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用药评价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一、目的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由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专家组成,负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工作。

2.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职责:(1)制定和修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2)组织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3)监督和指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定期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5)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6)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1. 监测内容:(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等。

(2)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程度、处理措施等。

(3)细菌耐药情况:包括耐药菌株的分布、耐药率等。

(1)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

(2)定期查阅临床病历,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及时掌握耐药动态。

(4)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和分析。

四、抗菌药物评价与改进1. 评价指标:(1)抗菌药物使用率:用于衡量抗菌药物的普及程度。

(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于衡量抗菌药物的用量。

(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用于衡量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4)细菌耐药率:用于衡量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1)定期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评估使用率、使用强度等指标。

(2)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

(3)开展细菌耐药监测,评估细菌耐药率。

3. 改进措施:(1)对指标异常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找原因。

(2)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3)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意识。

(4)调整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取评介造度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医院创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造处事小组,控造每月启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举止统计,并对于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举止面评.
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的沉面:
1、沉面监测徐病:I类切心围脚术期抗菌药物的防止使用;
2、沉面监测药物:使用量前10种的抗菌药物;
3、沉面监测医师:抗菌药物使用量前10种中的前10名科室战医师;
三、监测的实质:
1、门诊患者便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2、慢诊患者便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5、住院患者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本教查看百分率;
6、住院患者介进治疗防止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7、住院患者浑净脚术防止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四、用药合理性面评:
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宜性、用法用量、疗程(天数)、是可收检、病程记录是可记录,共同用药指征,配伍禁忌,围脚术期防止用时间、疗程等.将面评截止上报纪检劣服办,由其举止相映奖奖及搞预.
五、对于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非常十分情况启展考察:
1、使用量非常十分删少的抗菌药物;
2、半年去使用量排名,末究处于医院前10 位的抗菌药物;
3、临床时常超符合症、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4、企业违规出卖的抗菌药物;
5、一再爆收宽沉没有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六、启展抗菌药物博项处圆面评.
七、上报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相闭数据.
八、定期对于本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举止评估,对于存留仄安隐患、疗效没有决定、耐药宽沉、性价比好战违规促销的抗菌药东西种给予浑退.。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处方管理办法》及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药学部、感染控制管理科和检验科作为抗菌药物管理日常监测工作的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按要求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1.药学部对抗菌药物用量实施动态监测,每月对医院各科室各类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并报告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每月公布一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每月对抗菌药物使用量前10名医师和前3名科室进行排名,并对其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和公示。

药学部每月监测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率、三联药物使用情况,并报告管理小组。

2.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每月检查各科室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督促临床各级医师按病情需要及早送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结果计入科室绩效考核。

每半年公布一次医院耐药菌监测报告、医院感染监测报告。

每月统计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合理性,并报告管理小组。

3.检验科负责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每年总结分析病原耐药性监测数据并在院网公示,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临床各科室。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考虑经验性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1.目的:为保证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0〕8号)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73号)规定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3.定义:无4.内容:4.1 医院按规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管理工作,分析医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4.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重点4.2.1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4.2.2 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4.2.3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4.2.4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S;4.2.5 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4.2.6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50 %;4.2.7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得低于80 %;4.2.8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不超过30%;4.2.9 介入诊疗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

4.3 开展抗菌药物相关评价工作4.3.1 抗菌药物专项点评;4.3.2 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专项点评;4.3.3 介入诊疗手术预防用药专项点评;4.3.4 万古霉素专项点评;4.3.5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4.3.6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专档管理。

4.4 用药评价内容及标准4.4.1 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用法用量、疗程等应符合药品说明书及指南要求;用药前是否送检;联合用药是否有指征;使用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之用药合理性评价-文档资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之用药合理性评价-文档资料

3、乳腺疾病手术
–预防用药时间:控制在术前0.5-2h(剖宫产手术除外)
4、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5、颅骨肿物切除手术 6、关节镜检查手术
–预防用药疗程:不超过24h –严格控制用药指征:明确了不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
7、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8、白内障手术
药物应用-药品的选择
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 • 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学-流行病学资料、 选择能够覆盖病原体的抗感染药物(抗菌谱)
•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简介 • 第四部分 各类主要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抗菌治疗 原则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
• 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 严格控制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价依据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9.10]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
-[2009.0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 本原则
适应症-预防用药指征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 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
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
部位细菌污染机会和程度、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创伤程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制度一、目的为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科、感染科、药剂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等部门组成,负责全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工作。

2.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临床科室主任、药师、感染性疾病专家等组成,负责制定和修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监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对重大抗菌药物使用问题进行决策。

三、监测与评价内容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包括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用量、使用频率、用药时间、给药方式等,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情况。

2.细菌耐药监测:定期收集和分析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细菌耐药数据,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抗菌药物临床疗效评价:根据临床病例、病历资料等,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感染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

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或严重的抗菌药物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采取措施。

四、监测与评价方法1.采用电子病历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实现抗菌药物使用的实时监控。

2.定期组织临床药师、感染性疾病专家等对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发布细菌耐药预警信息。

3.定期组织临床医师、药师、微生物技术人员等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4.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五、管理与监督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定期向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

2.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报告进行审议,制定和修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对重大抗菌药物使用问题进行决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抗菌药物的范围本制度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三、组织管理1.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2.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四、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五、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六、分级管理原则抗菌药物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具体分级管理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 各科室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3. 医疗机构应当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反馈意见。

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系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

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制度,对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2.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及评价制度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及评价制度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及评价制度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及评价制度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制度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医院应当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力口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二、医院应当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

未经备案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医院不得采购。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锄酶抗B≡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曷旨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Ξ)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板、安全防面的临床资料妙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五、医院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

同一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齐理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

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

六、医院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定位
• 以医院为单位 •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 • 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 探索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过高的原因
全国性 抗菌药物 实际使用 合理用药 监测
1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启动
• 2004年12月“监测网”试行启动 (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试运行3次)
目的: 工作进展 交流经验 科技信息 病历分析
成员单位交流、对话的小园地
7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与细菌耐药监测网的目的
* 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抗菌药 物的合理使用
* 建立我国国家水平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与细 菌耐药监测网”
* 建立相关国际领域交流合作平台
* 为我国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指导数据
2007年监测网成员单位
地区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西北 合计
三甲医院数 111 93 123 174 50 43 594
参加医院(%) 07上半年(%) 07下半年(%)
21(19.8)
20(18.0)
21(18.9)
15(16.1)
14(15.0)
15(16.1)
36(29.3)
33(26.9)
* 制订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与细菌耐药监测网的调查内容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 细菌耐药监测情况 • 两者的相关性
9
• 调查分析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状况 -结合细菌耐药监测情况(上报与送检)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合理性
10
• 评估干预 -多学科专家的参与和合作 -综合分析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导致病原菌耐药水平增高的相关因素 -确定相应对策进行干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监测与用药评价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 会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 研究部
1
提要
• 开展监测的工作的目的、调查内容、定位 • 监测工作运行情况(启动、工作程序、运行) • 合理用药评价目的、标准确定的依据 • 工作特点
2
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3
总后卫生部
组织结构
中南
169
4(2.4) 13(7.7) 17(10.1) 20(11.8) 24(14.2)
西南
57
4(7.0) 8(14.0) 10(17.5) 15(2647
3(6.4) 5(10.6) 12(25.5) 12(25.5) 12(25.5)
合计
627
35(5.6) 72(11.5) 89(14.2) 111(17.7) 118(18.8) 17
(MOH n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 for Clinical antibacterial use)
徽标 Mohcaums
6
Mohcaums通讯
(Mohcaums --Moh natinal monitoring system for clinical antibacterial use)
4. 200x年度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消耗量情况(DDD/100 人天)
2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运行情况
(三)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方法 统一工作方案、工作软件 回顾性 二阶段抽样-----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WHO----DDD(规定日剂量)
1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运行情况
• 方法与内容 (一)培训:信息员、负责人 (二)监测内容
1.200x年度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统计
2. 200x年3、6、9、12月中选一周调查出院病人(非 手术组、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单病种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 200x年3、6、9、12月16日一日门诊成人普通处方 (100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1
• 定期发布抗菌药物应用和耐药情况 • 为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止细菌耐药性提 供技术支持 • 为国家制定、调整药物用药的策略提供依据 • 为修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供依据 • 提高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12
• 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建立一个技术工作平台 (1) 我国医疗工作改革,技术服务地位增强,要求 药师走向临床,参与临床用药 (2) 加强实践,提升知识,以抗菌药物为深入临床 的切入点 * 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 提供用药干预的科学依据 * 多学科合作 * 促进合理用药是新的、永恒的课题、时 代使命 (3)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 理暂行规定”
121
各年度参加监测网医院数(占本地区三甲医院%)
04(12) 7(5.8)
05(6) 12(9.9)
05(12) 17(14.0)
06(6) 21(17.4)
06(9-12) 20(16.5)
东北
101
4(4.0) 10(9.9) 11(10.9) 12(11.9) 13(12.9)
华东
132
13(9.8) 24(18.2) 22(16.7) 31(23.5) 33(25.0)
卫生部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医疗质量管理评价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设置于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 业委员会
专家顾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工作办公室
细菌耐药监测网 设置于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 究所
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工作办公室















5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 2006年5月正式建立 (2006年6月~2008年6月已完成工作5次)
• 成员单位 全国六大行政区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5-88-113-128-160)
• 分网:广东、广州、新疆(河北、北京;上海、山东、 新疆兵团)
15
16
成员单位分布
04~06年度参加监测网成员单位
地区
华北
三甲 医院数
35(28.5)
25(14.4)
24(13.8)
24(13.8)
17(34.0)
16(32.0)
15(30.0)
14(32.6)
14(32.6)
14(32.6)
128(21.5)
121(20.4)
124(20.9)
18
工作步骤
• 确定监测工作专家小组 • 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范围与目标 • 建立用药评价标准 • 工作培训 • 收集数据与数据分析 • 监测结果反馈 • 后续干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