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7)——软件开发报价的计算方法
软件项目工作量评估方法

软件项目工作量评估方法工作量评估概述我们仔细研读了软件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对软件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每个功能模块所需的编码工作量进行了估算,并以此为依据,推算出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工作量。
接着,我们组织了主要项目干系人和相关专家进行工作量评审。
常见的估算方法Ad-hoc方法这种方法下的测试工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
工作一直继续直到达到一些由管理或市场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
或者,一直到用完了预算的经费。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非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开发时间的百分比法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工作量。
首先,开发工作量使用例如LOC或FP方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用一些探索性的方法来限制测试的工作量。
通常预留项目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
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18-20%给系统测试。
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类比法根据以前或相似项目(主要在项目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工作量。
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
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测试工作的规模,例如用户需求的数量,页面数,功能点,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屏幕或字段数量,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WBS估算法将项目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然后分别对各个工作进行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目或产品的测试工作量/时间。
Delphi法Delphi法是最流行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
Delphi法鼓励参加者就问题相互讨论。
这个技术,要求有多种相关经验人的参与,互相说服对方。
Delphi法是一种软件项目评估方法,其步骤包括:协调人向各专家提供项目规格和估计表格;召集小组会讨论与规模相关的因素;各专家匿名填写迭代表格;协调人整理出一个估计总结,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专家;召集小组会讨论较大的估计差异;专家复查估计总结并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个匿名估计;重复4-6,直到达到一个最低和最高估计的一致。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与工作量计算例题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与工作量计算例题摘要:1.软件开发成本的构成2.软件开发成本的估算方法3.工作量计算在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中的作用4.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进行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与工作量计算正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成本估算和工作量计算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成本估算可以帮助企业做好项目预算和计划,而准确的工作量计算则能有效地评估项目的进度和人力资源需求。
本文将首先介绍软件开发成本的构成,然后探讨软件开发成本的估算方法,以及工作量计算在其中的作用。
最后,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详细说明如何进行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与工作量计算。
一、软件开发成本的构成软件开发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成本:包括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
2.硬件成本:如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购置费用。
3.软件成本:包括购买或授权的软件许可证费用。
4.培训成本:针对新软件的培训和教育费用。
5.通信成本:网络设备、通讯线路租赁等费用。
6.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如机房建设、设备安装等费用。
7.管理成本:包括项目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费用。
8.其他成本:如资料费、差旅费、咨询费等。
二、软件开发成本的估算方法软件开发成本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历史数据的方法:通过分析过去类似项目的成本数据,进行类比估算。
2.基于参数的方法:通过统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代码行数、开发周期等,进行定量估算。
3.基于工作的方法:将项目分解为各项任务,估算每项任务的工作量,然后根据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计算总成本。
4.基于风险的方法:分析项目风险,对可能导致的成本增加进行预测。
三、工作量计算在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中的作用工作量计算是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重要依据。
它可以帮助我们:1.确定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根据工作量大小,合理配置开发团队。
2.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根据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合理安排项目周期。
3.评估项目风险:工作量计算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工作量过大或过小的任务,从而提前做好风险应对措施。
软件项目费用构成及概算方法030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模型介绍
Putnam模型:
1978年Putnam提出一种动态多变量模型――Putnam模型,该模型 假定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存期中工作量有特定的分布,将源代码行数和工 作量、开发时间联系起来。这种模型是依据在一些大型项目(总工作量达 到或超过30个人年)中收集到的工作量分布情况而推导出来的,但也可以 应用在一些较小的软件项目中。 计算公式为: K=L3 /(Ck3× td4) 其中,td--是开发持续时间(以年计) K--是软件开发与维护在内的整个生存期所花费的工作量(以人 年计) L--是源代码行数(以LOC计) Ck--是技术状态常数,它反映出“妨碍程序员进展的限制”,并 因 开发环境而异。
功能点分析法:
通过软件运行时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如操作者向应用软件输入的数据、 指令以及返回的信息之间的交互,也就是应用软件提供给拥护的功能,来度量软 件的规模。这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方法,是一种人为设计出的度量方式。主要从外 部对应用软件进行定量描述。
功能点和代码行的相互转换:
语言种类 C COBOL JAVA C++ Packages(Access,Excel) 每个功能点的代码行数 130 110 55 50 10-40 语言种类 Turbo Pascal Visual Basic PowerBuilder HTML 每个功能点的代码行数 50 30 15 15
当前软件评估发展方向主要是针对第4代程序语言、软件重用、新的 开发技术等研究新的模型,一方面是强调管理因素作为重要的软件成本 驱动因子,一方面着重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软件评估。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估算方法
软件规模评估方法主要有:
Delphi技术:是兰德公司在四十年代末为预测未来事件而开发的,是较流行的 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适用于评定过去与将来,新技术与 特定程序之间的差别。但专家“专”的程度和对项目的理解程度是工作中的难 点。 标准回归技术:采用最小均方普通线性回归的经典统计方法,很多现存的参数 成本模型(COCOMOII,SLIM,Checkpoint等)都使用了各种形式的回归技术。 神经网络技术:是最常见的代替最小均方回归的软件评估建模技术,这些模型 可用历史数据来“训练”,以便形成更好地能自动调整算法参数值的模型,减 少实际结果和模型预算值之间的差异。 动态技术:是指软件项目的成本因子在系统开发的期间不断变化,它是一个连 续仿真建模方法。该技术最早在1961年Jay Fooester研究发明,1994年 Macdachy提出了系统仿真模型的公式,并用于软件工程估算。
软件开发报价标准

软件开发报价标准在进行软件开发过程中,确定报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报价标准不仅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还能够确保开发团队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平衡。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软件开发报价标准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确定软件开发报价标准需要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通常情况下,项目规模越大、复杂程度越高,开发成本就会越高。
因此,在确定报价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以便确定合理的报价。
其次,软件开发报价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开发团队的实际情况。
开发团队的规模、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因素都会对报价标准产生影响。
一支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往往能够更快更高效地完成项目,因此他们的报价会相对较高。
而对于一支技术水平一般、经验较少的开发团队,他们的报价则会相对较低。
因此,在确定报价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开发团队的实际情况,以便确定合理的报价。
另外,软件开发报价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市场行情和客户需求。
市场行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报价标准,因此需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最新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报价标准。
同时,客户的需求也是确定报价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客户对软件开发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确定合理的报价标准。
最后,软件开发报价标准还需要考虑到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开发成本,因此需要在报价标准中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确定软件开发报价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
在确定报价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开发团队的实际情况、市场行情和客户需求、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等多个方面,以便确定一个合理的报价标准。
只有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软件开发报价标准,从而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确保开发团队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平衡。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后习题编著阳王东一、选择题(不定项)1、以下属于项目的是(BC)。
A.公务员每天上班 B.ERP系统的二次开发 C.数据移植工作 D.担任领导岗位2、下列是项目的利益干系人(A,C,D,E,F)。
A.项目业主B.竞争对手C.项目客户D.项目经理E.项目实施组织F.项目组成员3、在ISO质量体系中,下面(D)是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
A.ISO9000B.ISO9001C.ISO9002D.ISO9003E.ISO90044、下面(C)不是软件项目的特点。
A.项目交付成果不明确B.项目进度难以界定C.项目需要的原材料较多D.项目变更难以控制E.项目工作对开发人员依赖性很大5、在PMBOOK中,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B,D)。
A.人力资源组织规划B.招聘人员C.人员汇报方式D.人员班子建设6、项目团队在项目结束后解散,这反映出项目的(C)属性。
A.独特性B.开放性C.临时性D.一次性7、增强团队凝聚力属于PMBOOK中九大知识领域中的(D)。
A.进度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范围管理D.沟通管理8、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是(A)。
A.成本、范围、时间、质量、组织、客户满意度B.成本、时间、质量、风险、计划、沟通C.团队、范围、进度、成本、整合、项目经理D.成本、时间、质量、需求分析、解决方案、采购9、项目的成功主要依赖于(AB)。
A.进度计划、成本控制和质量B.客户满意度C.定义客户需求时客户的妥协D.通过形象工程体现客户的要求二、填空题1、在PMBOOK中,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以下几个知识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整体管理。
2、一般的软件项目的核算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业务负责制、有限责任制、项目外包制。
3、在PMBOOK中,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启动、范围规划、范围定义、范围核实、范围的变更控制。
软件工程主要课程

软件工程主要课程简介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学科,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用来管理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软件工程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具备开发高质量软件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主要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课程内容软件工程主要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软件需求工程:这门课程主要介绍软件需求的获取、分析和规格说明的方法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如何与用户进行需求沟通、如何分析和管理需求,并学习使用工具来规格化和跟踪需求。
2.软件设计与架构:这门课程介绍软件的设计原则和架构模式,以及如何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模块化设计、如何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并了解主流的软件架构模式如MVC、IOC等。
3.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这门课程教授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如何进行软件质量保证。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如何进行软件质量评估和缺陷管理。
4.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项目计划、资源分配、进度管理和风险管理,并了解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PERT等。
5.软件工程实践:这门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学生将参与一个真实的软件项目,从需求收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部署和维护全过程。
通过实践,学生将锻炼软件开发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重要性软件工程主要课程在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这些课程的重要性:1.理论与实践结合:软件工程主要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软件开发能力:软件工程主要课程全面介绍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3.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软件工程主要课程中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要求学生组队完成一个真实的软件项目,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管理中Agile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管理中Agile方法的实践与思考在现代企业中,项目管理被视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技术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竞争的要求。
因此,随着Agile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Agile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实践和思考。
一、Agile方法的定义Agile方法是指一类基于敏捷开发原则的软件开发方法。
在Agile方法中,迭代和增量式开发是重中之重,通过不断的交付来实现迅速响应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
Agile方法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团队协作和对变化的快速适应能力。
Agile方法主要包括Scrum、Extreme Programming(XP)、Kanban等。
二、Agile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实践1.团队建设在Agile方法中,一个高效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相互信任、良好沟通和协作精神的团队就成为了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
在团队建设中,除了要注意团队组成的多样性,还需要注意对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拓展。
2.产品质量保障在Agile方法中,软件开发是在迭代周期内完成的,每一个迭代都需要适当的测试和评估,以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测试机制和评估方法。
3.需求管理在Agile方法中,需求管理非常有特点。
需求可以在项目开发的任何阶段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响应和适应变化。
另外,通过不断的交付,可以及早获取用户反馈,促进需求的变化和完善。
三、Agile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思考1.项目规划在项目规划时,需要考虑如何将团队成员的技能和能力融合在一起,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以及如何在一定时间内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采用Agile方法后,需要不断的评估项目目标,调整和适应变化。
2.价值传递在价值传递方面,需要注意如何在开发进程中及时向用户传递价值。
Agile方法提倡迭代式开发,通过及时的交付和反馈机制,完成产品的渐进式完善,以达到最终目标。
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

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定制类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开发费用的构成、软件规模、工作量、费用及工期测算方法及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以功能性需求为主的定制类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IEC 20926 软件和系统工程—软件度量—IFPUG功能规模度量方法2009(Software and systemsengineering -- Software measurement -- IFPUG 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method 2009)ISO/IEC 24570 软件工程—NESMA功能规模度量方法2.1版—功能点分析应用定义和计数指南(Software engineering -- NESMA 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method version 2.1 -- Definitionsand counting guidelin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 Point Analysis)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信息化项目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旨在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信息系统建设及优化任务。
3.1.2委托方 sponsor软件开发项目的出资方。
3.1.3开发方 developer受委托方委托,负责软件开发的组织或团队。
3.1.4第三方 third-party委托方和开发方之外的主要利益相关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
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1.1开发工作量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软件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
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 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
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
因此:l ≤ 风险系数≤ 1.5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
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1.1.3复用系数(以τ来表示)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 ,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
因此:0.25 ≤ 复用系数≤ 1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1.2开发费用/人·月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
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 S×τ1.2.1 P(人头费)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
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
P =B × 1.476国家规定的公积金7%,医疗保险金12%,养老金22%,失业金2%(即通常所说的四金),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0.5%,生育保证金0.5%,残疾基金1.6%,工会基金2%,累计为47.6%。
B为平均工资,即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物质奖励等多项总和,除以企业员工数,分摊到每个月。
1.2.2 Q(办公费)办公费包括企业办公房屋租赁费和物业管理费、通信费、办公消耗品、水电空调费、设备折旧、差旅费,另外也包括企业对员工的在职培训所支付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20%-30%。
Q =B/3此处办公费用按商务成本的25%计算。
1.2.3 R(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由于国家实施发展软件产业的优惠政策,故不单独列出计算,但软件企业仍需承担缴纳国家税收的义务,可一并与企业利润一起考虑。
另外,软件企业的员工不可能全年满负荷地工作,即使一年十二个月都安排工作,但也需抽出时间进行在职培训和提职的岗前培训。
据我们的了解,软件企业的员工一年能有10个月到11个月的工作也是正常的。
R =B/3此处为我们的建议方案,各软件企业可视情况加以变更。
1.2.4 S(管理系数)通常每个机构的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比例,参考一些机构的做法,按每十个软件人员配备两个管理人员即管理成本:1 ≤ S ≤ 1.21.2.5 T(优质系数)提高软件质量,必然有所开支,即质量成本,对于不同的软件企业来说,其质量成本不尽相同。
软件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也有诚信和品牌等诸多因素,从而增加企业的开支。
目前我们可以按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CMM或CMMI的认证来确定,分别取值1.05、1.1、1.15、1.2。
今后建议可对软件企业的资质分为四级。
由软件行业协会根据CMMI的认证、品牌、诚信程度等各种因素加以确定。
此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据此,我们综合上述各点:开发费用/人·月=(B × 1.476 +B/3 +B/3)× l.2 × T= B ×(1.476 +2/3)× 1.2 × T= B × 2 .575 × T= B × λ当T=1.05时,λ=2.7当T=1.2时,λ=3.09因此,2.7 ≤ λ ≤ 3.09对于承接国外软件外包业务,一方面员工的工资较高,另外工作的安排也较难满负荷工作,用此建议R=B/2。
因此开发费用/人·月=B(1.476 +1/3 +1/2)× 1.2 × T= B × 2.767 × T= B × λ当T=1.05时,λ=2.906当T=1.2时,λ=3.32因此,2.9 ≤ λ ≤ 3.32结论:软件开发价格= A × σ × τ × B × λA:估算工作量经验值B:软件企业的平均工资/人·月Q:风险系数l ≤ Q ≤ 1.5T:复用系数0.25 ≤ τ ≤ 1λ:综合系数2.7 ≤ λ ≤ 3.092. 软件(系统)维护收费价格估算方法在完成信息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开发,并交付用户正式运行的一年内,对软件(系统)实行免费维护服务一年。
在正式运行一年后,软件企业应与用户签订软件(系统)维护合同。
该合同属技术转让合同,也可属技术开发合同。
根据不同的用户要求,可分四种级别进行软件(系统)维护。
2.1 A级软件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常驻用户,解决日常运行中发生的问题。
2.1.1 U(系统建设投资额)用户需要软件企业维护的系统,该系统建设的投资额。
如用户只需要软件企业维护其所开发的应用软件,U就是该应用软件开发费;如用户需要软件企业维护整个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应用软件,则U就是该信息工程项目的总投资额。
2.1.2 N(技术人员数)软件企业派出N个技术人员,常驻用户,因此:软件(系统)维护费/年=U × 15% 或B × λ × N × 12B、λ参见1.2.2 B级软件企业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即7×24小时)响应,2小时到现场,且每天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软件(系统)性能调试,使之运行处于良好状态。
软件(系统)维护费/年=U × 10%2.3 C级软件企业7×24小时响应,2小时到场。
软件(系统)维护费/年=U × 5%2.4 D级用户的信息工程系统或应用软件发生问题,由原承担的软件企业派人维护。
2.4.1 B’这种维护方式要求软件企业需要保存所有的技术档案,更需要软件企业抽出专人来不断熟悉和全面掌握该软件(系统)的各项技术细节。
因此,软件企业的这项支出必然要在维护费用收入中得到回报。
以1.1.3节中的B 作为参数,将其人·月单位改为人·天,以B’表示。
2.4.2 τ’软件企业如果采用基于构件开发方法,并建立起构件库,则会大大提高软件维护的效率。
另外,如果有多家用户运行的系统大致类似,也可有所提高效率。
以1.1.3节中的τ 作为参数,以τ’来表示。
因此:软件(系统)维护费/次=B’ × τ’× n此次n表示所需要的人·天数。
τ’的取值是0.2 ≤ τ’≤ 1。
3. 系统集成价格的估算方法将整个系统所涉及到的设备、软件、网络整和起来,并能正常地运行,其运行的结果能达到用户建立该系统的目标。
这就是系统集成的含义。
因此,可以理解为单纯的设备采购和供应并不涉及系统集成,以及单纯的应用软件开发也并不涉及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费应与整个系统的规模、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等项有关。
系统规模往往与系统建设费用密切相关。
为了简便计算,以系统建设费用(以U来表示)为参考坐标。
复杂程度(以α来表示)可分四种级别来区分。
系统集成费=U × α × TT参见1.2.5节3.1 A级整个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局域网络,且体系结构在三层次以下(含三层次)。
5% ≤ α ≤ 8%3.2 B级整个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局域网络、互联网,且体系结构在三层以上(含三层次)。
7% ≤ α ≤ 10%3.3 C级整个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局域网络、互联网以及多种网络接口。
8% ≤ α ≤ 12%3.4 D级整个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以及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接口或者与用主系统有接口。
10% ≤ α ≤ 15%4. 系统解决方案费用估算方法根据用户所提出的初步需求,软件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为之提供整个系统建设的方案,包括需购买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大体设想、费用估算、进度初步安排、信息化所涉及到的规章制度的一些规划,有时还会涉及信息中心的建设等等。
这就是系统解决方案所要完成的工作。
目前国内市场对于系统解决方案是一种智力劳动成果的认识不足,以及国内多数招标公司并不熟悉信息技术,从而更加使得系统解决方案收费变得困难。
因此,目前的收费处于过渡阶段。
系统解决方案费用与整个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等项有关。
系统规模往往与系统建设费用密切相关,为了简便计算,以系统建设的总投资(以U来表示)为参考坐标。
复杂程度就是用户的功能、性能要求复杂性、信息接口的类型和数量有关,以β来表示。
解决方案费用=U × β × TT参见1.2.5节关于β我们参照第3节所列各级。
A级:0.7% ≤ β ≤ 1.2%B级:1% ≤ β ≤ 1.8%C级:1.5% ≤ β ≤ 2.2%D级:2% ≤ β ≤ 3%转载:/s/blog_53decb410100ho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