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水的净化教案+新人教版(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水的净化知识与技能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自来水生产流程及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初步学会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3.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危害和软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对硬水危害的调查报告、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和节约用水,体会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探究活动(过滤),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重点 1.知道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过滤、蒸馏的操作方法。
纯净水、浑浊的河水、肥皂水、硬水、软水;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以及代用品。
一、导入新课请三位同学分别头戴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纯净水”的帽子,手拿各自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请同学给他们定出合适的价格。
定价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这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
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的饮用水是什么水?生: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水”。
追问1:这些水与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湖水比,有哪些优点?生:清洁、干净得多!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吗?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
教师点拨:用干净的沙子、小卵石过滤。
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生:饮用的是自来水。
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呀?生:自来水是水厂从水源处取来自然水后经过加工,也就是过滤、消毒后得到的。
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的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1.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清澈的小溪、受污染的河流、水龙头流出的浑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水会受到污染?我们平时饮用的水是如何净化的?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吗?”“我们能采取哪些方法来净化水?”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和净化的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水的污染原因、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及其原理。
-净水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教学难点:
-净化方法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吸附和蒸馏的原理。
-净水实验操作中技巧的掌握,如何提高净化的效率。
-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及净化问题。
2.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净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利用实验演示和视频资料,直观展示各种净水方法及其原理。
-设计阶梯式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净化方法。
2.针对难点内容,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净化对每个学生来说肯定都积累了很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然而说到底,这仍然是对水的污染、水的净化表面特征的认识,但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它的本质,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呢?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显隐促成”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自己假设,自己动手去探索,就可以将各个学生的原认知显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告诉,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原认知得以完善和提高。
指导思想是“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通过设计小实验。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联起来,还加进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内容。
因此本课题实验内容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这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自然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
2、过和与方法(1)学习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得到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1、水净化的方法;2、过滤的操作方法;3、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用硬水软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六、教学准备1、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肥皂水、浑浊水、井水和纯净水。
2、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课题3 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水的净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水的净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过滤、沉淀、吸附等基本净水方法及其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生活中的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水的净化过程及方法的深入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水的净化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水的净化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2.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净水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水是如何来的吗?它是如何变得清澈干净的?
2.生活实例分享:分享一些生活中关于水污染和净化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净化的必要性。
3.悬念设置: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水进行净化?水净化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步骤?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阅读目标
思考问题,给出答 案
观察实验现象(两部分) 学会 描述现象。
进行分组实验,体会过滤操作,总结实验中的得与失
掌握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损坏滤纸是最常见的操作错误
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可能有意见不一致或者有错误的情况,教师应加以引导和点拨。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见学案)
课题2《水的净化》
导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 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2.懂得纯净水和自然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学习重点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学习难点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蒸馏等操作。
2、课后完成P77课外实验
板书
设计
课题2水的净化
一、净水的方法二、硬水和软水
1、沉淀2、吸附 3、过滤4、蒸馏
教学
反思:
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3.硬水有哪些危害
4.硬水软化的方法
展示目标。出示浑浊的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如何净化浑浊的水?引导学生观察净水的效果。接着利用明矾进行吸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净水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吸附了杂质的明矾如何从水中取出,同时引导 学生进行过滤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指出错误,最好是出现失败的实验现象,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给出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4.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问,检验学生对净化方法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净化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到的现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5.情感教育: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水净化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收集与水净化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主动发现水的净化原理。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净化过程。
-设计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污染水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内容。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形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作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交流。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视频资料:播放一段关于水净化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水的净化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学生分组实验,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小组讨论,提升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协助,了解家中日常用水情况,计算家庭人均日用水量,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调查结果和节水措施以书面形式提交。
4.阅读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文章或新闻报道,关注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政策。选取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观看与水的净化相关的科普视频,了解先进的净水技术和方法,拓宽知识视野。将观看心得整理成文字,与同学分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2.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并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并提出合理的净化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2.培养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生活、关爱社会,愿意为改善水质、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4.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 2〔第一课时〕,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之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本课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净化水常用的两种方法——沉淀、过滤。
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和过滤三种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试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根底。
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从学生已有的学问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洁物和混和物,知道自然水中有很多杂质,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清楚过滤能去除水中的难溶固体和过滤的操作和留意事项,对试验现象观看力气,分析思维力气、归纳总结力气等探究力气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沉淀和过滤两种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把握过滤操作的根本技能及留意事项。
(3)了解自来水厂的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的思考方式,由易到难不断拓展。
(2)通过过滤试验,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气和动手操作力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学生节约用水和疼惜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饮身边化学学问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1.过滤操作的试验技能;2.净化水的四种方法的优缺点;五、教学难点:1.过滤操作的留意事项;2.明矾净水与活性炭净水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我们大家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答】H O2中起着格外重要的作用,那么水的化学式如何书写呢?【答】氢元素与氧元素【追问】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水分子是由【答】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什么构成的呢?原子【表达】格外好,看来大家对前面学过的知【答】水是无色、无味、清识把握的还可以,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告澈透亮的液体,沸点是诉大家水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xxx 你来说一100℃,凝固点是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软水、硬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初步掌握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内容一 生活用水净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4-7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蒸馏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2.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明矾净水,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在课本第74页的上方,在过滤池中,通常用卵石、石英沙对水进行过滤,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在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可溶性的杂质。
【讨论交流】
如何把江水变成生活用水?
【温馨点拨】
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名师归纳】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
其中静置、吸附、过滤是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煮沸、蒸馏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几种净水的方法
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反馈练习】
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沉淀B.消毒杀菌C.过滤D.蒸发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D)
A.静置 B.吸附C.过滤 D.蒸馏
3.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A B C D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BCD(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加氯气。
学习内容二过滤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5页的实验4-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过滤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为了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2.实验室的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玻璃棒的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讨论交流】
1.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2.在过滤操作中,为什么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为什么要紧靠玻璃棒?漏斗的末端为什么要靠近烧杯的内壁?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温馨点拨】
1.影响过滤的速度。
2.防止捅破滤纸;防止液体溢出;防止滤液溅出。
3.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滤纸被捅破;仪器不干净。
【名师归纳】
1.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即“一贴、二低、三靠”。
2.过滤除去的是不溶物,而溶于水的杂质是无法通过过滤除去的,所以过滤后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水并不是纯水。
【反馈练习】
1.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下列有关玻璃棒的使用正确的是(A)
A.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B.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单层滤纸一侧
C.玻璃棒悬在滤纸上方
D.玻璃棒靠在滤纸的边缘
2.如图所示。
(1)该图进行的是过滤操作。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的边缘要高于液面(填“高于”或“低于”),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液体沿滤纸和漏斗的内壁流下,起不到过滤的效果。
(3)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如需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吸附(填“吸附”或“蒸馏”)。
(4)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纱布和筷子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装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学习内容三硬水和软水蒸馏
【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