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詹镇川治疗慢性骨髓炎经验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骨髓炎的经验总结

中医药治疗骨髓炎的经验总结

中医药治疗骨髓炎的经验总结王文红;张志业;李红菊【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2(020)008【总页数】1页(P46)【作者】王文红;张志业;李红菊【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262100;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262100;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262100【正文语种】中文骨髓炎属中医学中的“附骨疽”范畴。

是一种病邪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

《千金方》说:“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在中医文献中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尚有不同的名称,如生在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在手、足、腿、膊等处,溃破后出腐骨的叫多骨疽。

病名虽异,病因、证治大致相同,故统名附骨疽。

本病特征是好发于儿童,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肿胀,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久不收口。

可成窦道,损伤筋骨。

本人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内治法1.急性期: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方以仙方活命饮为主。

方药:金银花30g,赤芍15g,当归尾12g,大贝母10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10g,皂刺10g,炮穿山甲6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陈皮10g。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慢性期: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排脓托毒。

以加减龟鹿二仙汤为主(自拟方)。

方药:黄芪60g,党参30g,山药24g,鹿角胶10g(烊化),龟板15g(先煎),川牛膝18g,枳壳13g,木香10g,枸杞子15g,菟丝子2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毛姜10g,茯苓13g。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3.加减:寒盛者加熟附子、桂枝、干姜;湿盛者加土茯苓、白术、防己、木瓜;肾虚明显者加巴戟天、山茱萸、杜仲、桑寄生;血虚明显者加熟地黄、阿胶;骨粗不脱,亦不见细者,兼服虎撑丸(自拟方),以收缩骨胀。

外治法1.初期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外敷回阳玉龙膏;内中坚硬者,敷回阳化坚膏(自拟方)。

2.溃后,疮面撒祛腐生肌散(自拟方),疮口深者,插祛腐生肌条;若形成瘘管,久不收口者,内插红升条,以腐蚀瘘管。

偶得一方,专治慢性骨髓炎,不敢私...

偶得一方,专治慢性骨髓炎,不敢私...

偶得一方,专治慢性骨髓炎,不敢私...
偶得一方,专治慢性骨髓炎,不敢私藏,拿出来分享!
扶正清骨汤
方组:党参、生石膏(先煎三十分钟)各30,生黄芪60,当归、生大黄、夏枯草各10,连翘、银花、浙贝母、白芷、土茯苓各15,甘草6。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同时外用提毒丹(红升丹5,煅石膏8,冰片1,共研细末)以凡士林消毒油纱条拌药制成药捻,插入疮口内引流。

隔天换药一次,换药前外用盐水清洗创口,除去腐肉。

方解:有补气益血,解毒消肿,排脓生肌的作用。

主治慢性骨髓炎。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105例,痊愈92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1%。

疗程最短27天,最长半年,平均疗程45天。

注意: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厚味之品;减少患肢负重,以免引起病理性骨折。

#健康明星计划#。

献方运动中的秘方、家传方

献方运动中的秘方、家传方

献⽅运动中的秘⽅、家传⽅“献⽅运动”与“献⽅”本⾝都是值得深⼊研究的课题。

据掌握资料,当今学界对“献⽅运动”的专题研究,主要有张瑞贤、张卫的《20世纪50年代的献⽅运动》,袁秀荣、张瑞贤、张卫的《20世纪50年代献⽅运动中的上海》,李剑的《献⽅与采风》。

相关研究侧重于“献⽅运动”产⽣的时代背景、政策变化、社会影响,献⽅本⾝的研究则有待深化。

⼴州中医学院教职⼯献⽅是“献⽅运动”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医⼯作中,最早的献⽅见于延安时期,随后在河北省进⾏了访求民间良医和秘、验、单、效⽅的“访贤采风运动”。

1958年9⽉8⽇北京召开的全国医药卫⽣技术⾰命经验交流⼤会中提出:医药卫⽣技术⾰命要“⾛群众路线的⽅针,要中西医结合,⼟洋并举”。

1958年10⽉河北省发起“⼈⼈献计、个个献宝”的全民采风运动。

“运动中各级党委书记亲⾃挂帅,全民动员,全民动⼿,采取了逐级布署,层层发动的办法,迅速掀起了采风⾼潮。

全省在短短⼀个⽉时间内就采集单⽅、秘⽅、验⽅16万多个。

”1958年10⽉,⼴东省卫⽣厅“发动了⼀批医务⼈员到全省各地采风。

同时全省各地中医和⼈民群众,热烈地拥护党的中医政策,积极⽽主动地献出了不少秘⽅和验⽅”。

在此背景下,⼴州中医学院教职⼯“响应党的双献号召,纷纷献出经验良⽅”,“其中很多是家传秘⽅,有极⾼的疗效,以前是不轻易外传的,只有在新中国,才能毫⽆保留地贡献出来。

”1960年6⽉⼴州中医学院,将教职⼯所献⽅,编成《⼴州中医学院教职⼯献⽅特辑》(按:以下简称《特辑》)。

体例清晰,理法俱全《特辑·前⾔》称“第⼀辑374⽅”,经逐条核实,共有383⽅。

漏计9⽅具体如下:“内科:偏枯、⼝眼歪斜⽅”、“⼉科:⿇痘⽅”分别漏计了1张;内科“咳嗽、咯⾎、声嘶⽅:疗肺病验⽅”、“胃痛⽅”、“⼼⽓痛⽅”、“臌胀⽅:⾦蟾散”分别漏计李全佳、陶葆荪、潘仲⽂、岑⽞珍献⽅;五官⼝腔科“咽喉、⼝腔病⽅:鹅喉散妙⽅”漏计赵启光献⽅;“杂治”分别漏计关济民“误⾷毒物⽅:中百⾜尿毒⽅”、“误吞异物⽅:鱼⾻哽喉⽅”2张献⽅。

中医治疗骨髓炎

中医治疗骨髓炎

中医治疗骨髓炎骨髓炎是由细菌通过血液扩散到骨或者外周血管、神经疾病,或糖尿病,开放性骨折以及通过注射或者服用药物激素所导致的骨的感染性疾病。

骨髓炎患者其症状差异很大,在儿童,发病快。

骨痛,行走困难,发热或发冷,局部红肿等。

在成人,发病相对缓慢,发热、寒战、局部肿痛等。

急性骨髓炎发病快,伴有疼痛、发热、关节僵硬。

通常继发于外伤性皮肤破损、手术或外伤后溃疡等。

慢性骨髓炎缓慢发作或呈潜伏状。

可能是以前骨髓炎复发,其症状包括发热、疼痛、红肿或局部流脓。

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

骨髓炎中医名字为附骨疽,民间俗称“铁骨瘤”,治疗骨髓炎首先要排毒,用具有排脓、腐蚀作用的中药,自内而外破坏窦道和死骨,促进脓液、死骨和无活力组织排出,使肉芽鲜红形成新鲜创面,是中医对骨髓炎的治疗基础。

二要生肌,这方面骨髓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具有祛腐生肌、长肉敛疮作用的中药,自内向外促进骨髓、骨质、肌肉及皮肤组织再生和修复,最后使窦口愈合。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验方:1.血虚寒凝: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g,细辛3g,桂枝10g,桑寄生15g,牛膝g,茯苓12g,防已10g,当归12g,川芎12g,白术12g,生甘草6g。

体虚者加党参12g,杜仲12g;病在上肢加羌洽9g,姜黄10g。

2.气血两虚:补益气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白芍15g,熟地9g,黄芪15g,肉桂1g(冲服),炙甘草6g。

3.肝肾不足:阴虚者,养阴清热;阳虚者,温阳散寒。

方药:阴虚者:秦艽鳖甲汤加减。

地骨皮、柴胡各30g,秦艽、知母各15g,鳖甲30g,当归15g,玄参9g。

阳虚者:阳和汤加减。

熟地30g,白芥子6g,炮姜3g,麻黄3g,甘草3g,肉桂3g,鹿角胶9g(烊化冲服),补骨脂10g,白术10g,茯苓12g。

4.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托里透脓散加减。

四川天真按摩流派的整理研究

四川天真按摩流派的整理研究
3、流派核心继承人黄万香生平考
黄万香,四川金堂县合兴乡人(今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 黄氏祖籍广东,生于 1889 年,同胞三人,她为幺女。二十岁时,由父母包办 嫁给合兴乡街上的刘理照,婚后有一养子,两个亲生子。由于家道衰败,她开了三 间小旅店以勉强过日。1920 年,她偶然救治了一从峨嵋山路过的道士詹龙清,从此 人身上学得按摩技巧。1923 年开始,即用按摩开始给人治病。三十年代末,她的店 被洪水冲走,遂来到松潘、理县、茂县一带行医治病。三年后,辗转回到成都,寄 住在好心人家继续从事按摩。解放前不久,因治好了成都市一个姓何的邮电局长的 太太的疑难杂症,病家给了她一间房子,总算有了自己的窝。成都解放后,国家给 予其专家称号,是成都市东城区针灸按摩医院(1958 年创立)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担任按摩科主任医师,成都市中医学会理事(代表按摩界),成都市东城区政协委员, 授徒多人,她死后(1964 年),仍影响深远,及于四川省内外。
2.1.2 学术特点与学术流派发展的关系
学科的学术特点是一门学科的本质特征,是由学科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它揭 示了学科特有的规律性,同时也反映了学科的发展和未来的前途。只有把握住了学 科的学术特点,才能真正理解学科的内容和真谛,才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并发展该 学科。
8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然而这一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处于滞后状态。如中医学 的学术特点——辨证论治与天人合一也是近年来才被明确总结出来的。在推拿学的 相关学术特点研究方面也是近年才有报道,如廖品东等通过考查推拿的临床模式, 操作特色和治疗原理等提出了推拿医学的五大学术特点(手操作、局部接触、重经 穴明解剖、诊治合一与直接激荡气血和理筋整复)[10],他们还通过推拿医籍和其它 中医医籍的比较,得出推拿医籍的特点,即历史更为悠久、散在多专著少、记事多 理论分析少、一文多用多义、图文并茂等[11]。

黄柏溶液局部注射治疗慢性骨髓炎研究现状

黄柏溶液局部注射治疗慢性骨髓炎研究现状

黄柏溶液局部注射治疗慢性骨髓炎研究现状任锡禄;邢士新;郝高庭;窦志芳【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9)006【总页数】3页(P74-75,79)【关键词】黄柏溶液;慢性骨髓炎;局部注射【作者】任锡禄;邢士新;郝高庭;窦志芳【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西太原 030024;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西太原 030024;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西太原 030024;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晋中 0306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工业和建筑业劳动者日益增多,小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日益普及,各类机器损伤、坠落伤以及车祸等呈逐年增加趋势。

这类损伤往往合并四肢开放性骨折,容易导致急性骨组织感染。

尽管早期治疗能够基本清除急性骨髓炎症,但是有些慢性炎症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是中西医骨伤科顽症之一[1],被喻为“第二癌症”。

本病多为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慢性炎症,主要以骨组织的坏死、硬化、瘘管和窦道的形成以及长期流脓等为特征,病程漫长,且常反复发作。

漫长的病程及复杂的病情,增加了术后感染和复发率,治疗起来非常困难[2-3]。

1 抗菌药物贯穿于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全过程,但未起到预期疗效慢性骨髓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骨骼或关节的疼痛,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及窦道的形成,有骨折的患者有骨不连病史。

本病主要由于感染细菌所致,对于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抗菌为主,且抗菌药物贯穿于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全过程。

为了治疗慢性骨髓炎,医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制出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等各类抗菌新药,并且采取了缓释给药的方式,虽然各种抗菌新药不断推出、给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4]。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慢性骨髓炎病灶发病时,其病灶的特殊性。

这类骨髓炎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内部血液丰富而血液交换少,易形成致病菌天然的培养基。

石海澄临床经验

石海澄临床经验

石海澄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678.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57-02石海澄主任医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南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

石氏年少时师从当地名中医刘绍裘,悬壶10余年,又转习西医两年,临证取两者之长,疗效显著,笔者跟师学习多年,对老师临证经验很有体会,现对其经验、学术思想总结简介如下。

1 病证结合分期辨治病证结合,分期辨治。

石师认为中医多在宏观上认识疾病,治疗上侧重于整体宏观,对于改善体质、功能状态具有明显优势,但忽视微观状态和局部病理特点。

因此,当疾病处于潜伏期或不表现出典型症状时,诊断辨证就十分困难,从而使治疗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

现代西医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以及更深的层次来认识病理状态,重视局部病变和形态结构,治疗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针对性,但忽视了整体状态,对改善体质及整体功能效果不明显。

人是一个物质和功能、宏观和微观相统一的的有机体。

因此,临床必须把西医诊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才能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徐灵胎云:“有一病必有一主证”,这里的证是指病机病理。

任何疾病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病理变化,任何症状及疾病的发展变化都是基本病理变化的表现,随着病理的不断演变,其表现又有所不同。

故病证结合必须按病理变化的规律和阶段性特点进行辨治。

如石师治疗乙型肝炎,认为核心病理是乙肝病毒对肝脏损害,治疗主张审证求因,治证抗毒。

但乙肝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主要是病毒侵袭,损伤肝脏,邪实为主,湿热为重,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

随着病情发展,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呈现肝郁脾虚,治疗上以扶脾养肝、疏肝解毒为主。

后期累及脾肾,脾肾亏虚,常夹气滞血瘀,治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理气活血为主。

他分别拟定了乙肝解毒汤、病毒清汤、扶脾养肝汤、玄驹肝宝汤、乙肝康复汤。

2 攻邪养正调和气血《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治疗上倡导攻邪养正。

董氏针灸医案选

董氏针灸医案选

董氏针灸医案选本文介绍了董氏針灸醫案選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由嫡传弟子陈渡人所撰写。

陈渡人师兄是董门早期的弟子之一,他的文章斐然,曾著有《驗方奇藥保健錄》,以團結中醫力量,推行中醫運動,交換治療經驗,公開驗方奇藥,普及中醫常識,促進人類健康為宗旨。

第一个案例是腎結石。

患者五十二岁,夜半突然出现左臀部剧痛,热气及于肛门,便秘,疼痛难忍。

经过X光照相,证明为腎结石。

医院医师建议进行手术,但治疗费用过高,患者只好翻抄家中藏书,找到了独味槐花散化石草的验方,试用后果然有效。

方用槐花散二钱止血消炎,间接通了大便,次日开始每日用化石草钱半至三钱和冰糖煎浓汁服,至今未见发病。

后来,患者拜在董景昌先生门下受治,其治疗方法更为奇妙:在右腿腎泉穴放血消炎,又在目下马快穴針一針,止痛如神灵。

第二个案例是糖尿病。

患者曾经长期治疗无效,后来到北投求治于董景昌先生门下,经过三次在三皇穴針灸治疗,加上鹽製桂附八味丸,二十次治疗后痊愈。

患者为了感谢医生,自动为其在家中设立诊所,代掛招牌,代设诊室,代刊广告。

第三个案例是精神病。

精神病,神经病,癫痫症三种病,因为寒,热,虚,实以及证候症状的不同,中医分之曰:癫病和狂病。

精神病的症状包括哭笑,乱想,自言自语,视听幻觉,怔悸惊恐,烦躁不安等。

中医治疗精神病注重心,肝,腎三经,特别要注重心经和腎经。

近年来,董景昌先生治疗楊XX案效果显著。

楊XX在三岁时就患上了精神病,经过多年治疗仍然没有好转,直到其父请董景昌先生前往研究,才得以根治。

六、月经未到对于这种症状,我并没有十分的把握,而且病人也没有完全表示出信任。

不过,他让我去“参谋参谋”而已,介绍了针灸专家董景昌先生来治疗。

董先生诊断后,采用正统的心肾药物XXXX丹和XXXX丸(未得到同意,因此保密)以轻药多服的方法治疗楊女。

第一二个月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服用三个月后,楊女能够上学读书。

但是,能否根治还有待观察。

我治疗了两位小姐,使用了以下几种药物:一、滋阴去水毒:使用六味肾气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詹镇川治疗慢性骨髓炎经验
刘志坚,张家驹,尹新生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 常宁 421500)
[摘要] 通过对41例病例治疗效果的回顾性总结,介绍了已故名老中医詹镇川治疗慢性骨髓类的理论见解与临床经验。

启示对中医继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 詹镇川;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
[中图分类号]R 2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51X (2008)02-0020-01
已故詹镇川先生是湖南中医骨伤科 南詹 派的代表人物,是享誉省内外的名中医,根据现有詹老生前治疗慢性骨髓炎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临证经验整理如下。

詹镇川认为慢性骨髓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寒湿侵入经脉,流注筋骨,逐渐形成阴疽。

初觉寒热往来,类似风寒感冒,渐觉筋骨疼痛,局部不红不热,经久阴极生阳,寒郁为热,形成脓肿。

外形肿而无头,肤色不变,宜分期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消、托、补三法。

初起寒热往来,感觉疼痛,宜发汗散寒,温经通络,以驱散阴经郁滞寒邪,用五积散、万灵丹;脓势已成,切开引流;毒胜者托里清热解毒,用红花败毒散或十全大补汤或阳和汤加味。

若漫肿无头,肤色不变者,宜消宜散宜温,用附子六物汤或大防风汤或茯苓佐经汤或内托黄芪汤,外敷回阳玉龙膏或乌龙膏。

至溃后创口流腥臭或稀脓,或有脓腔瘘管形成,用普济消毒饮或托里透脓汤加阿胶补气血;外用三仙丹药栓,万应膏盖贴。

如若腐肉已尽,肉芽生长,脓稠,撒生肌散,外贴生肌玉红膏,生肌敛口。

肿硬消退,创口收敛迟缓,宜服六味地黄汤。

愈后局部行走不适可用独活寄生汤或附桂八味丸。

附 典型病例
林某,男,48岁,工人,1976年4月27日被矿石击伤小腿,肿胀,皮破流血,X 线照片示: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经多处治疗,年余未愈。

皮肤呈灰暗色,有红枣大小伤口不愈合,流脓水,周围皮肤搔痒,抓破出黄水,伤肢肿胀下午为甚,灼热疼痛。

经其他医院外科治疗一年半时间后于1977年11月22日来我院治疗,经检查胫骨断端未见骨痂形成而有活动感,腓骨上1/3已切除。

病属久病伤阴,元气亏损,以补益气血,健脾养胃,兼以清热解毒。

黄芪 怀山药 金银花各30g 防风 连翘 生地 川芎 赤芍 茯苓 鳖甲(先煎) 阿胶 夏枯草各10g 当归15g 甘草3g 黄柏6g 。

每日服1剂;伤口外撒生肌散,敷贴玉红膏,周围撒冰石散,每日换药1次。

1977年12月2日2诊,右小腿创口脓水已止,肿痛减轻,舌苔薄白,脉细,拟知柏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茱萸 杜仲 丹皮 牛膝 茯苓各10g 怀山药30g 泽泻6g 黄柏6g 知母6g 。

1978年1月4日3诊,创口基本愈合,骨痂逐渐形成,舌苔薄白,脉细。

应滋养肾阳,填精补髓,左归丸加减:熟地 杜仲 枸杞 阿胶各15g 山茱萸 麦冬 龟板 肉苁蓉各10g 怀山药20g 甘草3g 。

外撒龙黄散。

1978年1月24日4诊,创口完全愈合,但皮肤无知觉,足背麻木,舌苔薄白,因创口久溃不敛,经脉损伤,寒湿侵袭,宜补益气血,温经通络,滋阴壮阳,阳和汤加味:鹿胶 乌附 牛膝(先煎)各10g 熟地杜仲 当归各15g 白芥子 肉桂各6g 炮姜 麻黄 甘草各3g 黄芪30g 。

1978年2月16日5诊,创口疤痕紫暗色,周围痒,脉细。

因其创口腐烂过久,经络挫伤,风毒未尽,脾肾虚弱,主以补益脾肾,兼以祛风止痒。

处方:黄芪30g 金银花15g 牛膝 土茯苓 熟地 赤芍 夏枯草 鳖甲(先煎) 连翘 皂角刺 当归各10g 川芎6g 蝉蜕5g 怀山药20g 甘草3g 。

外撒龙黄散。

1978年3月28日6诊,X 线照片:右胫腓骨粉碎骨折断端已有大量骨痂生长,并有部分骨小梁通过而愈合,再无感染。

疤痕紫暗色好转,踝关节稍肿,自己弃棍步行,舌苔薄白,脉细,仍须滋肾,理筋壮骨,方用虎潜丸加减以巩固疗效。

方药组成:狗骨 陈皮 白芍各10g 熟地 龟板 当归 鹿胶 锁阳 菟丝子各15g 牛膝 炮姜 知母 黄柏各6g 黄芪20g 。

(收稿日期:2007-12-06 编辑:季铁铮)
20
第14卷第2期 中 医 药 导 报 2008年2月Vo.l 14 No .2 Guiding Jour nal of TC M February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