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自我监测

合集下载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意义和目的有益于治疗方案的调整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调节糖代谢的能力丧失,诸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内外环境的微笑改变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

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就需要经常对糖尿病的一些指标进行经检测或自我监测,获取血糖及有关代谢变化的信息,以此作为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依据,判断现行的治疗措施是否正确。

通过自我监测血糖,不仅能严格控制高血糖,还能防治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

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糖尿病教育的自我监测是实施糖尿病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每位患者都要进行有关监测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及用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使病人较全面地掌握糖尿病知识,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合作,共同对病情控制的好坏进行评价。

有益于自我保健的开展糖尿病自我监测意味着患者成为糖尿病保健队伍中的一员。

经过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和培训,患者不仅能理解和完成医生提出的保健计划和各种要求,而且能相对独立地解决病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实施糖尿病的自我保健。

血糖的自我监测对改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必要的。

自我监测的方法和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认真记录血液/尿液检查以及其他测定项目的结果。

测定血糖水平能很好地反映代谢控制情况。

胰岛素治疗或妊娠期的病人必须进行血糖监测,测定血糖不仅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而且对防止低血糖发生也有重要的意义。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糖自我监测方法喜用卫星血糖测定仪器即刻测出血糖值。

现有多种血糖测定仪,采血针使用自动弹簧装置,使采血过程几乎无痛感,结果准确可靠,十分方便。

已成为糖尿病人在正常工作、学习和家庭环境中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的最好方法。

适应症所有糖尿病人妊娠糖尿病脆性糖尿病反复低血糖和酮症肾糖阅异常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者PCOS肥胖糖耐量减退者不适用者老年稳定性2型糖尿病视力障碍或无活动能力病人拒绝优点较尿糖测试更为精确更简捷地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可记录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程序频率根据病情、用药情况来定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或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每日监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

定期规律检测血糖,学会正确操作

定期规律检测血糖,学会正确操作

定期规律检测血糖,学会正确操作自我监测血糖的一般步骤:①用肥皂水洗手并擦干,或用酒精消毒并晾干;②用采血针采血;③将一滴血滴在试纸的测试薄膜上;④按说明书要求等候约一分钟左右时间;⑤如果用血糖仪,可在显示屏上直接读出。

自我监测血糖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搭配、运动量调节及治疗方案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能及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但很多人由于血糖仪操作不当,失去了监测意义。

因此,自我监测血糖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校准血糖仪要定期到购买的商店或厂家指定处校正血糖仪是否准确,与医院抽血检查结果相对比也可知道家中血糖仪的准确性。

2.注意试纸的有效期和保存方法任何血糖仪的试纸上都含有酶的成分,试纸受潮变质或过了有效期,试纸上的酶就会失活,影响血糖测试的准确性,因此要注意包装上标出的有效期,按正确方法保存。

取出试纸后,需立即盖紧试纸瓶盖,以避免试纸受潮或变质。

3.采血方法要正确手指消毒后,一定要等酒精挥发干燥后再采血。

采血部位在手指侧边为宜,这一部位采血疼痛较轻,且血量足。

采血针的深度要适宜,不能用力挤压出血,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应注意采集足够的血液,血量以尽量覆盖全部测试孔为宜。

4.固定监测时段通常,每天测定血糖时间定在早、中、晚三餐前和晚上睡觉前。

有时为能更准确地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在三餐后2小时和凌晨2时到4时之间也应各测血糖一次。

5.监测频率因人而异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在开始调整剂量的前两周,每周连续3天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血糖稳定后,每周1天监测空腹、睡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测定血糖。

如使用中效胰岛素者,应每天测两次血糖,可以交替一天测早餐前和晚餐前血糖,一天测午餐前和睡前血糖。

使用短效胰岛素者,应每天测3~4次血糖,选择餐前或餐后2小时测定。

血糖波动大或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发热时,应增加血糖测定次数;血糖比较稳定时,可酌情减少测定次数;当出现血糖过高或低血糖症状者,应随时测定。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一、血糖监测的时间及意义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

我们可以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间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

一般地说,血糖检测根据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如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这是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清晨空腹时检查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患者前一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次日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腹高血糖有3种常见情况:一种是黎明现象。

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量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量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

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为具有黎明现象。

一种是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其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

还有一种就是药量不足。

其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血糖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需要注意的是,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服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

◎餐前血糖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自我血糖监测的十大关键问题

自我血糖监测的十大关键问题

自我血糖监测的十大关键问题作者:王建华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2年第08期自我监测血糖是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掌握病情的控制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了解进食与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为调整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缺乏血糖监测的治疗是盲目的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均得不到保证。

下面就有关自我血糖监测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关键问题解答如下: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哪些人群?原则上,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下列糖尿病患者更要加强血糖监测: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初治的处于调药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平时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没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监测血糖吗?准确而全面地监测血糖,是临床医生了解药物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但有的患者却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在没有自觉症状时往往就忽略了血糖监测,只有当有了症状时才去查血糖,这种做法显然不妥。

首先,血糖轻度升高时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时间久了同样会引起慢性并发症。

其次,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迟钝,尽管其血糖很高却没有明显的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等),如果这些人平时不注意监测血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三,“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不监测血糖,即使所服用的药物已经失效了自己也不会知道。

因此,广大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监测时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

检测血糖当日患者是否需要暂停用药?答案是否定的。

为了反映患者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因停药而引起血糖波动,患者在检测血糖的当天应当正常用药,但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自己备有血糖仪或者正在住院的患者来说,早晨空腹抽血的时间可以自行掌握,这样就不会因检测血糖而影响当天的用药和进餐。

门诊患者则不然,例如,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晚餐前的胰岛素作用一般只能维持到次日清晨的6、7点钟,故该类患者应把本该在上午注射的胰岛素安排在7点之前注射。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血糖自我监测能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为了引导患者合理饮食、锻炼和调整用药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整个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仍采用每日三次或五次进行自我血糖检查,但这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一日来多次血糖监测,较准确地反映了病人血糖变化的整体情况,仅依据1次血糖监测的结果进行治疗调整,常常发生偏离,所以,自我血糖监测较为理想,应在每日多时检测血糖。

目前国内外许多医院都开展了这一工作,以保证血糖监测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但从经济学及患者依从性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1、怎样判断血糖监测时间及频次多从病人疾病实际需求出发。

对血糖较低或已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应尽量缩短疗程,每天至少要测量两次血糖值。

对血糖控制相对平稳者,血糖监测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可每周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各1次,每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也就是三餐前后两个小时以及睡前血糖的变化,如有需要,也可在清晨3点加测血糖。

但是对那些最近血糖起伏很大的病人来说,那么就需要根据情况加大监测频率,一周需测量2-3次全天“血糖谱”,特别是在下列条件下: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新诊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导致高血脂症和肝肾功能受损者。

血糖控制不理想、不稳定者;以及合并感染时的患者等均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出现低血糖的病人;以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病人。

药物更换或者剂量调整者;以及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等等都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值。

妊娠期病人;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必须对其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血糖水平。

种种扰乱了平常常规生活,例如:疾病,手术,出门,兴奋等等。

如果出现高血糖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检查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血糖监测在不同时间的意义血糖值对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功能的损害和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反应,是一个极其灵敏的标志。

在临床上可通过测定血糖变化来了解病情,指导用药。

自我血糖监测的概念及检测方法

自我血糖监测的概念及检测方法

1.自我血糖监测的概念及检测方法自我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

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如条件限制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检测,包括定量尿糖检测,也是可以接受。

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病患者,但对于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患者,为了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必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2.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1)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 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 天;(2)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 5 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 次,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 次。

3.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1)餐前血糖: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要关注,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2)餐后2小时血糖:适用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仍不达到治疗标者;(3)睡前血糖: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患者;(4)夜间血糖: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自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5)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6)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4.自我血糖监测的指导和质量控制方法(1)指导内容: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如何记录检测结果。

(2)质量控制:每年应检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和准血糖仪,尤其是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符时。

5.尿糖自我监测的控制目标及适应症(1)目标:阴性(任何时候);(2)适应症:受条件限制不能测血糖时;(3)无意义的情况:a.发现低血糖;b 肾糖阈增高(如老年人)或降低(妊娠)。

自我血糖监测的十大关键问题

自我血糖监测的十大关键问题

为 此耽 误 了早 晨 的用 药 治疗 ,则 不 但 无法 反 映 患者 真 正 的空 腹血 糖 水 平 ,还 可 能 因为延
迟 打针 或 吃药 而影 响 治疗 。
病 患者 在检 测 空 腹 血糖 时 必须 在 上 午 按 常规 注射 胰 岛 素 之前 采 血 。如 果 患者 平 时在 早晨
人群?
原 则 上 ,所 有 的糖 尿病 患 者 都应 定 期 监 测 血糖 ,尤其 是 下列 糖 尿病 患 者更 要 加 强 血 糖 监测 : ①所 有 1型糖 尿病 患 者 ; ②初 治 的处 于 调药 阶段 的 2型糖 尿病 患 者 ;③ 进 行 胰 岛
素 强化 治 疗 的患 者 :④应 用 胰 岛 素泵 治 疗 的 患者 ; 妊娠期 的糖 尿病患者 ; ⑤ ⑥对低血糖反应
不 宜 去 医院检 测 空 腹血 糖 , 因为 医 院 门诊 进 行 采血 的时 间太 晚 。会 耽 误 患 者早 饭 前 注 射
胰 岛 素 ,这将 对 患 者 的全 天 血 糖 产生 不 利 的 影 响 。 前使 用 中效 胰 岛素 的 患者 , 睡 由于药 效 可 以持 续 到 次 日上 午 的 8 9点 钟 ,故 他 们 检 、 测 空腹 血糖 的时 间可 以稍 晚些 。 外 , 另 需要 常 规 在 清晨 注 射 预混 胰 岛素 的患 者 ,若 因上 午 到 医院抽 血 化 验耽 误 了治 疗 ,可 在 抽 完血 之 后 、 餐 之前 临 时注 射一 次 短效 胰 岛素 。 进 采用 口服 降 糖药 治 疗 的患 者 ,若 因检 测 空 腹 血糖
而 使 其 早 晨 和 中午 的 用 药 时 间 相 隔太 近 , 可
防治糖 尿病 患 者 的心 血管 并发 症 。 因此 , 尿 糖

5分钟教你糖尿病血糖自我监控的方法,务必珍惜!

5分钟教你糖尿病血糖自我监控的方法,务必珍惜!

每天做测血糖,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成为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检测自己的血糖情况。

血糖的自我检测的频率因人而异。

根据你的发病,时间和病情的严重信来自我调解,我分为以下三种。

【1】血糖稳定:一到两周一次
空腹及餐后两小时。

当你用药正确、自我调理非常好的情况下,你的血糖就能稳定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每周做一次血糖的检测就可以了。

【2】血糖不稳定:全天血糖,记下来。

空腹、三餐两小时、后睡前
起初刚刚得糖尿病的患者,或者是你重新换了胰岛素以及药物的患者,大家就要每天检查自己的血糖,千万不要嫌麻烦!每天的监测分为九次:
1.起床后空腹一次
2.三餐前各一次
3.三餐后各一次
4.睡前一次
自己必须了解自己血糖控制情况,对于糖尿病的发展和治疗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所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血糖仪,熟练血糖仪的使用方法,真正对自己的病情起到帮助的作用。

【3】医院检查
对于糖尿病患者半年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次,无论是尿微量白、糖化血红蛋白都要去医院做定期检查。

这些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监测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坏哦。

在此呼吁所有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和定期检查绝对不能忽视。

千万要记住,无论再忙也要记得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必备步骤之一,不测不行。

测手指毛细血管血糖(简称毛糖)是实现自我监测的快速简便易行的方法。

但是,测得太频繁或方法不对,不仅手指遭罪,还浪费昂贵的试纸,有时还会产生误导。

那么,测毛糖到底有些什么讲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采血宜扎指尖两侧
测血糖应选哪根手指呢?有人说,用大拇指,因为不疼;也有人说,用小指,因为不经常用。

其实,十指手指所测得的血糖数值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但考虑感染和疼痛等因素,最好首选活动量少、感染概率低、疼痛感轻的手指,如无名指、中指或小指。

这三者的神经分布没有食指和拇指密集,且平时使用偏少,采血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

采血部位则以指尖两侧最佳,因为指尖两侧的血供更丰富,感觉神经末梢相对较少,更易出血且痛感较轻。

采血前温热肥皂水洗手
酒精消毒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长期使用酒精消毒,会使手指皮肤脱水、干燥、粗糙,形成老趼,造成以后采血的不便。

用温热的肥皂水清洗手指,就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和清除手指上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含糖分的杂质。

另外,温水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手指更好地充血。

但要注意,无论用哪种方法清洁,都必须等皮肤干了以后再采血,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采血后用护手霜或针对糖尿病手足保护的药膏保持手指滋润,可以减少老趼的产生。

一旦手指出现红肿热痛,要警惕感染的发生。

可以涂抹抗生素药膏并包扎。

若简单处理后无缓解,请及时就医。

事前充血尽量不挤
如果血糖针扎了手指以后,血不够,怎么办呢?要不要挤呢?用挤出来的血测得的数值还准确吗?
重复、强行挤压手指,会使多量的组织液混入血液中,使采血标本受到污染或者稀释,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推荐的做法是:采血前可将手臂下垂使指尖充血,扎针后,从指根
处向上轻轻推压手指两侧,使伤口部位冒出一个小血滴。

另外,还可通过以下方法使手指充血:
1.在测血糖前,先对准备扎针的手指,从指根向指尖按摩5~6次,使其变热,并下垂手臂低于心脏水平,以更好地充血。

2.像甩体温计那样甩甩胳膊,使血液充盈指尖。

3.用橡皮筋扎住被测手指的中间指节,使指尖充血。

扎针后松开,让血液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