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优质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一篇描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平的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梅兰芳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如何拒绝日本人邀请他演戏,坚决不为侵略者登台演出的事,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情节简单,但意义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他们在理解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如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前进行一定的预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理解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
2.难点:深入理解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京剧音乐、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梅兰芳的舞台形象,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提问:课文讲述了梅兰芳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做了哪些事情?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联系实际,思考梅兰芳的举动对自己的启示。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课文中的梅兰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如何理解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和事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具准备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
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
(课件出示2)师: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
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
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
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
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词语“蓄须”和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难点•学生对生僻词“蓄须”理解的深入。
•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课文、图表、解释生词、练习题等内容的PPT。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设备。
3.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4.学生课前阅读《梅兰芳蓄须》,做好预习,为课堂展开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生字词“蓄须”,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和感受京剧的魅力。
2. 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梅兰芳蓄须》,学生认真阅读并跟读课文。
2.结合文中内容,讨论梅兰芳在该文章中展示出的哪些品质和特点。
3. 拓展活动1.请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进行情感升华,反思人生、家庭、友情等相关话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表达。
4. 总结反馈•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点评学生表现,给出建议和鼓励,激励学生更多参与课堂学习和表达。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尝试朗读给家长听。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梅兰芳这位大师的敬佩之情。
3.查找更多关于京剧或梅兰芳的资料,进行书面介绍。
六、教学反思•进行台上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梅兰芳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尽量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励学生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__是四年级上册统编版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__,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该课文所处的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侧重爱国主义情感的渲染。
而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__的主要内容”,该语文要素侧重于策略。
基于本单元组的导向,个人觉得首先要确定__的教学核心,也就是我们的“靶心”。
落实到__,笔者定下的“靶心”是:以感受梅兰芳高贵人格与民族气节为主,在阅读感受中渗透策略教学,并进行适当思维训练。
关注文本和语文要素并行,让学于生,是本设计的着力点,目标指向“生本课堂,快乐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词语归类、联系上下文、同伴互助等方式,了解“旦角、沦陷、租界、侵略者、深居简出、斩钉截铁”等词语意思。
借助提问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演出的几件事,通过串联的方法,把握__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学以致用,复习第二单元提问策略)聚焦重点段落,运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升华梅兰芳的人格与气节,感受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作业本、书写用品。
2.教师:课件、板贴、教案。
四、教学过程:自我介绍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姓蔡,大家可以叫我——,谁来跟我打个招呼吧?蔡老师你好,您好,真有礼貌,很高兴认识你,我也很高兴认识你,在我们学校,大家都喜欢叫我蔡蔡老师,叫叫我。
还有点时间,大家可以读一读课文。
准备好上课。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上课。
第一板块播放视频,揭示课题1.播放视频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位人物吗?板书——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他。
梅兰芳微课介绍。
(太快)现在,你应该对梅兰芳有了一定了解吧?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ppt)——学生读,板书。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毅然决定蓄须,展现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课文通过讲述梅兰芳先生蓄须的过程和他对待艺术、国家的态度,教育学生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梅兰芳先生高尚的爱国情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梅兰芳先生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梅兰芳先生蓄须的原因和过程,感受他的爱国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学习笔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课文讲述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梅兰芳先生为什么决定蓄须?他蓄须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生字词卡片,学生进行生字词竞赛。
学生通过竞赛,巩固所学生字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迁移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默读批注、讨论交流,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02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知人正音解义1.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2)介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纽约《世界报》上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3)介绍旦角。
①正音“角”字:jué。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③设疑:这样一个男扮女装的旦角,要是留着胡子还怎么扮演秀美的女子呢2.检查字词,正音释义。
01第一组(1)出示词语:租界沦陷侵略邀请纠缠骚扰妄想(2)指名读,正音。
(3)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和日本人对梅兰芳做了什么吗?02第二组(1)出示词语:被迫抵抗拒绝深居简出细声吟唱虚度生命不堪其扰蓄须明志(2)开火车读,正音。
(3)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说梅兰芳当时的处境吗03第三组(1)出示: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提示: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要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试读,注音,齐读。
(4)换语境巩固:①出示句式:梅兰芳宁可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创新教案第【1】篇〗《梅兰芳蓄须》教学设想: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京剧视频、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形象1.欣赏电影《梅兰芳》京剧视频《穆桂英挂帅》,展示梅兰芳的所扮演角色的资料。
师: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师:旅居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除了一两个喜剧演员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员能比得上梅兰芳!”师: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这是世界名人对梅兰芳精湛的京剧艺术给予的中肯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缠”等1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
2.借助图表理清梅兰芳四次拒演的方法,学会串连几件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感知梅兰芳拒演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及危险,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一、导入新课,字词过关1.猜一猜:同学们,你来猜一猜这两张照片是不是同一个人?他是谁?(板书:梅兰芳)谁来介绍一下梅兰芳?课文有一句话是介绍梅兰芳的,谁找到了?(出示: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引读第一段:是的,梅兰芳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ppt(板书课题:蓄须)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第23课,齐读课题——略读课文2.下面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词语,认读正音:出示多音字,根据意思来辨别读音:要宁3.理解词义:旦角租界斩钉截铁二、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最主要的两个学习任务。
读课文,试着完成第一个学习要求。
2. 交流: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完成语作80,第3题。
投影展示3.概括主要内容。
试着用上这些词:不惜甚至直到宁可……也不三、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过渡: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看看橙色框框中拒演的部分,为了便于记忆老师用四字词语来给他们取了小标题: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
请同学们读课文2-7段。
1.找出梅兰芳在拒演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请在边上批注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
写好后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班级汇报交流,教师预设(1)避港拒演①遇到的危险和困难: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②人物资料补充:当时梅兰芳在国内京剧界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与程研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
在1930年前往美国并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轰动,并获得博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23* 梅兰芳蓄须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讲述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个动人事迹: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先移居香港,后蓄须明志,甚至主动求“病”。
他的种种行为充分显示了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材在正文之前给出了导读,简要介绍了梅兰芳在京剧上的地位及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帮助学生完成自读任务。
作为自读课文,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做好引导工作。
通过朗读与默读,帮助学生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并借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蓄、迫、纠”等12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结合文章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知道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教学难点查找相关资料,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梅兰芳的演出片段,出示梅兰芳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
导语: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今天播放的这个选段就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而它的表演者就是在中外都享有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在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之前,请大家先跟老师一起走近这位艺术大师。
明确:梅兰芳(1894—1961),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思考:梅兰芳在舞台上是唱旦角的,就是表演女性角色,他为什么要蓄须呢?预设: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认识到“蓄须”后梅兰芳就无法进行正常演出,表明了他不愿意登台的意愿。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预设: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前一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顺带进行历史知识的科普。
简要讲述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至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线,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点名学生带头朗读、识记,同桌互相听写,教师相机指导。
会认的字:蓄x ù须 被迫p ò 纠ji ū 缠ch án 邀y āo 请 骚扰r ǎo 拒j ù绝 签qi ān 订d ìn ɡ 宁n ìn ɡ可 要y āo 求 妄w àn ɡ想 方法拓展:“拒、订、妄”等可以通过认半边的方式帮助识记读音;“蓄、迫、纠、缠”等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帮助记忆读音;“宁、要”为多音字,可通过音义辨别进行识记。
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订”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宁”是鼻音。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辶:迫(强迫)邀(邀请)还(归还)迈(迈步)纟:纠(纠正)缠(缠绕)纺(纺织)绽(绽放)◆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占领——占据躲避——逃避反义词:坚持——放弃拒绝——接受◆词语理解:A.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预设:先引导学生根据“深居”“简出”的字面意思进行理解,再联系上下文确定词语的正确含义。
可以运用造句的方式巩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B.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预设:引导学生想象“斩断钉子,切断铁”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力量的果断,再引入该词的使用范围,让学生明白该词意指“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可以让学生回忆班上的同学或老师的性格,说说谁的性格比较适合用这个词来形容。
C.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
预设:教师出示衣服“破绽”的图片,先讲述词语的字面意思,再进行深层含义的解读,引导学生明白“破绽”的真实含义。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卡①议一议:读“阅读提示”,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②找一找:文章的结构层次该怎么划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③想一想: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为什么要蓄须?④说一说: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不登台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⑤诵一诵:把你最有感触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请同桌评价。
⑥悟一悟:梅兰芳的所作所为对你有什么启发?3.汇报展示,品析佳文。
(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预设:指名读“阅读提示”,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句话所传达的意思。
可以一人说其他人进行补充,也可以一人一句进行分析概括。
这一段话介绍了梅兰芳的相关情况,告诉了阅读课文的重点,同时还布置了课外拓展的学习任务。
(2)学生反复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找一找:文章的结构层次该怎么划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预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
第一自然段明显为总起段,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剃须,由此可以顺利划分文章层次。
概括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表述尽量简洁、准确。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照应文题,说明梅兰芳有过一段蓄须的历史。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因为家国沦陷,梅兰芳决定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侵略军表演。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抗战胜利后,梅兰芳继续表演,令人钦佩。
(3)引读并点拨第二部分内容。
过渡: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我们能快速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内容。
在对文章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理解课文的训练了。
下面,请大家再次速读课文,继续解答“自主学习卡”中的问题。
①想一想: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为什么要蓄须?A.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预设:找准相关段落,引导学生体会梅兰芳拒绝登台的难度——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借口用尽。
在这种情况下,梅兰芳只好蓄须明志。
B.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预设:抓住相关语句(“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进行深入解读。
可以采用“为了,梅兰芳选择蓄须”的句式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示例:为了抵抗日本人随时随地的骚扰,梅兰芳选择蓄须;为了表示自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梅兰芳选择蓄须;为了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梅兰芳选择蓄须。
总而言之,梅兰芳把“蓄须”作为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一种手段。
过渡:梅兰芳为了不在日本侵略期间登台表演,特意“蓄须”表明自己不再登台的态度。
课文是只写了这一件不登台的事情吗?(生答不是)课文讲梅兰芳不登台的内容都在哪一部分呢?(生答“第二部分”)没错,让我们再次回顾课文的第二部分吧!②说一说: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不登台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A.分段朗读第二部分内容,概括梅兰芳不登台的相关事例。
预设:抓住第二部分内容进行概括,第2自然段讲述了第一个事件,第3自然段讲述了第二个事件,第4自然段讲述了第三个事件,第5~7自然段共同讲述第四个事件,引导学生做好小层次的划分,就可以准确抓住文章所写事件。
简要概括内容不强求一步到位,可以由长到短,逐步删去不需要概括的内容,最终得出最精简的表达。
示例:ɑ.留居香港,不再登台;b.香港沦陷,蓄须明志;c.回到上海,卖房度日;d.打针求病,拒绝登台。
B.揣摩梅兰芳不愿登台的心理,采用指名讲述的方法,让学生以梅兰芳的心态口述其内心的想法。
预设:教师可以先提示每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提示学生找到梅兰芳在当时的所作所为,再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最后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语言表述出来。
示例:梅兰芳在香港时,他是这样做的——到深夜时,关紧门窗,拉上厚窗帘,悄悄地细声吟唱;他是这样想的——我不愿意为日本人演出,即使我只能在晚上偷偷地练习,不能被别人听见,我也必须为祖国的荣誉而坚持!梅兰芳在香港沦陷后,他是这样做的——蓄须明志;他是这样想的——拒绝的借口都用完了,我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拒绝那些侵略者的骚扰呢?啊,如果我蓄须,不就无法上妆,唱不了旦角了吗?对,就这样做!梅兰芳再次回到上海后,他是这样做的——卖掉北京的房子,用以维持生计;他是这样想的——二十两黄金算得了什么?生活困顿算得了什么?对我来说,对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而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才是最重要的!我怎么能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气节!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梅兰芳是这样做的——找到朋友打伤寒预防针,借助重病避免上台;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日本侵略者一定会用武力强迫我上台演出,除非病情严重得上不了台,啊,即使会因此丢掉性命,我也不会为日本人演出。
(4)引读并点拨第三部分内容。
过渡: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不肯登台,他什么情况下才可能登台呢?(生答)对,除非战争胜利了,侵略者被赶跑了。
请大家和我一起学习第三部分内容吧!思考:①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梅兰芳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他剃掉胡须,高兴地宣布自己该登台演出了)②为什么那么多人来看他的演出,甚至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呢?(因为大家都非常喜爱他高超的表演技巧,同时更敬佩他高尚的民族气节)(5)诵一诵:把你最有感触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请同桌评价。
预设:指名朗读,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表现出梅兰芳的民族气节,表达出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
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6)悟一悟:梅兰芳的所作所为对你有什么启发?过渡:同学们刚刚的朗诵非常精彩,非常动人。
你们的朗读要想打动别人,首先应该打动自己。
这篇课文让你产生了哪些感触呢?请大家说一说。
预设:教师在这一板块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教育,让学生能够以梅兰芳为表率,审视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提升。
当然,如果学生回答的是写作技巧方面的收获,教师也应给予认可和鼓励。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作为一个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热爱舞台;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
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梅兰芳赤诚的爱国情,超越生死的爱国行为,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他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小结:今天这堂课上,我们继续走进中国那段沉痛的历史,新结识了一位饱含爱国情的名人,再次受到了心灵上的熏陶。
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