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行为理论
行为决策[5页]
![行为决策[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8c253e0f78a6529657d5321.png)
行为决策一、行为决策理论简介行为决策理论的起步始于阿莱斯悖论和爱德华兹悖论的提出,是针对理性决策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另辟蹊径发展起来的。
行为决策理论的一般研究范式为:提出有关人们决策行为特征的假设——证实或证伪所提出的假设——得出结论。
这就决定了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与决策行为的研究二、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及研究方法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始于对理论决策理论中的不足和弊端进行的探索,至今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决策行为实证研究一直贯穿于其中,而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起着推动抑或限制的作用,可以说,决策行为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对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1、行为决策理论的萌芽期及其主要研究方法行为决策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行为决策理论的萌芽阶段,时间跨度大致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之所以将这个阶段称为行为决策理论的萌芽期,主要是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探索理性决策理论的不足和弊端上,其研究往往处在是规范性研究的先行阶段,没有划分出独立的研究领域。
行为决策理论在第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对象可分为“判断”和“抉择”两大类。
“判断”在研究中的含义是“人们在估计某一事物发生概率的时候,整个决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爱德华兹悖论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抉择”在研究中的含义是“人们在面对多个可选事物的情况下,是如何做挑选的”(阿莱斯悖论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
研究框架基于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判断和抉择过程实际是信息处理过程,该过程有四个环节——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反溃。
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和描述人们在“判断”和“抉择”中是如何具体进行每一个环节的。
行为决策理论在这个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心理学实验方法,通过心理学实验探索人们在进行判断和抉择背后的心理因素,然后再就这些心理因素对决策行为中的判断和抉择的影响进行理论探讨,进而探索和描述人们在“判断”和“抉择”中是如何具体进行每一个环节的。
行为决策理论在市场层面的几点应用

行为决策理论在市场层面的几点应用行为决策理论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以获得更好的结果的理论。
在市场层面,这种理论可以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行为决策理论在市场层面的几个应用。
首先,行为决策理论可以帮助市场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消费者。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不是通过理性思考来决策的,而是受到情感和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来预测市场趋势和行为变化。
例如,当市场研究人员发现某种产品的价格过高时,他们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来找到降低产品价格的最佳方式。
其次,行为决策理论可以用来优化市场营销策略。
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情感和行为因素,而不是简单地依据市场需求来进行。
例如,当企业发现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外观而不是功能时,他们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外观设计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第三,行为决策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产品定价策略。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在制定产品定价时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行为决策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条件,并根据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来定价。
例如,当企业发现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性比其他因素更高时,他们可以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最后,行为决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投资决策。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例如,投资者可能过度自信而忽视风险,或者避免进行某些交易因为他们担心损失。
行为决策理论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自己心理上的偏差,并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
在总结中,行为决策理论可以在市场层面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市场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消费者、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并帮助投资者分析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为决策理论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也会在市场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谈行为决策及其理论

行为决策者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收集与问题相关 的信息。
筛选信息
行为决策者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排除不相 关和不可靠的信息。
方案制定
制定解决方案
在识别问题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行为决策者需要制定解决问题 的方案。
制定备选方案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意外情况,行为决策者需要制定备选方案 。
评估方案风险
浅谈行为决策及其理论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行为决策概述 • 行为决策理论 • 行为决策过程 • 行为决策影响因素 • 行为决策改进建议 • 行为决策应用案例
01
行为决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决策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基于自身认知、情感和意志,对问题进行分 析、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特点
行为决策具有主观性、情境特定性、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的交织性等特点。它 受到个体自身知识、经验、价值观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 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03
培养学习能力
具备学习能力可以使决策者更好地适 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新的信息和情 况做出迅速反应。通过实践和反思, 决策者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决策技能 。
加强情感管理
理性与感性平衡
在决策过程中,情感可能会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决策者需要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感,以便在决策中保持 理性和冷静。
情绪调节
当面临压力或困难时,决策者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避免过度焦虑、沮丧或情绪化。这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 练或心理咨询等方式实现。
培养积极心态
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决策者的信心和乐观情绪,从而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做出更好的决策。因此, 鼓励积极思考和自我激励是非常有益的。
行为决策理论在市场层面的几点应用

行为决策理论在市场层面的几点应用行为决策理论是指一种关于人类实际决策行为的理论,它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特征。
在市场层面,行为决策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并且可以在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以及投资决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建议。
本文将从认知偏差、情绪影响、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行为决策理论在市场层面的应用。
一、认知偏差在市场层面的应用认知偏差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个体的思维方式、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等原因而导致的错误判断。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认知偏差是人们决策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而这些认知偏差在市场层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认知偏差在消费者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锚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在决策时受到已知信息的影响,进而产生一种偏向于已知信息的趋势。
在市场营销中,商家可以通过定价策略来利用锚定效应,设定一个较高的市场定价,使消费者在决策时受到这个“锚点”的影响,从而更倾向于选择相对而言更便宜的产品。
确认偏误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在市场层面也有着重要应用。
确认偏误指的是人们更愿意接受符合自己先前观点和期望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先前观点和期望相悖的信息。
在市场营销中,商家可以通过在广告中强调消费者原有的观点和期望,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和信任,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认知偏差在市场层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并充分利用这些认知偏差,商家和市场从业者可以更好地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提高市场营销的效果。
情绪是人们决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情绪影响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因素,它在市场层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情绪影响在消费者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高兴的情绪状态时,更倾向于进行购买行为;而当人们处于悲伤的情绪状态时,更倾向于回避购买行为。
在市场营销中,商家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购物环境,如音乐、灯光等,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情绪状态,促使其更愿意进行购买。
第6章 随机性决策的应用与行为决策理论

第六章 随机性决策的应用与行为决策理论
⑷ 决策分析过程
条件 状态的不确定性 环境的复杂性 动态性 利益冲突 资源的有限性 创造性 规范化的决策分析 逻 辑 判 观察力 信息 概率设定 问题的结构 断 价值的设定 处世哲学 偏好 时间偏好 风险偏好 信息的价值 敏感性分析 迷茫 (忧虑) 赞誉、 洞察力 抱怨 决策人的反应 高兴、 遗憾 选择 备选方案
第六章 随机性决策的应用与行为决策理论
在原苏联国防部出版的著作《思考、计算、决策》中,给出了如图 6.2 所示的决策过程。
要求弄清情况 1 信息的 接受、 处理、 显示 2 情 况 识 别 3 制 定 方 案 探索新方案 4 效 益 评 估 5 作 抉 择 实 施
图 6.2 决策过程 ③ 第三步制订方案 这也是方法的积累环节。有成功的案例可循 时采用典型、标准方案;面临新情况时要设计新方案。
第六章 随机性决策的应用与行为决策理论
⑶ Howard 的描述性决策过程
首先提出决策分析这一术语的 Howard, 1978 年所给出的描述性决策过程如 图 6.3。
条件 状态的不确定性 环境的复杂性 动态性 利益冲突 资源的有限性 观察力 信息 创造性 选择 直觉 逻辑上无 法校验 (实施) 决策 后果
第六章 随机性决策的应用与行为决策理论
2.决策过程的结构模型 关于决策过程的本质及其表述,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随着视角 与侧重点的差异而呈现多样性。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⑴ 何毓琦对决策过程的描述 对决策过程的最简单的描述大概要算何毓琦(YC Ho)所给出的,如 图 6.1 所示。即决策过程是利用决策问题的有关知识和适当的数学工 具,求解存在不确定性的决策问题,给出问题的解答。
(实施) 决策 后果
行为决策理论研究综述

行为决策理论研究综述概述:行为决策理论是一门以揭示人类决策模式和决策过程为目标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进一步发展,行为决策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 包括它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模型等。
一、基本假设行为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在面临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权衡,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
这与传统的理性决策假设有所不同,后者假设人们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全面评估各种决策选项的利弊,并做出最优决策。
二、理论模型1.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它通过将行为者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效用函数,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解决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
2. 风险偏好理论风险偏好理论研究决策者在面对风险时的行为特征和态度。
根据该理论,决策者可能表现出风险厌恶、风险中立或风险偏好的行为倾向。
3.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关于决策者如何对待风险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待利益的获得和损失并不是对等的,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利益的敏感程度。
4.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指的是个体在决策时会受到他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倾向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
5. 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人们在决策时对确定信息的处理与对不确定信息的处理是不同的。
人们更倾向于接受确定性信息,而对不确定信息的评估和采纳往往相对较低。
三、研究方法对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研究者常常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设计虚拟情境,提供不同的选择和决策场景,以研究人们在不同决策环境下的决策行为和决策结果。
此外,研究者还常常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局限。
四、应用领域行为决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金融领域中,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被广泛用于解释股票市场的行为和价格波动;在医疗领域中,研究人员通过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决策行为。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科学理论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决策、行为动机、行为模式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行为决策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决策研究了人们在面对不同选择时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认知偏差、风险偏好、信息获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购物时,人们可能会受到促销活动、产品外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同的购买决策。
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活动。
其次,行为动机也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行为动机研究了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动机驱动力。
行为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会受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影响。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自身兴趣、需求等因素而进行某种行为,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人们受到外部奖励、惩罚等因素的影响而进行某种行为。
例如,一个人学习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也可能是为了得到好成绩、得到家长的赞扬。
行为动机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意图。
此外,行为模式也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行为模式研究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
行为模式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环境、社会文化、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人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可能与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模式有所不同,一个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也可能存在差异。
行为模式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特点和行为适应性。
综上所述,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决策、行为动机、行为模式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规律和特点,为人类行为的预测、干预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对行为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类行为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资源利用的限制,决策者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能做到全部了解。
决策者的选择的理性是有限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很重
要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600人生命处于威胁之中。面临如下难题,如何选择?
方案甲:200人能得救。 方案乙: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救出全部600人,三分之二的机会失败(600人 全死亡)。 同样的问题,换个表述方式: 方案丙:400人死亡。 方案丁: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没人死亡,三分之二的机会600人全死亡。 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了甲,换个表达方式后,大多数人选择丁。
一个红球或黄球
一个黑球或黄球
红球30个黑球(未知)源自黄球(未知)100美元
0美元
0美元
100美元
100美元
100美元
不可传递性
求职者 A B C 智商(IQ) 120 110 100 经验(年) 1 2 3
决策准则:若IQ差距超过10分,选择IQ高的人; 若IQ差距不超过10分,选更有经验的人。
按照上述决策原则有:B>A>C>B
A1=0.11U(100万)+0.89U(100万)
1 B1=0.11[ 11 U(0)+ 10 U(500万)]+0.89U(100万) 11
A2=0.89U(0)+0.11U(100万) B2=0.89U(0)+0.11[
1 11
U(0)+ 11 U(500万)]
10
若A1>B1,则A2>B2,反之亦然。
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是,人们对两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一样的。去商店A还 是去商店B就是在 (5块) 和 (20分钟开车)之间做选择了,经济学认为, 这个选择在问题一里和在问题二里是一样的。 但是,行为学通过实验证明,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大不一样的: 在问题二里选择去商店B的人比问题一里多得多。大多数人认为,为125块 钱的东西省个5块开车20分钟实在不值得,但是10块钱的东西能省一半就 应该去。所以,就这个问题而言,人们做决策时不是仅仅看看省了多少钱 (经济学认为人们是这样的),更多的是看看这钱是在什么背景,什么情 况下省的。这就和前景理论挂上了勾,因为前景理论的第一句话,决定损 益的参考点,实质就是考虑经济活动的背景。
A : p1 , r1 ; p2 , r2 ;.......;pn , rn B : q1 , 1 ; q2 , 2 ;......;qn , n
期望效用理论建立在一套公理上: 连通性:所有“彩票”都是可以比较的 传递性:优劣关系是连续的 复合保序性:优劣关系是可以组合的,组合后保持优劣关系不变 相对有序性:没有无限优,也没有无限劣的“彩票” 如果违背上述原则,就无法期望效用最大化。 期望效用表达如下:
Daniel Ellsberg 悖论(1961年)
100个球,其中红球30个,黑球和黄球一共60个,你随机选, 选中收益如下表: 下注选项 一个红球 一个黑球 红球30个 100美元 0美元 黑球(未知) 0美元 100美元 黄球(未知) 0美元 0美元
你期望选红球或黑球? 若改变情况见下表: 下注选项
Satus quo bias 由Bill Samuelson和 Richard Zeckhauser最先提出。他们发现 人总是偏爱现状,不太爱改变,要变也往贴近现状变。 例如:90年代初,New Jersey 和 Pennsylvania 要改革汽车 保险,给保民们两个选择,A.贵的,但是赔偿高,权利多,B.便 宜的,赔偿低,权利有限。两州给保民的这两个选择内容都差不 多。 在 New Jersey,原来大家就是买的贵的那种(default),结 果改革后,75% 保民选了贵的。在 Pennsylvania,便宜的那种是 default,所以改革后大部分人选的还是便宜的那种。 前景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些效果。因为东西的售出,现状的 改变都意味着自己的“失”,先不管“得”的多少,这“失”本 身就很让人不愉快。根据前景理论,人们憎恶“失”并回避损失, 这样就导致相应的结果了。
决策行为理论与应用
你曾经收购一个企业5000万,近几年运行不太好,如果现在 卖出得到2500万,但是目前企业在研制一个新产品,产品若研发 成功,则企业价值回到5000万,若产品失败,企业价值为0。新 产品开发成功的可能性为50%。继续经营还是现在卖出? 问题表述A 方案一)若现在卖出,稳得2500万; 方案二)现在不卖出,50%价值为5000万,50%价值为0。 问题表述B 方案一)若现在卖出,损失2500万; 方案二)现在不卖出, 50%没有损失,50%损失5000万。
Sunk-cost effect(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指是没任何捞回本钱指望的东西,钱,时间。这样,从理性的角 度,沉积成本不影响你的决策。 沉没成本效应作用杀伤力最大的战场是金融股票市场了。股票证券以及各 种金融产品的交易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采用止损策略,反而执意要弥补无可 弥补的损失的话,损失更大。 此外,企业投资大项目通常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理性,而常常被保本作用给 抓住。有好多研究关于企业投资决策失误的,都是项目开始后发现不对头,但是 只能追加投资硬着头皮走到黑了。比如说协和号飞机,开始研究后就发现商业化 成本太高,但是没办法,最后飞机还是上天了,但成本太高,已经离开市场了。 个人的保本作用可以用loss aversion 来解释。企业的保本作用可以用个人问 责制度来解释。当决策者面对沉积成本决定撤出时,这就清清楚楚的意味着损失,
EV pi U(ri)
i 1
n
随后人们对上述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例如:提出主 观期望理论、随机期望理论等。 期望效用理论是自二战以来决策研究的主要范式。 然而经典的期望效用理论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和悖论。
理性决策悖论
Maurice Allais Paradox,(1952年)
问题一 A1: 稳得100万 B1: 10%得500万;89%得100万;1%得0 问题二 A2: 11%得100万;89%得0 B2: 10%得500万;90%得0
金钱的价值或者说效用随着获得金额的增加(财富的增多)而递减。
效用
财富
有了这样的假定,圣彼得堡游戏的期望值并非无限的。
期望效用理论
Daniel Bernoulli的解释并不能完全接受,但是边际效用递减的理 论成为后来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1947年,John von Neumann and Oskar Morgenstern 提出了 “期望效用理论”。 这是标准化行为理论,并不是描述人们的实际行为,而是要解释, 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人们如何表现自己的行为。 面对的问题是:两个不确定的方案或者“彩票”如何选择?
。。。。。。。。。。。。。。。。。。。。。。。。
如果第n次掷硬币就出现正面,玩游戏的人可以得到2 n 元, 大多数人表示,只愿意化几元钱来玩这个游戏。 这个游戏的平均回报(期望值)是无限的。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支付更多的钱,来玩可能得到无限大的回报?
1738年,Daniel Bernoulli 对此进行了解释,并成为现代决策理论的起 源。
前景理论可以解释了这种现象:表述方式改变了参照点,这样第一种 表述给人是赢的感觉,当然大家选择肯定的赢。第二种表述给人是损失 的感觉,当然大家选择是尽可能的回避损失。
四种方式 有人一方面回避风险,同时一方面追逐风险。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这个现象。
比如说,很多人都买保险,虽然发生不幸是小概率事件,大家还是想回避这个风
问题一。说是您想买个夹克和帽子。您来到商店A,夹克125块,帽子 10块。售货员(很明显,厂家的),说商店B(离商店A开车20分钟) 的夹克正在搞活动,只要120块钱。帽子还是一样的价。请给出您转 到商店B买东西的概率(0-100%)。 问题二。您想买个鼠标和打印机。您来到商店A,鼠标10块,打印机 125块。售货员说商店B(离商店A开车20分钟)的鼠标正在搞活动, 半价,只要5块钱。但打印机还是一样的价。请给出您转到商店B买东 西的概率(0-100%)。 您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真的是一样的吗?
Endowment effect(禀赋效应) 行为学上的endowment,简单的说,指的是自己拥有的东西。 Endowment effect就是,您如果一开始手里拿的是钱,那么你买别人的 东西时,别人的东西对你的钱是相对贬值的;如果您一开始手里拿的是 货想换别人的钱,那货在您自己眼里就不是贬值的(哪怕它是)。 卡勒曼在UBC的时候,和 SFU的Jack 还有Chicago的Richard Thaler,找了几十个加拿大的大学生(UBC和SFU的)做实验。他们用 咖啡杯子(mugs)和巧克力看人们对咖啡杯子(或巧克力)的出价是否跟 他们拥有这个咖啡杯子有关。当控制住低买高卖的因素后,他们发现, 如果有此杯在手,你对杯子的价值评估的确高一些。 对自己拥有的具有高估的现象。
那么决策者必须为此负责。但是,如果追加投资,胜负未定呀,我们一直在努力。
这样决策者还能撑上一阵,也许有翻本的机会也未可知。
心帐理论 斯诶勒也举了个自己的例子。说某年和夫人被邀请去瑞士讲学,随后 就在那里自费逛了一周。那时候瑞士法郎坚挺得不行,幸好讲学有笔报酬, 可以用来支付旅游费用,所以两口子玩得很开心。斯诶勒接着说,假设他 是去纽约讲学,收到同样一笔数的报酬,然后再到瑞士玩一周,肯定没有 前面那种情况爽。 以此为例,斯诶勒给出了心理帐户的定义。心理帐户是人们用来管理, 描述和追踪自己各项经济活动开支的一个系统。研究心帐理论是为了更好 的描述,预测和解释人的决策和行为,以此来解释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 人的反常活动(Anomalies)。 象国内的会计从业要考试上岗学习一套会计体系一样,心理帐户也有 一个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评估,归帐和平帐。评估就是事前事后 评价某笔经济活动的损益情况。但斯诶勒加了个交易效用。意思是说,您 买东西不仅看这东西好坏,价格平贵,也看这买东西的过程愉快与否。归 帐就是把各项经济活动归到各帐户中。人们经常常使用的支出帐户有食品, 日杂,休闲等,收入帐户有工资收入,意外收入(windfall)等。平帐就是 计算各帐户的开支和收入以及最终结果,以此作为以后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