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措施

逐步掌握学法 , 成为 自学物理知识 的依据 , 使学生掌握求 知的
方法。 3开辟 第二 课 堂 , 开展 丰 富 多彩 的课 外 活 动 。 教 师 可 以 组
织实验操作竞赛 、 科技小制作小论文 比武 、 专题讲座 、 知识抢答 赛等 , 让学生涉足一些新领域 , 以开拓眼界 , 扩大知识面 , 有利
新 校 同
X X i a o Y H a n
教 学 实践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力的措施
孙 家磊
( 睢宁县新世纪中学 , 江苏 为 了提高学生 的素质 , 促进学生全 面发 展 , 使 之适应当代 社会发展的需要 , 初中物理教学 巾应培养 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能
力 。下 面 笔 者谈 谈 自己 的粗 浅 看法 。
要 特 别 鼓 励 学 生 多发 问 。爱 因斯 坦 说 过 : “ 提 出一 个 问题 , 往 往 比解 决 一 个 问 题 更重 要 。” 因此 , 教 师 不要 怕 麻 烦 , 怕 自己解 释 不 了而 下 不 了台 , 从 而 压 制学 生 的提 问 。要 鼓 励 学 生 有 大胆 质
于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4 进 行“ 开放 性 实验 ” 。开 放性 实验 可 让 学 生 在课 堂 上 或 课 外 亲 自动 手 , 积 极参 与 , 既 能培 养 训 练 学 生 的 实 验技 术 , 提 高 他 们 的实 验 技 能 、 技 巧 和 观 察 能 力 以及 探 索 规 律 的 能 力 , 又 能 培
较、 去实验 、 去研究 、 去掌 握 认 识 对 象 的特 征 和规 律 , 展 现 智 慧 和 才 干 。其 次 , 为 了激 发 学 生 的认 识 兴 趣 , 一方面 , 教 师 要 不 断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措施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措施小学生是处于思维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小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对广大教育者和家长有所启发。
一、小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1. 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抽象的概念和问题理解能力不足。
对于数学中的代数概念,小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和运用,因为他们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2. 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
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感性认识,缺乏条理清晰的逻辑推理。
3. 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局限于老师、家长或教科书的要求,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对于问题往往只有一个固定的解决办法,缺乏多样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训练学校和家长可以引导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思维训练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要求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出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机会,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3. 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小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
学校和家长可以从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入手,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习惯。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 鼓 励 质疑 ,培 养 学 生 的 创造 思 维 意 识
古人 云 : “ 学起于思 ,思起于 疑。 ”在科学 发现的 历史 上 ,可 以 说 ,任 何 科 学 发现 无 不都 是从 提 出 问题 开 始 的 ,学生 通 过 教 师讲 授 ,能 独立 思 考 ,将新 知 识 与 旧知 识
以调 动学生思维 为中心 ,开启 学生学 习的内在动 力 ,让 学生带着浓厚 的兴趣积极 参与思维 活动 ,以实现 发展学
生 创 造 思 维 为 目的 。 那 么 ,在 生 物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创造 性 思 维 能 力 呢 ? 创设 情 境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激 发 学 生 学 习生 物 的 兴 趣 和 求 知 欲 ,行 之 有 效 的 方
裂的模型 ,使学生有一 个初步 的了解 ,再用 多媒体 演示 细胞分裂 的过程 ,使学 生进入情境 之中 ,唤起 学生探求 的 欲 望 。再 如 ,在 讲 “ 自然 选 择 ” 时 ,我 介 绍 了 达 尔 文
考 察 过 的克 格 伦 岛 ,使 学 生 沉 浸 在 昆 虫 与 风 暴 搏 斗 的 情 境之 中,从 而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使其积极开 展思维 活 动 。 再 如 ,讲 到 花 的 结 构 时 ,展 示 一 些 学 生 认 识 的 花 , 由学 生 说 出 各 自 的 名 称 和 另 举 自 己熟 悉 的 花 。 通 过
本 质 产 生 强烈 的好 奇 心 ,学 习兴趣 浓 ,为 上好 本 节 课打 下 了 良好 的 基础 。 这样 也有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质 疑意 识 ,激 发 学生 的创 新 精 神 。 三 、探 究 实 验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作 为 以 实验 为 基 础 的 生 物 学 科 ,在 教 学 中 应 把 课 本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者:罗亚妮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8年第03期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
它是指能够独立、灵活、富于想像地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体验过程中,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产生,取决于教师的成功培养,同时也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充分体现。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的思维。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能使人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创造性构想,因此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多感官性等特点。
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有材料发散法、功能发散法、结构发散法、形态发散法、组合发散法、方法发散法、因果发散法等方法;还有假设推测法、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
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
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性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
"由此看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由于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題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的同时,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凸显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相乘"的知识时,教材中的例题是127×4.2,只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即:①②在教学中,将例题1×4.2改为1×4.8,不做任何的暗示与点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尝试练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学生通过积极动脑思考,居然得出十多种解题法:······然后让学生说出各种解法的根据、理由,最后,让学生多种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出最简便、最通用的方法、学生在做、说、比较中学会了新知识,巩固了旧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意思维训练小学生如何培养创造力

创意思维训练小学生如何培养创造力创意思维是指人们通过独特的和非传统的方式产生新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创意思维。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创意思维的第一步。
小学生应该学会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练习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让他们寻找相同和不同的图案,猜测物体的用途等等。
二、鼓励提问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问能力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可以通过儿童百科书、科普视频等方式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
三、培养幽默感幽默感是创意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让小学生学会欣赏幽默的事物,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喜剧电影、读幽默故事,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让孩子体验不同的学科和兴趣,如音乐、美术、科学实验等,可以培养他们对不同领域的兴趣和独特见解。
另外,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工具,如乐高积木、拼图游戏等,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
五、鼓励创意表达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不论是绘画、写作,还是其他形式的创意表达。
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意思维能力。
同时,对孩子的创意要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认可,不要过于苛求成绩,而是注重过程和思考的质量。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观察力的培养、提问能力的培养、幽默感的培养,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鼓励创意表达等措施,可以帮助小学生发展其创意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这些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能够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1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杨志丽(山西省洪洞县东街小学山西临汾041600)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逻辑思维,是小学生未来成长与发育的重要力量,更是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力量。
而语文则对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功能有重要的激发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出语文教学功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思维,创造创造性想象是一种不依据他人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关于某个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小学生正处在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由再造想象往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时机。
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们不应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那种满堂问、进行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的教学非改不可。
一、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1、小学生创造性思维须建立在其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因而不能要求其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达到成人的高度。
不同性格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小学生可能在不同阶段中出现不同的知识跳跃性的领悟,这与其知识结构是息息相关的。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基础语文知识的训练,使其拥有基本的语文素养,所以对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需在继承前人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基础的知识创造。
2、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伴随着知识积累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一定伴随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这是任何受教育者都无法逾越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基础知识的快速领悟、掌握及灵活运用都是对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因此,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伴随着知识积累,以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持。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
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
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值得我们重视。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①这意味着创新不是那些社会精英的权利,每个人都能够去创造。
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在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567→57 6、675→657、756→765,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个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从而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急于探究,积极思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水平和习惯。
二、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②“吃花生必吃带壳的”,③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个过程的酸甜苦辣。
例如:我在教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上,在学生理解了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后,用1平方厘米去量黑板面积,并问学生什么感觉,以激发学生寻求更大的面积单位的欲望。
这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这个比平方厘米大一些的面积单位由同学们自己来创造,哪个愿意来试一试?”顿时,学生情趣高涨,马上由很多学生说:“平方分米”。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引言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中,创新和创造力已经成为重要的竞争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1. 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提供一个鼓励创新和思考的氛围。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和提出问题,不要限制他们的好奇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书籍、视频、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和集体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2. 提倡跨学科学习创造性思维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小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的界限,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
•在学校里引入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如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文学与科技的交叉等;•鼓励学生参加跨学科的竞赛和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提供跨学科学习资源,让学生有多样的选择,如举办学科展览、参观博物馆等。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教给学生系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如鱼骨图、思维导图等;•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实验和假设,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提供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学会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示。
4. 引导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写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项目,如设计、制作、发明等,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参加创意活动和比赛,如绘画、写作、舞蹈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5. 培养自信心和坚持精神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坚持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屠艳芳
初等教育部S09综理
2010年11月14日
浅谈如何培养那个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屠艳芳(初教部数学与科学方向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界正在接受一股改革浪潮的洗礼,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这对祖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孩子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这些有时需要引导和激发,同时他们的自制力和自主能力很弱,怎样利用孩子们的优缺点来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我简单地说几点我的想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运用语言发挥想象手脑并用大胆质疑
创造性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经历了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等多次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求异,求变,打破思维的定势,更深刻、更全面、更灵活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方法和技巧。
一、运用语言,挖掘创造性思维
语言和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思维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而语言又调节着思维,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能大大增强儿童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以,在创照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多向流活动,老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组织辩论会、演讲,充分挖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
同时,让学生接受新知时,自己去推导、验证,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得出结论,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发挥想象,打开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小学儿童对一切他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而且特别善于想象,培养儿童的独创性,就要鼓励他们敢想,即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中,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语文教学中,可让学生造句、扩句、写作等,展开他们的想象,大胆表达自己心中所感、所悟、所思,写出有创造性的东西。
在数学等其他学科中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例如,在教学圆环的面积时,老师出示一圆环,问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学生独自思考,大胆尝试:R2-r2,也有(R-r 2,后者显然错误的。
对此,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思考过程,对前者给予充分肯定,并让学生由成法分配率做出后者的猜想。
教学保护了学生敢于大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信心,并给学生以探究新知的方法,打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手脑并用,发展创造性思维
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需要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编程思维的镜子。
“所以,学生学习新知时,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昂逻辑思维为主。
所以,提供直观的事物,让他们切身感受,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的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是徒劳的,
学生自发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适宜的操作基本上,从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看,组织学生操作也要把握最佳时机。
操作活动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也可在学习新知识中进行,目的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理解,当然,操作活动也可以在学习新知
识后进行,目的是巩固加深,甚至是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
四、鼓励大胆质疑,锻造创造性思维
质疑是创造的基础,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力学不是全部物理学,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因此不能满足书本知识,引导孩子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框在原地,追逐自己的灵魂,有意的培养他们敢于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看待问题的习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学生的提问、质疑,既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提问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问题答案,培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这对于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值得提出的是,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应允许错误,尊重学生,合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能正确或马上答出问题,或者学生出现一些小错误,就对学生动怒发火,那么就很容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使课堂气氛紧张,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学习是一种学生进行再探索、再创造、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如果教师对学生错误缺少耐心和宽容,不懂得尊重他们,不能够合理评价他们,也就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思维,学生真实的思维,独特的见解总是在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当给学生思维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时,让他们思维的藤蔓在自由平等的阳光下和空气中任意延伸时,课堂也就精彩起来了。
在尊重学生思维的前提下,合理评价学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回顾反思自己的思路,把修正后的知识同化顺应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在这样“悟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相信在新课表的要求下,在众多素质教育者的努力下,改革会给学生注入新的血液,培养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丁同江,《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王振宇,《心理学教程》
傅国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策略》
老师批语:比较精悍的一篇教育论文。
所学所阅比较好,但相关实例支持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