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图像专题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共52张PPT)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共52张PPT)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原因可能是:①改变反应 体系的压强;②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③同时不同程度地改 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3)若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则原因可能 是: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体积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③等 效平衡
平衡移动:
(1)若V正在V逆的上方,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若V逆在V正的上方,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若V正= V逆,平衡向不移动
3.速率----T/P图像
1、看图,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 应开始?升温后,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mol·(L·s)-1
V正
V逆
(1) v正、v逆均不为0,正、 逆反应同时反应开始。
(2)升温后,v正> v逆,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温度 )
此图合理吗?为什么?
V 在V-T/P图像中,温度或压强改
1.含量——时间图像
③产率——时间图像
mA(g)+nB(g) pC(g)+qD(g) ΔH
产 率
问答1、1、TT12与>TT12的相对大小 题案2、2、放是热吸反热反应应还是ΔH吸>0热反应
0
t1 t2
T2 T1
时间
看图技巧:
(1)看清横纵坐标含义 (2)先拐先平衡数值大 (3)平衡移动
二、化学平衡图像


1.01107Pa
△H__<__ 0
1.01106Pa 看图技巧:
1.01105Pa (1)看图形趋势
0
T
温度 (2)“定一议二”
课堂练习
1、对于反应mA(g)+nB(g) 象填空:
pC(g)+qD(g),根据图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2.浓度(C)-时间(t)图
想一想: 由下图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C4
3 2 1 0
A
B
C
图像含义: (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2)确定反应方程式各物质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 =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 =反应速率之比
t
由图可知: ①反应为可逆反应 ②方程式为: A + 3C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1.速率-时间图
例1、在一密闭体系中发生:N2(g)+3H2(g) 2NH3(g) △H =-92.4kJ· -1右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 mol 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 ν t0~t1,t2~t4,t5~t6 是_________________。 ν逆 ν逆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 ν正 ν正 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 t1:升温; t3:加催化剂; t0 t1 t2 t3 t4 t5 t 6 t t4:减压 (3)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 体积分数最高的是( A ) 解题注意: 外界条件对速 率及平衡移动的影响。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2B
解题注意: 曲线的起点、终点及变化趋势。
3.含量-时间t-压强P(或温度T)图
例如:对反应aA(g)
的 浓 度
bB(g)
读图判断该图中P1与P2及;b
解题原则一:先拐先平数值大
t
t1 t2
小结: (1)判断非平衡态(斜线)和平衡态(水平线),且遵循 “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 (2)判断反应特征,如压强大小,反应前后体积变化等。
③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高中化学专题6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3张ppt)

高中化学专题6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3张ppt)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2)根据图像中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判断:若v正>v逆,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根据变化过程中速率变化的性质判断:若平衡移动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增大 (或减小),则平衡向逆(或正)反应方向移动。 (4)根据浓度商(Qc)规则判断:若某温度下Qc<K,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c>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ⅰ)÷2得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I2+2H2O+SO2
4H++SO42-+2I-。

解析▶ (3)①B是A的对比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B比A中H2SO4的浓度大了 0.2 mol·L-1,A与B中KI浓度应相等,则a=0.4。②对比A与B,加入H+可以加快 SO2歧化反应的速率;对比B与C,H+单独存在时不能催化SO2的歧化反应;比较A、 B、C,可得出的结论是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 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③对比D和A,D中加入的KI的浓度小于A,且D 中多加了I2,反应ⅰ消耗H+和I-,反应ⅱ中消耗I2,D中“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 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反应速率D>A,由此可见,反应ⅱ比反应ⅰ速率快, 反应ⅱ产生H+使c(H+)增大,从而使反应ⅰ加快。

四、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
1.比较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2.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返
五、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步骤

考点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典型例题
1.(2019年全国Ⅱ卷,27节选)环戊二烯(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图像分析要领2SO2(g)+O2(g)2SO3(g) t随后逐渐增加,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CH4(g)+H2O(g)CO(g)+3H2(g)ΔH>0tmA(g)+nB(g)qC(g)+pD(g) “定一议二”。

m+n>q+p时2NO(g) + 2CO(g)N2(g)+2CO2(g) 先拐先平,先平者高。

T投料比图2SO2(g)+O2(g)2SO3(g) △H<01.b应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n2.T3.平衡向右移动,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定位题组1.对于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2.工业上可利用CH 4(g)+H 2O(g)CO(g)+3H 2(g)反应生产合成氨原料气H 2。

已知温度、压强和水碳比[)()(42CH n O H n ]对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影响如下图:图1(水碳比为3) 图2(水碳比为3) 图3(800℃)(1)降低反应的水碳比平衡常数K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选正反应或逆反应)。

(2)图2中,两条曲线所示温度的关系是:t 1_____t 2(选填>、=或<);图1中,在800℃、2MPa 比1MPa 时的甲烷含量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3.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Ⅰ和Ⅱ,用CH 4和H 2O 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1)将1.0 mol CH 4和2.0 mol H 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100 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 4(g)+H 2O(g) CO(g)+3H 2(g)……Ⅰ,CH 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①已知100 ℃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 min 。

则用H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专题38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问题(学生版)

专题38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问题(学生版)

1.(2016·四川高考真题)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设起始24(H O))(CHnn=Z,在恒压下,平衡时ϕ(CH4)的体积分数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ΔH>0B.图中Z的大小为a>3>b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24(H O))(CHnn=3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ϕ(CH4)减小2.(2015·安徽高考真题)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专题38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问题A .温度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01214()c c K c B .温度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 .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 .若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 <03.(2015·四川高考真题)一定量的CO 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 2(g)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ʋ正,ʋ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 2的转化率为25.0%C .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 2和CO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 =24.0P 总4.(2009·安徽高考真题)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12N 2(g)+CO 2(g) △H=-373.4KJ/mol 。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超详细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超详细版)

C
练习1:对于2A(g)+B(g) C(g)+3D(g)(正反应 吸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能 表示( AD )
A.B物质的转化率 B.正反应的速率 C.平衡体系中的A% D.平衡体系中的C%
Y
300℃ 200℃ 100℃
P
练习2:
对于可逆反应 2AB3(g) A2(g) + 3B2(g) (正 反应吸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BD )
v
v正 v逆
t1 t2
t
若对一正反应吸热的可逆反应平衡后降低 温度,画出平衡移动过程中的 v - t 图。
对于mA(g)+nB(g) pC(g)+qD(g),改 变压强时有如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逆 反应 增大 增大或减小),平衡向______ ______( < 方向移动,m+n______(> 、<、=)p+q。
T2P2 T1P2 T1P1
pC(g)+qD(g)
t
判断m+n与p+q的关系?正反应是放热 还是吸热?
m+n<p+q 正反应吸热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A 的 转 化 率
pC(g)+qD(g)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T1
T2
T
判断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正反应吸热
五、其它: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v
v正 v逆
T 判断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正反应吸热
练 习 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
1.速率-时间图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

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 ),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图:
小结
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坐标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一议二”的方式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共52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共52张)

v
pC(g)+qD(g),条件改变时有
右图变化反应;b.___加__压___,
m+n__>_p+q;平衡向__正__反应 方向移动。
v
②若对上述反应降温或减小 压强,画出平衡移动过程中 的 v-t图。
v正 v逆
t1
t2 t
v逆
v正
t1
t2 t
2.速率----时间图像
(3) 催化剂 压强变化b
①对于mA(g)+nB(g)
v
pC(g)+qD(g),条件改变时有
右图变化,改变的条件可能
为:a.__加__正__催__化__剂__;
b.__加__压____,m+n__=_p+q;平
衡向__正__反应方向移动。 v
②若对上述反应加负催化剂 或减小压强,画出平衡移动 过程中的 v-t图。
v正 v逆
t1
t
v正 v逆
t1
t
2.速率----时间图像
原因分类: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 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原因可能是:①改变反应 体系的压强;②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③同时不同程度地改 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3)若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则原因可能 是: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体积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③等 效平衡
__增__大__反__应__物__浓__度___,
平衡将向__正__反应方向移动。
②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v
__减__小__生__成__物__浓__度___, 平衡将向_正___反应方向移动。
v正
v逆
t1
t2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表示:
Y
A. B物质的转化率
B. 正反应的速率
300℃ 200℃
C. 平衡体系中的A%
100℃ P D. 平衡体系中的C%
A、D
典例精析
mM(S)+ nN(g) Pq(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N%与压强的关系如图,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 )
A、A点时混合物的V(正)> V(逆)
化学速率、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授课人-----
方法指导
(1)看懂图像: ①看 面(即弄清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 ②看 线(即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③看 点(即弄清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意义 ④看 是否要作辅助线 (如等温线、等压线); ⑤看 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 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 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pC(g) +qD(g)
V V(正)
平衡点 V(逆)
V V(正)
平衡点 V(逆)
T
正反应是 吸热 反应 (放热、吸热)
P
m + n > p +q ( > = < )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v
v正
v逆
T1
T2
T
判断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正反应吸热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3)作出判断:
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 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判断。
一、浓度 - 时间图: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c
0.9
0.6
C A+2B 3C
A
0.3
B 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t
A的转化率=33.3%
B的转化率=66.7%
二、速度-时间图:
v v正
v逆
t1
t2 t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_增__大__反__应__物__浓__度___,
A%
500℃
200℃
pC(g)+qD(g)
正反应放热 m+n<p+q
P
判断m+n与p+q的关系?正反应是放热 还是吸热?
对于反应mA(g)+nB(g) A%
200℃ 300℃
pC(g)+qD(g)
正反应吸热 m+n=p+q
P
判断m+n与p+q的关系?正反应是放热 还是吸热?
典例精析
对于2A(g)+B(g) C(g)+3D(g)(正反应 吸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
V(正) V(逆)
t1 t2
t3
t
1、确定t1、t2、t3时刻的操作: t1:A t2:B t3:C
A、降温 B、加压 C、浓度减小
2、该反应正向是 放 (吸、放)热反应。啊 气体物质的量 增大 (增大、减小)的反应。
三、速度- 温度(压强)图:
可逆反应 mA(g) + nB(g)
B、A点比B点反应速率快
N%
A.
C、n>p
C .B
D、m+n>p
压强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C%
P1
P2
t
判断m+n与p+q的关系? m+n=p+q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B%
T2P2 T1P2 T1P1
t
判断m+n与p+q的关系?正反应是放热 还是吸热?
m+n<p+q
正反应吸热
五、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qD(g)
C%
C 107 Pa A
B
105 Pa
D
T
1、正反应是 放热 反应 (放热、吸热)
m+n > p +q (> = < )
C% 400°C
500°C
P
2、正反应是放热 反应 (放热、吸热) m+n < p+q ( > = <)
对于反应mA(g)+nB(g)
__增__大__(增大或减小),平衡向___逆___反应
方向移动,m+n___<___(>、<、=)p+q。
v
v正 v逆
t1
t
对于反应mA(g)+nB(g) pC(g)+因素可 能是 加入 (正)催化剂 ,或者当m+n=p+q
时增大压强 。
典例精析
v
V(逆)
平衡将向__正___方向移动。
v
v正
v逆
t1
t2
t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 图变化,则温度的变化是___升__高___(升高 或降低),平衡向__正____反应方向移动, 正反应是__吸____热反应。
v
v逆
v正
t1
t2
t
对于mA(g)+nB(g)
pC(g)+qD(g),改
变压强时有如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A
的 转 化 率
T1
T2 先拐先平,数值大
t
判断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T1>T2 正反应吸热
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qD(g)
A
转 化
A P1

B P2
t1
t2
t
P1 < P2 ( > = < ) m+n < p+q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