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素养课程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素养课程的重要性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樊少玉1

摘要:高职教育是为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键在教学,而教学环节的设置则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现状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重要性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高达1000万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如何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

职业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综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现状,高职院校应把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要从高职院校内部、企业用人单位合作两方面构建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培养出新形势下产学结合、综合素养优秀的学生。

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由于地方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用人单位所在的行业、岗位需求也都不一样,加之单位自身因素,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存在差别。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高职教育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社会认可程度明显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开始初步形成。但是在充分肯定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需求与社会的需要不尽吻合,高职教学的内容在满足学生需求、服务社会的需要方面存在着简单、盲目、被动的趋向。笔者认为,单从社会、学校或学生某一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片面的,不现实的,应该从社会需要与学生需求这一对矛盾的界定出发,研究二者的互

1樊少玉(1988-),女,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辅导员。

动关系。然后再研究社会需要、学生需求同高职教育体系、内容的矛盾。毫无疑问,2前者决定后者,但是后者也可以引导前者。高职学生需求、社会就业需要同高职教育改革三者之间不是简单地适应与不适应,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只有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各自调整,才能最终实现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现状

麦可思公司近年来对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报告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离职率比本科生要高。另外,高职毕业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客观,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诚信意识缺乏等,这些都表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反思高职院校关于职业素养的教育过程,发觉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 高职院校自身没有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合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往往“各自行事”,人才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相互分家”。首先,职业素养教育仅仅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几门课程,而始终没有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次,在高职院校内部,职业素养教育的重担大多落在类似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仅有的几门公共课程上。这些课程大部分由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等一些并未受过专业职业素养课程培训的老师任教,这些老师本身还承担着其他的一些教学或工作任务,因此在教授以上课程时往往会有课时限制或教学方式的限制,因而不能有效地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功能。另外,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素养的养成。

(二) 供需之间尚未形成良性的职业素质培养互动机制

高职院校虽然也认识到社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但在教学中真正能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职业规范等相结合的内容涉及较少,多以“闭门造车”的理论进行说教,没有及时将用人单位有关职业素养的标准和要求引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而教育出的毕业生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于是出现不少毕业生刚工作就频繁跳槽换工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就业满意度。同时,用人单位则反映部分学生职业素养偏低,要想“用得上”、“用得顺”还得花大力气进行职业素养培训。

三、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课堂教学不容忽视

1.进行授课体系改革

教学要做到真正高效,必须要做好几方面的转变。

第一,要实现课堂反转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二,要实现注重因材施教,并跟从学生个性化发展调整课程内容;

第三,要实现变注重教学结果为注重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2.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形式

第一,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发个性化的职业素养课程,如通信专业可依据专业发展前景、用人企业需求、国家政策扶持等方面开展授课,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职业素养;

第二,改变通用类的职业素养课程的授课方式,通过开展职场模拟比赛、邀请企业HR、优秀毕业生进行就业专题讲座、企业实地调研等方式现身说法,以真实的案例展现为基础,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和职场现实,避免陷入职场陷阱;

第三,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三大模块的课程内容,在学生刚入校就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规划等活动。

(二) 校企合作有效依托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毕业生跟踪调查,随时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用人标准、职业行为规范等。也可以随时或定期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技术能手或优秀毕业生到校开展有关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可与毕业生长期保持联系,可让毕业生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职业素养的感悟和理解反馈给母校,以给职业素养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将本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开展企业问卷调查,便于对学生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工作中的有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基本素质的表现及时掌握并反馈给学生及学校,做到校企的深度交流,以真正达到帮助和促进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目标。

中国高职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的“高端”不仅仅是高的技术和技能,还包括高素养。现实中我们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