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路线图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路线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路线图》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与图形》的第三节“路线图”。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路线图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路线,通过观察和分析路线图,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路线图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路线图的概念,学会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路线。
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路线图,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路线图示例、磁性教具。
学具:画纸、彩笔、磁性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公园路线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去过公园吗?这张图上的线是什么意思?”(2)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路线图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简单的路线图示例,讲解路线图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教师示范如何用图形和符号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根据示例绘制自己的路线图。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绘制的路线图,讨论路线的合理性。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本组的路线图并讲解。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路线图》2. 内容:(1)路线图概念(2)路线图表示方法(3)绘制路线图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2. 答案要求: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路线,标明方向和关键地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路线图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提高了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之《路线图》(例3)课件

8分
商场→家
东偏南30° 1000 m
18分
全程
2800 m
48分
课本26页 练习五
8.
家→商场 商场→书店 书店→商场
商场→家 全程
方向 西偏北30° 南偏西45° 北偏东45° 东偏南30°
路程 1000 m 400 m 400 m 1000 m 2800 m
(2)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课本22页 做一做 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北 出发位置
路口
50m 公园 .
课本26页 练习五
8.
(1)根据上面的路线图,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 和路程,并完成下表。
方向
路程
时间
家→商场
西偏北30° 1000 m
15分
商场→书店
南偏西45° 400 m
7分
书店→商场
北偏东45° 400 m
时间 15分 7分 8分 18分 48分
2800÷48 = 58 31(米/分) 或58.33(米/分)
答: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58
1 3
米/分。
课本26页 练习五 9. “1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西偏北40˚行驶3 km后向西行驶4
km,最后向南偏西30˚行驶3 km到达终点站。” (1)根据上面的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
联网,查出你家附近的地图,以便更准确地加以描述。
上学时,我先向正 东方向,步行大约 200m,再……
放学时……
课本27页 练习五 11. 用
设计一个“小小动物园”。
画出示意图,并描述各个馆的位置。再设计一条参观路线, 并说一说怎么走。
动物园导游图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路线图》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路线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与图形》中的第三节“路线图”。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路线图,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路线;理解路线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掌握基本的路线方向,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路线图,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路线。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路线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路线,理解路线的方向。
教学重点:认识路线图,学会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路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路线图范例、画有路线的图片、指南针等。
2. 学具:画纸、彩笔、直尺、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指南针,带领学生在教室内进行简单的方向识别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方向。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路线图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路线图的特点。
(2)讲解路线图的基本概念,如起点、终点、路线等。
(3)示范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路线。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画有路线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路线。
(2)带领学生分析路线的方向,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3)示范如何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路线。
4.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路线图。
(2)小组成员相互描述路线,并尝试用图形和符号表示。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路线图的设计思路。
(3)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路线图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路线图2. 内容:(1)路线图的基本概念:起点、终点、路线(2)路线的方向:上下、左右、前后(3)表示路线的图形和符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路线图,并用语言描述路线。
2. 答案示例: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用箭头表示方向,用文字描述经过的地点。
大班数学《路线图》

大班数学《路线图》感知路线图的基本结构,能按照路线图的要求进行操作。
能细致地观察、理解路线图,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述路线图。
乐意与同伴合作根据路线图共同寻找宝藏,体验寻宝的乐趣。
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宝藏图、路线图、宝藏卡)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什么呢?请看。
(教师出示宝藏图)师:这份宝藏图藏着什么秘密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
师:你从这张宝藏图上发现了什么?(数字、字母、图形等)这些数字、字母和图形都表示什么意思呢?请你们说一说。
(如1代表第一条路线,A代表通往宝藏的第一个路口,宝藏图上有许多这样的路,每条路上都有许多的字母和数字,表示通往宝藏的不同路)师幼共同小结:宝藏图上有许多数字、字母和图形,它们可以表示通往宝藏的不同路线。
宝藏图的用处可大了,如果你在野外探险时迷路了,你可以用它来找到回家的路;如果你想要寻宝,你也可以用它来找到宝藏的藏身之处。
不过在使用宝藏图时,你一定要把它看清楚、弄明白,才能顺利地找到宝藏。
教师出示路线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手里有一张路线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上面有什么?这些数字、图形和文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发现路线图上有起点、终点、拐弯处、走法和禁止标志等)师幼共同小结:这张路线图告诉我们从起点怎么走、拐弯处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地方不能通行,终点在什么地方等。
有了这张路线图,我们就可以顺利地从起点到达终点。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宝藏卡和路线图,请你们两人一组,从起点开始寻找宝藏,找到宝藏后,请把宝藏卡贴到后面的展览板上。
师:你和好朋友找到宝藏了吗?你是怎么找到宝藏的?你找到的宝藏是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宝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在区角中投放不同难度的宝藏图和路线图供幼儿操作。
认识“<”、“>”和“=”,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小黑板若干块,分别画好左右两边的格子,左边格子里画好数字1——10,右边格子里画好符号“<”、“>”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图

先向南跳3格, 再向东北跳2 格。
先向北跳4格, 再向东南跳1 格。
先向西南跳1 格,再向西跳3 格。
先向西北跳3格, 再向东跳2格。
(1)四川大致在北京的( 西南)方向。 吉林大致在北京的( 东北 )方向。 上海大致在北京的( 东南)方向。
(2)我的家大致在北京的( )方向。
①在 的东南面涂红色; ②在 的东北面涂黄色; ③在 的西南面涂绿色; ④在 的西北面涂蓝色;
“走进科技馆大门,在展厅的正北面有电脑屋,南面有气象馆,在展厅 的东北面有环保屋,西北面有天文馆,在展厅的东南面有生物馆,西南面 有航模馆…”请你根据小亮的描述,把这些馆名填在适当的位置。
小红 家
小商店
北
打谷场
100m
小树林
学校
上学的路线。
小红从家出发向( 东 )走到大桥,
再向( 东北 )走到桃园,
再向(
)走到学校。
1路公共汽车线路图
北
火 车站 站前 邮 商 医
站局 店 院
馆馆
动 物 园
说一说1路公共 汽车的行车路线。
北
观察上面的地图中各省市的位置,并说一说。
展厅
大门
电脑屋 气象馆 环保屋 天文馆 生物馆 航模馆
努 力 吧 !
5厘米 5厘米
⑴乌龟和蚂蚁一起去蜗牛家做客,画出它们最近行走的路线。 ⑵从蜗牛家做完客回到家,乌龟一共走了多少厘米?
北 动 物 园 导 游 图
大门
动
北
物
园
导
游
图
大门
熊猫馆在西北角,去熊猫馆 该怎样走?
每个棋子各跳到了什么地方?你能画出来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路线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例3)(课件)

小美家
服务站
巩固练习
小美从家出发,先向北偏东30°方向走300米,再向东走450米。
(1)请画出小美从家到垃圾分类站的路线图。 (2)完成垃圾分类站点服务后,小美按原路返回,请思考她 返回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回顾反思 总结收获
A(5,4) B(0,0)
A
东北
B
A北
40°
描 述 简 单 的 路 线 图 (例 3 )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例3)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北
西
东
北 南
西
东
南
1.台风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千米。
2.台风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 600千米。
3.台风向北偏西30 °方向移动了 200千米。 4.台风沿正西方向移动了100千米。
北
西
东
南
北
西
东
南
探究新知
绘制路线图
小华沿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沿南偏西30°方向 走100米到公园,接着再向西偏北40°方向走150米到图书 馆,最后向正西方向走200米到体育馆。
起点定在哪里比较合适?
1厘米的线段代表几米合适?
绘制路线的方法
确定好起点,1厘米的线段 起点、终点、观测点 注意方向
对比发现
根据示意图描述路线
找观测点 方向和距离 观测点变化
前一段终点是下一段起点
连接词
然后、接着
终点
探究新知
北
西
东
北 南
西
东
南
北
西
东
南
北
西
东
南
描述路线的方法
分段描述,说清方向和距离 说清每段的起点和终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路线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数学教案《路线图》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与图形》第三节《路线图》。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路线图,理解路线图的基本元素,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绘制路线图,并能根据路线图进行简单的行走。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路线图的概念,知道路线图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路线图的基本元素,学会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认识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进行简单的行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路线图示例,画有路线图的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画纸,彩笔,磁性小白板,小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熊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熊走过的路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路线图。
2. 讲解路线图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出示路线图示例,讲解路线图的基本元素,如起点、终点、路径、方向等,让幼儿对路线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互动环节:找一找、说一说(15分钟)教师给出几幅画有路线图的卡片,让幼儿找一找、说一说卡片中的路线图元素。
幼儿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4. 动手操作:绘制路线图(2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动手操作。
每组幼儿根据教师给出的起点和终点,合作绘制一条路线图。
5. 随堂练习:根据路线图行走(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简单的场景,让幼儿根据自己绘制的路线图进行行走,检验路线图的正确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路线图2. 板书内容:路线图的概念路线图的基本元素:起点、终点、路径、方向绘制路线图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根据自己的房间布局,绘制一幅房间路线图。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路线图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下课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探究新知
小要平去现看在熊动猫 物应园该的向哪什个么 景方点向?走呢?
从狮山出发,向西北走到熊猫馆。
返回
文文要先去看狮 子,再去猴山, 应该怎么走?
从长颈鹿馆出发,先向西北走到 狮山,再向西南走到猴山。
返回
说一说其他动 物分别在狮山 的什么方向。
同桌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试着解答。
返回
生活中的数学。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1 位置与方向(一)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情境导入
西北
北
东北
看图确定其他七 个方向。
西
西和北之间的
东和北之间的
方向为“西北” 方向为“东北”
西和南之间的 方向为“西南”
东
东和南之间的 方向为“东南”
西南
东南
南
返回
帮小平和文文解 决他们的问题。
(1)辨认方向标志,确定目的地的方向。 (2)描述行走路线:以出发地为起点, 先确定要到达的目的地,再确定经过哪些 地点到达目的地,最后描述行走路线。返回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探究
学习
动手操作
学会看导游图,并掌 握如何使用方位词描
述行走的路线。
返回
我能在夜空中 找到北斗星。
燕子每年都从 北方飞往南方 过冬。
今天刮西北风。
返回
课堂练习
根据“动物园导游图”回答问题。
熊猫馆在动物园的西北 方向。 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东北 方向。
返回
根据“动物园导游图”回答问题。
熊猫馆在长颈鹿馆的西北方向。 长颈鹿馆在熊猫馆的东南方向。
对比这两个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高等数学(10年考题总数: 1 17题2总分值:764分3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53%④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60%)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110年考题总数:15题2总分值:69分3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2%④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9%)题型1 求1∞型极限(一(1),2003)题型2 求0/0型极限(一(1),1998;一(1),2006)题型3 求∞-∞型极限(一(1),1999)题型4 求分段函数的极限(二(2),1999;三,2000)题型5 函数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的判断(二(1),1999;二(8),2004)题型6 无穷小的比较或确定无穷小的阶(二(7),2004)题型7 数列极限的判定或求解(二(2),2003;六(1),1997;四,2002;三(16),2006)题型8 求n项和的数列极限(七,1998)题型9 函数在某点连续性的判断(含分段函数)(二(2),1999)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1 10年考题总数:26题2总分值:136分3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2%④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7%)题型1 与函数导数或微分概念和性质相关的命题(二(7),2006)题型2 函数可导性及导函数的连续性的判定(五,1997;二(3),2001;二(7),200 5)题型3 求函数或复合函数的导数(七(1),2002)题型4 求反函数的导数(七(1),2003)题型5 求隐函数的导数(一(2),2002)题型6 函数极值点、拐点的判定或求解(二(7),2003)题型7 函数与其导函数的图形关系或其他性质的判定(二(1),2001;二(3),2002)题型8 函数在某点可导的判断(含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可导性的判断)(二(2),1999)题型9 求一元函数在一点的切线方程或法线方程(一(3),1997;四,2002;一(1),2004)题型10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或讨论(八(1),2003;二(8),2004)题型11 不等式的证明或判定(二(2),1997;九,1998;六,1999;二(1),2000;八(2),2003;三(15),2004)题型12 在某一区间至少存在一个点或两个不同的点使某个式子成立的证明(九,2000;七(1),2001;三(18),2005)题型13 方程根的判定或唯一性证明(三(18),2004)题型14 曲线的渐近线的求解或判定(一(1),2005)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1 10年考题总数:12题2总分值:67分3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 10%④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8%)题型1 求不定积分或原函数(三,2001;一(2),2004)题型2 函数与其原函数性质的比较(二(8),2005)题型3 求函数的定积分(二(3),1997;一(1),2000;三(17),2005)题型4 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一(2),1999;二(10),2004)题型5 求广义积分(一(1),2002)题型6 定积分的应用(曲线的弧长,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变力做功等)(七,1999;三,2003;六,2003)第四章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1 10年考题总数:3题2总分值:15分3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④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题型1 求直线方程或直线方程中的参数(四(1),1997)题型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4),2006)题型3 求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方程(三,1998)题型4 求直线绕坐标轴的旋转曲面方程(三,1998)第五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 10年考题总数:19题2总分值:98分3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 16%④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1 多元函数或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的存在的判定或求解(二(1),1997;一(2),1998;四,2000;四,2001;二(9),2005;三(18(Ⅰ)),2006)题型2 多元隐函数的导数或偏导的求解或判定(三,1999;三(19),2004;二(10),2005)题型3 多元函数连续、可导与可微的关系(二(2),2001;二(1),2002)题型4 求曲面的切平面或法线方程(一(2),2000;一(2),2003)题型5 多元函数极值的判定或求解(八(2),2002;二(3),2003;三(19),2004;二(10),2006)题型6 求函数的方向导数或梯度或相关问题(八(1),2002;一(3),2005)题型7 已知一二元函数的梯度,求二元函数表达式(四,1998)第六章多元函数积分学(1 10年考题总数:27题2总分值:170分3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 23%④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22%)题型1 求二重积分(五,2002;三(15),2005;三(15),2006)题型2 交换二重积分的积分次序(一(3),2001;二(10),2004;二(8),2006)题型3 求三重积分(三(1),1997)题型4 求对弧长的曲线积分(一(3),1998)题型5 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三(2),1997;六,1998;四,1999;五,2000;六,2 001;六(2),2002;一(3),2004;三(19),2006)题型6 求对面积的曲面积分(八,1999)题型7 求对坐标的曲面积分(三(17),2004;一(4),2005;一(3),2006)题型8 曲面积分的比较(二(2),2000)题型9 与曲线积分相关的判定或证明(六(1),2002;五,2003;三(19(Ⅰ)),20 05)题型10 已知曲线积分的值,求曲线积分中被积函数中的未知函数的表达式(六,2000;三(19(Ⅱ)),2005题型11 求函数的梯度、散度或旋度(一(2),2001)题型12 重积分的物理应用题(转动惯量,重心等)(八,2000)第七章无穷级数(1 10年考题总数:20题2总分值:129分3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7%④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6%)题型1 无穷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六,1997;八,1998;九(2),1999;二(3),2000;二(2),2002;二(9),2004;三(18),2004;二(9),2006)题型2 求无穷级数的和(九(1),1999;五,2001;七(2),2002;四,2003;三(1 6),2005)题型3 求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或收敛域或判断其在端点的敛散性(一(2),1997;七,20 00;五,2001;四,2003;三(16),2005;三(17),2006)题型4 求函数的傅里叶系数或函数在某点的展开的傅里叶级数的值(二(3),1999;一(3);2003)第八章常微分方程(1 10年考题总数:15题2总分值:80分3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④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1 求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六,2000;一(2),2005;一(2),2006;三(18(Ⅱ)),2006)题型2 二阶可降阶微分方程的求解(一(3),2000;一(3),2002)题型3 求二阶齐次或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3),1999)题型4 已知二阶线性齐次或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反求微分方程(一(1),200 1)题型5 求欧拉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4),2004)题型6 常微分方程的物理应用(三(3),1997;五,1998;八,2001;三(16),200 4)题型7 通过求导建立微分方程求解函数表达式或曲线方程(四(2),1997;五,1999)第二部分线性代数(1 10年考题总数:51题2总分值:256分3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3%④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20%)第一章行列式(110年考题总数:5题2总分值:18分3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9%④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7%)题型1 求矩阵的行列式(十(2),2001;一(5),2004;一(5),2005;一(5),2 006)题型2判断矩阵的行列式是否为零(二(4),1999)第二章矩阵(1 10年考题总数:8题2总分值:35分3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15%④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3%)题型1 判断矩阵是否可逆或求逆矩阵(八,1997)题型2 解矩阵方程或求矩阵中的参数(一(4),1997;十,2000;一(4),2001)题型3 求矩阵的n次幂(十一(3),2000)题型4 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的判定(二(11),2004;二(12),2006)题型5 矩阵关系的判定(二(12),2005)第三章向量(1 10年考题总数:9题2总分值:33分3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17%④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1 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或证明(十一,1998;二(4),2000;十一(2),200 0;二(4),2003;二(12),2004;二(11),2005;二(11),2006)题型2 根据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判断空间位置关系或逆问题(二(4),1997;二(4),2 002)第四章线性方程组(共考过约11题, 约67分)题型1 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解或判定(七(1),1997;九,2001)题型2 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十二,1998;九,2002;三(20(Ⅲ)),2005)题型3 讨论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如果方程组有解时求出通解(三(20),20 04;三(21),2005)题型4根据含参数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反求参数或其他(一(4),2000;三(20),2 006)题型5 两个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和它们的系数矩阵的关系的判定(一(5),2003)题型6 直线的方程和位置关系的判定(十,2003)第五章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 10年考题总数:13题2总分值:76分3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25%④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29%)题型1 求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向量(一(4),1999;十一(2),2000;九,2003;三(21(Ⅰ)),2006)题型2 已知含参数矩阵的特征向量或特征值或特征方程的情况,求参数(七(2),1997;三(21),2004)题型3 已知伴随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向量,求矩阵的特征值或参数或逆问题(一(4),1 998;十,1999)题型4 将矩阵对角化或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七(2),1997;三(21),2004;三(2 1(Ⅱ)),2006)题型5 矩阵相似的判定或证明或求一个矩阵的相似矩阵(二(4),2001;十(1),200 1)题型6 矩阵相似和特征多项式的关系的证明或判定(十,2002)第六章二次型(1 10年考题总数:5题2总分值:27分3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9%④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1 化实二次型为标准二次型或求相应的正交变换(三(20(Ⅱ)),2005)题型2 已知一含参数的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正交变换,反求参数或正交矩阵(十,1998;一(4),2002)题型3 已知二次型的秩,求二次型中的参数和二次型所对应矩阵的表达式(三(20(Ⅰ)),2005)题型4 矩阵关系合同的判定或证明(二(4),2001)题型5 矩阵正定的证明(十一,1999)第三部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10年考题总数:52题2总分值:249分3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3%④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9%)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1 10年考题总数:7题2总分值:31分3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 3%④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1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一(5),1997;一(5),1999;一(5),2000;十一(2),2003;一(6);2005;三(22),2005)题型2随机事件的运算(二(13),2006)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10年考题总数:6题2总分值:25分3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1%④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1 求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或分布函数(九,1997)题型2 根据概率反求或判定分布中的参数(一(5),2002;二(14),2006)题型3一个函数为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或分布密度的判定(一(5),2002)题型4 求一维随机变量在某一区间的概率(一(6),2004)题型5求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三(22(Ⅰ),2006)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10年考题总数:13题2总分值:59分3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5%④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23%)题型1 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或分布函数或边缘概率分布(十一(2),200 1;三(22(Ⅱ)),2004;三(22),2005)题型2 已知部分边缘分布,求联合分布律(十二,1999;二(13),2005)题型3 求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或分布密度或边缘密度函数(一(5),1998;三(2 2(Ⅱ)),2006)题型4 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或条件密度函数(十一(1),2001)题型5 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或相关性的判定或证明(二(5),2000)题型6 求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三(22(Ⅰ)),2004)题型7 求二维随机变量在某一区域的概率(二(5),1999;一(5),2003;一(6),2006)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 10年考题总数:8题2总分值:43分3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5%④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7%)题型1 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或方差(九,1997;十二,2000,十一(1),2003)题型2 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或方差(二(5),1997;十三,1998;十一,2002)题型3 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或相关系数的求解或判定(二(5),2001;二(14),20 04)第五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1 10年考题总数:1题2总分值:3分3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④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题型1 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概率(一(5),2001)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1 10年考题总数:17题2总分值:88分3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32%④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35%)题型1 求样本容量(十四,1998)题型2 分位数的求解或判定(二(13),2004)题型3 求参数的矩估计量或矩估计值或估计量的数字特征(十,1997;十三,2000;十二,2002;三(23(Ⅰ)),2004)题型4 求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量或估计值或估计量的数字特征(十,1997;十三,1999;十二,2002;三(23(Ⅱ)),2004;三(23),2006)题型5 总体或统计量的分布函数的判定或求解(二(6),2003;十二(1),2003;二(1 4),2005)题型6 讨论统计量的无偏性,一致性或有效性(十二(3),2003)题型7 求统计量的数学期望或方差或两个统计量的协方差(十二,2001;三(23),200 5)题型8 求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一(6),2003)题型9 显著性检验的判定(十五,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