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5篇

第一课时
一、
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二、 检查预习: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思想感情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5篇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
(1)这里的“词”不是文学体裁的“词”,指的是有组织的语言、文字,因此本诗还属于诗的范围。
(2)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人们聚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写出了边关既热烈而又紧张、悲壮的氛围。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3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_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李白《行路难·其一》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箸 爝火 彝 虞 煜 砌 麾 炙 (答案略)
三、 导读〈行路难〉:
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_行路难(其一)原文鉴赏

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_行路难(其一)原文鉴赏当我们心情低落的时候,请吟诵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凝练的诗歌语言,揣摩诗人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梳理诗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如朗读、节奏、语气、语调等,对李白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根据诗歌的体式特点,可确定“音韵、意象、炼字”为教学重点。
由浅入深,在文本细读中,披文入情。
尤其要将诗歌传达的人在逆境中的生命状态作为思考的重点,探求古典诗歌、经典作品、文化名士和学生生命的契合和共生。
3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
2、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4教学过程 4.1 (一)激趣导入: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是剑侠谪仙;他,是盛唐气象。
他,穿越千年的风霜,饮一樽清酒,邀一杯明月,舞一曲剑歌,留给我们一个飘逸绝尘的背影。
(二)初读诗文,走近李白:1、自由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个别读,互评正音。
3、推荐学生读。
4、教师指导点评。
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探寻李白:1、行路难,“难”表现在哪里呢?(析“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二难) (揣摩动作,品味“停”、“投”、“拔”、“顾”,突出“拔”字带出意象“剑”:出示例句:“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明确:借剑抒情,以剑寓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三难) (归纳诗人心情:愁闷、迷茫、悲愤) 2、背景介绍:过渡: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辨“路”)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要求】1、把握诗意,体会意境,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通过改写练习,提高习作能力;3、激发艺术想象,增强学生对诗歌本身的艺术美的感悟。
【重点】感受意境,改写练习。
【难点】诗意理解。
【教学设想】营造轻松优美音乐艺术氛围,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练笔兴趣;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布置】将此诗改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诗歌初析、背景介绍(此环节过程播放音乐萨克斯《回家》等、放图片《太白醉酒》等)1、在音乐中朗读全诗;2、放人物简介,并用我那魔鬼般的语调读:李白,唐大诗人,少年时代便显露才华,有很多的号,非常出名,就好比如说,现在的那些歌星影星天王级别的,到处都有 fans。
他有着远大的抱负,老想在政治上发展,到底,混了个公务员,供奉翰林院,但不被重视,又遭人嫉妒,呆了一年,就被说“你明天不用上班啦”,离开长安,那就好比被逐出娱乐圈,挺大的打击,好在他在江湖中名声太响,fans 太多,到哪里都受欢迎要求签名的,他也正好趁此游历天下,写了好多名篇。
李天王51岁死于当涂,诗传九百多首。
3、放后世对李白的评价材料,一边让学生看,一边继续用魔鬼的语调讲析:文字显示,李白是继屈原后的又一伟伟大诗人,No one 式的人物,最响的称呼是“诗仙”是位浪漫主义诗人,创作很多经典,那诗歌,从来都“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气势恢弘的;他的诗,夸张,比喻,幻想很多,“抽刀断水水更流”“白发三千丈”“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老鼠爱大米”什么的,很新,很酷。
行路难(其一)课程设计

行路难(其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行路难(其一)》全文,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2. 学生能够解释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作者情感,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及李白诗歌创作特点。
3.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说明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创意写作,提升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诗人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友情、忠诚等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和欣赏他人观点,培养包容、谦逊的品格。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歌,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合作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特别是李白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 分析《行路难(其一)》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课文内容分析- 诗歌结构分析: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把握全诗的节奏和韵律。
- 词汇、句式讲解:重点讲解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如“大道如青天”、“多歧路”等。
- 修辞手法分析:探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诗歌主题及意境探讨- 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探讨诗人如何在困境中表达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 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放与激情。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句)。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优秀范文行路难》将作者怀才不遇的郁愤不平揭示得深刻强烈,表现出诗人坚持理想,积极追求和乐观自信的品格。
下面是笔者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人教版小学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优秀范文一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李白的诗及相关资料。
二、自学生字新词,扫清文字障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教材分析《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
本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进入意境;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与奋发、失望与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文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段本文的录音,课堂放给同学们听,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李白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教学方法1. 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2. 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2分钟)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行路难》(其一)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课题为《诗词三首》,本课所选三篇诗文从体裁上分别是古体诗,五言律诗和词,因此,学习本课应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从诗歌内容上《行路难》(其一)创作于李白“赐金放还”后,诗歌情感经历了“郁闷惆怅幻想徘徊、低沉乐观旷达”的过程,起伏的情感体现了李白式的浪漫。
夸张、想象、典故的使用同样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行路难》(其二)属于古体诗,是李白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诗歌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押an韵,诵读时赋有音韵美。
学情分析在本课的预习部分特别提到: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课还应该再次训练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从关键词和典故入手把握诗歌情感。
另外,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是诗歌教学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诗歌体裁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及策略一、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行路难》(其一)的诗歌情感;(重点)2.学习用典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重点)3.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品格。
(难点)二、策略诵读法;讲授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图片一、导入新课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李白,感受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二、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本课三首诗词,读完后说说《行路难》(其一)与其它两首诗词在节奏和韵律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七言杂以三言,二二三拍;2.押an韵;三、题目解读1.乐府古题;2.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苦孤苦的处境。
四、重点研读(一)诵读明意诵读诗歌,借助注释读懂诗歌大意,说说诗歌描画了几个场面。
预设:饯别宴宴饮(实);前路多艰(虚);憧憬未来,坚定信念(虚)。
(二)再读悟情自由诵读三个场面,从关键词入手,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初中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

初中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涅米有所帮助,初中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教学难点?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教学课时及教学时间2课时20XX年12月27日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0分钟)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下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5分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了解诗歌写作背景:(10分钟)《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赏析学习(45分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教案设计

⾏路难其⼀教案设计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想要了解这⾸诗吗?下⾯是店铺整理的⾏路难(其⼀)教案设计以供⼤家阅读。
⾏路难(其⼀)教案设计 1教学⽬标 【教学⽬标】 1、通过朗读、诵读等多种⽅式熟悉诗歌内容并触摸诗⼈内⼼。
2、理解修辞、⽤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 3、感悟诗⼈在逆境中⾃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2学情分析 《⾏路难》是⼀⾸古体诗,⽐⼀般绝句和律诗要难,⽽且⽂中有通假字和典故,作者情感纵横恣肆,反复多变。
对于⼋下的学⽣,他们的语⽂基础知识并不是很扎实,理解分析能⼒尚待提⾼。
⽼师要求学⽣在预习时反复诵读,读准读通,若能背诵更好,厉害的同学能够结合注释⼤致读懂本诗内容。
⽽且,⽼师上课运⽤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较法等,并且以朗读法贯穿其中,使学⽣对本诗有深刻的领悟,能培养语感和提⾼语⾔赏析能⼒。
3新设计 1、本课⽼师通过提问和点拨,安排⼩组讨论,让学⽣反复充分地朗读,并且以朗读解⽂的形式贯穿整节课。
2、⽼师给予学⽣讨论和思考的时间,根据⽼师提供的朗读知识进⾏实践运⽤,掌握朗读技巧并感受到诗⼈的复杂的情感。
3、本节课听、说、读、写等⽅式都齐上阵,注重对学⽣语感和语⽂能⼒的培养。
4、本课还对语⽂⽂本的细化阅读进⾏了很好的实践。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前提下理解诗⼈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并掌握相应的朗读⽅法。
【教学难点】掌握本诗中运⽤的典故及作⽤。
5教学过程 5.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创设情境,激趣导⼊,了解李⽩ ⼀、创设情境 这是台湾著名⽂学家和诗⼈余光中写的诗,⽼师请⼀个同学来读⼀下。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家想⼀想,余光中歌咏谁呢?(李⽩)对,李⽩(教师板书:李⽩)。
结合这⾸诗及其你对李⽩的了解,说说李⽩是⼀个怎样的⼈呢? ⽣答:才华横溢、豪放不羁、嗜酒、藐视权贵、热爱祖国⼭河,同情下层⼈民,鄙夷世俗等。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各⾃的看法,看来对李⽩⾮常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自主研讨,理解诗人苦闷、迷惘的心情。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诗中的用典。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情景导入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奉诏入京,但“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真正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只让他写写诗。
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
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
这首《行路难》是在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时,为了表达了他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而作。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乐府诗
屏显(1)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屏显(2)
2. 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1)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准备全班朗读。
学生活动(一)
学生自由读
学生试读(以第一、二句为例) 划分节奏
学生试读(一到四句) 判断抑扬
学生齐读全诗
再读全诗(注意节奏和抑扬) (板书:四三节奏抑扬交替)
(2) 说说你感受的诗中的美句
方法:拿起笔批注你认为的美句,然后准备在班上交流。
学生活动(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还要深入分析, 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美好的场景来烘托他心情的不愉快,而且,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来写饭菜的丰盛、场面的豪华,更能突出作者内心抑郁和急切寻求出路的心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烦闷。
前几位同学都没扣住题干来回答,我强调的是“我感受到。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句话和标题紧紧呼应, 最能说明当时的处境艰难。
是不是李白真的要渡黄河, 登太行山呢?不是,这里是运用比喻是实在的表达自
己无路可走的心情——多么艰难啊!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对从政仍有期待。
(姜太公 80岁还充满希望,我难道不应该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先用反复之词抒深长之叹。
歧路: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
这里承接姜尚、伊尹的典故,偏在“易”的一面。
意为那么仕途捷径,如今在哪里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很赞同你的看法,诗人在很沉郁的时候,眼前展现的海阔天宽的图景, 他用这种美好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 这里也是用比喻的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中,每一个句子都是美句,他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美诗!但是,它一定有一句是全诗的感情升华,是全诗的中心,那就是最后这两句。
这个句子的原句是:
乘风破浪 , 沧海扬帆。
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 , 沧海扬帆 ,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
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 , 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
因此 , 人们这样评价 , 说它是“千古雄句 , 激荡人心”。
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 , 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 , 流传在口语中 , 流传在广告中 , 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
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屏显(3)
课中微型讲座 (一 )
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 , 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 , 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有些警句,我们不知道它的出处,但是我们能记忆深刻,这就是警句的力量
《行路难》因作者锤炼了这样一个警句,情韵飞扬。
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 , 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
屏显(4)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看,这首诗一落入我们的眼帘,我们就感受到这样一个句子能给我们心灵以滋润,给我们的灵魂以启迪。
学生齐读
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
下面 , 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理解诗中的难句。
3、说读——理解诗中的句意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集中力量解决诗中的难句——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个句子在课下注释里很详细了,但只是表层含义, 我们在理解时, 既要阐释它的表层, 还要阐释它的内在作用。
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
好 , 开始思考学生活动(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这句是用吕尚垂钓碧溪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这句是用商朝伊尹乘舟梦日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你看 , 从表面上看 , 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
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 , 希望委以重任。
课中微型讲座 (二 )
屏显(5)
用典 , 以传情达意
典故 :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 :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 :精炼语言 , 避直就曲 , 生动典雅。
学生活动(四)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
齐读。
(屏显 6)
金樽斟满清酒 , 一杯要十千钱 , 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 , 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 , 停下筷子 , 不能下咽。
我拔出剑来 , 四处看着 , 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 , 却被坚冰阻塞 , 想登上太行 , 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 , 行路艰难 , 岔路这么多 , 我如今身在何处 ?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 , 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学生齐读 )
两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两个句子读懂了 , 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
再来看另外一首诗 , 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
学生活动(四)
(屏显 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学生齐声朗读)
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
警句是哪两句?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用,它的寓意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的。
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各自读,大声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
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读出情感。
三、背诵——感受诗中的魅力
个别学生配乐背诵
全班配乐背诵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课堂小结
(屏显8)
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同学们,最后老师送大家用两句,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