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材料简介

合集下载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有序介孔材料摘要:简要介绍了自1992年以来有序介孔材料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反应机理模型, 如液晶模板机理模型、棒状自组装机理模型、层状折叠机理模型、电荷密度匹配机理模型、协同作用机理模型、真液晶模板机理模型、氢键-π-π- 堆积协同作用机理模型等。

综述了有序介孔CeO2材料的制备方法。

以及有序介孔材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介孔材料; 液晶模板; 自组装;有序介孔;软模板;硬模板一、介孔材料简介1、介孔材料的定义多孔材料分三类:微孔材料(孔径小于2 nm),如ZSM-5 沸石型分子筛(图1.1a);介孔材料(孔径在2 50 nm) 如SBA-15氧化硅材料(图1.1b);大孔材料(孔径大于50 nm),如用模板法合成的氧化硅(图1.1c)。

图a:微孔材料(ZSM-5) 图b:介孔材料(SBA-15)图c:巨孔材料(氧化硅)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介于微孔与大孔之间的具有巨大表面积和三维孔道结构的新型材料。

2、研究意义介孔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具有其它多孔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特性: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孔径单一分布,且孔径尺寸可在较宽范围变化;介孔形状多样,孔壁组成和性质可调控;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可以得到高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它的诱人之处还在于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及光,电,磁等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3、介孔材料的特点a、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b、孔径分布窄,且在2~50纳米之间可以调节c、经过优化合成条件或后处理,可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水热稳定性d、颗粒具有规则外形,且可在微米尺度内保持高度的孔道有序性4.、介孔材料的研究方法:a、溶胶-凝胶法b、水热合成法c、微波辐射合成法d、相转变法e、沉淀法5介孔材料的分类:按照化学组成:硅基介孔材料、非硅基介孔材料按照介孔是否有序:无定形(无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材料二、有序介孔材料的介绍1、起源:有序介孔氧化硅的合成最早出现在1969 年美国一家公司申请的一份专利中,当时并不清楚它的结构, 只是简单地把它作为一种轻质氧化硅而用于荧光粉的配方中。

介孔材料名词解释

介孔材料名词解释

介孔材料名词解释
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在2-50纳米之间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容量,通常用于催化剂、吸附剂、分离膜等领域。

介孔材料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介孔材料可以分为有机介孔材料、无机介孔材料和混合介孔材料三类。

有机介孔材料主要由有机高分子自组装形成,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性。

无机介孔材料主要由无机化合物(如硅酸盐、铝酸盐等)自组装形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混合介孔材料是由有机和无机材料通过共混合成的材料。

介孔材料的特点是孔径大小适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量,可以大幅度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此外,介孔材料还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可调性,可以根据需求调控孔径大小和孔壁结构,以实现更好的性能表现。

介孔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催化剂领域中,介孔材料可以作为载体或活性组分,用于催化反应,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在吸附剂领域中,介孔材料可以用于气体或液体的吸附和分离;在分离膜领域中,介孔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选择性的分离膜,用于分离气体或液体混合物。

介孔材料的制备剖析讲解

介孔材料的制备剖析讲解
主要影响参数: 1.有机链的疏水作用; 2.分子的排列受到分子
的几何形状的限制; 3.不同聚集体之间的分
子交换 4.排列的热焓和熵; 5.极性头之间的静电排
斥作用。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 时,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此时多为球 形胶束;溶液浓度达到CMC的10倍或更高时, 胶束形态趋于不对称,变为椭球、扁球或者棒状, 甚至层状胶束。
4.1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在在催化和分离上的应用和作为光学器件及 纳米反应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化学、光电子学、电 磁学、材料学、环境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 例如:
催化领域的应用。有序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大且均一的 孔道结构,可以处理较大的分子或基团,是良好催化剂;
吸附和分离领域的应用。介孔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且对部分有机 分子具有分子识别能力,可用于吸附和分离;
举例 相图
3.3介孔材料无机孔壁的形成机理
核心机理: 无机孔壁是表面活性剂—硅源物质(非 硅源物质),即有机—无机离子之间通 过水中静电作用而完成自组装过程形成的。
无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方式示意图(短虚线代表氢键)
3.4 介孔材料常见的合成机理
由于合成工艺的差 别,产生了不同的机理
液晶模板机理 协同作用机理 电荷密度匹配机 理
介孔材料的制备
宋佳欣
主要内容
1、介孔材料的概念 2、介孔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3、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4、介孔材料的应用
1.介孔材料的概念
多孔材料分类:
为什么要把介孔材料分离出来呢?
原因:介孔材料在合成和结构上有其自身的独特和优 点,是传统的多孔材料不可比拟的。
举例:传统的沸石属于微孔材料,作为催化剂和吸附 材料时,由于孔径较小,重油组分和一些大分 子不能进入其孔道,故不能提供吸附和催化反 应场所,而介孔材料孔径相对较大,其有序的 介孔通道可以成为大分子的吸附或催化反应场 所,故其应用性更好。

[课件]介孔材料简介PPT

[课件]介孔材料简介PPT

介孔材料的特点


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 孔径分布窄,且在2~50 nm之间可以调节 经过优化合成条件或后处理,可具有很好的 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水热稳定性 颗粒具有规则外形,且可在微米尺度内保持 高度的孔道有序性
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溶胶-凝胶法 水热合成法 微波辐射合成法 相转变法 沉淀法
在医疗方面,介孔材料吸附药剂分子后在药物缓释与靶向释放方面
也有重要应用。
介孔材料的应用
选择性催化
介孔壁对反应物分子有强的相互作用,不同基质和介孔孔径以及介孔阵列对 不同的反应物特别是分子结构差异较大的物质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和选择性催 化作用。利用不同化学组成的物质制备介孔材料将在选择性定位催化,特别 是高效转化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微波辐射合成法


晶化阶段用微波辐射合成了介孔材料MCM-41 全微波辐射法,即晶化和脱模均在微波作用下合成出 MCM-41 微波辐射加热不同于传统的加热方式,它是在电磁场 作用下,通过偶极子极化使体系中的极性分子急剧扭 转、摩擦产生热量来实现,具有内外加热、升温速度 快、高效节能、环保卫生等优点。利用全微波辐射法 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整个过程用时不到5 h。和 水热法相比,合成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利用微波技术, 高效节能,操作便利,环境污染少。
介孔材料的表征手段
介孔材料表征手段自成一整套体系:
固 态 结 构
小角X射线衍射
x射线晶体衍射
大角X射线衍射
小角X射线衍射:确定是否有wormlike孔结构
大角X射线衍射:确定试样是晶态物质还是不定型物质
介孔材料的表征手段



红外光谱:确定物质的各种基团,确定是否有 骨架结构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TG)曲线来研究 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化学反应,晶型转变及煅 烧温度等 SEM、TEM是来研究物质的形貌和粒径大小 吸附法来研究介孔材料的比表面和孔径分布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孔道结构的材料,其孔径在2-50纳米之间。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介孔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介孔材料在催化、吸附、药物输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介孔材料在催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介孔材料具有大量的孔道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表面积,增加催化反应的效率。

此外,介孔材料的孔径大小可调,可以用于不同尺寸的反应物分子。

这使得介孔材料在催化反应中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活性,有望取代传统的催化剂,成为未来催化领域的重要候选材料。

介孔材料在吸附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介孔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可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高速的吸附速率。

这使得介孔材料在气体分离、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例如,介孔材料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

介孔材料还可以应用于药物输送领域。

介孔材料具有可调控的孔径大小和表面性质,可以用于载药和控释药物。

介孔材料可以将药物载入其孔道中,保护药物不被分解和降解,延长药物的血药浓度和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介孔材料在药物输送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被用于治疗癌症、炎症和感染等疾
病。

介孔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催化、吸附和药物输送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孔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化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信未来介孔材料将会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介孔材料简介及其制备方法

介孔材料简介及其制备方法

增刊1介孔材料简介及其制备方法宋磊(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摘要介孔材料是一类具有均匀孔道,孔径在2~50nm之间的吸附剂或薄膜类物质,它们在精细化工、石油及天然气加工、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有优越的性能,介孔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孔材料的许多优异性能使其成为材料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模板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沉淀法、硬模板法等;同时简要介绍了其在吸附、催化、电极、电客、信息储运和医药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介孔材料制备1引言无机多孔材料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的材料,在精细化工、石油及天然气加工、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用途,其中介孔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典型介孔材料有普通的SiO2气凝胶、微晶玻璃、沸石分子筛、M41S系列介孔材料等,它们的孔径范围较大,是良好的催化剂载体和研究介孔吸附的模型化合物。

多孔材料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崭新材料体系,其显著特点是:具有规则排列、大小可调的孔道结构及高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吸附容量。

按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孔径<2nm的多孔材料为微孔材料,>50nm的多孔材料为大孔材料,介于2~50 nm的多孔材料为介/中孔材料。

微孔材料孔径太小,限制了较大分子进入其孔隙或在孔腔内形成的大分子不能快速逸出,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对于大孔材料,虽然其孔径尺寸大,但同时存在着孔道形状不规则、尺寸分布过宽等缺点;而介孔材料不仅孔径适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壁厚、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在性能上,由于其量子限域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以及介电限域效应而体现出许多新的性质,因而在催化分离和吸附等方面以及在光电子学、电磁学、材料学、环境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介孔材料简介介孔分子筛是一类具有均匀微孔,孔径与一般分子相当的吸附剂或薄膜类物质,具有分子筛作用的物质很多,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沸石。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孔径大小的材料,其孔径大小在2-50纳米之间,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

这种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大的比表面积、高度可控的孔径大小和形状等,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催化领域,介孔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由于介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介孔材料还可以用于催化剂的再生和回收,减少催化剂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吸附分离领域,介孔材料可以作为吸附剂和分离剂,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学品、生物制品和环境污染物等。

由于介孔材料具有高度可控的孔径大小和形状,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和分离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分子和颗粒。

此外,介孔材料还可以用于水处理和空气净化,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以及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在能源领域,介孔材料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和储能材料,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由于介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和储能性能。

此外,介孔材料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介孔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催化、吸附分离、能源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介孔材料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氮气吸附等温线
TEM
孔径
固体核磁
红外
热重-差热分析
MCM-41 Mobile Crystalline Material 六方结构
SBA-15
MCF 介孔氧化硅泡沫
MCM-22
Santa Barbara USA
二维六方结构
三维孔道结构
MWW拓扑结构
孔道与孔道之间被 球形孔道,球形孔 孔墙所隔离,有利 之间通过窗口连接 于阻止金属物种聚 更大的孔径、结实 (9-22 nm),高 集,可用于制备纳 的骨架结构和更高 的热稳定性和水热 的水热稳定性 米金属线或稳定金 稳定性介孔氧 化硅材 料的合 成
介孔碳 基材料 的合成
其它 组成介 孔材料 的合成
介孔碳 材料
介孔金 属氧化 物
介孔金 属硫化 物
介孔氮 化物
介孔材料的表征方法:
• • • • • XRD(X-ray diffraction ) 用于区分介孔材料的 ( 结晶相和非结晶相以及物相鉴定 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可以直 ( 接测出孔道中心之间的距离,配合XRD确定晶 系和对称性 低温N 吸附( 低温 2吸附(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研究多孔物质孔径结构(表面积、孔隙结构等) 的最常用手段 IR(Infrared Spectroscopy ) 用介孔材料骨架原 ( 子基团的特征振动谱带来鉴定骨架原子的类型 以及官能团变化等信息 热重-差热分析 热重 差热分析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A、DTA ) TG是 式样受热分解发生质量变化。DTA测介孔材料 晶格破坏温度 固体核磁共振( 固体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MR ) 用于获取介孔材料的结构、化学组成, 催化行为等各方面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孔材料简介摘要:介孔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在光化学、催化及分离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

本文阐述了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介孔材料的分类及合成机理,并展望了介孔材料的应用前景,并简要介绍了孔径调节以及改性方法。

关键词:介孔材料,模板法,溶胶-凝胶法,合成机理,孔径调节Research development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Abstract:Mesoporousmaterial is of much use in the fields of photochemistry, catalyst and separationetc, and it is one of hot spots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 p rogress of the mesoporous material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ynthesis mechanism of the mesoporousmaterials are also outlin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eground of the mesoporousmaterial is discussed as well.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aperture adjustment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Key words:mesoporousmaterials; template method; sol - gel methods synthesis mechanism ;aperture adjustment1 前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1, 2 ],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其中介孔材料就是一种。

介孔材料是指孔径为2. 0~50nm的多孔材料,如气凝胶、柱状黏土、M41S 材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序介孔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跨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3 ]。

从最初的硅基介孔材料到其他非硅基介孔材料,各种形貌与结构的介孔材料已制备出来[ 4 ]。

目前有关介孔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备工艺、物理化学性质=质尚需进一步开展和改进。

但是,由于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极为均一、可调,并且具有维度有序等特点,因而在光化学、生物模拟、催化、分离以及功能材料等领域已经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有序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大的孔径以及规整的孔道结构,在催化反应中适用于活化较大的分子或基团,显示出了优于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有序介孔材料直接作为酸碱催化剂使用时,能够减少固体酸催化剂上的结炭,提高产物的扩散速度。

另外,还可在有序介孔材料骨架中引入金属离子及氧化物等改变材料的性能,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催化反应。

2 分类(1)按照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硅基和非硅基两大类。

如MCM 系列即为最常见的硅基介孔材料;非硅基主要包括过度金属氧化物、磷酸盐和硫化物等,如TiO2、Al2O3 、ZnS[5]、磷酸铝铬锆(ZrCrAlPO)和磷酸铝铬(CrAlPO)[6],它们一般存在着可变价态,有可能开辟介孔材料新的应用领域。

(2)按照介孔是否有序分类,可分为有序和无序介孔材料。

无序介孔材料如普通的SiO2气凝胶和微晶玻璃等,孔径范围较大,孔道形状不规则。

有序介孔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孔道结构排列有序,孔径均一且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如M41S系列[7]、SBA系列[8]等介孔SiO2材料,以及非硅基的TiO2、MnO2等半导体技术有序介孔材料。

3. 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3. 1模板法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剂,在介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常采用三甲基季铵盐(ATMA)为结构导向剂,在水热体系中用合成时,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可得到不同结构的介孔材料。

如Ch. Danumah等[ 9]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和乳胶粒子作为模板剂,制备出具有中孔和大孔分层孔结构的硅基分子筛。

使用长链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出的介孔材料比较单一,通常仅限于M41S型类似结构的介孔分子筛,孔径只有2~5 nm,孔壁较薄,提高材料的水热稳定性是其应用开发研究的首要问题。

闫欣等[10]报道,以低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结构式见图1) ,在中性条件下,合成了结构高度有序的介孔硅铝酸盐材料MCM - 41。

由于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端基电荷密度高、CMC值小、在水中的自组装能力强,因而可以在低温、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合成有序性较高的介孔材料。

图1低聚表面活性剂结构简式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长链烷基硫酸盐、长链烷基磷酸盐和羧酸盐等,常用于合成具有阳离子聚合过程的无机材料,如金属氧化物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V. Luca等[ 11]采用新的合成法,以价廉的十二烷基硫酸盐为模板剂,合成了具有蠕虫洞孔道的介孔二氧化钛。

该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与TiCl3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十二烷基硫酸钛,第二步是将合成的十二烷基硫酸钛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异丙酯调节硫酸盐比,最后在一定的湿度和空气流速下可获得介孔二氧化钛。

其热稳定性较差,但经改性后,可在300~400 ℃保持稳定。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呈中性,氢键被认为是介孔相形成的驱动力。

长碳链伯胺是一类主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H. Yoshitake 等[ 12 ]用长链烷基(C 分别为10,12, 16和18)伯胺模板剂,合成出螺旋形孔道的介孔TiO2光催化剂,其孔径随模板剂碳链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比表面积可达1 200 m2 /g。

螺旋形孔道结构有利于反应物到达活性中心,从而改善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

4)混合表面活性剂这类模板剂通常是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以发挥出其各自的优势,由此对胶束大小和形状进行控制, 以更好地控制介孔材料的形貌。

M. M.Yusuf等[ 13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盐酸为酸催化剂,以CTAC + PEG作为模板剂,制备了介孔TiO2光催化剂。

研究表明,以CTAC + PEG作为模板剂,通过改变CTAC和PEG的量,可以很好地对介孔TiO2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等孔结构进行控制。

5)非表面活性剂相对于表面活性剂,非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制备介孔材料的报道并不多见。

Y. Wei等[14]以葡萄糖、麦芽糖和酒石酸衍生物等非表面活性剂有机分子为模板,制备出高比表面积、孔径可调、窄孔径分布的介孔MCM - 41分子筛, 为介孔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白青龙等[ 15 ]以降解、胺化改性的木质素为模板,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负载POM的木质素- 氧化硅复合体,高温烧结,制备了负载POM的氧化硅介孔材料。

3. 2 水热法水热法合成介孔材料,可以减少材料陈化的时间,提高材料的晶化程度,提高介孔材料的水热稳定性。

Wang Runwei等[ 16 ]通过钛硅酸盐的组装作用,分别在碱性条件(氨水)和酸性(盐酸)条件下,利用水热反应合成出了介孔钛硅分子筛光催化剂。

实验表明,与传统的Ti - MCM - 41相比,它们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沸水中的稳定时间超过100 h) 。

3. 3 溶胶- 凝胶法溶胶- 凝胶法具有反应过程易控制、设备简单、成本低,合成出的介孔固体纯度高、均匀性好、易于掺杂等优点。

高玲等[17]采用溶胶- 凝胶- 热解工艺,以PEG - 400为结构导向模板剂, 合成出介孔WO3薄膜。

通过测试表明,所制备的介孔WO3薄膜材料为立方晶相,其平均孔径在6. 37 nm,比表面积高达20. 69 m2 /g。

4. 4 其他方法N. Perkas等[ 18 ]以无机金属盐RuCl3为原料,在1, 2 - 亚乙基二醇环境中,利用超声化学法合成出了具有介孔结构的Ru掺杂TiO2 (Ru /TiO2 )光催化剂。

Zhang J ianling 等[19]以乙醇为反应介质, PluronicP123作为模板剂,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六水合硝酸铕为铕源,在相对较低的温度(120 ℃)下,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介孔Eu2 O3 - TiO2 材料, 比表面积为275. 1 m2 /g, 平均孔径为11. 2 nm, 孔容为0. 851 cm3 /g。

E. Stathatos等[ 20 ]以Triton X - 100 作为模板剂,在环己胺溶液中形成反胶束,以AgNO3溶液为Ag源,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合成出Ag 掺杂的介孔TiO2薄膜光催化剂,Ag掺杂的效率较高,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还表明,制得的介孔TiO2颗粒呈单分散球形颗粒。

4 介孔材料的孔径调节由于孔道结构、孔径大小和孔容积直接体现了介孔材料的优良性能,也就影响着其潜在用途。

例如,增大孔径为载入到孔道内的离子或原子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利于反应物和溶剂分子在孔道中的扩散。

虽然合成不同孔径的介孔材料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从机理上增大孔径,并较准确地控制使孔结构和孔分布,还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

无论哪种方法合成的介孔材料第一步都是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通过缩小或扩大胶团尺寸可达到改变介孔材料孔径的目的。

调节孔径的主要方法有:(1)使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做模板,这是控制介孔材料孔径的主要因素[21]。

表面活性剂的不同,合成过程的作用机理及合成介孔硅材料的性能有差异。

如使用中性表面活性剂时,由于不存在强的静电作用,只通过氢键的键和作用与使用带电表面活性剂相比更有助于形成长程有序度高和壁厚的介孔材料。

另外,共溶剂如各种醇、醚、乙二醇、羧酸、酰胺、酮类等的添加对硅基介孔材料的结构和尺寸也有影响,这是因为共溶剂可以改变表面活性剂胶团的聚集数和组合方式。

(2) 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粗略实现控制孔径大小如长链季铵盐和中性有机胺可通过改变脂肪链的长度改变孔径[22]。

因为表面活性剂碳链越长,形成棒状胶束时,其直径越大。

只使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胺表面活性剂并进行水热处理就可使二氧化硅的孔径从3nm左右增大到1O.9nm[23]。

(3) 添加一些憎水的有机物[24],使之进入表面活性剂胶束的憎水基团内部,并使胶束的直径因其添加而增大,达到增大介孔材料尺寸的目的。

这类有机物包括饱和链烷烃、芳香烃、醇类等。

(4) 温度。

在介孔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合成温度、老化温度和晶化温度都对介孔的结构、孔径、孔容和水热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