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古琴曲目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古琴曲

中国十大古琴曲

中国十大古琴曲中国十大古琴曲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一、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二、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三、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

“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段,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四、十面埋伏《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古琴名曲十首

古琴名曲十首

古琴名曲十首一、《秋江夜泊》这是一首最出名的古琴名曲,由宋代著名琴家武松所作。

《秋江夜泊》是对自然风光的饱含色彩的描写,以“东湖夜船出遨游,平湖水月照星楼”的设想,勾勒出了一片胡天胡地的美景。

旋律十分优美,意境悠远,给人以宁静、舒缓的感受。

二、《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武松的名曲之一,曲词浪漫婉转,歌颂了孤独的渔者在夜里唱歌,以寄寓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旋律婉转,缓拍弹性,激荡着琴声深入人心,令人联想起“白雪公主”般的剪纸旧时浪漫。

三、《紫竹枝》这是武松写给妻子的一首乐曲,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忆情绪。

旋律急促轻快,突出几个节拍,带出紫竹枝弹奏的抑扬顿挫,伴着悠远的琴音,将爱情的深浅展现得恰到好处。

四、《闻皓月》《闻皓月》是宋代知名琴家、词人黄庭坚所作,描写了女子在秋月皓月之夜披上新衣,登楼望月的传说故事,旋律婉转动人,音乐中萦绕着梦幻般的动人思绪,唤起一种轻盈淡雅的悠远清新之感。

五、《游秦淮》这是一首对秦淮河美景的描写,古老的旋律,回荡着河中船只的抒情,昔日的秦淮风情,令人一尝便忘,旋律优美,催人梦忆,使人想起一种潇洒悠然、自在自得的自由之趣。

六、《感皇恩》“感皇恩”是唐代著名琴家、诗人韩熙载所作,用朴实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宫廷和皇室的感恩之情。

旋律优美雅致,给人一种淡淡的清新之感,今天听着仍然醉人入迷。

七、《凤栖梧》《凤栖梧》是韩熙载的另一首古琴名曲,短短的24句,把细细的雨露和王母娘娘的守护加以描绘,旋律悠扬,节奏抑扬顿挫,虽然简短但已经表达出十分完整的画面,使人心生向往。

八、《清明上河图》这是宋代古琴家程普所作,以古代平治月曆中“清明节”为题材,用古琴旋律抒写了人们踏青、划船、赏河的游览场景。

旋律轻快,抒发出淡淡的欢乐气息,让人不禁产生激情澎湃的情趣。

九、《穆王凤求凰》《穆王凤求凰》是被誉为“琴中之神”的唐琴家李贺所作,以穆王对着月亮祈求凰凤回归的传说为题材,旋律慢而抑扬顿挫,唱出了一曲凄美伤感的悲欢,营造出一种凄婉梦幻的气氛。

十大古琴名曲加长版欣赏

十大古琴名曲加长版欣赏

十大古琴名曲加长版欣赏1.《广陵散》。

《广陵散》是古琴曲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据说是东汉末年的乐师吴景略所创。

这首曲子旋律舒缓婉转,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或诗词一样,表达了一种深远的哲理。

2.《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明代古琴大师冯铿所作,是古琴音乐中极为著名和优美的曲目之一,传承至今,被誉为“天下第一古琴曲”。

3.《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清代王瑶卿所作,描述了荒漠之中的孤寂与广袤大气,琴声间流淌着思乡之情,有一种淡远雅致之美。

4.《广陵秋思》。

《广陵秋思》由初唐诗人张籍所作,清代古琴大师顾廷龙将其演奏在古琴上,并且进行了改编,此后称为《广陵秋思》。

这首曲子唯美深远,将人的思绪带向了广阔的山水之中。

5.《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清代古琴名家许时中所作,传承至今,是古琴界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琴声吐纳有力,声势宏大,符合了古人战争精神的追求。

6.《慢三弄》。

《慢三弄》是南唐宰相李煜所作,以其创意独特、演奏技巧高超,被誉为是古琴曲中的“三绝”之一。

琴声清逸悠扬,如流水潺潺,带有一种文艺清新之美。

7.《流水》。

《流水》是中国古代著名音乐家刘天华所作,琴声之洌清新幽雅,纯粹中自然流畅,将流水自然之声完美地表现出来,气势宏大、婉转动人。

8.《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二十世纪初期的著名古琴大师崔君霖所作,这首曲子曾被誉为“古琴中的绝唱”。

曲调婉转,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9.《酒狂》。

《酒狂》是唐代大儒韩愈所作,琴声间充满了豪放与激情,充满了古人的豪情壮志,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独特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10.《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荀珍所创,许多音乐家都曾针对这首曲子进行过演奏和改编。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悠扬,表现了一个音乐家对美好风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欣赏1、《江城子》江城子,出自古琴大师张祜洛之手,被尊称为“古琴第一乐曲”,有“古琴镇隐客。

宋元百古名韵乐章”之称。

江城子以扬州乐曲居其中而以四声而成,着重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加之古琴独有的明暗对比、游刃有余的抑扬骤变,大抵有“楼台弄蓝脱布衣,江城子女红绣裳”的美妙。

2、《一片心碎断》《一片心碎断》出自曾有“犬牙虎豹之师”之称的古琴大师宋唐伯仲的手笔,曲调悠扬抑郁,它以炽热激昂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挣扎和对女友的爱恋之情,更给听众带来一种惊心动魄的视听感受,成为一首催人泪下的古琴杰作。

3、《流水》《流水》是古琴家唐顺之的一首代表作,以河流水的声音,表现磅礴气势,宛如江河水流奔涌。

曲中在节奏和音域、变调上大胆运用古琴的特点,雄健充满力量,适合听众在炎热的夏夜,把它当成一种抒发烦恼的方式,体会慢慢的心跳,慢慢的心节与江河相通,营造梦幻的氛围。

4、《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乃中国古琴曲,出自古琴大师文廷洛之手,节奏张力十足,伴以绚烂多姿的章法,表现了古琴独有的神韵灵性,充满了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令人折服问叹,也是很多古琴演奏家们传统曲目及竞赛程序中重要一曲。

5、《梅花三弄》《梅花三弄》被称为“古琴第二乐曲”,是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古琴技法中的一种,以其柔美的曲调与沧桑的旋律加上古雅的气质,表现出纯净的情感,得以传诵直至今日。

装点在里面的音响织梦、微露凉泉,编织出一首扣人心弦的古琴曲。

6、《凤凰台上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古琴家薛梅吹奏的一首古琴艺术作品,展示了传统古琴技法的精绝之处,声音柔似细雨、空灵洒向凤凰台,令人耳际流连忘返,体会乐声千秋。

曲中富有梦幻气息,让听者意犹未尽倾身而去,留恋无穷。

7、《沧海横流》“沧海横流”是由古琴家扬西童惠元在西夏时期所弹奏的一首古琴曲,把古代音乐的潜力尽可能充分地灌输进他的作品,隐隐的有古代的风姿,表达了一种不敢拒绝天意,而顺从自然的心状。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曲名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曲名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曲名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使其成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代表。

而中国十大古琴曲,更是古琴音乐的瑰宝,它们代表了中国古琴艺术的最高水平。

1.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琴中之王”。

这首曲子以流水为题材,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水的流动和变化,以及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2. 《潇湘水云》《潇湘水云》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意的古琴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这首曲子以清新的旋律和优美的节奏,表现出水乡的宁静和优美。

3.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以梅花为题材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梅花的美丽和坚韧。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离别的悲凉和哀伤。

这首曲子旋律深沉,节奏缓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醉渔唱晚》《醉渔唱晚》是一首以渔夫为主题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渔夫的自由和快乐。

这首曲子旋律欢快,节奏明朗,具有很高的音乐性。

6. 《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以渔夫和樵夫对话为主题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渔夫和樵夫的对话和交流。

这首曲子旋律流畅,节奏平稳,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7. 《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以胡笳为题材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胡笳的独特音色和韵律。

这首曲子旋律悠扬,节奏鲜明,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

8. 《广陵散》《广陵散》是一首以古代传说为题材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古代传说的神秘和传奇。

这首曲子旋律激昂,节奏紧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9. 《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以大雁为题材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大雁的飞翔和归巢。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流畅,具有很高的音乐性。

10.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这首曲子旋律清新,节奏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琴十大名曲汇总

古琴十大名曲汇总

古琴十大名曲汇总
一、《广陵散》
《广陵散》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名曲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之首。

它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琴曲目,也是中国音乐史上数十种古琴曲目中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之一。

二、《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一首古琴名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

它以婉约、清新、豁达的风格展现了中国文人在漫长岁月中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追求。

三、《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古琴曲,它以高山和流水为题材,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情感。

四、《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古琴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以梅花为意象,表现了一种自然凝视、心意交流的情感。

五、《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古琴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弦间流露的悲壮、振奋人心。

六、《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古琴中一首优美的即兴曲,曲名取意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庐山谣》。

七、《流水》
《流水》又称“流水行”,是古琴曲以泉水流淌为闻曲含义,表现了水的运动和音乐的流动性。

八、《夜深沉》
《夜深沉》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琴曲,表达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九、《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代表曲目之一,被誉为“宫廷乐曲之王”,其婉约、华贵的与和谐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十、《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首富于传说色彩与历史氛围的古琴曲,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名曲十首

古琴名曲十首

古琴名曲十首1、《梅花三弄》(Méi Huā Sān Nòng):《梅花三弄》是古琴音乐中最经典、最传统的曲子之一,它源自宋代著名古琴家、诗人杨松。

曲中把梅花形象和意象运用得极为好,所以有“梅花古琴第一曲”之称。

2、《沙河拾遗》(Shā Hé Shí Yí):《沙河拾遗》是古琴家邹风的名曲,属于调式小弹的古琴曲。

曲中它有着轻快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被誉为古琴曲中的\"花样作品\"。

3、《望春风》(Wàng Chūn Fēng):《望春风》是古琴的经典作品,一般都是在春天演奏此曲。

曲子采用了一种柔和淡雅的旋律,勾勒出春日里婉转妩媚、倩影温馨的情景,别具一格。

4、《青玉案·元夕》(Qīng Yù àn · Yuán Xí):《青玉案·元夕》是元朝梁琴家杜秋娘的名曲,是古琴中的佳作,也是经典的曲子。

青玉案被赋予的那种沉稳的节奏,给人一种温婉而不失大气的感受。

5、《凤求凰》(Fèng Qiú Huáng):《凤求凰》是古琴经典曲之一,由著名古琴家宋文公所创作,也是宋代古琴曲目中最优秀的曲子之一。

曲子以凤凰相争的故事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追逐、交汇的景象,它是宋代古琴曲最出色的佳作之一。

6、《赠四姐》(Zèng Sì Jiě):《赠四姐》是元朝古琴著名音乐剧《赠四姐》的主题曲,由著名古琴家杜秋娘改编。

曲子以抒情的旋律表达出对姐妹间的信任,让人感受到一种古典的婉转之美。

7、《满江红》(Mǎn Jiāng Hóng):《满江红》是古琴音乐家贾思勰的名曲,也是古典古琴曲子当中最受欢迎的曲子之一,由于它浓郁的情调及精彩的旋律,很受古琴演奏者的喜爱。

8、《龙行天下》(Lóng Xíng Tiān Xià):《龙行天下》是著名古琴家周延川创作的古琴名曲,属于调式大弹的曲子。

十大最好听的古琴曲

十大最好听的古琴曲

十大最好听的古琴曲
十大最好听的古琴曲
1、《长恨歌》: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著名古琴曲,清朝曾经宫廷演出多次。

2、《秋思》:由清朝琴师张彝封创作,表现出秋季悠然自得的意境。

3、《杨柳枝》:这是一首词曲,描写了春日清风细雨,杨柳飘飘,令人心旷神怡的场景。

4、《月牙湾》:这首曲子表现出水乡的情怀,通过古琴的缓慢抒情,营造出宁静而深情的氛围。

5、《山谷春雨》:这是一首抒情的古琴曲,表现了山中春雨的秀美,使听者有一种平静而恬淡的心境。

6、《舞榭歌友》:这首曲子表达了友谊的真挚,把乐声和心声融为一体,令人动容。

7、《离经叛道》:这首曲子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不仅富有文采,而且表现了他对离散的深刻思考。

8、《青花瓷》:这是一首经典的古琴曲,描绘了古典青花瓷的精致美丽,令人回味无穷。

9、《小桥流水》:这是一首抒情的古琴曲,描绘了小桥流水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10、《早发白帝城》:这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描绘了朝天阙的振奋感,令人感到激昂洋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潇厢水云长度10:20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1425),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郭望楚作,作者是南宋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

金兵入侵时,他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深感国事飘零,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

乐曲通过古琴特有的吟、揉等手法,时而奔放浑厚,借云水掩映,烟波浩瀚的景象描写,抒发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和荡气回肠的爱国热情。

这首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古曲被历代琴家们所推崇,而流传。

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1、洞庭烟雨2、江汉舒清3、天光云影4、水接天隅5、浪卷云飞6、风起云涌7、水天一碧8、寒江月冷9、万里澄波10、影涵万象。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

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

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

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

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

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

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

2.广陵散6:55又名<<广陵止息>>,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被推测为以战国时期聂政刺琴王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大的结构,表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受到琴家们的推崇。

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

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

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3.高山流水5:30根据《神奇秘谱》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可见,“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三曲实为同一曲目。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4.渔樵问答6:39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

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

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

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

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

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平沙落雁6:27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

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

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

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

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6.阳春白雪11:55+7:46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之意。

7.胡笳十八拍18:20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

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

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

“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8.阳关三叠7:44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

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

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

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9.梅花三弄5:20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古琴曲。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

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

”(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音调取自此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词《咏梅》。

10.醉渔唱晚4:43《醉渔唱晚》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

目前流行的谱本传自张孔山。

醉渔唱晚:古琴曲。

据明刊本《西麓堂琴统》(1549)所载《醉渔唱晚》解题:“陆鲁望与皮袭美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

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兴致恐不相上下也。

”明刊本《太音补遗》(1557)中《醉渔唱晚》一曲解题:“此曲盖本张仲宗诗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清刊本《诚一堂琴谱》(1705)在《醉渔唱晚》的后记中曰:“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