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合集下载

管理方案(清单及控制价编制)

管理方案(清单及控制价编制)

管理方案(清单及控制价编制)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管理方案,以协助编制清单和控制价。

该方案将帮助您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清单编制清单是指对项目需要使用的物品、材料、设备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类。

下面是清单编制的步骤:1. 定义清单分类: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将清单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例如材料、设备、劳动力等。

2. 收集信息:与相关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沟通,收集所有需要购买或使用的物品和材料的详细信息。

3. 编制清单: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逐项编制清单,并按照分类进行归档和整理。

4. 清单更新:随着项目的推进,清单可能会有变动,及时更新清单以反映最新情况。

控制价编制控制价是指对项目总成本进行估算和控制的过程。

下面是控制价编制的步骤:1. 收集成本信息: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成本信息,包括材料费用、人力成本、设备租赁费用等。

2. 分析成本构成:对收集到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各个成本项的比重和重要性。

3. 制定预算: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制定项目的预算,将总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监督执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监督各项成本支出,确保不超出预算,并及时调整和控制成本。

管理方案的好处通过使用管理方案进行清单编制和控制价编制,您将获得以下好处:1. 成本控制:清单和控制价的编制将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项目的成本,确保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开展。

2. 资源优化:清单编制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项目所需的物品和材料,从而优化资源的使用和配置。

3. 风险管理:通过对成本的估算和控制,您可以更好地管理项目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4. 项目进度控制:清单和控制价的编制将有助于更好地控制项目进度,确保按照计划进行,避免延误和拖期。

结论管理方案的清单编制和控制价编制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项目的成本和进度。

通过遵循上述步骤和好处,您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项目,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联系。

公司成本核算制度范本

公司成本核算制度范本

公司成本核算制度范本
一、背景介绍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成败。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对于每个企业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公司成本核算制度范本,以供企业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范本内容
1. 成本分类
1.直接材料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
3.制造费用
4.经营费用
5.财务费用
2. 成本核算方法
1.FIFO方法
2.LIFO方法
3.平均成本法
4.标准成本法
5.直接成本法
6.边际成本法
3. 成本核算程序
1.开立领料单、加工单、标准单及借料单等各类生产和经营单据。

2.审核以上单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计算各类成本。

3.审定各项口径,编制成本核算表。

4.根据成本核算表制定对应的决策。

4. 成本核算报表
1.材料成本明细表
2.人工成本明细表
3.制造费用明细表
4.经营费用明细表
5.成本分析表
5. 预算控制
1.制订年度预算计划和各月预算计划。

2.每月对预算与实际的差异进行分析,掌握成本变化。

3.对超出预算的成本进行控制和调整。

三、结论
以上是一份公司成本核算制度范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
整和改变。

同时,制定一套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切忌一成不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改变。

只有充分理解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绿地集团标准成本管理制度

绿地集团标准成本管理制度

绿地集团标准成本管理制度编制:集团工程合约部编号:LD-hy-09(201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贯彻落实集团“转型、改革、创新、协同和风控”工作主线,深入推动集团成本合约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成本标准化管理水平,致力于让成本成为竞争力,让成本数据比较更直观,让成本考核更直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除非特别指出,本制度中的“集团”指“绿地集团”,“事业部”指“绿地集团管理的房地产事业部(含绿地香港公司)”,“城市公司”指“事业部下属的区域公司或城市公司”,“工程合约部”是指“绿地集团工程合约部”,“财务部”是指“绿地集团财务部”。

第二章编制依据第三条集团文件依据3.12012年《目标成本编制管理制度》;3.2沪绿发〔2014〕130号关于下发《绿地集团房地产开发项目档案管理业务规范》的通知;3.3沪绿发〔2015〕6号关于下发《绿地集团产品配置限额成本指标管理规定》的通知;3.4沪绿发〔2016〕11号关于下发集团2016年刚需及改善类住宅产品指导手册的通知;3.5沪绿地工字(2016)第23号关于更新《绿地集团结构含钢量与混凝土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技发、工程合约联合发文)。

第四条上述系列文件如有变化,集团将及时调整标准成本相关规定。

第五条其它依据5.1事业部提交的标准成本成果;5.2其他房地产企业的标准成本成果。

第三章职责第六条城市公司职责6.1城市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各城市标准成本工作的第一责任人;6.2负责编制所在城市各业态的标准成本;6.3负责收集本单位、集团内部、合作单位和对标单位的先进成本数据;6.4负责依照集团对标准成本编制要求,进行复核、完善,并对照先进标杆提升自身水平。

第七条事业部职责7.1事业部主要负责人是各事业部标准成本工作的第一责任人;7.2负责与集团对接标准成本相关工作;7.3负责对城市公司编制的标准成本进行审核、定稿;7.4负责协调、收集和反馈各条线在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修订完善,并对照先进标杆提升自身水平。

成本部管理制度(3篇)

成本部管理制度(3篇)

成本部管理制度一、概述成本部是企业中负责成本管理的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和执行成本管理政策、方案,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并提供成本控制建议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本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原则、基本内容和执行流程,以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和有效实施。

二、制定原则1. 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战略目标:成本部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要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确保成本管理与企业整体运营的协调一致。

2. 突出质量和效益导向:成本部要强调质量和效益导向,在成本管理中注重产出价值,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确保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益最大化。

3. 以科学方法为基础:成本部管理制度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制定,充分考虑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统筹兼顾的原则:成本部要统筹兼顾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如内部业务流程、外部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确保成本管理制度综合性和灵活性,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三、基本内容1. 成本管理政策和目标设立和修订成本管理政策,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要求,为成本管理提供指导和约束。

政策要明确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重要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 成本核算和分析制定成本核算方法和标准,明确各项成本项目的核算范围、核算依据和核算流程,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成本部要负责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发现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评估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和成本效益评估方法,明确成本控制的职责和权限,提出具体的成本节约措施和目标,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成本部要对成本节约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

4.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成本核算系统、成本分析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等,实现成本数据的自动化记录、分析和控制。

信息系统要做到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精神,强化和规范公司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公司目前生产运行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司公司自营项目、公司与项目管理部合作经营项目公司实施部分的成本预算管理,项目管理部自营项目不适用本办法。

工程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作为项目成本预算子目录反映,成本预算明细由实施人(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

第三条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原则:(一)内部定额控制原则。

公司根据历史成本记录、市场供求状况定期形成材料设备、人工单价企业内部定额,作为营销投标、项目成本预算控制的重要依据。

(二)成本预算员垂直管理原则。

项目部应设置专职成本预算员,负责项目施工图预算编制、项目成本录入、项目结算办理工作。

成本预算员由项目部内定,业务上接受公司预结算部的管理和指导。

(三)成本预算控制原则。

中标项目应当根据本办法编制详细的施工图预算及预算调整,作为项目实际成本控制依据。

(四)成本适时反映原则。

项目成本预算员应当按照本办法及公司其他相关规定及时录入项目实际成本,实际成本科目应当与预算科目一一对应,实际成本高于预算成本时应当成本预警并启动调查分析程序。

第二章管理职责及内部定额第四条公司预结算部负责整个公司项目成本的预算/概算/估算,项目过程成本阶段归集与分析,项目完工后成本分析工作。

第五条公司苗木部负责项目A类材料台账登记、材料(A、B类)内部定额拟定、人工单价定额拟定及人工单价(含计时工)审批。

第六条公司财务部负责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正确记录项目收入成本和资金收支。

第七条公司财务部负责不定期复核公司材料、人工费内部定额的合理性,不定期检查项目成本真实性、及时性。

第八条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预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成本的真实性负责;项目成本预算员是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对施工图预算、项目成本记录的及时性、正确性负责。

成本编制说明格式

成本编制说明格式

成本编制说明(格式)
一、成本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答)疑资料;
2、招标概算资料和报价资料;
……
(二)编制原则
……
二、成本编制方法及其构成
(一)成本编制方法
1、工序承包单价法
2、经验估算法
……
(二)成本构成
项目成本=直接成本+ 现场管理费+税金+其他成本三、材料价格
材料价格以概算调查价结合市场信息价计列。

材料价格明细表
四、现场管理费、税金及其他成本
1、现场管理费:
(1)直管项目部费用根据集团公司《直管项目部费用控制指标管理暂行办法》计列;
(2)工区项目部费用参照集团公司《直管项目部费用控制指标管理暂行办法》计列;
……
(3)项目建设及财务费用
文明工地建设费用:以报价总额的׉计列;
财务费用:包括履约保函手续费、预付款保函手续费、中标服务费、公证费用等。

……
2、税金
按建筑安装工程费报价(不含税金)的×%计列。

3、风险包干费:以第一章至第十一章直接成本(不含甲供材料设备费和安全生产费)总额为基数,按费率×%计列;
4、安全生产费
……
五、项目成本分析结果(见附件)
附件一:成本汇总表
附件二:成本编制明细表
(本说明格式供参考,可根据项目特点调整)。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详述样本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详述样本

目录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成本管理体系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成本管理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制改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项目施工成本核实”成本管理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基础概念和名词解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层次和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建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建立步骤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本控制制度管理办法(5篇)

成本控制制度管理办法(5篇)

成本控制制度管理办法第二部分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办法1、目的。

建立全面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规范和指导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实施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增强成本控制力度,降低成本费用,提高项目利润效益。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的各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

3、职责:3.1成本控制部:3.2、采购部。

负责与项目相关的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各类供应商的管理工作。

3.3、财务部。

负责工程、采购中各项款项的审批、支付,负责提供相关科目目标成本的测算、计划、核算。

3.4、工程部。

负责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确认,监督施工现场对施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实施,负责各合作单位形象进度的确认。

3.5、主管副总。

负责相关文件的审核、批复、签发。

4、管理办法:4.1、建立全面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为实现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明确各部门的成本责任和职责,应建立全面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支持文件: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制度)4.2、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控制(支持文件:①、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控制程序;②、目标成本科目分类及说明;③、目标成本编制作业指引)4.2.2、项目设计阶段:1)、对入围的设计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指标分析,编制《设计方案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表》,便于最佳方案的确定。

2)、在设计方案确定后____个工作日内对目标成本科目进行细化和修订,明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尽可能地实行合理的限额设计,并以合同形式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

3)、加强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的会审工作,充分考虑使用功能、施工可行性、工程造价的经济性,减少因设计变更造成的造价失控。

4)、在施工图完成后____个工作日内(视具体情况调整时间)完成施工图预算,提高目标成本中建安成本的精准度,及时调整项目目标成本。

编制《材料、设备汇总明细表》,展开市场价格及产品性能调查,合理分配材料及设备的供货方式,明确材料及设备的目标成本。

1)、深入分析现行的计价定额、政策法规,提供准确的取费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成本管理体系3.1 总要求(001)组织是否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了文件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了其有效性?(002)组织建立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否以满足了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003)组织是否充分地识别和确定了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004)组织在成本发生过程中是否充分地识别和确定了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005)组织是否确定了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所需的准则和方法?(006)组织是否识别和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信息,以确保成本得到持续的控制、降低和保持?(007)组织是否测量和分析了成本控制、降低和保持的结果?(008)组织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成本管理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009)组织是否按标准的要求管理了这些活动?3.2 管理承诺(010)为确保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最高管理者是否作出并履行了a)-g)条承诺?3.3 成本方针(01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和批准了成本方针?(012)组织的成本方针是否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是否提供了制定和评审成本目标的框架?(013)组织的成本方针是否包括了持续改进的承诺和成本理念?(014)组织的成本方针是否体现了组织的成本战略?(015)组织的成本方针是否形成了文件予以实施和保持?(016)组织的成本方针是否传达到了全体员工,并使其充分理解?(017)组织的成本方针在持续的适宜性方面是否得到了评审和更新?3.4 文件要求3.4.1 总则(018)组织是否以适当的媒介建立并保持了成本管理体系文件?(019)组织建立的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包括了a)-e)条的范围?(020)对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是否切实考虑了成本控制的必要性?(021)对标准要求所要求的程序是否已经建立并加以实施和保持?3.4.2 文件控制(022)对成本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是否予以了控制?(023)组织是否编制、实施和保持了《文件控制程序》?(024)文件在发布前是否得到了评审和批准?并确认了其充分性与适宜性?(025)对文件是否进行了定期评审和必要时予以更新?并再次得到批准?(026)文件的修订与更新后是否再次得到了批准?(027)使用处是否获得了文件的现行版本?(028)是否及时从使用处收回了作废的文件?(029)为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对保留的作废文件是否进行了适当的标识?(030)是否确保了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和分发到使用处?3.4.3 记录控制(031)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与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水平有关的记录,以提供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成本管理体系所需的证据?(032)组织是否编制、实施和保持了《记录控制程序》?(033)记录的填写是否真实、准确、全面和及时?(034)记录是否保持了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035)记录的标识是否完整和唯一?(036)记录是否有适宜的贮存条件和方法?(037)记录是否得到了适当的保护,防止损坏和丢失?(038)记录的保存期限是否得到了规定?是否保存到了规定的期限?3.5 策划3.5.1 总则(039)组织是否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了策划?(040)策划是否满足了3.1和3.5.2的要求?(041)组织在对成本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是否保持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完整性?3.5.2 成本目标(042)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了组织内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成本目标?(043)组织所建立的成本目标是否考虑到了a)-f)的问题?(044)成本目标是否包括了a1)-e1)的内容?(045)成本目标是否满足了a2)-e2)的要求?3.5.3职责和权限(046)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了组织的各职能和层次以及对成本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核算和验证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理解、沟通和履行?(047)各部门的管理者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3.5.4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048)最高管理者是否指定了一名高层管理人员为成本管理体系的负责人?(049)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是否确保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050)成本管理体系的负责人是否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成本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051)成本管理体系的负责人是否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成本意识和更新成本理念?(052)成本管理体系的负责人是否确保了与成本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3.5.5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053)组织是否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了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054)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是否从a)-h)等方面加以展开?(055)组织是否保持了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有关记录?(056)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了认可成本的合理性和适宜性?(057)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是否考虑了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效果?(058)组织是否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得到了识别和确定,并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去伪存真?(059)组织是否依据了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的范围、性质和时限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进行识别和确定?(060)是否确保了识别和确定的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3.5.6 风险评价(061)组织是否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评价?(062)组织是否对提高成本因素逐一核算了浪费或损失的金额?(063)组织是否确定了经常性浪费和一次性浪费?(064)按组织的要求对浪费或损失的程度是否进行了风险分级和排序?(065)组织是否评价了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或损失对成本目标的影响?(066)组织是否识别和确定了采取措施的需求和必要性?3.5.7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067)组织是否持续识别、确定和获得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与成本相关的要求?(068)组织是否将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成本要求的信息,及时传达到组织内相关职能人员和相关方?(069)组织是否确保满足了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3.5.8 成本控制方案的策划(070)组织是否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了文件化的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发挥成本优势,实现成本目标?(071)成本控制方案是否包括了a)-d)的内容?(072)组织是否规定了在策划的时间间隔内对成本控制方案进行评审?(073)组织是否保持了成本控制方案的评审记录?(074)组织是否在必要时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控制方案进行了修订或更新?3.6 实施和运行3.6.1 总则(075)组织是否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了成本管理体系?(076)组织是否确保了成本在受控的状态下发生?3.6.2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077)组织是否确保了从事成本管理体系活动和影响成本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078)在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面对这些人员的能力是否作出了适当的规定?(079)组织是否提供了培训或采取了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人员能力的需求?(080)现有人员的能力是否能满足成本控制要求?(081)组织是否通过技能或业绩考核,评价了培训或采取措施的有效性?(082)组织是否确保了这些人员都能意识到降低成本和低成本运营的重要性和所从事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如何为实现成本目标作出贡献?(083)组织是否保持了培训、考核、评价和资格认可的适当记录?3.6.3 成本信息和沟通(084)组织是否识别和确定了所需的成本信息,并对成本信息的获取、传递、利用和处置等活动建立了适当的过程?(085)组织是否确保了成本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和及时,为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持续改进提供输入?(086)组织是否确保在其内部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对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沟通?(087)沟通是否应用于了a)-b)这两个方面?3.6.4 定额控制(088)组织是否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a)-e)方面的定额?定额是否有遗漏?(089)组织是否编制和保持了《定额控制程序》?(090)组织是否规定和实施了a1)-e1)方面所需的控制?(091)组织是否对定额的准确程度进行了考核?(092)组织是否对定额考核的结果识别和实施了定额修改或更新?(093)组织是否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了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了已变更的信息?(094)组织是否保持了由修改或更新所引起的任何记录?(095)组织是否考虑了定额应用于成本控制的局限性?(096)组织是否识别了采用标准成本法控制成本的需求?3.6.5 成本预测和预算控制(097)组织是否对成本水平进行了预测?(098)组织是否规定了预测的范围、时间、频次、依据、方法、职责和权限?(099)组织是否成立预算委员会?(100)预算委员会是否履行了a)-e)的职责?(101)组织是否编制了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在内的职能基础或作业基础的全面预算?(102)组织是否编制和保持了《预算控制程序》?(103)组织是否规定和实施了预算的依据、内容、方法、编制、审查、修订、批准、发布、实施、检查、报告和评价所需的控制?3.6.6 成本计划控制(104)组织是否依据预算的输出和成本目标的要求编制、保持和执行了文件化的成本计划?(105)成本计划是否规定了a)-d)方面的内容?(106)组织是否编制和保持了《成本计划控制程序》?(107)组织是否规定和实施了a1)-e1)方面所需的控制?(108)组织是否识别和实施了计划的调整或修改?是否确保了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已变更的信息?(109)组织是否保持了由调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3.6.7 运行控制(110)组织是否有效地运行了成本管理体系?(111)组织是否根据成本方针、目标、成本控制方案、定额(或标准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识别和确定了与控制和降低成本以及保持成本水平有关的活动?(112)组织是否针对这些活动进行了策划?策划的结果形成了哪些文件?(113)组织是否确保了这些活动通过a)-b)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114)组织新增加了哪些控制程序?3.6.8 供方成本控制(115)组织是否根据组织的要求选择和评价了供方?(116)组织是否识别和确定了所选择和评价的供方的必要性,以控制供方提供产品的成本不影响组织的成本?(117)组织是否制定了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118)组织是否确保a)-c)方面的要求?(119)组织是否保持了选择和评价供方的记录?3.6.9 成本风险控制(120)组织是否建立了适当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121)组织是否编制、实施和保持了《成本风险控制程序》?是否确保了a)-d)的要求?(122)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和保持了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发生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以及成本风险预报后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123)必要时,尤其是在紧急情况、成本事件和成本风险预报响应后,组织是否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预案进行评审?(124)组织在可行的情况下是否定期测试了这些预案?必要时,是否对预案进行了更改或更新?(125)组织是否保持了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3.6.1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126)组织是否提供了用于识别提高成本因素、成本发生过程和业绩的监视和测量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127)组织是否对用于识别提高成本因素、成本发生过程和业绩测量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了校准、检定和维护,并标识其校准状态?(128)组织是否保持了校准、检定和维护的记录?(129)组织是否确认了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是否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是否进行了再确认?3.6.11成本放行控制(130)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和保持了必要的成本放行过程?是否对这些放行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是否确保了成本发生的合理性?(131)组织是否规定和履行了成本放行的职责和权限?(132)组织是否确定和实施了为确保成本放行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所需的准则、方式和方法以及评审和批准的程序?(133)紧急放行或例外放行是否得到了有效识别和控制?(134)接收供方成本的放行是否得到了有效识别和控制?(135)成本放行的时机和条件是否得到了识别和确定?(136)组织是否保持了成本放行的记录?3.7 核算和审核3.7.1 总则(137)组织是否策划并实施了a)-b)方面所需的核算和审核过程?(138)组织是否对核算和审核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进行了确定?3.7.2 成本核算(139)组织是否采用了业务、统计和会计核算等方式对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费的金额和a)-d)方面的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了测量?(140)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和保持了《成本核算控制程序》?(141)程序是否规定了a1)-e1)方面所需的控制?(142)核算的结果是否真实、准确?有无成本扭曲现象?(143)组织是否保持了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记录?(144)组织的成本核算的方法除职能基础成本核算外,是否有必要采用ABC作业成本法和SC标准成本法?3.7.3 审核(145)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和保持了《审核控制程序》和《审核方案》?(146)组织是否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了审核?(147)审核是否确定了成本管理体系活动是否满足了a)-d)的要求?(148)组织是否对审核方案进行了策划,包括日程安排,并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方案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149)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是否确保了审核过程的客观和公正?(150)审核是否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审核员是否审核了自己的工作)?(151)组织是否保持了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审核结果的记录?(152)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是否确保了及时采取措施?是否消除了审核所发现的不符合及其原因?(153)跟踪活动是否包括了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3.7.4 事件和不符合(154)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和保持了《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155)程序中是否规定了有关职责和权限以及调查、报告和处理事件或不符合?(156)组织是否保持了调查、报告和处理事件或不符合的记录?3.8 分析和改进3.8.1 总则(157)组织是否策划并实施了分析和改进的过程?3.8.2 成本分析(158)组织是否确定、收集和利用了适当的成本信息?是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成本分析?(159)组织是否评价了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和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60)组织是否保持了成本分析的记录和报告?(161)成本分析的输出是否提供了有关a)-f)方面的信息?(162)组织所采用的成本分析的方法是否正确?3.8.3 预防和纠正措施(163)组织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164)组织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165)组织是否编制、实施和保持了《预防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66)程序是否规定了a)-e)方面的要求?(167)为消除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任何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相适应?(168)组织是否识别和实施了因预防或纠正措施而引起的任何文件的更改?(169)组织是否保持了由预防或纠正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3.8.4 持续改进(170)组织是否对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了策划和安排?(171)组织是否利用成本方针、成本目标、成本策划、成本控制方案、成本计划、成本预警、成本核算、审核、成本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以及成本激励等活动持续改进了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3.8.5 管理评审(172)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评审?(173)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包括了a)-l)的信息?(174)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包括了与a1)-d1)方面的决定和措施?(175)组织是否保持了管理评审的记录?(176)管理评审输出的改进措施是否得到了实施?对实施的情况及结果是否进行了跟踪和验证?3.8.6 成本否决和激励(177)组织是否建立了适当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机制?(178)组织是否制定、执行和保持了否决和激励方案?(179)组织的成本否决和激励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得到了规定和履行?(180)成本否决和激励的范围、内容、时机、方式、方法、条件、程序和准则是否得到了规定和实施?成本管理体系要求1 范围1.1 总则本标准为需要实施成本管理的组织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要求,其目的就是:a)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