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如何评价硕士生论文答辩中的论文质量

如何评价硕士生论文答辩中的论文质量

如何评价硕士生论文答辩中的论文质量硕士生论文答辩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综合考量。

在论文答辩中,评价论文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评价硕士生论文答辩中的论文质量。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论文答辩中,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研究方法应当明确、恰当,并能够解决研究问题。

合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答辩时,评委会应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进行细致审查,评价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论文结构和逻辑论文结构和逻辑是评价论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硕士生论文应当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各个部分应当有机衔接,逻辑严密,体现出论文的主题和目的。

合理的论文结构和严密的逻辑能够让读者轻松理解和跟进研究思路。

三、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答辩中,评价硕士生论文质量还要考虑其学术水平和创新性。

学术水平体现在理论深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数据分析和结果的解释等方面。

高质量的硕士生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突破性。

创新性则表现在对已有研究的扩展和进一步深化,或者通过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对问题进行独到的见解。

四、论文质量的局限和改进评价硕士生论文质量时,还需关注其局限性和改进空间。

论文答辩中的评委会应当客观分析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方案。

质量较高的硕士生论文不仅有优点和创新点,同时也应具备对自身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的能力。

五、实证结果和应用价值硕士生论文答辩中,评价论文质量还需考虑实证结果和应用价值。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准确和可靠的实证结果。

这些结果应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或者改进建议。

高质量的硕士生论文能够对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评价硕士生论文答辩中的论文质量需要综合考虑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论文结构和逻辑、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质量的局限和改进,以及实证结果和应用价值等方面。

硕士生论文答辩中的研究质量与可信度评估

硕士生论文答辩中的研究质量与可信度评估

硕士生论文答辩中的研究质量与可信度评估在硕士生论文答辩中,评估研究质量和可信度是非常重要的。

毕业生需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证明他们的研究对于学术界和实际应用有价值。

因此,评估研究质量和可信度就成为评委和同行学者的关注焦点。

一、论文结构和组织论文结构和组织是评估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篇优秀的硕士生论文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设计与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每个部分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准确的论证,以确保整个论文的逻辑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文献综述的全面性和深度文献综述的全面性和深度反映了毕业生对所研究领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优秀的硕士生论文应该能够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准确地概括和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

此外,毕业生还应该能够从文献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评估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硕士生应该清楚地描述和解释他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为何选择这些方法来解决研究问题。

此外,硕士生还应该能够合理地设计实验或调查,以确保能够获得可靠和有效的数据来支持他们的研究结论。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是评估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

毕业生需要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以准确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呈现。

图表和数据应该清晰可辨,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研究结果,从而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五、讨论和结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论文的讨论和结论部分要求毕业生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和深入的分析,并将其与文献综述进行对比和讨论。

毕业生需要解释他们的研究结果对所研究领域的贡献,并提出自己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讨论和结论部分应该具备逻辑性和说服力,使读者对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产生充分的认同。

六、引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全面性引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全面性体现了硕士生对学术诚信的重视程度。

毕业生应该在论文中准确地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清单。

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标准

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标准

软件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1、学位论文的类型:1、工程型论文2、学位论文的评审标准:所有论文要求必须有实际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1)工程型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工程设计报告;可以是完整的项目或者一个完整项目的一部分;写作中必须明确区分个人工作重点;软件工程文档应规范;应有验证性的结果比较;有项目应用前(2)撰写毕业报告的具体要求●中文摘要的评审标准(1) 内容:应阐述出作者所完成工作的应用背景、意义、功能、实现的方法或技术以及完成的效果,要突出说明自己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

(2) 写作:书写时,注意要符合中文语法,做到语句通顺、言简意赅、一定要使用书面语言,去口语化,例如:“我”用“作者”或“本人”代替,“这个”用“该”代替,“也就是说”用“即”,“它的功能”用“其功能”代替等等。

第一次出现缩写的地方给出全称,如:DBS(Database system,数据库系统)。

(3) 格式:750字左右,一般分3段书写,第一段约1/3的篇幅用于介绍项目背景、意义和整体功能,第二段及第三段共占2/3的篇幅,第二段用于介绍本人的工作,最后一段简要说明所完成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及应用效果。

●英文摘要的评审标准(1) 尽量使用被动语态。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A syste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 nted…也可以“The paper presents ……”(2) 符合英文语法,不要出现拼写错误。

(3) 不要用人称代词,例如I …,使用“The author…”。

(4) 不要逐字逐句翻译,意思相同即可,尽量不要太Chinglish。

例如: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算法的优点,提出两种改进方法。

学生的原译文: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results,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the two improved methods are put forward.修改之后: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 of experiments , two improved methods are proposed after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several different algorithms.●正文的写作规范(1) 尽量避免错别字和不通的语句;论文的每句话都应该符合中文语法和撰写科技报告的规范,逻辑性强,用词准确,言简意赅。

硕士生论文中的质量控制与自我评估

硕士生论文中的质量控制与自我评估

硕士生论文中的质量控制与自我评估在硕士生的学术生涯中,论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论文的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估是确保论文达到高水平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讨论硕士生论文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自我评估方法。

一、提前规划在开始写论文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时间表应该包括每个阶段的截止日期和任务分配。

通过提前规划,可以减少拖延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修改。

同时,制定一个明确的研究框架和目标,有助于保持论文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二、深入研究在开始写论文之前,深入研究同领域的相关文献是必要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从而确保论文的主题和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此外,深入研究还可以增强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理解,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可信度。

三、适当的方法和工具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是确保论文质量的关键。

根据研究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并采用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

通过正确应用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反复修改和校对在完成初稿后,进行反复修改和校对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反复修改包括对论文结构、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仔细检查和修改。

此外,确保论文中的观点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并保持文章的整体风格一致。

通过反复修改和校对,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性。

五、同行评审和指导在写作过程中,寻求同行评审和指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估方法。

通过将论文提交给同行或导师进行评审,可以获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及时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同行评审和指导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六、自我评估和反思除了外部评审和指导,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也是关键的质量控制手段。

学术写作需要持续的自我反思和批判,以确保论文内容的准确性和学术性。

通过不断审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内容,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

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

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

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随着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类专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专业之一。

而作为研究类专硕的毕业要求之一,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成为了学生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评价专硕论文的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设置在评价研究类专硕论文的质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1. 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评价一个研究类专硕论文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其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研究方法应该与研究课题相匹配,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并且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论文的创新性:创新性是研究类专硕论文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论文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还应该在发现或提出的结论上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3. 数据的可信度:研究类专硕论文往往需要借助数据进行研究,因此数据的可信度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处理方式等都需要满足一定的科学标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论文的结构和表达:论文的结构和表达对于论文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清晰的结构和精准的表达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并且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以上指标只是评价研究类专硕论文的一部分,实际评价中还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比如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实践意义等。

针对以上的评价指标,我们来分析一下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的质量。

在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方面,一份高质量的研究类专硕论文应该能够清晰地论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如果某一份论文在这一点表现出色,那么这份论文的质量就值得一定的肯定。

在论文的创新性方面,一个好的研究类专硕论文应该至少在某一个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创新。

创新不一定是全新的研究领域,也可以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和拓展。

如果一份论文能够在某一个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创新,那么这份论文的质量也是值得肯定的。

数据的可信度对于评价研究类专硕论文同样十分关键。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问题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问题

关于硕士论文质量的评估摘要:本文解决的是硕士论文质量的评估问题,基于对该校招生规模、录取类别和学科类型的了解,结合2006-2008年硕士论文抽查表和硕士论文复查评分表,经过详细的分类汇总,分别统计出了2006年-2008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和各专业之间的数据、各学科各年份人数数据表、录取类别与各指标间均值关系数、各学科复审表、各学科复审数据详表等系列表格,运用matlab、excel绘制出图形,分析选题、开题与学科及选题开题与年份之间的关系,对问题三建立典型相关性模型,对2006年至2008年及硕士毕业后的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于前四个问题均使用图解法解答问题,使繁杂微妙的数据变化清晰地变现出来。

一、问题重述本次的数学建模竞赛通过为我们学生提供某校2006年、2007年、2008年硕士生论文的评阅信息,让我们对硕士生的招生质量、论文质量、培养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对于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政策。

我们根据这些信息需要解决以下5个问题:1.对2006年、2007年、2008年年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各专业的评价和各年的总体评;2.对2006年、2007年、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3.对各专业、各年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谈论自己从中得出的结论;4.对2006年、2007年、2008年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包括对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5.根据所给数据进行不同的分类、整合,再依靠所整合的数据画出图形、建立模型,最后对图形进行分析,从而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得出我们自己的观点与结论。

二、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1 模型假设1)假设自2006年起论文题目与各学科紧密性一致;2)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符合正态分布;3)2006年到2008年两位专家没有更换2 符号说明Cov(X,T):随机变量X与T的协方差;D(X) :随机变量X的方差;D(T) :随机变量T的方差;ρ:随机变量X与T的相关系数;E(X):随机变量X的均值;E(T):随机变量T的均值.三、问题分析1)对问题(1)和(2)的分析问题要求总体评价2006年至2008年的硕士论文选题与开题质量,我们用excel分别绘制出各专业与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之间及各年与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之间的图形,在图形上我们分别分析两组之间评价的变化。

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

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

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硕士(简称专硕)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专硕研究生学习期间,以毕业论文为主要形式的学术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专硕论文的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对于提高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分析,为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一、论文评价指标的设置1.学术水平学术水平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专硕论文要求在实际问题中展现学术素养,运用学术理论和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因此学术水平是评价专硕论文优劣的重要标准。

学术水平的评价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视角和创新性、论据的充分性等方面。

2.实际应用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改善实际情况。

实际应用是评价指标的重要方面之一。

实际应用的评价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对现实情况的改进程度、对相关领域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估。

3.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撑,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文献综述可从研究广度、深度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理解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考核。

4.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文献引用规范、论据的严谨性、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

学术规范的评价对于保证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1.学术水平学术水平是评价专硕论文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应用研究类专硕论文常常需要运用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要求研究方法的设计合理、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对于定量研究,评价指标包括样本选择的合理性、数据处理的科学性等方面;对于定性研究,评价指标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和深度等方面。

研究视角和创新性方面,要求论文能够从新的视角出发,对问题进行重新解读或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评价指标包括研究的创新性、对所研究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分析等方面。

论据的充分性方面,要求论文所提供的论据充分、可靠,能够有效支撑论文所提出的观点和结论。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里龙江爲教爾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11,2020 Serial No.3192020年第11期总第319期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佞枪丈质量评价指捺体糸的构建朱晓民,张啾,王祎琪(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4)摘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促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形成,推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首先,以文献样本分析为依据获取评价指标;其次,借助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以“研究水平”“写作水平”为基本维度(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科学测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水平提供量化标准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20)11-0084-06—、弓I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综合考查教育硕士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学习和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是确保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鉴于实际需求,1999年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出台了《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规定》,但内容较为宽泛,且缺少量化的评价指标,使得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⑴。

2019年5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2],该文件不再提及论文标准,而是对选题、文献综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与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基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文献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与基本框架,促进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1.问题重述自1980年我国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适时作出调整。

然而,这种多样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也使得研究生论文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研究生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的越来越大作用,更使研究生论文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量化的手段找出当前国家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硕士生质量,制定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政策,需要对硕士生的招生质量、论文质量、培养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从某校开展的硕士生质量评价中搜集到的2006、2007、2008年硕士生论文的评阅信息,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

包括各专业的评价和各年的总体评价。

2.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

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3.对各专业、各年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4.对2006,2007,2008年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

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5. 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你得出什么样的评论。

说明你的观点与结论。

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问题分析2.1表1中给出了选题评分标准中我们可看出论文选题有四个标准,而从附件1中我们知道若想要出论文,那么所选题目必须要有价值,即不会出现表1中所列的意义不大的情况,也就是说论文选题只会出现三种情况,即1.有理论意义2.有实用价值 3.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显而易见,这三种情况的优劣状况是越来越好,后者优于前者,这与论文的评分相对应,可以用其所给的评分所表示,于是我们可用分数的高低来表示选题情况的优劣情况,分越高说明选题越优秀。

各专业的选题与各年选题的情况,我们就可用选题评分的平均高低来说明。

对于论文的开题,从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指标中我们知道开题的情况需从六个方面说明,而开题评分标准中,分数越低,说明对于本方面的处理越优秀,也就是说六方面的开题情况评分的和KT是对本论文开题的总评,那么我们就可用KT的大小来说明论文的开题状况。

而各专业的开题与各年开题的情况,我们也就可用开题总评分的平均高低来说明。

2.2对于第二题,我们可以分为6个方面:06年各专业、07年各专业、08年各专业、06年总体、07年总体、08年总体的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

从附表3,硕士学位论文评分表可知:硕士论文的评分有7个指标。

1.论文选题2.文献综述3.论文难度和工作量4.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5.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6.论文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7.学风写作能力。

7个指标的每一个又各自划分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各个等级又给出了分值范围以及评分的根据也就是标准。

从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7个指标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其中第3个和第4个占得分量比较大一点。

因为有两个专家打分,所以要把两个专家所给出的分数整合到一块儿。

先把两个专家各自打的7个指标的分数加起来,得到一个硕士论文的两个分数,再将这两个分数求平均,我们将这个平均数作为此硕士论文的最终得分。

然后从上述的六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比如对于08年各专业硕士论文评分的总体评价,将各专业的论文的分数求平均即达到目的,再将34个专业进行比较。

而对于08年硕士论文评分的总体评价,由于各专业的人数不同,我们将08年的34个专业加权求和达到目的,再将三年的进行比较。

2.3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附件1:2006-2007-2008年硕士生论文抽查表,我们发现录取类别相同的硕士生论文的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所以我们每一年的硕士论文分为四类:统分、自筹、委培、定向,然后分析每类硕士生论文的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先分析附件1中的数据,找出论文得分与选题开题之间的某种关系,然后根据这种关系做出一个图来,以论文得分作为y轴。

我们可以从图上明显的看出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关系,图形可以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

再将每年的四类不同录取类别的图线放在一张图上,可以得到三张图。

通过分析图像及相关的一些材料得出结论。

2.4 此题是对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解决此题要紧密联系附件2中所给的复审表,由于复审时只有一位专家审评,故各项评分和为该论文得分,与第二题较为相似,但此题中每篇论文对应一个送审编号,我们在计算时应与附件1对应。

2.5本题要求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即对第二题与第四题中所求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那么我们同样可从各年,各专业进行分析,当然这种方法较为可能不太准确,于是我们另加一种比较,即每个人的前后论文评分比较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基本假设1.假设开题报告中所列的六个方面对论文的开题影响相同,即每一方面对论文的影响都是相同的,不因评分标准中档位的不同而不同2.假设几位专家评分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且在评分过程中对所有论文的态度都一样,不会对某些人论文故意高评价或贬低3.假设抽取的论文符合所有论文的一般性,涵盖所有类型的论文,且包含各种有可能的特殊情况。

4.由于某些特殊硕士生(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或社会特殊关系的研究生,在论文评分时可多加分数的人)存在,对于评分分析时需将这些特殊人去除,以保障所建模型的一般性。

4.符号的说明nj:第j 个专业的人数XTij:第j个专业第i个人的选题评分ZXj:第j个专业选题的评分平均值ZKj:第j个专业开题的评分平均值KTij=KT1+KT2+KT3+KT3+KT4+KT5+KT6:第j专业第i个人的开题总评分NX:本年的选题总评NK:本年的开题总评Aij=A1+A2+A3+A4+A5+A6+A7,Bij=B1+B2+B3+B4+B5+B6+B7,Cij=(Aij+Bij)/2: 第j专业第i个人论文得分ZCj: 第j个专业论文得分的平均值NC:本年的论文得分均值Dij=D1+D2+D3+D4+D5+D6a:系数b:系数h():与开题选题无关的其他因素对论文评分产生的影响函数Q:总共的专业数5.对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5.1对硕士生论文选题的评价首先以08年的选题情况为例,分析数据可看出,不同专业的报考人数不同,而对于各个专业的选题情况,可将其看做对本专业所有人选题状况的平均。

利用数理平均概念的原理与统计学知识,即可对其建立平均模型:njXTijZXj nji ∑==1,通过模型可求出本年度所有专业的选题情况,而所求值的大小即为选题的优略状况,值越大说明所选题目越好。

所以可再对所求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以图表为比较模型,现建立图表如下:08年各学科XT分析0.511.522.533.5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学科序号X T 分数XT从此图我们可看出08年选题情况:专业2,4,6,23,24,25的硕士生在选题中做得很好,所选题目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相比较而言,专业5的硕士生在选题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是各个专业中最差的一个,应在以后选题时注意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

07,06年的情况同08年相似,那么同理我们可建立相应的模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

对07年选题XT 的图表进行分析可知:学科1、7、10、17、25的硕士生在选题方面颇有造诣;而学科8、11的硕士生相对来说比较差,还应在选题时仔细斟酌。

对06年选题XT 的图表进行分析可知:学科4的硕士生论文的选题最好,选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而学科11的硕士生论文选题质量是最差的,此学科的硕士生还要加以注意。

另外我们也可建立一个另一种比较模型,可用数据排序模型:AZ↓对数据进行比较,2008 2007 2006学科序号XT 学科序号XT学科序号XT7 1.75 8 1.411 2.253 2 11 1.90909090919 2.312510 2.2 4 2.26315789521 2.3703703711 2.2 2 2.3333333332 2.3758 2.35 31 2.417 2.37516 2.387096774 33 2.48 2.42105263221 2.407407407 18 2.54166666710 2.42857142914 2.428571429 28 2.54545454516 2.437532 2.444444444 22 2.5757575766 2.44444444429 2.461538462 9 2.624 2.44444444419 2.535714286 25 2.625 2.44444444431 2.555555556 16 2.62513 2.48275862113 2.59375 32 2.733 2.59 2.6 14 2.71428571412 2.55555555630 2.6 19 2.73076923128 2.620 2.620689655 13 2.77142857130 2.618 2.64 27 2.77518 2.61111111117 2.666666667 23 2.822 2.64705882428 2.676470588 26 2.81 2.6666666671 2.7 20 2.8148148157 2.66666666727 2.7 21 2.82142857120 2.66666666733 2.7 6 2.88888888914 2.722 2.722222222 12 2.89655172415 2.734 2.75 15 2.929 2.7515 2.777777778 30 2.931 2.755 2.8 1332 2.7512 2.8 739 2.826 2.888888889 10326 2.82 3 17327 2.8333333334 3 243436 323 324 325 3分析数据我们可得出和表格模型同样的结论,但显然排序模型更简便一些。

而各年的选题的总体情况即为各年所有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的总评分的平均值,也就是各专业选题评分的加权值,故可建立模型:ZXjNnjNX Qj ⋅=∑=1由于此模型是以各年所有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的得分为对象进行分析,故此模型的结果就是对各年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的总体评价。

06年,07年,08年三年相似,那么我们就可用建立的模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年限 2006 2007 2008 选题评分 2.56 2.67 2.60我们可看出:07年整体选题水准较高,08年次之,06年选题情况在三年中显得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