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的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

基本要求: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绝对杜绝:
1.得不到就动手
2.顺手牵羊
3.见了玩具或好吃的零食就走不动
4.该睡不睡
5.用谎言掩盖事实。
父母准则
1.不以身作则,说话不算数;
2.家庭不和睦,经常吵闹;
3.不讲道理,专制粗暴;
4.婆婆妈妈,整天唠叨;
5.懒散,不求上进;
6.爱吹牛,爱自夸;
7.做事不讲原则,经常用收买的方式对待孩子;
8.两面性严重,讨好上级,冷落家人;
9.穿着不得体,不分场合胡乱讲话。
给孩子立规矩10条五年级

给孩子立的规矩
1.自已的事情自己做
2.见人主动打招呼
3.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4.做事持之以恒
5.任何时候不能撒谎
6.不能浪费任何食物
7.好的东西要学会分享
8.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
9.积极主动帮助别人
10.事情好好讲不能发脾气
11.粗俗言语及行为不能有
12.从哪里拿来的东西要放回哪里去
13.做错事要道歉并承担责任
14.人知道长幼尊卑尊长爱幼
15.要知道感恩孝顺长辈
16. 不可以攀比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即可
17. 一旦遇到危险,可以放弃一切规则的约束,因为保护生命就是最大的规则
可根据情况自行选择。
家长与孩子的规章制度

家长与孩子的规章制度一、学习上的规定1. 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得玩电子产品、看电视等影响学习的事物。
如果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不可懈怠。
2. 孩子要按时服从家长的安排学习,不能拖延,不能偷懒,有问题要主动请教。
3. 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保证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及时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
4. 表扬孩子取得的进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不过多苛刻的批评孩子。
二、生活中的规定1. 家长要教育孩子讲文明,要尊敬长辈,要乐于帮助他人。
2. 孩子要遵守家里的规矩,不得擅自离开家,不得夜不归宿,不得闲逛到处。
3.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教育孩子懂得做家务,独立处理个人事务。
4. 孩子要保持室内室外的卫生,爱护家庭财物,不得随意浪费食物和物品。
三、交往方面的规定1. 家长要督促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不得欺负同学,不得参与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2. 孩子要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得随意传播他人的秘密,不得对他人进行侮辱和攻击。
3. 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良好的交友,避免和不良分子接触,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和不良信息。
4. 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不得轻易对他人进行嘲讽和侮辱。
四、娱乐活动的规定1.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娱乐时间,不可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视节目。
2. 孩子要尊重家长的安排,不得擅自外出参加聚会,晚上要按时回家。
3. 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多参加有意义的实际活动。
4. 孩子要尊重家长的规定,不得擅自出现在危险的地方,不可违背家长的意愿。
五、违规处理方案1. 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家长可以采取警告、责骂等方式进行处理。
2. 若情节较为严重,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以教育为目的,不得过分严厉。
3. 家长要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4. 孩子要学会接受家长的惩罚和教导,不得抗拒和反抗,要积极改正错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教案

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教案孩子的教育是家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一个关键方面就是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规矩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下面是一份家长可以使用的教案,帮助他们给孩子树立规矩。
1. 设定明确的规矩目标:家长首先需要明确规矩的目标。
规矩的目标应该与孩子的发展需求相符合,例如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责任感等。
确立这些目标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确定具体的规矩内容。
2. 与孩子沟通并讨论规矩:在确定规矩之前,与孩子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可以组织一次家庭会议,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制定规矩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规则内容。
孩子们的参与感会使他们更愿意自觉遵守这些规定。
3. 制定具体的规矩:根据与孩子的讨论结果,家长可以制定出具体的规矩清单。
这些规矩应该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并且能够满足家庭的实际需求。
规矩内容可以包括例如起床时间、作业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
4. 设定奖惩机制:为了确保孩子遵守规矩,家长需要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赞扬或特殊待遇,以激励孩子保持规矩。
而惩罚应该是适度的,例如限制一些特殊活动、减少一些娱乐时间等。
5. 建立规矩的执行和监督机制:规矩的执行和监督是家长需要严格跟进的事项。
家长可以设定一份规矩表,记录每个孩子的规矩遵守情况,并设立定期检查的时间。
同时,家长还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与孩子持续的沟通和监督将有助于规矩的贯彻执行。
6. 持续评估和调整规矩: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孩子的成长与需要,家长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规矩。
例如,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和责任。
家长应该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使用这份家长教案,给孩子立规矩将更加有条理和有效。
家长以身作则,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将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年级开学第一天——这样立规矩!

一年级开学第一天——这样立规矩!一、课堂纪律篇1. 听讲要求:在课堂上,同学们需认真听讲,保持端正的坐姿,不做小动作,不随意打断老师讲话。
2. 举手发言:当同学们想要发言时,请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发言。
发言时要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礼貌用语。
3. 课堂作业: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不得抄袭他人作业。
二、校园行为篇1. 穿着规范:同学们需穿着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佩戴好红领巾。
2. 行为举止:在校园内,要保持文明礼貌,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上下楼梯靠右行。
3. 爱护环境: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不乱丢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
三、同学相处篇1. 尊重他人:同学们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不取笑、不歧视他人。
2. 互助合作: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 矛盾处理:遇到矛盾和问题,要学会沟通、协商,及时向老师求助,不得以暴力解决。
四、家校沟通篇1. 家长配合: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2. 定期沟通: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要按时参加,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3. 信息反馈:家长如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老师沟通,共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安全意识篇1. 交通安全:同学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
2. 校园安全:不在校园内奔跑、打闹,不玩危险游戏,不携带危险物品。
3. 个人安全:同学们要保管好个人物品,不随意离开队伍,不跟陌生人走。
六、学习习惯篇1. 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课程内容。
2. 记笔记: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重点内容做好标记,方便课后复习。
3. 预习复习:养成预习新课程和复习旧知识的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七、心理健康篇1. 正面引导: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2. 情绪管理:教育学生学会合理表达情绪,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面对,寻求帮助。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给孩子立规矩则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必要手段。
下面是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明确规则和期望首先,给孩子立规矩需要明确规则和期望。
规则是指一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限制,而期望则是对孩子的行为目标和标准。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期望,并确保他们明确理解和接受这些规则和期望。
只有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接受规矩,才能使规矩真正发挥作用。
二、激励和奖励机制除了明确规则和期望,家长还应该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
这样一来,孩子在遵守规矩和达成目标时会有所动力和回报,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做。
激励和奖励可以是言语上的肯定和赞美,也可以是一些实物奖励或特权的给予。
不过在给予奖励时,家长也要适度,避免过度奖励导致孩子消极应对。
三、以身作则给孩子立规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往往通过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
家长应该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一致性,不做言行不一致的事情。
只有通过自己做出榜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矩。
四、清晰沟通和解释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和孩子进行清晰的沟通和解释。
孩子对于为什么要遵守规矩往往有许多疑问,家长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沟通,解释规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这样一来,孩子更容易理解规矩,也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规矩。
五、适应孩子的特点和性格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所以给孩子立规矩时,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性格作出相应的调整。
有的孩子可能比较外向,容易接受规矩;而有的孩子可能比较内向,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家长要耐心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给予适当的规矩和教育。
六、灵活和变通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家长应该保持灵活和变通。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他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也会不断变化。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同时,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在规矩的框架内可以自由地发展和探索。
给孩子定下6个规矩

给孩子定下6个规矩
一、不经允许不要动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遇到新鲜的东西总喜欢动一动、摸一摸,自家的也就算了,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不经过允许不能动别人的东西,包括到别人家做客时、在公共场所时,以及别人暂存在自己家的东西。
二、见到长辈或老师要主动打招呼
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是基本的礼貌,有些孩子如果比较腼腆的话,就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帮孩子做好榜样。
提醒家长,千万别逼着孩子打招呼,或者当着孩子的面说“你这孩子真没礼貌”之类的话,免得让孩子反感。
三、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说话
别人说话时心不在焉、突然打断都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这种坏习惯往往都是因为小时候家长没当回事。
想要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尊重别人,也被人尊重的人,就要教孩子学会认真倾听。
四、做错事要承担责任
每个孩子甚至每个成年人都会做错事情,真正需要得到家长重视的不是怎么让孩子不犯错,而是如何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不再犯同一个错。
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弥补过错、受到惩罚,他才能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所产生的后果也要自己承担,才会懂得谨言慎行。
五、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
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就是这样的小细节,决定了孩子有没有秩序意识。
六、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公共场合,尤其是比较安静的公共场合,喧哗吵闹的孩子往往很招人烦,而且会被人说没有家教。
3岁孩子的立规矩指南

3岁孩子的立规矩指南作为一个3岁的孩子,你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开始逐渐认识世界,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建立一些简单的规矩,帮助你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下面是一些适用于3岁孩子的立规矩指南。
1. 尊重他人作为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你应该学会尊重他人。
当别人说话时,要静静地听,不要打断他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尽力提供帮助。
尊重他人的意愿和边界,不要随意触碰别人的东西或打扰别人的活动。
2. 分享和合作学会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有一些玩具或食物时,可以和其他孩子分享。
学会合作,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完成任务。
分享和合作可以让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让你更快乐。
3. 温柔和善良对待动物和小动物要温柔善良。
不要捉弄小动物,不要欺负它们。
当你看到受伤的小动物时,可以寻求成人的帮助。
同时,也要对待其他人温柔和善良,不要欺负或伤害他人。
4. 做家务在家里,每个人都需要承担一些责任。
作为一个3岁的孩子,你可以帮助整理玩具,把衣服放进衣柜,帮助清理餐桌等。
家务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参与家务,你可以学会责任和独立。
5. 健康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洗手,刷牙,保持身体清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垃圾食品。
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每天多活动一会儿,保持健康和活力。
6. 倾听和表达学会倾听是成为一个好孩子的重要品质。
当别人跟你说话时,要认真听,并且用眼神和微笑来表达你的理解和关心。
同时,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憋在心里。
7. 尊重规则和限制遵守规则和限制是每个孩子的责任。
当父母或老师告诉你一些规定时,要尊重并严格遵守。
规则和限制是为了保护你的安全和健康,也是为了让你学会自律和守约。
8. 做好学习学习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任务。
要在学校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回家后,可以和父母一起阅读书籍,开展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
要保持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9.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几个朋友去餐厅吃饭,刚点完餐,一个朋友就说了一句:不好。
我问怎么了,朋友指了指旁边的餐桌。
那一桌的人在聚餐,看得出来,他们可能快吃完了,正在喝着小酒闲聊。
朋友忌惮的应该是那桌的三个孩子,看起来最大的不过6、7岁的样子,围着餐桌疯跑。
果然,那顿饭我们就在孩子的追逐打闹声中度过。
期间有服务人员提醒过孩子的父母,建议孩子不要乱跑,以免在服务员上菜时烫伤孩子,孩子的父母也会叫孩子到身边,说上一句:“你们几个老实一会”。
但显然,对孩子的震慑力远远不够。
后来那桌人终于埋单走人,我们才落得个清静。
朋友说:看看现在的孩子,我小时候哪敢这样,长辈不坐下我都不敢坐,更何况这么大庭广众下吵吵闹闹,东奔西跑的呢。
另一个朋友马上接口道:你可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现在的孩子可不是都这样。
我邻居家的孩子,规矩定的可严了。
食不言寝不语是最基本的,写错个字父母也要把本子撕掉让孩子重写,小小的孩子脸上连个笑模样都看不见,倒是宁愿那孩子能疯玩一会。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
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
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民国年间,广东一位省长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
书中写到“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
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
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动物里的牛,变成植物里的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
”
我们的孩子不是牛,但道理却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让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和扼杀,
那么这种规矩就是毫无作用的。
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家是应该是港湾,而不是监狱。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有人把英语中的爱“love”进行的拆分解读,“L”代表Listen(倾听);“O”代表Obligate(感恩);“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宽容)。
这种解读对爱的解读对待伴侣是合适的,其实对教育孩子也有几分道理。
倾听:在给孩子订立规矩之前,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
最好是跟孩子进行一次充分的讨论,而不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行控制。
比如孩子吃饭没规矩,东挑西捡,用手抓着吃、又或者孩子总是剩下半碗饭。
家长完全可以耐心的询问孩子是什么原因。
是因为食物不可口?不习惯用筷子?还是真的是因为吃不下了?
倾听、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再给孩子制定规矩。
什么时间开始吃饭、吃饭的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如果再调整之后再吃饭没规矩,再约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感恩:这里不只是给孩子立规矩时需要一颗感恩的心,而是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发自内心感谢孩子的到来,才能让自己有勇气与无数的琐事和让人崩溃的问题抗衡,才不会被自己情绪的魔鬼所左右,才能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管教。
前苏联教育家杰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最喜欢爱她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
”
尊重:给孩子立规矩需要表达出你的尊重。
孩子做客的时候没规矩、见到别人家的主人不打招呼、喜欢乱动别人家的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理所当然的索要、在餐厅追逐打闹、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等。
我们要尊重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这个年龄段爱玩爱闹的特点,也要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约定俗成的礼仪。
可以跟孩子订立规矩,告诉孩子在这些场景、场所,我们要保证不影响他人。
宽容:宽容不是溺爱,更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而是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
每个孩子都会有无知和调皮的时候,某一阶段某些事情上的“没规矩”,并不是天塌地陷般的灾难,也非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品质和人格。
在孩子“不规矩”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之美,心悦诚服地接受。
在规则教育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包容心远比强制力更能让孩子学到守规矩。
规矩和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有一段话谈说规矩的:“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再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规矩)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
我们终究无法陪伴孩子一生,终究有一天要目送他远去。
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能为他做,并且让他受益终身的事情,那就是给孩子我们全部的爱,并教会他做人做事的规矩。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
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