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一)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一、古代中国的初级文明古代中国的初级文明包括夏、商、西周三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夏朝的政治制度为王官制,实行封建制度。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时期政治制度也是王官制,实行了世袭制。
商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的阶段。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西周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西周时期礼乐文化开展,周公制定了《周礼》,通过礼乐制度来确立社会秩序。
二、秦汉之间的政治制度变革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统一战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
汉朝时期,实行了分封制,设立了郡国制,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丞相和御史台,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唐宋之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时期。
唐朝的前期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后期则迅猛发展了商业和海外贸易。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繁荣时期,宋朝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
宋朝实行了均田制,加强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阶级地位。
四、明清时期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变革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推翻了蒙元的统治。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反蒙统治的特殊制度,不懈地反对统治者的侵权行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统治者推行了多项改革,如康熙年间的勤政务实、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乾隆时期的闭关锁国等。
五、中国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中国现代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革命、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的重大变革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和独立的奋斗历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学生对于列强帝国主义的抗议示威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考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考点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课古代埃及(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古代埃及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2.兴衰历程(1)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2)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3)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4)衰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埃及文明(1)历法:太阳历地位:古埃及太阳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2)文学:象形文字①.地位: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②.时间:大约5000年前(3)医学:木乃伊(4)建筑:①.金字塔著名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考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②.狮身人面像(5)政治制度:奴隶制君主专制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古代两河流域1.地理位置:两河流域(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2.发展历程(1)产生小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强盛①.时期:古巴比伦王国②.原因: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文明成就(1)文字:楔形文字(2)历法:阴历(3)算术:60进位制(4)律法:《汉谟拉比法典》①.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历史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

第1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1.阿古柏入侵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2)支持者:英国、俄国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马关条约》的签订①时间:1895年②地点:日本马关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年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
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

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
-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两代。
- 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
2. 中国现代历史
- 中国现代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
- 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
3. 世界历史
- 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
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 这些时期和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中国的
历史有一定的联系。
4. 重要历史人物
- 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黄帝、孔子、秦始皇、刘邦、朱元璋、等。
- 这些人物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和行
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历史地理知识
- 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地理概念和地理位置,如黄河、长江、长城、丝绸之路等。
- 这些地理概念和地理位置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上是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的概述。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
些知识点,更好地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提高历史学科
的成绩。
最常见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常见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列强侵略概述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 (19世纪70年代以后)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7、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45—1949) 发动侵朝战争,入侵台湾海峡。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二、列强侵略阶段特征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资本主义发展成就最突出的英、法、美等国开始侵略中国。
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剧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扩大资本输出,加紧分割中国。
这时期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了侵略者的行列。
先后出现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英、俄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等历史事件。
列强侵略的加剧,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政治上,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5年。
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侵略战争。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A.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 B.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C.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
(注:“五星出东方”是指 金、木、水、火、土星 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
五年真题导练
备备战战22002233
-15-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7.西汉时期的纸大都以麻为原料,蔡伦利用树皮造纸以后,各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6-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6.[时空观念](2019·安徽)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 竹木简 、 帛等(2分) (写出两个);东汉时 蔡伦(1分) (人名)改
进了造纸术。(3分)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7-
2.[史料实证](2022·阜阳模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说:“及 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 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陈胜、吴广即由此起。” 钱穆认为秦朝存在的问题是( C ) A.文治不合时宜 B.民族矛盾尖锐 C.徭役兵役繁重 D.法律繁复严苛
五年真题导练
-16-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华佗模仿虎、 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 出他们主张( A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D.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五年真题导练
五年真题导练
备备战战22002233
-14-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6.[史料实证](2022·四川成都)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 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见下图)为构想之源, 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 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 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D )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周朝的建立与灭亡- 青铜器的发展与影响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孙武与《孙子兵法》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建立- 汉武帝与西汉盛世-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晋朝的建立与衰落- 南北朝的更替与文化交流5. 隋唐-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6.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与特点-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与经济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落- 国民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结束- 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成就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灭亡2. 中世纪欧洲-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衰落- 十字军东征3. 近现代欧洲- 文艺复兴的运动与影响-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4. 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影响- 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与经济5.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6. 冷战与当今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以上为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历史中考 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古代史
1. 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商业革命
2. 中国古代的两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3.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
4. 丝绸之路的起点、中途和终点
5. 他形雕塑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6. 希腊城邦文明
第二章中世纪史
1. 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
2. 清真寺的建造和布局
3.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特点
4. 卡洛琳王朝的建立与覆灭
5. 欧洲的三道“觉醒”
6. 法国大革命罪论和罪谋
第三章近代史
1. 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和特点
2. 鸦片战争的起因、结果和影响
3. 美国的“反逆者起义”、南北战争
4. 世界各大洲上的殖民扩张
5. 三百年胜利王国的兴衰历程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特点
第四章现代史
1. 世界的圣经——《联合国宪章》
2. 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3. 东京时组织和东盟组织的特点
4. 世界贸易组织
5. 世界银行
6. 世界工业组织
第五章当前时期
1. 党的政策、当代正道和四项基本主见
2. 在理想陕西中,在极青藏高原上
3. 禁止个人崇拜、人格攻击和解题递灭
4. 国务外和地方两机电公司
5. 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和教训
6. 全心全意摆脱中国游自国民文化体制
以上是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一)
历史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一) 第1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历史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二)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
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
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历史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三) 第六课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
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