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工程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60m为超高层建筑。

那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提供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编制依据(一)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二)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三)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四) 《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五)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91;(六) 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以便及时纠正。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总平面图、基础结构平面图等进行布设。

3.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点。

4. 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涂上红油漆作好警示标识;(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测量人员接到业主提供的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场区控制点测量成果后,使用2″级拓普康电子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校测,复测结果证明基准控制点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高层建筑施工量测分析

高层建筑施工量测分析

高层建筑施工量测分析摘要:施工量测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将建筑物的具体位置测设到施工场地上的测量放样程序。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量测作为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一直是一大技术难点。

本文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量测操作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量测操作工艺质量控制1、前言近年来,随着施工用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及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

高层建筑除本身具有层数多、高度高、结构复杂多变、设备和装修标准较高等特点外,还会受到客观复杂的施工地质环境的限制,为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工程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施工量测和科学放样,对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加以定位就显得非常必要。

可以说,采用科学的施工量测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量测质量,已成为保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施工量测的操作工艺施工量测是指在工程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将设计图纸中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形状及高程准确测设并定位到施工现场的相关地面位置,以指导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基础量测放样程序。

具体操作工艺就是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尺寸、找出建筑物各部分特征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几何关系,计算出距离、角度、高程或高差等放样数据,再利用控制点在实地上设定出建筑物的特征点线作为施工参照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等等。

施工量测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它不仅是科学进行工程实体施工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性环节,也是设计与施工的过渡纽带,其精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实体的质量与使用功能。

施工量测不精确,将会给工程留下很大的质量隐患,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

3、高层建筑施工量测的基本原则高层建筑施工量测前,应先熟悉图纸,并在量测中复核校验设计图纸上的轴线距离与高程注记。

高层建筑施工量测的精度要求通常较高,而且施工现场各种建筑物分布面较宽,交叉作业现象普遍,为保证工程建筑测设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相同且符合设计,必须结合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碎步”的施工量测实施原则进行严格落实。

超高层建筑测量方案

超高层建筑测量方案

超高层建筑测量方案本工程地上 32 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 99.9m,对主体工程的测量要求较高。

特别是工程的垂直度按要求层间不得大于± 3mm。

全高竖向偏差为 3H/10000 且不得大于±30mm。

因为施工现场狭窄,测量精度要求高,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联合现场实质状况,选择以下测量方案。

1、平面控制该工程位于街面,属城市高层建筑物,建筑物的红线及定位均由城建规划局测定。

我们依据城建规划局所供给的测量标记和建筑平面图,进行复测,依照建筑物的轴线和开间成立矩形平面直角坐标系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基准。

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应能正确快速地恢复各轴线的地点,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地点都能在同一铅垂面内。

在矩形控制的施测中,其四角极点用经纬仪测每角的顶角为 90°,每角用 2 个测回,其偏差不可以大于±9″— 15″,四角的总和为 360°,其偏差不得大于± 20″,四边的距离量距精度为 1/5000L 。

对平面控制的四个极点,建立坚固的标记。

为防备施工过程中因为各样原由造成对标记的影响,对四角极点的观察要按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2、高程控制施工场所狭窄,水平点的设置很难依据现场实质设置四个水平基点,进行连网观察,其闭合差小于± mm(n 测站数)。

按测站数成正比率进行闭合差平差调整,使之各点都得出正确的调解数据,以便在使用过程中相互校核。

3、竖向控制依据实质状况,建筑物的垂直度计划采纳内控法,作为该工程的竖向控制方法。

在内控法施测中主要用威尔特ZNL激光铅垂仪对主楼主要控制线进行天顶、天底投测法投测。

4、技术依照和施工测量设施本工程依照建设部颁发的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85)及国家《水平测量规范》按二级水平测量要求施测。

施工测量仪器装备状况见下表5、施工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观察a、沉降观察点的地点在基层四角、框架柱均设。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给施工测量带来一定的难度,施工现场方案是否合理,获得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以及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必须重视并做好测量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笔者结合多年测量工作的经验, 简述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并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特点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针对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与专业测量特点,对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工作进行简述。

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一)影响因素多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除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影响外,还受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影响。

建筑高度越大、造型越复杂,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变形越显著。

基础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沉降越大,差异沉降也越显著。

建筑侧向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受施工环境和施工荷载影响就越大。

(二)精度要求高高层建筑精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

首先,为加快施工速度,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阶梯状流水施工流程,大量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钢结构工程、幕墙工程,工业化生产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由于结构超高,结构受力受施工测量精度影响比较大,如果施工测量误差很大,不但会影响建筑功能正常发挥,如长距离高速电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恶化高层建筑结构受力,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测量误差。

(三)技术难度大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由于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也较差,测量累计误差较大。

高层建筑高度大,侧向刚度小,特别是体形奇特时,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极为显著。

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也比较困难,常需设计特殊装置以满足观测条件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

超高层测量方案

超高层测量方案

超高层测量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测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高度的限制、测量精度要求的提高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超高层测量方案,以满足这些挑战并提供高精度的测量数据。

1. 测量设备选择在超高层测量中,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至关重要。

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无人机等。

针对超高层建筑的测量需求,我们推荐使用以下设备:•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能够同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设备。

它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测量工作。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能够快速测量目标距离,具有便携性和高精度的特点。

在超高层建筑的测量中,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一些特定位置的测量。

2. 测量方法超高层建筑的测量需要考虑建筑的高度、形状等因素。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以下测量方法:2.1 垂直高度测量超高层建筑的垂直高度是一个关键参数,需要高精度的测量。

我们推荐使用全站仪进行垂直高度的测量,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建筑的特点选择测量站点,确保视线不被阻挡。

2.设置测量仪器和测量基准点,并进行校准。

3.读取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并记录垂直高度。

2.2 水平距离测量除了垂直高度,超高层建筑的水平距离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我们可以使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水平距离的测量,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建筑的特点选择测量站点,确保视线不被阻挡。

2.设置测量仪器和测量基准点,并进行校准。

3.读取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并记录水平距离。

2.3 建筑形状测量超高层建筑的形状对于建筑设计和结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进行形状测量,具体步骤如下:1.将激光扫描仪放置在适当位置,确保能够扫描到整个建筑。

2.启动激光扫描仪,并进行扫描。

3.从扫描数据中提取出建筑的形状信息,并进行分析。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建筑施工测量方案

建筑施工测量方案
工 程科 技
・ 2 4 1 ・
建筑施工测量 方案
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辉
( 黑龙江省第四地质勘 察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6 )
摘 要: 我国 现代化的测绘 技术飞速发展, 工 程测量是一门 应孕学。 建筑 施工测量方案的规范化、 科学 技术 合理性起着 十分重 要作
用 。本 文 阐述 了 高层 建 筑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的 相 关技 术 。 关键词 : 工程测量; 质量; 管理 1 工程概况
广东大厦工程位于广东 中山市金融中心区地块 ,基地总面积约 2 0 2 0 2 2 o 用地红线面积 ) 。拟建的广东中心大厦为超高层摩天大楼, 结 构屋面建筑高度 5 6 6 m , 主搂总高 度为 6 2 3 m , 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图1 中心大厦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 使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 护结构, 塔楼区 本工程使用业主提供的基准高秸 酎 空 制网。考虑到季节的变化和环境的影 域开挖深度约 4 Q 2 0 m , 裙房区域开挖深度约 3 3 2 0 m。 本工程平面控制点成 响, 应定期列基准水准点进行互相联测。高程控制每次测量以基准水准控 果采甩贼市坐标系。 制点为依据, 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的方法, 将高程引测至现场 2 方案 编制及测髓依据 的I 晦时水准点皮 来使用。平面控制网及高瞽蒯 网建立后 , 由施工乌 进 前期测绘单位已在现场四周马路布 沲工控制网, 因此 , 进^ 、 现场立 行复核, 复核无误后提请监哩复测, 并做好 书 面签证工作。 . 在工瞄沲] : 过程 即开展对该控制网复核、 接收的工作 , 待确认后方可作为永久测量—级控 中, 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 对于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 制阿使用。i 贝 蠖 时旨 i 贝 4 量工作所执行和参照的技术忙 定, 除本] 旧 移位及时进行修正。 关图纸、 技术核定单等之外, 还将按照以下条 目 开展测量工作: 6测量方法 和没汁B 僦 的 技术辱求 和际 准 将D J 2 经纬仪襞没基 匕 的瓣 桩位上, 经对中、 整平后、 后视 h C J J 8 — 9 9 《 贼市测 量规 同 —方向桩献 标 , 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沲工平 面上, 在同一层 E 投测 c . C J J 7 3 — 9 7 ( ( 全球载 系统城市 钡I 厘技术规秸 的 纵 洛 不得 少于二笺 以 此作 角度、 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 方 d G B 5 0 0 2 6 — 9 3 《 工程测 量规范》 可在该平面 匕 放出其它相应的 寸 线及坌 啼 线。在垫层、 车站 皈 匕 进 B D G J 0 8 — 8 5 — 2 0 O 0 《 朔 — F 澳 蛞 会 行基础定位放线前, 以平面控制线为准, 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 再用经纬 f G B 1 2 8 9 8 — 9 1 《 国家三、 四等水准i 贝 幢 蛹 仪以正例镑 陡 烙 主控线, 投测允洚误差 ± 2 m m。建筑轮嘛 峨 投 g J S B 3 0 4 ( (  ̄. 建筑工程) 测闭合 , 经校澳 怡榴 后 , 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 暗柱 、 暗梁、 洞 口必须 h CH1 0 0 2 - 在相应边角, 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轴线允许偏差如下: 3施工部署 L < 3 0 m 允许偏差 ± 5 m m 钡 I 厘舣器 b 盘用以工程施工所需的具体精度要求和时效要求, 同时结 3 0 < L <  ̄ 6 0 m 允许偏差 ± 1 O m m 合 考 虑可探 舴性为 枥 滩。 仪器 均应 检 是洽格 , 并在 强 效期内。 在 往 甘 l 过 6 0 < L  ̄ < 9 0 m 允许偏 差 ±1 5 mm 程中, 直经常检 义 器的常月 j 指标。 一旦 偏差超过允{ 年 范 围, 应及时校正来 9 0 < L 允许偏差 ± 2 0 mm 保证_ 钡 憧 图1 ) 。 轴线 的对角线尺 寸, 允 { 铹搓 为 边 搓 的 倍, 外喇 龌 缔 的允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许误差为 1 ’ 。 严格执行测鱼撷 苞 ;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j 睹 芋, 先确定平面控制 7质量保证措施 网, 后以 控制网为依据, 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住 渤线 。 必须严 格审1 亥 i 贝 上 『 匿 源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 = I : 程测量规范》 ( G B 5  ̄2 6 — 9 7 ) 》 进行。 测量人 始数据的准确性 , 坚持测量壶 贼 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定位工 员全部持证 岗。 进场的测量仪 器没备, 必须检定合格目 在有效期内, 标识 作执行 自 检 互检合格唇再报检的工, 阼 ; 制度。 测量方法雪 孺腱 , 仪器使用要 保存完好。施工图、 测量桩点, 必须经过 割交 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熟练 , 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 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明确为工程服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 测量作业 人员必须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 , E 报质量总 务, 按压 嗍E 工, 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仨 濑. 工, 发扬团结协作、 实薯 球 是、 认 监和项目 工程师核验, 最后向 监理报验。自 检时, 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 真负责的工作作冈 。测量i 己 l 录 须原女 台 真实、 数字正确、 内容完整、 字体工 查。核验时, 要虱 点 检查轴线问距、 纵横轴线茧 以及 佶 重点部位, 保证 整; 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 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 睛 I 。 根 八 侗陕 系正确。 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威 应 据工程特 及《 ] : 程测量规范》 , 本工程设置测量精度等级为二级 , 测角中 行联测, 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蛀点的保护, 所有桩点 误差 2 0 秒, 边长相 十 误差 1 / 5 0 0 0 。 均明确标识, 防止用错和陂坏。

环球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超高层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环球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超高层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环球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超高层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为了确保环球金融中心项目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施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测量放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环球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超高层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一、施工总体概述1.1项目概况:环球金融中心项目位于城市中心,总建筑高度超过200米。

1.2施工目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测量放线,保证质量和精度,确保施工按照计划进行。

1.3施工要求:确保安全、高效、精确。

二、测量放线工作准备2.1资料收集:收集环球金融中心项目的相关设计文件、测量基准图纸、相关技术要求等。

2.2仪器设备准备:准备好精密定位仪、经纬仪、测距仪、放线器等测量仪器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检查。

2.3人员培训:对测量放线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测量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以及测量放线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测量放线方案3.1基准确定:按照设计方案确定测量放线的基准点和控制点,并进行现场标注和保护。

3.2主要参数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对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参数进行测量,包括建筑高度、楼板标高、柱、梁等构件的位置和尺寸等。

3.3放线控制:根据设计图纸,利用放线仪器设备将主要控制点的坐标放线到实际施工现场,包括地下结构、地上建筑立面、内外墙等。

3.4检查验收:对每次放线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与设计图纸进行核对,确保测量放线的准确性和精度。

四、测量放线质量控制4.1现场巡视:每天对测量放线现场进行巡视,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4.2验证测量精度:利用精密仪器对放线结果进行二次测量和验证,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4.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测量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4.4数据保存:对每次放线的数据进行保存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五、施工方案风险控制5.1现场安全控制:在测量放线施工中,注意现场的安全控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嘿,小伙伴,今天我要跟你聊聊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课题——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别看这名字有点长,其实它就是一门研究如何监控建筑物变形的技术活儿。

下面我就用我那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带你领略一下这个方案的精彩之处。

咱们得知道,建筑物变形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却是建筑安全的大敌。

所以,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就成了咱们这个方案的核心任务。

一、方案背景话说这事儿起源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安全问题。

尤其是那些大型、超高层的建筑物,一旦出现变形,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咱们这个方案应运而生,旨在为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

二、监测目的1.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结构安全、稳定。

2.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的变形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3.为建筑物的维护、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1.全站仪测量法:这是一种利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三维测量,从而得到建筑物变形数据的方法。

优点是精度高,但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2.光学测量法:通过光学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拍照,然后分析照片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

3.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进行扫描,得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进而分析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成本较高,设备要求较高。

4.雷达监测法:通过雷达对建筑物进行监测,实时获取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优点是实时性强,但精度相对较低。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全站仪测量法作为主要监测手段,辅以光学测量法进行验证。

四、监测步骤1.建立监测点:在建筑物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采集变形数据。

2.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三维坐标。

3.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4.变形分析:根据变形数据,分析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为处理变形问题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工程测量方案1 测量总则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序和施工工序密切相关,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

(1)对本工程而言,测量工作具有如下的特点:a.项目的占地面积达9259m2,对全局的轴线统一要求比较高;施工范围内主楼和裙楼错开施工,主裙楼之间的测量衔接要求较高;b.最高建筑高度约208m,楼层数达到38层,对建筑物垂直测量控制提出较大要求;工程的建设周期近3年,对平面和高程测量的前后一致提出较大要求;c.工程建筑面积达110577m2,建设规模较大,项目涉及的分包作业面较多,如何使各分包的测量系统达到一致要求高。

由于上述的特点,产生了如何保证各级轴线系统的系统性;如何保证垂直测量的系统性和可控性;主楼和裙楼错开施工,结构施工时间跨度长达近2年,如何保证结构整体的项目施工涉及的作业面大,各种分包单位、协作单位众多,如何保证互相之间轴线系统的统一等等一系列难点。

(2)针对上述工程特点,按照我们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形成的经验,平面测量控制网按照高级网控制低级网的方法,本工程由高到低设置2级控制网,局部有针对性的设置区块控制网,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

垂准测量原理采用天顶法,并对各施工阶段进行针对性设置。

目的以达到缩短测量工作与下道工序的搭接时间,提高工效,同时确保主楼轴线系统的精确、可靠和可操作。

地下结构测量采用坐标法和极坐标法定位;主楼地上结构测量采用天顶投影法结合坐标法来实施,主楼高程使用光电测距仪传递;裙房地上结构采用分区布网,并采用天顶投影法传递,坐标法定位。

水准线路测量使用电子水准仪采用往返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2 测量依据测量依据指测量工作所执行和参照的技术性规定,本工程按照以下条目开展测量工作:(1)业主和设计所指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3)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4)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5)DGJ08-85-2000《地下管线测绘规范》(6)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7)JSB304《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规范》(建筑工程)(8)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3 测量仪器选用仪器的选用以工程施工所要求的具体精度要求和时效要求,同时结合考虑可操作性为标准。

本工程使用如下设备:其他辅助仪器如垂直目镜、棱镜、靶标、塔尺及钢尺等。

以上仪器均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4 平面测量控制网建立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

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

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

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

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

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

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

首级控制网设置冗余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

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

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

由于本工程的规模较大,而且工况复杂,因而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又由于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

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结合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一个外围平面/高程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以及主楼控制网(二级控制网)。

(1)平面控制网A. 首级控制网由于本工程的规模较大,而且工况复杂,因此在施工区外围设置一个不受施工影响的控制网K1~K3,其担当全局性的作用。

该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基准控制点或红线点为依据,包含平面坐标和高程。

经现场外测后进行平差计算达到精度要求,以作为将来现场各类测量工作的原始基准点。

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

在整个工程为时几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

外围控制网设置完毕之后,按工程进度需求,可在现场内建立临时的各个测量网,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均由外围平面控制网来恢复。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

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详见附图2.5-1。

该级平面布网将建立在下面三点内容基础上:a.由于本工程项目较大,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使用。

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

b.首级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外,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

其建立以城市网为依据,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

c.为保证已施工的前期标段与待施工的主体结构测量系统一致,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将结合我公司桩基施工阶段测量控制网。

d.本工程根据现有场地情况,首级网沿****路和****路设置,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校正。

e.该控制网担当全局性的作用。

它是二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

在整个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

因此,该控制点的设置位置选择在稳定可靠处,且设置保护装置。

f.主楼控制网的布网依据为基准控制网,其精度必须满足相对测角误差小于±5秒,相对测距误差小于±2毫米。

每次测量前对该控制网进行自检,确定无误后方可使用。

g.基准控制网和单体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

且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其中主楼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必要时也可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

而且现场控制点在施工中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环境、施工进度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变形移动,所以每次投放轴线前必须依据进行自检,自检无误后方可投放轴线。

B.二级控制网(1)二级控制网布置在施工现场以内相对可靠处,主要用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测量,待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即作废,具有短期使用性质。

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

由于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二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也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

布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各阶段施工平。

(2)按照天顶投影法原理,各楼层轴线的传递必须按照一个统一的控制网。

由于本工程的施工划分为不同的施工区域,各施工区域又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

因此必须为各施工区域建立测量平面控制网。

同时,为保证结构各区域的整体性,对各区域测量平面网之间设置联结关系、相互衔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平面控制系统网。

a.基坑开挖和支撑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基坑土方开挖和围护支撑施工阶段,具体测量定位的精准度要求相对较低,拟考虑在基坑周边临时道路上布置一定数量的轴线控制点,形成平面测量控制网。

b. 基础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待基础底板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毕后,根据首级平面测量控制网在基坑内底板垫层上设置新的平面测量控制点,形成基础施工阶段平面测量控制网。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在基础底板上重新设置平面测量控制网,控制点平面位置同上。

c. 地上部分主楼核芯筒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d. 地上部分主楼外框架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e. 地上部分裙楼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根据首级平面测量控制网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新的平面测量控制点,分别形成主楼核芯筒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主楼外框架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和裙楼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

同时完成该平面控制网与基础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的校核。

(3)同时为统一结构上的整体性,每隔15层对主楼各独立控制网进行轴线系统校核。

非布网楼层的相应控制点位置留设200mm×200mm的孔洞,为测量创造通视条件。

(4)主楼结构随高度上升测量误差将被放大,因此设置3次平面控制网转换。

各控制点每15层进行一次控制网迁移。

即分别在13F、23F、PH1F施工完毕后,将下部的控制网转移至该层楼面。

使用该控制点一直到结构封顶。

控制网转换必须严格控制精度,使转换过程中的精度损失减少到最小。

(5)各施工阶段测量控制网布置详见附图2.5-2、2.5-3、2.5-4。

5 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长期的工程结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统一的标高参照系统。

其标高值按城市高程系统取值。

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现场之外在可靠处设置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高程控制网。

(1)首级高程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创建以业主下发或城市测绘部门单位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为依据。

创建过程中做好二点内容:一是与已经施工的桩基础单位的高程控制网相互符合;二是控制网中除了下发或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外,增加额外高程控制点,以增强高程系统的安全性。

为保证高程系统的稳定性,点位设置在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以距离施工现场200至300m左右。

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其他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

首级高程控制点的建立必须使用精密水准仪并采用往返或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

(2)二级高程控制网二级高程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需的标高来源使用。

其创建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建筑物的不断升高,自重荷载的不断增加,建筑物会产生沉降,因此要定期检测高程点的高程修正值,以及时进行修正。

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产生破坏的因素众多,二级控制点需加密复测的次数,以确保其坐标值正确可靠。

a.每次测量以基准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现场的临时水准点处来使用。

b.基坑施工阶段,在基坑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搭设一固定支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垂吊而下。

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

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钢尺上。

下面的一台水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

6 主楼结构标高复测调整在主楼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各结构的沉降不同,主楼的施工标高需要协同设计方意见进行修正,对设计标高进行调整之后才可交给施工使用。

7 施工过程测量(1)测前准备在施工测量放线之前,应做好如下准备:a.内业计算:仔细熟读图纸,认真分析轴线与各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做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