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小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小测试卷

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一、选择题1.收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短暂一致的隋朝C. 一致国家的成立D.繁华与开放的唐朝【答案】 D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到现在还保存着唐朝人的某些风俗的最典型的国家是()A. 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答案】 D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先期的特有文化气象。

以下各项中,能表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张骞出使西域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4.公元9 世纪出现的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是依据汉字创建的。

现在在日本的街头巷尾,我们仍旧能够看到很多汉字,并且字意同汉语基本一致。

这类日本文字发源于中国的()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代【答案】 C5.2016 年,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 ?卡特接见印度,企图开启新式的防务关系,以截止不停强盛的中国。

报导称,中印两国关系积厚流光,印度不肯意和美国走得太近。

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追忆到唐朝,当时为中印文化沟通做出贡献的人物是()A.阎立本B.鉴真C.玄奘D.阿倍仲麻吕【答案】 C6.公元628 年的秋季,一位和尚从安出,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和印度,100 多个国家了他的身影,位唐朝和尚是()A. 迦牟尼B.真C.法D.玄奘【答案】 D7.日本官方多次差遣使到唐朝的根本目的是()A. 征服中国B.学中国先文化C. 救助中国D.成立外交关系【答案】 B8.唐朝期,西行“求法”,将身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的是()A. 玄奘B.真C. 李珍D.【答案】 A9.下边四幅画像中的人物,他生在不一样的期,相互不相,但他的事迹所反应的史主倒是同样的,即()A. 祖国一B.中外交往C.抗争侵略D.民族【答案】 B10.唐朝,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 多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单选题1.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C.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D. 唐朝音乐传入新罗,并广泛流行于民间2.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某中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有关唐朝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C.唐太宗时,鉴真东渡日本D.唐玄宗时,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6.某初中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主题为“唐代的对外交往”的板报,并拟定了下列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B. 日本遣使来华C.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D. 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中国文化7.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8.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日本期间,在日本国会发表了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

他用大量事例深情地回顾了自秦汉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

下列哪项是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A. “汉倭奴国王”金印B. 鉴真东渡C. 玄奘西游D. 郑和下西洋9.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朝鲜半岛B.非洲C.阿拉伯半岛D.印度半岛2.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道德经》B.《大唐西域记》C.《徐霞客游记》D.《史记》4.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5.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A.班超B.玄奘C.鉴真D.张骞6.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7.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8.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A.隋朝——隋文帝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D.宋朝——赵匡胤10.“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二非选择题1.遣唐使( 1 )背景: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 2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靠遣唐使进行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日本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军事改革2.下面是小强搜集到的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研究的历史课题是()A.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B.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关系C.唐与东罗马的友好关系D.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流3.6次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A.阿倍仲麻吕B.鉴真C.崔致远D.玄奘4.唐朝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A.大食B.天竺C.日本D.新罗5.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促进民族交融6.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它”是()A.《唐本草》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千金方》7.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可能会出现在此剧中的情景有()①日本遣唐使觐见唐朝皇帝②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③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④玄奘回国后与唐太宗讲述路上的见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9.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A.遣唐使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唐招提寺10.一名同学在学习了唐朝的历史后,拟写了一副对联(见右图),横批应为()A.海路通达B.经济繁荣C.民族和睦D.文明互鉴1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唐朝()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鼓励海外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测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盛唐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

唐朝的制度、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诗歌、建筑等,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日本还保留着诸多“唐风”的印记。

当年由唐代高僧在日本修建的寺庙,被今天的日本政府定为日本“一级国宝”的是()A.唐大昭寺B.唐招提寺C.唐大明寺D.唐法门寺2.唐朝时,一个中国人去了日本。

回国后他向人们描述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其中错误的是()A.土地是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的B.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C.在日本市场上可以买到唐三彩D.贵族子弟游手好闲,但靠世袭都有官做3.日本学者本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当时日本的前进得益于()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D.遣唐使来华4.“兼容并包,繁荣开放”是唐朝特有的文化符号。

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遺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来华5.《中国诗词大会》持续热播,再次让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下列诗句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D.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6.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这说明()A.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B.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楚文化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7.有关鉴真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他是唐玄宗时的一位高僧B.他主持设计了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招提寺C.他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D.他第五次东渡日本成功8.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唐都长安的西市有胡商开设的店铺、酒馆,还发现了东罗马的金币等。

上述发现说明了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经济重心南移D.商业经济繁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4.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可能包括()①儒家思想②建筑艺术③佛学经典④活字印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传播的宗教是()A.儒教B.道教C.佛教D.基督教6.它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它”是()A.长安B.开封C.余杭D.涿郡7.比较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弥”铜钱,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A.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B.日本铜钱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C.日本铜钱是仿唐朝的铜钱铸造的D.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8.有人说:“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的魄力。

”以下能够说明中华民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魄力的史实是A.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B.新罗商人来长安经商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9.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

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10.《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含解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B. 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C. 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D. 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A. 天竺B. 波斯C. 新罗D. 日本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道教D. 佛教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B. 经济繁荣C. 政治清明D. 交通发达5.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 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6.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 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 唐朝时期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华D. 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7.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那烂陀寺B. 白马寺C. 敦煌莫高窟D. 唐招提寺8.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是( )A. 阿倍仲麻吕B. 鉴真C. 玄奘D. 李白9.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A. 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B. 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C.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D. 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10.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④都去过日本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1.识读如图,回答问题:(1)图中人物是谁?他曾几次东渡日本?结果如何?(2)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12.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记载其西行过程的著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新人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新人教版1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内容标准】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一、选择题1.(2016·江苏扬州·21)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A.天竺 B.波斯C.新罗 D.日本【答案】D2.(2016·广东省·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3.(2016·四川自贡·2)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B.唐代的对外交往C.明朝的建筑成就D.清朝的经济繁荣【答案】B4.(2016·四川成都·3)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其中,借鉴汉字草书,创造了日文“平假名”的高僧是()A.空海B.鉴真C.玄奘D.阿倍仲麻吕【答案】A5.(2016·湖北孝感·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答案】B6.(2016·山东烟台·6)“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答案】C7.(2016·湖南湘西州·4)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游县第二华侨中学七年级下册历史校本作业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姓名班级座号
【学习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遣唐使
1.背景: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

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 ___ 。

2.贡献:(1)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主持修建的,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 唐朝进口物品中,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

2. 新罗仿照唐制建立____ ____,采用___ _____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也传入中国。

四、玄奘西行
1.时期: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贡献:(1)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他口述成书的《》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合作探究
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

讨论这一取一送反映了唐朝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说说他们共同的贡献是什么?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分析唐朝出现外交盛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巩固检测
1.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
A.遺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
2. 唐朝时期的天竺是指今天的()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
3.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4.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5.“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

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1)根据材料,归纳唐朝的对外政策及对外交往的特点。

(2)结合素材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的对外交往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我们今天有何历史启示(或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唐朝
2.先进文化
3.制度书法艺术
(二)1.鉴真
2.唐招提寺
(三)1. 新罗
2. 政治制度科举制音乐
(四)1. 贞观
2. 《大唐西域记》
◆合作探究
1. 特点: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双向交流。

共同的贡献: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优秀品质:有远大的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2. 原因: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亚洲各国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②唐朝陆路和海路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③唐政府对外政策开明,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巩固检测
1. A
2. C
3. C
4. D
5.B
6.(1)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特点:交流国家众多;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双向交流。

(2)对自身的影响:唐朝开放与兼容并蓄的政策,密切了唐朝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丰富了唐朝文化;有利于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互补,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启示: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会进步。

③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