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与天线分析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与天线

微波技术与天线

微波技术与天线微波技术在现代通信和雷达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天线作为微波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接收和发射微波信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天线在微波通信中的作用和种类。

微波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频段(10^9 - 10^12 Hz)的电磁波进行通信和雷达探测的技术。

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相比,微波技术具有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使得它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和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无线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系统、无线电广播和微波炉等。

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

它可以通过空间传播、导波传输和辐射传输等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空间传播是利用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远距离通信;导波传输是利用导波介质(如同轴电缆、光纤等)中的传输模式进行信号传输;辐射传输是利用天线将电磁波转化为空间中的辐射场进行信号传输。

天线是微波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负责接收和发射微波信号,还承担着信号传输和辐射的功能。

天线的主要作用是将电磁波通过辐射或传输的方式转化为空间中的电磁场。

根据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将天线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定向天线、宽带天线和多功能天线等。

定向天线是一种能够将微波信号集中在某个方向的天线。

它主要通过抑制其他方向上的辐射来实现对目标方向上的电磁波辐射。

定向天线通常具有高增益和窄波束宽度的特点,可以用于长距离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常见的定向天线包括抛物面天线、柱面天线和饼式天线等。

宽带天线是一种能够在较宽频带范围内工作的天线。

它通常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和宽带匹配技术,使得它能够在整个微波频段内工作。

宽带天线可以满足通信和雷达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需求,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的特点。

常见的宽带天线包括天线阵列、双极天线和Vivaldi天线等。

多功能天线是一种能够在不同信号工作模式下工作的天线。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实现信号的接收、发射和扫描等功能。

微波技术与天线(重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重点)

微波:是电磁波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频率最高)的波段,其频率范围从300Mhz (波长1m)至3000GHz(波长0.1m).微波的特性:1.似光性2.穿透性3.宽频带特性4.热效应特性5.散射特性6.抗低频干扰特性.与低频区别:趋肤效应,辐射效应,长线效应,分布参数。

微波传输线的三种类型:1.双导体传输线,2.金属波导管3.介质传输线。

集总参数:在一般的电路分析中,电路的所有参数,如阻抗、容抗、感抗都集中于空间的各个点上,各个元件上,各点之间的信号是瞬间传递的,这种理想化的电路模型称为集总电路。

这类电路所涉及电路元件的电磁过程都集中在元件内部进行。

用集总电路近似实际电路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实际电路的尺寸要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长。

对于集总参数电路,由基尔霍夫定律唯一地确定了电压电流。

分布参数:电路是指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

这说明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分布参数电路的实际尺寸能和电路的工作波长相比拟。

对于分布参数电路由传输线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均匀传输线方程(电报方程):,传输线瞬时电压电流:特性阻抗:(无耗传输线R=G=0.)平行双导线(直径为d,间距为D):同轴线(内外导体半径a,b):相移常数:tt ziLt zRizt zu∂∂+=∂∂),(),(),(tt zuCt zGizt z i∂∂+=∂∂),(),(),()cos()cos(),(21zteAzteAt zu zzβωβωαα-++=-+)]cos()cos([1),(21zteAzteAZt zi zzβωβωαα-++=-+CjGLjRZωω++=dDZr2ln1200ε=abZrln600ε=λπωβ2==LC输入阻抗: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关系:驻波比:;1.行波状态沿线电压电流振幅不变,驻波比为1,终端反射系数0,传输线上各点阻抗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

微波技术与天线--刘学观-第3.1节剖析

微波技术与天线--刘学观-第3.1节剖析
有时是已知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及介质的相对介电常
数r来求w/h,微带线设计问题。 对于窄导带(也就是当Z0 >44–2r ),则
w hex8A p)(4e1xA p1
其中,
A Z 01 2 .1 r 9 1 9 2 rr 1 1 ln 2 1 rln 4
有效介电常数表达式为
er2 1 12A r r1 1 ln 21 rln 4 2
本节要点
带状线(strip line) 微带线(microstrip line) 耦合微带线(coupling microstrip line)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三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之•微带传输线
1.带状线(strip line)
带状线的演化过程及结构
带状线又称三板线,它由 两块相距为b的接地板与 中间的宽度为W、厚度为 t的矩形截面导体构成, 接地板之间填充均匀介质
或空气
带状线是由同轴线演化而来的,即将同轴线的外导体对半分 开后,再将两半外导体向左右展平,并将内导体制成扁平带线。 从其电场分布结构可见其演化特性。显然带状线仍可理解为与同 轴线一样的对称双导体传输线,传输的主模是TEM模。也存在高 次TE和TM模。 传输特性参量主要有:特性阻抗、衰减常数、相速和波导波长。
带状线特性阻抗与w/b及t/b的关系曲线
w/b
w/b
可见:带状线特性阻抗随着w/b的增大而减小,而且 也随着t/b的增大而减小。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三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之•微带传输线
(2) 衰减常数
带状线的损耗包括由中心导带和接地板导体引起的导体损耗、 两接地板间填充的介质损耗及辐射损耗。由于带状线接地板通常 比中心导带大得多,因此带状线的辐射损耗可忽略不计。所以带 状线的衰减主要由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引起,即: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报告

�����
=
2.65代入式子,可以计算出微带天线矩形
贴片的宽度,即
w = 46.26mm
(2)、有效介电常数ε������ 把h = 3mm w = 46.26mm ε������ = 2.65代入,可计算出有效介电常数,即
ε������ = 2.444 (3)、辐射缝隙的长度∆L
把h = 3mm w = 46.26mm ε������ = 2.444代入式子,可以计算出微带天线辐射 缝隙的长度,即
五、HFSS 的实验结果 根据之前的参数设计得出的 HFSS 模型如图.2,进行仿真后的结果如图.3。查
看天线信号端口回波损耗(即 S11)的扫频分析结果,给出天线的谐振点。生成 如图所示的 S11 在 1.8~3.2GHz 频段内的扫频曲线报告。从图中可以看出,当 S11 最小时,频率是 2.36GHz。
������
=
0.412ℎ
(������������ (������������
+ −
0.3)(���ℎ��� + 0.264) 0.258)(���ℎ��� + 0.8)
对于同轴线馈电的微带贴片天线,在确定了贴片长度L和宽度������之后,还需要确
定同轴线馈电点的位置,馈电点的位置会影响天线的输入阻抗,在微波应用中通
算结果就可以达到足够的准确,因此设计中参考地的长度������������������������和宽度������������������������只需 满足以下两式即可
������������������������ > L + 6h ������������������������ > w + 6h
标(������������, ������������),即

微波技术与天线 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与天线 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报告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技术和天线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而天线作为微波信号的收发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探索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一: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测量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对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来了解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干扰情况。

首先,我们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连接到示波器上,并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功率。

然后,将发射器放置在一个固定位置,接收器在不同距离上进行测量。

通过记录示波器上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出衰减值,我们可以得到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在传输距离增加的情况下,微波信号的强度逐渐减弱,呈指数衰减的趋势。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在某些距离上,微波信号受到了干扰,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噪声。

这些干扰可能来自于周围的电磁辐射或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

实验二:天线的性能测量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天线,并通过测量其增益、方向性和波束宽度等参数,来评估天线的性能。

首先,我们使用一个定位器来确定天线的指向性。

通过调整定位器的方向,观察信号强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天线的主瓣方向。

然后,我们通过改变接收器的位置和角度,测量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从而计算出天线的增益。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天线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某些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窄的波束宽度,适用于需要远距离传输和精确定位的应用。

而其他天线则具有较宽的波束宽度,适用于覆盖范围广泛的通信需求。

实验三: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微波通信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使用微波信号进行通信,可以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微波通信广泛应用于无线网络、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

此外,微波雷达也是微波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微波技术与天线

微波技术与天线

知识梳理绪论微波、天线与电波传播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三者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

微波主要研究如何引导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的有效传输,它的特点是希望电磁波按一定要求沿微波传输系统无辐射的传输,对传输系统而言辐射是一种能量的损耗。

天线的任务则是将导行波变换为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波,或将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变为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因此天线有两个基本作用:一个是有效地辐射或接收电磁波,另一个是把无线电波能量转换为导行波能量。

电波传播则是分析和研究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微波、天线与电波传输播三者的共同基础是电磁场理论,三者都是电磁场在不同边值条件下的应用。

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微波传输线是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的传输系统的总称, 它的作用是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 因此又称为导波系统, 其所导引的电磁波被称为导行波。

一般将截面尺寸、形状、媒质分布、材料及边界条件均不变的导波系统称为规则导波系统, 又称为均匀传输线。

把导行波传播的方向称为纵向, 垂直于导波传播的方向称为横向。

无纵向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即TEM波。

另外, 传输线本身的不连续性可以构成各种形式的微波无源元器件, 这些元器件和均匀传输线、有源元器件及天线一起构成微波系统。

1.1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两个特性:(1)λ/2重复性: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λ/2处的阻抗相同Zin(z)=Zin(z+λ/2);(2)λ/4变换性:Zin(z)-Zin(z+λ/4)=Z021.2均匀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传输状态(1) 行波状态:无反射的传输状态,匹配负载: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同相;(2) 纯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负载阻抗分为短路、开路、纯电抗状态;(3)行驻波状态:传输线上任意点输入阻抗为复数。

1.3传输线的三类匹配状态(1)负载阻抗匹配: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情形,此时只有从信源到负载的入射波,而无反射波。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总结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总结

1
《天线技术基础》要点
第二章 对称阵子 理解对称振子的概念、辐射场计算方法(叠加原理); 电流分布公式与各种不同长度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图象; 方向性函数表达通式与各种不同长度对称振子的方向图、方向性系数和有效 长度; 随振子长度的逐渐增大,其方向性系数、旁瓣电平和半功率宽度如何变化; 熟悉天线的辐射场幅度与辐射功率、方向性系数及距离的关系; 输入阻抗的计算思路和随振子长度的变化曲线。
2
《天线技术基础》要点
第三章 阵列天线的方向性 二元阵的方向性函数与方向图(会描点绘图); 方向图相乘定理与应用; 均匀直线阵的方向性函数,会画阵因子的方向图,明确阵因子参数(半功率 宽度、零点位置,旁瓣电平等)的计算思路; 侧射阵、端射阵和斜射阵的实现条件、特性差异与原因; 可见区的概念、栅瓣抑制条件; 掌握地面影响的处理方法(镜像原理处理各种方向放置的单个与多个天线) 。
4 8
并联混和支节)。
6
《微波技术基础》要点
第三章 规则波导理论
TE10 模的场结构、管壁电流分布;
波导的单模传输条件、传输特性参数、等效阻抗; 波导中填充介质与否,波导的传输特性参数的计算。
7
《微波技术基础》要点
第四章 其它形式的微波传输线 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的特性阻抗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 同轴线、带状线:主模(高次模)、横截面场结构; 微带:主模(高次模)、横截面场结构,等效介电常数; 耦合线:等效电路、奇偶模方法、特性阻抗。
8
《微波技术基础》要点
第五章 微波谐振腔 为什么微波中不能用 LC 回路作为谐振器? 微波谐振器与 LC 回路的异同点有哪些? 品质因数的概念及公式; 传输线型谐振器,谐振波长的概念与计算。
9
《微波技术基础》要点

西电电院微波技术与天线重难点解析

西电电院微波技术与天线重难点解析

重点解答1. 何谓长线的分布参数 ? 何谓均匀无耗长线 ?答:当频率很高,传输线的长度与所传电磁波的波长相当时,低频时忽略的各种现象与效应,通过沿导体线分布在每一点的损耗电阻、电感、电容和漏电导表现出来,影响传输线上每一点电磁波的传播,故称其为分布参数,用1R 、1L 、1C 、1G 表示,分别称其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分布电阻、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和分布电导。

当长线的分布参数在传输线上每一点均是常数、不随位置变动,且单位长度的分布电阻和分布电导均为零,则称该传输线为均匀无耗长线,或均匀无耗传输线。

2.何谓波导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 ? 写出波导TM 波和TE 波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的传输线方程。

答:对导行传输模式的求解还可采用横向分量的辅助标位函数法。

将横向电场或磁场用标位函数的梯度表示。

该标位函数可用纵向分布函数()U z 、()I z 及横向分布函数表示。

对应横向电场与横向磁场的纵向分布函数()U z 、()I z 具有电压与电流的量纲,故称其为对应导行模式的模式电压与模式电流。

其满足的传输线方程为()()()()22222200ββ+=+=d U z U z dz d I z I z dz无论TM 波还是TE 波,其模式电流、电压满足的传输线方程与长线方程一样。

但该方程不是由分布参数的等效电路获得,而是由Maxwell 方程得出,故称其为广义传输线方程。

3.何谓波导截止波长λc ?工作波长λ大于λc 或小于λc 时,电磁波的特性有何不同?答:导行波不能在导波系统中传输时所对应的最低频率称为截止频率,该频率所确定的波长称为截止波长当λλ≥c 时,波被截止,不能传播;当λλ<c 时,波可以传播1-26 理想波导传输TE 波和TM 波 , 传播常数γ什么情况下为实数α ? 什么情况下为虚数βj ? 这两种情况各有何特点 ?答:当>c k k 时,2220γ=->c k k ,γα=±,波被截止,为衰减波,无法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
z
)
Z
e
1 1
( (
z z
) )
P(z) 1 Re U (z)I (z) A1 2 1 (z) 2
2
2 Ze
2. 归一化电压和电流
在微波网络分析时通常采用归一化阻抗,即将电路中各个阻抗用特性 阻抗归一,与此同时电压和电流也要归一。
一般定义
u U / Ze i I Ze
分别为归一化电压和电流,显然作归一化处理后,电压u和电流i仍
不均匀性
Ze
微波 网络
Ze
T1
T2
结论
• 建立在模式等效电压、等效电流和等效特性阻 抗基础上的传输线称为等效传输线 (equivalence transmission line);
• 不均匀性引起的传输特性的变化归结为等效微 波网络(equivalence microwave network);
• 均匀传输线中的分析方法均可用于等效传输线 的分析。
Z TE10
0 / 0 1 ( / 2a)2
(4-1-1) (4-1-2)
根据均匀传输线理论,所求的模式等效电压、等效电流可表示为:
U (z) A1e jz
I (z) A1 ejz
Ze
其中,Ze为模式特性阻抗,现取
Ze
b a ZTE10
将式(4-1-3)与式(4-1-1)比较可得:
e10 (x)
E10 A1
sin
x
a
h10
(
x)
E10 A1
Ze Z TE10
sin x
a
由式(4-1)可推得: E120 Ze ab 1
A Z 2
1
TE10
2
b A1 2 E10
(4-1-3)
于是唯一确定了矩形波导模的等效电压和等效电流,即:
U(z)
b 2
E10e jz
I (z) a E10 e jz 2 ZTE10
满足:
Pin
1 Re ui 2
1 Re U (z)I (z) 2
任意点的归一化输入阻抗为:
zin
Zin Ze
1 (z) 1 (z)
于是,单口 网络可用传输 线理论来分析。
4.3 双口网络的阻抗与转移矩阵
4.1 等效传输线
均匀传输理论是建立在TEM传输线基础上的,因此电压和 电流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电压和电流只与纵向坐标z有 关,与横截面无关。
非TEM传输线如金属波导等,其电磁场不仅与z有关,还与x、 y有关,这时电压和电流的意义十分不明确,例如在矩形波 导中,电压值取决于横截面上两点的选择,而电流还可能有 横向分量。
引入等效电压和电流的概念,从而将均匀传输线理论应用 于任意导波系统,称此为等效传输线。
1.等效电压和等效电流
为定义任意传输系统某一参考面上的电压和电流,作以下规定:
规定(1): 电压U(z)和电流I(z)分别与Et和Ht成正比,即
Et (x, y, z) ek (x, y)Uk (z) Ht (x, y, z) hk (x, y)Ik (z)
ek hk dS 1
ek Z w hk Zek
(4-1)
[例4-1]求出矩形波导TE10模的等效电压、等效电流和等效特性阻抗。
解:由第二章可知:
Ey
E10 sin
x
a
e jz
e10 (x)U (z)
Hx
Hale Waihona Puke E10 Z TE10sin x
a
e jz
h10 (x)I (z)
其中, TE10模的波阻抗
Z
1.单口网络的传输特性
令参考面T处的电压反射系数为l,Ze为等效传输线的等效特性阻 抗,由均匀传输线理论,等效传输线上任意点的反射系数为:
(z) Γl e j(l 2z)
等效传输线上任意点等效电压、电流、输入阻抗及传输功率分别为:
U (z) A11 (z)
I (z) A1 1 (z)
Ze
Z
ek (x, y) hk (x, y) dS 1
规定(3): 电压和电流之比应等于对应的等效特性阻抗值
由电磁场理论,各模式的波阻抗为:
Zw
Et Ht
ek (x, y)Uk (z) hk (x, y)Ik (z)
ek hk
Zek
其中,Zek为该模式等效特性阻抗。
综上所述,为唯一地确定等效电压和电流,在选定模式特性阻 抗条件下各模式横向分布函数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4.2 单口网络
当一段规则传输线端接其它微波元件时,则在连接的端面引起不 连续性,产生反射。若将参考面T选在离不连续面较远的地方,则 在参考面T左侧的传输线上只存在主模的入射波和反射波,可用等 效传输线来表示,而把参考面T以右部分作为一个微波网络,把传 输线作为该网络的输入端面,这样构成了单口网络(single port network)。
式中 ek (x, y)、hk (x, y) 是二维实函数,代表了横向场的模式横
向分布函数;Uk(z)、Ik(z)都是一维标量函数,它们反映了横向电 磁场各模式沿传播方向的变化规律,故称为模式等效电压和模式 等效电流。
注意:这里定义的等效电压、等效电流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不 确定性,上面的约束只是为讨论方便。
规定(2) :电压U(z)和电流I(z)共轭乘积的实部应等于平均 传输功率;
由电磁场理论,各模式的传输功率,可由下式给出:
Pk
1 2
Re
Ek
(
x,
y,
z)
H
k
(
x,
y,
z
)
dS
1 2
Re
Uk
(z)I
(z)
ek (x, y) hk (x, y) dS
由规定2)可知:ek 、hk 应满足:
不均匀性
Ze1 e1 Ze2 e2 Zen en
由不均匀性引起的高次模,通常不能在传输系统中传播,而是 其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因此高次模的场只存在于不均匀区域附 近,它们是局部场。在离开不均匀处远一些的地方,高次模式的 场就衰减到可以忽略的地步,因此在那里只有工作模式的入射波 和反射波。通常把参考面选在这些地方,从而将不均匀性问题化 为等效网络来处理。
此时波导任意点处的传输功率为:
P 1 Re U (z)I (z) ab E120
2
4 ZTE10
可见与用场分析法得到相同的结论(2-2-28)
2.模式等效传输线(equivalence transmission line)
不均匀性的存在使传输系统中出现多模传输,由于每个模式的功率 不受其它模式的影响,而且各模式的传播常数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个 模式可用一独立的等效传输线来表示。这样可把传输n个模式的导波系 统等效为n个独立的模式等效传输线,每根传输线只传输一个模式,其 特性阻抗及传播常数各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