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思维整理最全版共102页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思维导图

知觉知觉的一般概念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知觉以感觉作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刺激驱动或数据驱动加工)知觉的产生是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由刺激直接引起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依赖于已经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的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从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触摸知觉等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对整体的知觉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大小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不因物体距离的远近所构成的网膜大小而所变化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 思维】

【普通心理学思维】一、思维的种类(常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发展水平直观动作思维伴随相应动作的思维。
例如:自行车出了毛病进行检查;3岁儿童的思维;儿童能借助小餐具玩过家家游戏,而他们手中玩具被收回后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幼儿园儿童用数手指头进行运算;体操运动员一边运动一边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例如:司机在脑海中选出最短的路;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青梅竹马;作家、画家设计师导演更多地运用具体形象思维;做几何体要作辅助线而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作了辅助线会如何;如出如小学的学生运用头脑中苹果或手指等实物的表象进行数字运算。
抽象逻辑思维以定理,概念,原理,公式、符号进行思维例如: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科学家进行理论推导逻辑性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
前后一致,不矛盾的思维,经过一步一步严密的推理。
例如:学生解题时推理论证;医生会诊分析。
直接思维不经过严密推理,快速得出结论的思维。
例如:如警察在人群中迅速辨别罪犯;科学家根据偶然现象提出猜想;医生听到病人自述,迅速做出诊断;学生解题对答案做出猜测。
如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
指向性聚合性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
多提运用解发撒性思维求异思维,发射思维。
一提多解,一事多写创新性常规性思维用已有的方法进行思维。
比如用公式解题创造性思维采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进行思维二、思维的过程(常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分析分析,即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例如:把文章分为段落、句子和词;把声波分解为频率、振幅和波形等属性综合综合,即把部分结合成整体。
例如:把词联接成句子,把句子连联成段落;又如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
比较与分类比较通过比较确定异同点。
例如:比较“思维”与“思想”概念的异同。
分类通过比较确定异同点。
抽象与概括抽象抽取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
普通心理学-—思维

第七章思维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 和提取过程。
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一)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 .分析 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 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 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 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1 .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 .概括 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 的过程。
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1 .具体化 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 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 E -H-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1 / 13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梳理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基本流派1.构造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情感三种元素。
(3)研究方法:实验内省。
(4)评价:使心理学走上独立,被格式塔心理学派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也被詹姆士认为是“黄铜铁器心理学”。
2.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新行为主义)(2)学派观点:抛弃意识研究,反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确定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3)研究方法:实验3.格式塔心理学(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2)学派观点: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心理学。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5.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学派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
提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次结构。
(3)研究方法:个案法(自由联想、防御机制)(4)评价:注意到早期生活经历的重要性,该理论具有深远影响。
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②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情感、兴趣等(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
影响因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人格的依从性。
(三)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感觉的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2.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思维完整版PPT资料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 这种想象叫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而空想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发展的 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
无意想象
想
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第三章 问题解决
❖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 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 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任何再造想象均要求具有相关充分的记忆表 象和言语思维的组织作用。它是词语指导下的形 象思维过程。
❖ 李清照《如梦令》读后,有的人眼前立刻浮现出 一幅色彩明丽,清新优美的荷塘黄昏泛舟的图画;
❖ B、创造想象 含义: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
的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
4、动机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
1、知识表征的方式(问题情境的特点) 它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5、情绪 而空想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6、人际关系
2、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
❖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头 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二、思维的过程
分析 与
综合
比 较
抽象 与 概括
思维的过程
❖ 三、 思维的种类 (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1. 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 题的思维活动。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 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2.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 决问题。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 术家、作家、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3.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 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 为逻辑思维。
普通心理学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普通心理学简介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的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原理既概括了各个心理学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理论基础。
它是一门基础的、入门的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主干它可分为一些分支学科,如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意志心理学、个性(人格)心理学等等。
亦可以它为基础建构其他心理学分支,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定义心理学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
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
对这些心理学一般理论问题的阐述,构成了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
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心理学分支有重大的意义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心理实质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心理与社会、心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等,这些通常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如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等这两类研究是互相联系的,有时统称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学的理论倾向普通心理学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紧密地联系着,同时也依赖于心理学的具体研究的发展,并常受到邻近学科的影响。
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原理的研究,而随着心理学的科学材料的积累,某些心理学基本原理也将发生变化研究领域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从整体上看,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达到心理发展的高级水平,体现出人类心理活动的特征,具有典型性。
但是,普通心理学并不研究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顿域中的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而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普通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系统观察法在自然或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观察它的产生和发展优点由于它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扰,被观察者也不知道自已在被观察,活动比较自然,因而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切合实际缺点研究者不知道他要研究的心理活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他必须长时间地等待它的发生,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个案研究指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普通心理学:思维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思维知识点整理●一、思维的一般概念●含义●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活动中●思维的特征●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间接性●借助媒介和知识经验●思维是经验的改组●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思维的种类●从思维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又要依赖于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思维●面临的是理论性质的任务●又要依赖于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从思维的内容划分●经验思维●凭借日常生活的经验进行的思维●理论思维●根据科学概念和论断进行的思维●从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划分●直觉思维●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是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分析思维●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而得到合理结论的思维●从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划分●辐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从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划分●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二、表象●什么是表象●含义●客观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的分类●按感觉通道划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不同划分●记忆表象●想象表象●表象的特征●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可操作性●由于表象与知觉相似,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谢帕德和库柏:“心理旋转”实验(R:180°)●表象的脑机制●表象和知觉是否具有类似的脑机制●柯斯林认为,视觉表象和视知觉在功能上是等价物,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神经机制。
普通心理学

读书笔记
系统的认识了心理学,注意到很多没自己没留意到的自己,注意是改变的开始。 读这本书津津有味再读畅销书,大部分索然无味偏重学术的书很难畅销吗。 很多小伙伴问我,对心理学感兴趣可以看什么书,不妨就看这本,专门写给高中生的大一教材。 很适合想推荐给想报考心理学专业的高三毕业生!这是国内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教材,没有之一,也是心理 学考研的考试重点如果真的有兴趣做学术可以深入了解,如果只是因为一些心理学小知识或者心理测试才想学心 理学,也可以高效劝退。 看了50几页可能对于没接触心理学的新人来说完全看不懂在讲什么也不知道他讲的这些社会心里个体心里这 些东西是为了啥还是说我想要的东西不在这本书里?真是索然无味真无趣。 和学校教材框架类似老师也推荐作为课外读物,普心上完再温习一遍。 干货很多,但是感觉要更新版本了。 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入门教材。 谁情人节还在看心理学,喔,原来是期末考缓考的我 (╯-_-)╯╧╧。
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感觉记忆 第四节短时记忆 第五节长时记忆 第六节内隐记忆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表象 第三节概念 第四节推理 第五节问题解决 第六节决策
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语言理解 第四节语言产生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
作者介绍
彭聃龄,1935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认 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谢谢观看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动机的种类 第三节动机的理论 第四节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情绪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情绪与脑 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第四节情绪理论 第五节情绪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