是否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可加冷料穴予以解决
注塑模具设计
1)不得位于外观明显的位置而影响外观质量
0
2)尽量避免倒扣的产生,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本
1
1.分型面 设计
3)便于零件脱模,一般应使零件开模后留在公模侧 4)分型面应有利于保证塑胶零件的某些尺寸精度要求 5)对于高度较大、脱模斜度较小的特征可以中间分模
2 3 4
注意顶出机构及其位置的选择
4)尽量选择标准件,安全可靠,并且有利于制造和更换
4.模流分 析报告
注塑时间,应力最大位置,收缩部位,熔接痕位置等
其它
总分
10
0
设计更改建议
0
0
4)在细长型芯附近避免设置浇口,以防止塑胶熔料直接冲击型芯产生变形错
2.浇口的 位或弯曲 选择 5)大型或扁平型产品建议采用多点进浇,以防止产品翘曲变形和缺料
6)浇口尽量设置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功能处,可位于边缘或底部

塑料产品设计检查表范例

塑料产品设计检查表范例

Customer(客户)Part Name(产品名)Part No(零Date(日期)1. 图纸的版本 Part Versioncheck by YesNoWhat to doRD RD RD2.制品的成型方式Molding MethodYesNoPR PR3.尺寸及公差检查Dimesion and Tolerance CheckYes No RD PR RD RD4.基本信息检查Basic InformationYesNoRD PR RD RD PR RD RD5.出模角检查Draft CheckYesNoRD RD RD6.壁厚检查Thickness CheckYesNoRD RD7.外观检查Appearance CheckYesNoRD PR RD PR RD PR PR RD8.装配检查Assembly CheckYesNoRD PR RD RD 总经理批准:a.有无3D 图,版本是什么? Have we got 3D part drawing and what's the version?b.有无2D 图,版本是什么? Have we got 2D drawing and what's the version?PR:g.制品的倒扣是否能出模? Can undercuts be moldable?c.浇口位置和型式指定了吗? Gate location and type specified?d.制品有无雕刻要求如产品号,版本,日期章,模穴号,材料标识等, 位置及大小是否指定?Engraving informatiom e.g. part No,rev No,cav ID,recycling code and date code specified?f.分模线跳级及段差是否接受?Can stepped parting line and mismatch be accepted?a.关键尺寸是否标注?Critical dimension specified?e.雕刻内容凹陷入产品内是否意味着雕刻内容突出于钢料上?(电脑锣要求特别注意此项)Engraving recessed in the plastic=protruding on steel? (special note for CAM required)c.是否有关键可见面规定? Does it specify the critical surface?b.是否规定晒纹必须由模德或尼红制作(考虑到报价)?specified texture must be made by MoldTech or Nihon? (considered in quotation)RD:c.3D 图和2D 图是否符合? Are 2D drawing and 3D part conform?da.确认是注塑模,压铸模或其它? Injection mold,die-casting mold or other?b.是否特殊模塑,IMD,气辅, 二次注塑,双色成型?Special process e.g. IMD,air-assistant,over-mold,double injection?a.制品所用的胶料,颜色已指定 Plastic material grade and color are clarified.b.公差是否合理,能否做到? Tolerance is reasonable?Can we make it?c.未注公差有无指定,参考标准是什么 Free tolerance refer to which standard?d.是否要求有检测夹具inspection jig required?a.检查是否有出模角,出模角是否足够 Has part enough draft angle?b.检查蚀纹面的脱模角是否足够 Is draft angel enough for mold release if texture?a.制品的壁厚是否均匀,壁厚过渡是否合理?Is Wall-thickness uniform? Is thickness transition resonable?b.成型收缩率Shrinkage rate specifiedc.检查拔模方向是否合理 Is draft direction reasonable?Checked by(审核者)Comfirmed by(确认)PR:RD:d.是否需要焊接,粘接Need ultrosonic welding or adhesive?h.制品表面是否需要电镀? Need to electroplate?a.制品与其它零件有无配合,配合有无干涉?Need to assemble with other parts? Has assembly interference with each other?b.是否可以得到配合样板或装配图?Can we get the assembling samples or assembly data?e.外观缺陷的接受程度? Specified the acceptable level of cosmetic?f.变形风险评估及预防estimate the warpage risk and do predeformation or change part design g.薄尖钢料的防治,较深槽的处理(强度及冷却问题)avoid the thin or sharp steel in mold , change the part design 。

塑胶件设计(DFMA)检查表

塑胶件设计(DFMA)检查表
1 - 违反设计指南/没有后果
2 - 违反设计指南/后果很小
对产品成本、开发时间、产品质量的影响
3 - 违反设计指南/后果中等/考虑重新设计
4 - 违反设计指南/后果很严重/必须重新设计
2.卡扣等结构应为斜销(或滑块)预留足够的退出空间
3.避免模具出现薄铁以及强度太低的设计
零件壁厚
1.零件壁厚必须适中
2.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壁厚
3.壁厚均匀(过渡区长度为厚度3倍)
4.软件壁厚分析功能
避免尖角
1.避免在零件外部尖角(分模线处例外)
2.如为分型面,可增加一段1.5mm的平面(一般不用)
3.避免在塑胶流动方向产生尖角
11.其他:零件外观装饰特征、文字和符号宜向外凸出
12.其他:设计零件和模具使得浇口能够自动切除,或者把浇口隐藏在产品内部,避免对浇口二次加工
13.其他:把分型面隐藏在产品内部,避免对分型面二次切除加工
脱模斜度
1.零件若无特殊需求,脱模斜度取1°~2°
2.收缩率大的零件脱模斜度大
3.尺寸精度要求高的特征脱模斜度小
4.避免在壁连接处产生尖角(内圆角0.3T<R<0.8T,一般0.5T)
5.建模中打圆角的步骤
加强筋
1.加强筋的厚度不应该超过塑胶零件厚度的50%~60%
2.加强筋的高度不能超过塑胶零件厚度的3倍
3.加强筋根部圆角为塑胶零件厚度的0.25~0.5倍
4.加强筋的脱模斜度一般为0.5°~1.5°
5.加强筋与加强筋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塑胶零件厚度的2倍
塑胶件设计(DFMA)检查表
检查项
检查内容
评分
备注
材料选择
1.考虑了使用环境情况(温湿度、液体、气体、气压等)的影响

塑胶模设计图面点检表

塑胶模设计图面点检表

5 有無加備注。(如模號,深度)
6
7 8 9 10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ˍˍˍ電極圖點檢表
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點檢項目
標題欄是否填寫完整,正確。 圖紙尺寸是否和模仁管制圖尺寸一致。如果是 PCKEY,則KEYSIZE大小是否與模仁管制圖上的大小 有無和公模仁作重疊。分析有無錯誤,有無與模仁干 分型面有無標明,分型面以下的放電尺寸有無標注。 模具中心及電極中心有無標明並標注完整。 電極的尺寸是否為整數,距KEY邊至少大5.0於MM。 電極的尺寸是否標注完整,KEY的大小是否為最大邊 處。0°邊與頂部邊是否分別標注完整,並作文字說明 以示區分。 電極是否有較小的轉角需清角,(清角的大小及深 是否有詳細的備注,標明電極的件數和單邊縮小量, 標明電極放電位置,左右與上下是旋轉還是平移及其 加工欄內是否填寫正確,完整。包括最高KEY深度, 後制程預留量是否正確,模仁是否需拋光及其預留量 。放電深度是否正確。 電極是否做放電抓深度平台
檢查結果 審核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OK □NG
ˍˍˍ灌點圖點檢表
序號
1
2
點檢項目
檢查結果 審核
圖紙尺寸是否和母模仁管制圖一致。
□OK □NG
深度是否正確,進膠點ψ徑是否為0.5。進膠斜度是否 正確。
□OK □NG
3
有無以10mmLeabharlann 拆為兩段,並以末尾為零點,標注ψ 3.3,ψ3.0,ψ2.7的分段標注

塑胶模具点检表

塑胶模具点检表
模具编号
模具制造商
同模穴数
模具尺寸
项目负责人
验收时机
项目
验收结果
OK√NG×
验收日期
T1
1.是否钻好吊环孔、相对应注塑机固定孔
2.是否配备水嘴
3.模架外形尺寸:
4.模架材料:
5.前模冷却水流量
6.后模冷却水流量
7.密封是否可靠,无漏水。密封圈是否损坏,有无抹黄油
8.冷却水任何进出两端口是否充分畅通
9.斜顶是否有导滑槽,内置在后模模架内,用螺丝固定,定位销定位10.顶ຫໍສະໝຸດ 距离是否用限位块进行限位T2
1.顶出是否顺畅,无卡滞,无异响
2.排气槽深度是否小于塑料的溢边值,PP小于0.03MM,ABS、PS等小于0.05MM
3.模具动作是否符合零件设计要求
4.分型面保持干净、整洁,无手提砂轮打磨避空,封胶部分无凹陷
5.前后模表面是否有不平整,凹坑,锈迹等影响外观的缺陷
T3
1.模具各零件是否有编号
2.模具表面是否生锈,有油污
3.是否打印模具编号、模板编号
核准
审核
制表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填表日期2014年 4月27日迄今已进行8 周剩余9 周
学生姓名刘平宇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程2010级一班指导教师姓名党跃轩职称教授
从事
专业
是否外聘□是■否题目名称圆周均布通孔塑料制件注塑模具设计
学生填写毕业设
计工作
进度
已完成主要内容待完成主要内容
1.完成了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并
提交了开题报告;
2.对制件特点及材料特性进行
了分析,完成了三维造型;
3.确定了模具的总体方案,并已
选择注塑机,分型面;
4.完成模具成型零件的设计;
5.完成大部分设计说明书的编
写工作;
6.已完成制件的模拟分析,并且
生成了分析报告;
1.圆周均布侧向抽芯机构的设计;
2.齿条滑块机构的三维设计;
3.模具三维实体装配总成与二维工
程图纸的绘制;
4.模具零件图的绘制;
5.部分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存在问
题及努
力方向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
意见
毕业设计进度:超前□正常□滞后□严重滞后□。

塑胶件设计检查表

塑胶件设计检查表
6.避免零件应力集中
7.合理设置浇口避免零件在溶接痕区域承受载荷
8.其他强度增加
提高零件外观
1.选择合适的塑胶材料
2a.通过设计掩盖零件表面缩水
2b.火山口”设计
2c.合理设计浇口的数量和位置
3.预测零件变形,设计减少变形
4.外观零件之间设计美工沟
5.避免零件外观出现熔接痕
6.合理选择分模线避免零件重要外观面出现断差后者毛边
5.可以再孔的边缘增加凸缘增加孔的强度
6.避免与零件脱模方向垂直的侧孔
7.长孔的设计避免阻碍塑胶熔料的流动
8.风孔的设计
提高零件强度
1.通过添加加强肋而不是增加零件壁厚来提高零件强度
2.加强肋的方向需要考虑载荷的方向
3.多个加强肋常常比单个较厚或者较深的加强肋好
4.通过设计零件剖面形状提高零件强度
5.增加侧壁和优化侧壁剖面形状来提高零件强度
4.支柱的根部圆角为零件壁厚的0.25~0.5倍
5.支柱根部厚度为零件厚度的0.7倍
6.支柱的脱模斜度
7.保证支柱与零件连接
8.单独的支柱四周增加三角加强肋不强
9.支柱的设计需要遵守均匀壁厚的原则

1.孔的深度不能太大
2.避免盲孔底面太薄
3.孔与孔的间距及孔与零件边缘尺寸避免太小
4.零件上的孔尽量远离零件受载荷部位
2.避免模具出现薄铁以及强度太低的设计
7.顶针避免设计在零件重要外观面
降低零件成本的设计
1.设计多功能的零件
2.降低零件材料成本
3.简化零件设计,减低模具成本
4.避免零件严格的公差
5.零件设计避免倒勾
6.减低模具修改成本
7.使用卡勾代替螺钉等固定结构

塑胶模具试模查验表样板

塑胶模具试模查验表样板
19.该做拉料的模仁是否有做-----------------------□□
20.型腔结构是否与塑胶图一致---------------------□□
21.模仁是否加工完全-----------------------------□□
22.模仁间是否没有缝隙---------------------------□□
23.模具机构运动(合模)是否正常-----------------□□
24.模具上红丹及渣质是否清洗---------------------□□
25.模板污锈是否清洗-----------------------------□□
组长
组立
注:1.以上查检项目由组立人员逐项检查并签名,再由组立组长复检、签名。
4.料道大小是否均匀;合理且光滑-------------------□□
5.停止销是否装置磨平----------------------------□□
6.模具组装时模仁是否做累积公差检测------------□□
7.公母模仁靠破.插破尺寸是否合理----------------□□
8.定位柱,定位块是否有效且正常----------------□□9.特殊配件是否装置------------------------------□□
塑胶模具试模前查检表
组别:_______日期:___Hale Waihona Puke 年___月___日模座编号
塑胶料号
合模料号
查检项目是否
备注
1.定位环是否钻孔攻丝----------------------------□□
2.弹簧长度.压缩回弹是否正常---------------------□□
3.咀嘴是否装置并磨平;并有料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模具设计检查表
模号: 设计员: 检查: 工程师: 日期:
一, 塑件(成品)
□ 1,塑胶材料为 收缩率 正确吗?
□ 2,成品是否是最新版本?
□ 3,成品是否是1:1的,模图内的成品有无加收缩率?
□ 4,成品如何定位的?
□ 5,模图内的成品平面图是否已作相应的镜像?
□ 6,胶位选择合理吗?哪边动模出,哪边定模出?
□ 7,胶位是否会粘上模?
□ 8,分型面合理吗?是否清楚?
□ 9,有无倒扣,如何出模?
□ 10,浇口设置,能否接受可见的收缩痕?
□ 11,浇口设置,能否接受可见的夹水纹?
□ 12,枕,擦位清楚吗?
□ 13,镶件位清楚吗?
□ 14,骨位加顶针时,当考虑出模角时是否产生柱位?
□ 15,有无出摸角? 出模角足够吗?
二, 注塑机
□ 1,客人提供的注塑机型号为 。

□ 2,所有成品连同浇口,流道重量是否在射胶量内?
□ 3,锁模力足够吗?
□ 4,注塑机拉杆内是否可装入模具?
□ 5,模厚是否在调校范围内?
□ 6,开模行程能否足够取出成品或浇口?
□ 7,定位圈尺寸 合注塑机吗?
□ 8,浇口套球面R 合注塑机吗?
□ 9,推杆孔有无螺纹孔?合客人要求吗?
□ 10,推杆孔位置合注塑机要求吗?
三, 排位,镶块
□ 1,一模多腔或多个成品,其排位是否最合理,最为紧凑? □ 2,排位是否使得浇道最短?
□ 3,镶块镶法是否合理?
□ 4,镶块是否最易加工?
□ 5,镶块是否利于封胶而无披锋机会?
□ 6,镶块是否易于装拆?大件是否有吊孔?
□ 7,长镶块(特别是大模)是否应该分几段(方便加工/避免变形)?
□ 8,镶块厚度足够吗?是否会变形?
□ 9,小镶块是否合理?有利于排气,加工,打光?
□ 10,任何薄片,细针在注射时会否变形?
□ 11,镶块螺丝够大,够数吗?
□ 12,镶块钢材合适吗?硬度要求为何?
四, 模架
□ 1,模架材料为何?外购时粗/精加工是否清楚/合理? □ 2,模架如为标准型而外购时,是否确保各尺寸符合标准?□ 3,模架尺寸是否合理?零件大小及数量是否足够?
□ 4,导柱是否够长,比凸凹模先到?导套下方是否
有排气槽?
□ 5,码模位置足够吗?
□ 6,偏心模码模有无问题?
□ 7,吊模孔够大吗?
□ 8,吊模孔是否够数,位置是否合理?
□ 9,需加准确定位件吗?
□ 10,有撬模坑吗?
□ 11,TOP位置选择合理吗?
□ 12,有足够的垃圾钉吗?有足够的支撑柱吗?
□ 13,针板行程是否足够?
五,浇口,流道
口 1,浇口位置是否最佳,如最厚胶位处,避免变形
应力,能否充满,是否有熔接痕/困气等
□ 2,流道布置是否平衡设计,以保证各腔同状态?
口 3,流道尺寸是否合适,保证充满而无浪费?
口4,流道横断面是否最佳选择?
口 5,浇口类型合客人要求吗?是否合理?
口 6,浇口尺寸是否足够?
口 7,有浇口拉料杆、冷料井吗?
口 8,浇口是否有放大图表示出来?
六,顶出系统
口 1,成品肯定跟动模吗?
口 2,顶出行程足够顶出成品及浇口吗?
口 3,顶杆尺寸是否太细而导致变形?
口 4,顶杆位置排列合理吗?数量够吗?不影响外观
及装配要求?
口 5,柱位是否要用顶管?
口 6,顶管前端配合面在切除一段后够长吗?
口 7,骨位是否用方顶?是否已做镶块?
口 8,顶杆是否与其它件如支撑柱、冷却水道相接?
口 9,顶管是否与推杆孔相撞?
口 10,顶在斜面、曲面上的顶杆是否已加防转销?
口 11,是否需要加二次顶,加速顶,延时顶及吹气阀?
口 12,推杆孔足够吗?是否平衡?
七,冷却水道
口 1,水道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在热量集中处?
口 2,水道尺寸为何?合适吗?
口 3,水道离胶位太近?或太远?
口 4,大模水道流程是否太长?
口 5,定模水道出入会不会撞码模夹?
口 6,水道出入喉牙(管螺纹)合客人要求吗? 口 7,水道孔是否太长而无法加工? 口 8,斜孔是否太斜而不便加工?
八,斜滑块
口 1,行程足够吗? 口 2,有无限位螺丝? 口 3,有无弹弓定位?
口 4,对于位于TOP 位置(模上方)斜滑块是否有足 够装置保证其不会掉下? 口 5,胶位有无可能粘在斜滑块上? 口 6,是否要加冷却水道?
口 7,是否要加耐磨片(特别是大滑块),反压锁及导向条? 口 8,模架导柱长过斜导柱早入斜滑块? 口 9,斜导柱斜度是否小于250? 口 10,反压锁斜度是否大于斜导柱? 口 11,大滑块下面是否加了导向块?
口 12,斜滑块是否可能撞针?如有,是否已加早回装 置,行程开关或其他保护装置?
口 13,斜滑块有关位置是否已做斜度来保护出胶位部 分不会被烧坏?
口 10,高身滑块是否已拖尾巴让斜导柱撬或用油缸拉?
九, 斜顶
口 1,斜顶行程足够吗?
口 2,斜顶运动方向是否同胶位出模方向一致? 口 3,斜顶够壮吗?
口 4,斜顶顶出后,是否仍有足够配合面? 口 5,斜顶及其胶位是否方便加工? 口 6,斜顶装拆有无问题?
口 7,产品有无可能粘或挂在斜顶上(特别是多斜顶 情况)?
口 8,合摸时是否撞斜顶?是否要加早复位装置? 口 9,斜顶顶出时有无可能撞胶或干涉其他零件如顶 杆/斜顶等?
口 10,大斜顶是否要加水道(冷却胶位或防烧)?
十, 三板模
口 1,三个分型面是否都有相应的限位装置? 口 2,三个分型面开模行程是否足够取出成品浇口? 口 3,各分型面开模顺序是否按要求控制? 口 4,浇口底面是否要加冷料穴? 口 5,直流道是否做得尽量短? 口 6,如用简化型,导柱长度足够吗?
口 7,对于大中型摸,相对于导拄而言,固定板够厚(≥70或 ≥ 直径 )吗?而脱料板不必太厚(40∽50MM).
口8,如用简化型,导柱足够壮而能承受足够重量吗?
十一, 热流道模
口 1,如采用非标准而自行设计时,尺寸,形式是否 合理?
口 2,有无热电偶来控制各部分温度? 口 3,有无加隔热板?
口 4,热咀或流道板有无加膨胀尺寸?
口 5,热咀选择合理吗(型号、大小、功率)? 口 6,有无电线槽?方向,尺寸合适吗? 口 7,是否要加电箱? 口 8,是否有电线排位标牌图? 口 9,相应模板是否要加冷却水?
十二, 油缸
口 1,行程足够吗?是否将原始安装时轴已被拉出 部分算入在内?
口 2,油压选用合适吗?(10MPA;16MPA) 口 3,装拆方便吗?
口 4,是否有自动调节轴心装置? 口 5,是否有行程开关?是否可以调节? 口 6,如有射胶压力,不能单靠缸力抵受,需要加 反锁的。

十三, 脱螺纹,油马达
口 1,脱螺纹时,成品有没防转定位?
口 2,方向正确吗? 口 3,行程足够吗?
口 4,对于出胶螺杆后退的,杆底部是否已加相同 螺距的螺帽?
口 5,如用齿轮,齿条,油缸,是否要加行程开关? 口 6,如用马达,是否有刹车装置? 口 7,如用马达,传动比、转速合适吗? 口 8,如用马达,有马达旋向指示标牌图吗? 口 9,齿轮之间是否增加了合理的间隙?
十四, 其它
口 1,有没有注明材料及硬度
口 2,模具拆装有没有问题?
口 3,成品、浇口、骨位等排气已加吗? 口 4,排气槽深度合适吗?
口 5,复杂模开模动作或其它结构动作如何控制? 口 6,模具设计是否考虑以后的改模需要? 口 7,必要的尺寸是否有: ( )成品定位尺寸 ( )偏心模偏心尺寸 ( )K.O 位置尺寸 ( )S.P 位置尺寸
( )流道、水口、排气尺寸
( )水孔大小、位置尺寸,浇口大小、 喉牙大小、接头藏位尺寸。

( )定位圈,浇口套尺寸
( )K.O 攻牙尺寸 ( )滑块、斜顶杆的偏角,行程尺寸 ( )其他重要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