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202__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202__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202__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202__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时代楷模发布厅》将会介绍黄诗燕、毛相林的先进事迹,而这份精神贡献是我们人民英雄的榜样,那么你们知道关于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__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参阅。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一10月9日,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

区委书记周志凯,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凡,区领导刘亮、彭利芝、杨利成、刘雄辉等在岳麓分会场收看收听。

会上宣读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的决定;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炎陵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霞阳镇大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刘云慧,炎陵县黄桃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谭忠诚,黄诗燕侄儿黄飞,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张连军,炎陵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宋金枝等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诗燕同志扎根基层一线、决战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杜家毫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包括黄诗燕在内牺牲在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同志表示深切缅怀,向他们的亲属家人表示亲切慰问,向广大扶贫干部致以诚挚问候。

他说,黄诗燕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立起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诗燕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

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扎实做好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加试题”、加强稳岗就业、禁养退捕转产帮扶、消费扶贫等工作,一鼓作气攻下最后贫困堡垒;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管理,强化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抓好“六覆盖”工作,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持续为基层减负鼓劲,加大对扶贫干部的关心关爱,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

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

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精品7篇)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精品7篇)】,供你选择借鉴。

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篇1事迹概述1997年以前,位于竹贤乡的下庄村与世隔绝,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七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公路。

反映他们修路的壮举的“下庄精神”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轰动。

路修通后,通过10多年的努力,烤烟、柑橘、养鱼、芝麻、西瓜等产业已在下庄村发展起来,仅烤烟、柑橘两项作物每亩都能增收3500—4000元,当年的全国贫困村将在今年实现脱贫目标。

为了缩短农产品送进城的时间,他又带领村民拓宽了通村公路,开凿出下庄人的“致富路”。

详细内容上世纪的世纪之交,曾有一群“井”底人,渴望一条通向未来的生命之路,有了用生命挑战悬崖的壮举。

这就是当时震撼了一代人的“下庄精神”。

而今,仍在下庄村,依然是这群人,为了脱去贫穷的帽子,再次拿起锄头,向悬崖宣战,将12公里的山路拓宽成一条致富大道。

时间跨度整整18年。

18年间,一直有一个人,在下庄村起着主心骨的作用。

他就是被称为“当代愚公”,现任下庄村村主任的毛相林。

毛相林,今年56岁,1992 年入党。

2012年开始任村主任。

由于他身材矮小,当地人称“毛矮子”。

英雄之路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一个巨大的天坑里,现与原两河村合并。

该村共有176户716人口。

其中,居住在天坑内的有96户、397人。

曾经的下庄,流传着这么一首打油诗: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两眼直发昏。

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

它既是对下庄自然环境及地貌特征的形象写照,更是下庄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反秧。

村里的人要想出村,唯有徒步穿越悬崖峭壁上一条总共有108道弯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上整整三天。

在凿通这条“天路”之前,300多人的村庄有153人从未到过县城,甚至还有50人从未出过村,不知公路汽车为何物,全村数十年只出过3个高中生,下庄人做梦都想走出大山。

2021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1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1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毛相林,现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长的绝壁“天路”。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2021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毛相林先进事迹1CQDK全媒体:您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母亲担任过村妇女主任,父母都是老党员,能讲讲您的父母吗?毛相林:我父亲是一个当兵的人,性格比较火爆,也很刚毅。

母亲则恰恰相反,她很温柔,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做事很细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很正直、很努力的人。

CQDK全媒体:父母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毛相林:我的性格里有刚毅的部分,也有温柔的部分,应该是吸收了父母一刚一柔的性格特点。

不过,我还是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

我母亲是外嫁到下庄来的,那时候生活苦,她身体也不太好,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每天出工比谁都早。

我母亲还是村里的干部,我从小就看着她处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看她如何和村民打交道。

她处理事情非常公正,对村民也很和蔼,大家对她的印象都非常好。

CQDK全媒体:1982年,您在23岁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什么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毛相林:入党,一定程度上还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从小听得多、看得多,而且我喜欢看电影,也被一些英雄故事所吸引,认为共产党更先进一些。

我并不想做一个英雄人物,但很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村里为老百姓多做一些实事,这是我决定入党的原因。

CQDK全媒体:交了入党申请书却没有通过的原因是什么?毛相林:当时我年轻气盛,老支书说我学习不够深入,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我母亲也指出我脾气暴躁、工作不踏实的缺点。

CQDK全媒体:此后10年,您5次递交入党申请,入党的过程这么曲折,没有想过放弃吗?毛相林: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我还是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

1997年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路。

出山不是最终目的,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终目的。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一段简介,书写了一段一名共产党人不凡的人生,展现了一名老党员坚持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内心的精神光辉伟大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为民情怀。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群众日子过不好,就是心头“一块大石头”,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情怀,是他打心眼里对群众的关心与爱。

我们要树牢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中,真正把人民当亲人。

要学习他,为民勇敢奋斗。

为民奋斗,之于毛相林,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彰显,多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铺出一条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

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我们要紧盯着人民的幸福,用自己的奋斗,为人民谋福。

要学习他,甘于讲求奉献。

多年的奋斗,在毛相林的带领下,形成了以奋斗为核心的下庄精神,他说,他退休后还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奉献,是毛相林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时刻树牢奉献意识,以“无私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和姿态面对人民群众。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精选16篇)

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精选16篇)

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精选16篇)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篇1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20__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

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

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

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

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

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

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

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

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

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时代楷模观后感毛相林范文5篇

时代楷模观后感毛相林范文5篇

时代楷模观后感毛相林范文5篇时代楷模观后感毛相林【篇1】“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这首歌响起,电影《黄大年》接近了尾声,我的眼睛湿润了。

“梦想把地球变透明!”黄大年的梦想叩开了地球之门,他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中。

“走多远算多远,倒下了就地掩埋!”黄大年这个“科研疯子”、“拼命黄郎”,把生命的每一秒活成到倒计时,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用7年时间,做了外国人30年的工作,让我国的深地探测迅速比肩世界最高水平!“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从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老一辈“海归”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到今天的“海归”黄大年,赤心报家国,铁肩担道义,以个人智慧和能量推动中国巨轮向前发展。

以黄大年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舍弃名利,心有大我,以梦想铸国,以一颗赤子之心,矢志不渝精忠报国,奏响中国梦之歌。

用精神之笔,绘制一幅璀璨、锦绣的中国的蓝图,让中华民族雄立世界之林。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回家不需要理由,因为国家需要。

繁华落尽,叶的经脉才得凸显,名利淡泊,人的情操才以致远。

这就是中国的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家的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生于盛世,风华正茂,理应学习黄大年们“胸含大志,笃行于微”的精神,弘扬中国科学家“心有大我”的情操,恪尽职守,无惧困难、无畏拼搏,做好每一件事情。

以身许党,以身许国,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每当看见无人机翱翔在蔚蓝的天空,每当看见航空母舰穿行于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心情澎湃,热血沸腾,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期盼,这是中国科学家汗水、热血铸造的辉煌,这是国家、民族的荣耀。

今天,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里,使命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应吹起理想的号角,虽才平位低,亦以“位卑未敢忧国”心态,以百倍的热情,将涓涓细流投入这的民族复兴大业洪流中,共同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时代楷模观后感毛相林【篇2】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黄大年》这部电影,心里激荡着丰富情感,脑海里回想着很多句名言,比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话“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以及中国人常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2023年(精选26篇)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2023年(精选26篇)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2023年(精选26篇)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2023年篇1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2020__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__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__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

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

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2023年篇220多年前去下庄,走了整整两天。

第一天大清早从重庆城区出发,傍晚到巫山县城;第二天大清早从巫山县城出发,坐面的到镇上,在镇里等顺风车到最接近下庄的一条“车路”的路口,沿着一条接一条的田埂和山径转几个小时,傍晚时分到了下庄的“庄口”。

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心得体会(通用9篇)

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心得体会(通用9篇)

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心得体会(通用9篇)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篇1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

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

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

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

到20__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心得体会篇2壁立千仞,群山合围。

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

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上图,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

在竹贤乡一带,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

20多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

下面小编整理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

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观后感1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

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毛相林留了下来。

“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要致富,仅靠绝壁上2米多宽的机耕道不够。

毛相林又带领村民把路修到了下庄村小学,延伸到了谷底的后溪河电站,连接起了所有院落。

20XX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毛相林争取到了公路硬化政策。

这条绝壁天路终于变成了3米多宽的“四好农村路”。

有了路,还要有产业。

下庄有田地800亩,过去都是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土豆、小麦等传统农作物。

毛相林说,“只填饱肚子不够,还要钱包鼓起才行。


听说漆树值钱,毛相林带领几个青壮年从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大木漆树,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苗,没想到当年夏天全热死了。

见其他村种桑养蚕赚了钱,他又号召村民跟着学,结果桑树长得不错,蚕子却死了个精光……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了检讨,也明白了“不能蛮干,得相信科学”。

20XX年,他请来市、县两级的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海拔、土壤、气候、阳光等进行全面考察分析,最后确定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

很快,下庄发展了650亩纽荷尔柑橘。

但树种了3年,只开花不结果,虫害还严重。

毛相林又请来奉节的柑橘专家把脉问诊,并让儿子自费到奉节学习柑橘种植技术,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管护。

去年,下庄的柑橘实现了初挂果,当年柑橘销售收入近20万元。

除了柑橘,下庄还发展了200亩西瓜、150亩脆桃。

毛相林又牵头成立了柑橘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下庄曾是全乡最穷的村,20XX年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

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再次“啃”出了一条“脱贫路”。

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观后感2
下庄的地形像一口井,三面是绝壁,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米,村民住在井底,外出只能沿着东面的缓坡爬山。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悬崖上摔死的村民有23人,摔伤的有60余人,摔残的有15人。

山外的东西运不进来,下庄的东西卖不出去,一村人就守在下庄受穷。

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修路。

他在动员大会上说:“不修路没得出路,不修路还会死更多的人!”
于是,村民每人捐资10元,凑了3980元;每户每年卖一头肥猪,又凑3.84万元;党员干部捐款,再凑两三万元;凡是在村里有承包地的村民,要么投劳力、要么交钱,每天20元……
绝壁上修路就是赌命。

毛相林带头在绝壁上悬空钻炮眼、安放炸药雷管,带头搬石头、铺路。

晚上,他睡在窝棚最外面,在腰杆上拴根保险绳,另一头系在老树根上,怕夜里翻身掉下悬崖。

他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


1999年,刘恒玉的女婿、28岁的沈庆富,第一个死在修路的悬崖上。

50多天后,落石裹着黄会元坠向深渊。

毛相林问大家:“这路修还是不修?”大家举起了紧握的拳头:“修!”
七年修路,没钱没物资了,毛相林带头贷款1万元,他甚至将妹妹临时寄存在他那里的3000元钱“挪用”了。

七年修路,6条鲜活的生命留在了这条绝壁路上。

毛相林带领村民强忍悲痛,咬牙修路。

2004年3月,一条2米多宽、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

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观后感3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XX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

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

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

”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

“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

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