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主要功能藏血

合集下载

中医养肝学问多

中医养肝学问多

中医养肝学问多作者:王新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21期中医文献中也有关于肝重量、部位的记载,在有关肝的形态认识上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肝脏基本一致,但中医的“肝”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各种表现。

肝的生理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主疏泄”、“主藏血”。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全身气机、调理情志的作用。

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调节全身血量的作用,可根据身体的需要来改变血液的供应。

养肝重在“调情志”中医讲:“肝主情志。

”肝异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反之,人心情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肝的健康。

中医说“怒伤肝”,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

因此,当情绪不舒畅时,要合理疏泄心中的郁闷。

做到“饮食有度、起居有常”中医讲:“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

”青色的食物可以养肝,而辛辣、刺激、油炸的食物会增加肝的负担,因此建议多吃时令新鲜蔬菜、水果。

肝胆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最兴盛,当人躺下时,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来完成解毒的任务,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

因此,人在此时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心劳力。

这段时间熬夜不睡,则会消耗肝阴,出现双目干涩、肿赤、头昏眼花等症状。

健脾、补肾可养肝护肝《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传脾”就是说肝病了会影响到脾,在治疗肝病处方时,一定不要忘记“实脾”,脾实了,肝就不能把病邪传递给脾了。

另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

”肝血必须依赖于肾精的滋养,只有肾精充足,肝脏藏血和疏泄才能正常。

积极锻炼利于护肝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是护肝的又一有效方法。

从护肝角度看,一要选好运动场地,以场地宽广、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的地方为佳;二要选择好锻炼项目,以锻炼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动态运动为好,如慢跑、快走、太极拳、五禽戏等。

需要提醒的是,睡觉要前避免剧烈运动。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医疗事业单位面试题请锁定中公事业单位。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疏泄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

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

因此,肝不藏血,则不仅可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而且还可导致出血。

二、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在华和在窍(一)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

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

(二)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

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

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

(三)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

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的血液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

爪,指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

爪乃筋之延续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

爪甲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四)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是视觉器官。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热门推荐:医疗卫生专业知识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肝 藏血 临床应用有哪些

肝 藏血 临床应用有哪些

肝藏血临床应用有哪些
肝藏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肝主疏泄,藏血以滋养全身,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临床应用中,肝藏血发挥着重要作用,下
面将介绍肝藏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首先,肝藏血在调节月经周期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女
性经期的正常与否与肝藏血状态密切相关。

肝血充足,经期一般会比
较正常,反之则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因此,在调理女性
月经周期方面,调节肝藏血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肝藏血在皮肤健康中也有重要作用。

肝藏血失调常常会导致
面色无华、皮肤干燥、瘙痒等情况。

因此,在中医美容调理中,通常
也会考虑肝藏血的状态,通过调理肝脏功能来改善皮肤质量,使皮肤
更加细腻光滑。

此外,肝藏血在情绪调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是情绪调节的关键脏腑之一。

肝血失调往往会导致情绪波动,易怒、
情绪低落等症状。

因此,在调节情绪方面,保持肝藏血的平衡是非常
重要的。

再次,肝藏血在视力保健中也有一定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开窍于目,肝血充足才能保持良好的视力。

因此,对于一些眼睛干涩、视力
衰退等问题,也需要从肝藏血的角度进行调理。

综上所述,肝藏血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中医调理中,
保持肝血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草药调理、针灸
理疗等方式来维护肝藏血的平衡状态,从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护肝藏血的平衡状态,促进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肝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肝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即疏通。

泄,即发泄、升发。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机,使之畅达的功能。

⽓机,即⽓的运动。

⼈体各组织器官的⽣理活动,依赖于⽓的运动。

⽽肝的疏泄功能,对于⽓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作⽤。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机调畅,周⾝各组织器官的⽣理活动就正常。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就可产⽣种种病变。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1)促进⾎液运⾏和津液代谢:⾎液的运⾏和津液的代谢,均有赖于⽓的推动作⽤和⽓机的调畅。

⽽脏腑之⽓的⽣理活动,亦要依靠肝⽓的疏通,⽅能畅达⽽有序。

故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机调畅,便能够促进⾎液营运不休和津液正常代谢。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脾胃是具有消化功能的主要脏器,⽽肝的疏泄功能,对脾胃的消化起着协助作⽤。

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脾胃⽓机,使脾胃之⽓维持其升清与降浊的特点,从⽽保证正常的消化吸收。

另⼀⽅⾯肝能分泌与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余⽓积聚⽽成,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3)调畅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属于⼼所主管,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机的调畅。

⽽肝能疏通⽓机,所以肝具有调畅情志活动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机调畅,则情志活动舒畅,⼼情开朗,既⽆亢奋,也⽆抑郁。

(4)通调排精与排卵:⼥性⽉经的来潮和周期、经量等正常与否,以及男⼦的排精等,均与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密切。

肝⽓畅达,⾎脉流通,则⽉经通调,表现为周期、经量均正常。

男⼦精液的贮藏与施泄,以及⼥⼦的按时排卵,是肝肾闭藏与疏泄等作⽤相互协调的结果。

由于妇⼥⽉经及⽣育与肝的功能关系密切,所以古⼈有“⼥⼦以肝为先天”的说法。

2.主藏⾎ 肝藏⾎,是指肝具有贮藏⾎液、调节⾎流量和防⽌出⾎的⽣理功能。

其藏⾎的⽣理意义,有涵养肝⽓、调节⾎量、濡养肝及筋⽬、为经⾎之源及防⽌出⾎等五⽅⾯。

肝脏是⼈体贮藏⾎液的主要器官,犹如贮⾎的仓库⼀样。

在正常情况下,⼈体的⾎液是运⾏不息的,但肝内必须贮存⼀定量的⾎液,以应付⼈体在特殊情况下(如⼤量失⾎、剧烈运动以及紧张劳动时)的需要。

肝主藏血和肝主筋

肝主藏血和肝主筋

肝主藏血和肝主筋血和几个脏腑的功能有关。

中医讲“心主血脉”,全身无处不是经脉,无处没有血,“心”能够将精气输布于全身。

“肝主藏血”,是指肝的疏泄功能、人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肝的疏泄功能。

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气或郁闷,就会抑制肝的疏泄、生发功能,就会气郁。

气为血之帅,气郁则血流不畅,必然导致浑身无力、四肢冰冷。

如果肝的生发功能长期被抑郁,就会影响其他脏腑的生长和营运功能。

哪个脏腑虚弱,废物不能及时排除,经过积累,就会生癌。

东方为肝,就像青龙。

藏血就像升龙低头,这样它才能够藏得住。

“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和分配精血的功能。

如果经血没有从阴道走,而上行从口鼻出,就是脾不统血。

肝的第二个功能是“肝主筋”,筋是指连缀四肢百骸、有弹性的筋膜。

当人体的弹性出了问题,比如阳痿(肝经绕阴器而行)、痔疮,都是肝的主筋功能出问题了。

筋的弹性没有了是什么出了问题呢?中医认为是血出了问题,血不能够浸润这条筋了。

现在患肝病的人特别多,其实这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很不好的习惯密切相关。

比如凌晨1点到3点是养肝血的时间,如果不睡觉,就养不起肝血。

还有很多人为了应酬大量喝酒,无形中又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这样的话只会使肝越来越糟。

【将军之官谋略出焉】《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认为肝是将军之官,是主谋略的。

我们的聪明才智能否最大发挥,全看我们的肝气足不足。

如果肝气很足的话,我们就显得很聪明,反应很敏捷。

那么“将军之官”是什么意思?将军不仅可以打仗,而且还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

将军运筹帷幄的功能,就相当于肝的藏血功能。

而“谋略出焉”,指的就是把肝气养足了才能够出谋略,才能木生火,火为心;木旺则火旺,才能“神明出焉”。

【三寅时——肺经当令】【经脉始于肺经】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见图7)。

在《黄帝内经•经脉》里边就是以肺经开头的。

十二经脉在《黄帝内经》里是这样一个顺序: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胆、肝。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的。

根据中医理论,肝属五脏之一,主司疏泄、藏血、调畅气机等功能。

以下是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的主要内容:
1. 肝主疏泄: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掌管身体内各种物质的流通和代谢,包括气血、津液等。

如果肝失疏泄功能,就会导致气血不畅、湿气停滞、津液不足等问题,进而引起相关疾病。

2. 肝藏血:中医认为肝脏贮藏血液,并通过疏泄功能将血液在身体内运行。

因此,肝与血的关系紧密,肝血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各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3. 肝主调畅气机:中医认为肝主调畅气机,肝气疏畅则气血通畅,气机调和则身体健康。

肝气郁结或疏泄失调会引起气滞、血瘀等病理情况。

4. 肝与情绪的关系:中医强调肝与情绪的密切关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肝的功能。

因此,情绪不稳定、愤怒、抑郁等都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肝气郁结,引起一系列身体疾病。

总之,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强调肝脏在疏泄、藏血、调畅气机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调理肝脏,可以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健康。

肝的生理病理

肝的生理病理

3.疏泄胆汁:肝与胆相表里,有经络联系,中医学认为,胆汁的形成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也表现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若肝失疏泄,胆道不利,则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症。
(三)肝主筋 “筋”指肌健,具有束骨系关节功能,肝藏血,血养筋,故筋是肝的精气所聚,故《素问》说:“肝主筋”、“肝之合筋也”。若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滋养,筋健力强,四肢关节活动灵活,屈伸自如;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轻则关节屈伸不利,重则四肢麻木,筋脉拘急,甚至意图
二、胆的生理病理
(一)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位于胁下,附于肝,与肝相连,贮藏来自肝脏分泌之胆汁,注入肠中,以助消化,它虽为六腑之一,但与其它五腑不同,它只贮藏胆汁而不接受水谷糟粕,故又把它归属于“奇恒之腑”。若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薰蒸胆汁,胆汁上逆或外溢,则出现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
本病与现代医学的“黄疸”含义相同,它是一个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凡一切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都属于本病证所论范畴。西医内科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及消化道肿瘤,钩端螺旋体病等,凡是出现黄疸症状的疾患,均可参考本节辩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黄疸多由于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所引起,受病脏腑主要是脾胃和肝胆,发病因素主要是从外感受,或自内而生之湿邪,分湿热和寒湿两种,致病机理主要为湿邪内阻中焦,阻遏气机,影响胆汁的正常循行,外溢肌肤而发黄疸。
2.疏泄情志:肝性如木,喜条达舒畅,恶抑郁,忌精神刺激,《素问。举痛篇》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的。故肝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人的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若肝失疏泄则肝不舒,气机不畅,精神抑郁,出现郁闷不乐,抑郁难解或开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出现心烦易怒等,反之对过度的精神刺激,又常常是导致肝失疏泄的重要原因。所以有“怒伤肝”及“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论述。

肝藏血的功能主治

肝藏血的功能主治

肝藏血的功能主治肝藏血的功能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其中之一是肝藏血。

肝脏在人体中起到重要的血液储存和分配职能。

肝藏血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储血功能:肝脏作为一个重要的血液储存器,在机体急需时能够迅速释放存储的血液。

当人体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时,肝脏会储存一定量的血液,以满足机体在醒来后需要的血液供应。

肝脏储存的血液主要来自消化系统通过门脉系统进入肝脏的血液,这些血液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和氧气。

2.分配血液功能:肝脏能够根据机体的需要来分配血液。

当人体运动或消化食物时,肝脏会将储存的血液释放到全身各个部位,以满足运动和消化需要。

同时,肝脏还能够调节和分配血液中的养分和氧气,以满足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需求。

3.调节血液流量功能:肝脏能够调节血液流量,保持血液的相对平稳。

肝脏在调节血液流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根据机体的需要来调节门脉和肝静脉之间的血液分配,保持门脉血流的稳定。

通过调节血液流量,肝脏可以维持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4.保护心脏功能:肝脏还具有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肝脏能够通过调节肝静脉的血液流量来调节心脏前负荷。

当人体运动或工作时,肝脏会通过加快血液的回流速度,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保护心脏的正常功能。

同时,肝脏还能够通过调节门脉的血液流量,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进一步保护心脏健康。

肝藏血的主治肝藏血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调节经血:根据中医理论,肝脏的血液储存和分配功能与女性的经血有关。

肝脏能够调节经血的数量和质量,当女性出现经血不调或经量过多、过少等问题时,往往与肝脏的功能有关。

通过调节肝脏的功能,可以帮助女性调节经血,缓解相关的症状。

2.促进血液循环:肝脏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通过调节血液的分配和流量,肝脏可以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保证各个组织和器官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藏血
是指肝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有“血之府库”之称。

《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

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储藏全身血量的55%。

肝调节血量主要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应需求增加。

如机体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
界气候温度的变化。

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

肝不藏血会出现:
血虚:两眼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肌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肝不藏魂:惊骇多梦,梦游,梦呓或出现幻觉。

肝病的常见症状:
A:胸胁少腹胀闷窜痛,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等。

B: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便秘尿黄。

或耳内流脓,或吐血衄血。

C: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